季铵鏻盐论文-魏威

季铵鏻盐论文-魏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季铵鏻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苯基膦,叁丁基膦,固体杀菌剂,氯球

季铵鏻盐论文文献综述

魏威[1](2014)在《氯球接枝季铵季鏻盐固体杀菌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季鳞盐杀菌剂的构-效关系理论,采用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以1,3二溴丙烷、叁苯基膦和叁丁基膦为原料,以四甲基丙二胺为交联剂,将叁苯基鳞基和叁丁基鳞基接枝在氯球上,合成了两种含有季铵基-季鳞基的水不溶性固体新型杀菌剂。采用液相色谱分析法和溴离子电位滴定法对合成过程中的所制备的季铵季鳞盐中间体进行了纯度确认,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反应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溶剂和反应时间对杀菌剂接枝反应的影响,筛选出杀菌剂的最佳合成路线。实验结果表明:叁苯基鳞固体杀菌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氯球(含氯量6.28mmol/g)中氯原子与中间体叔胺基摩尔比为1:1.5,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溶剂为DMAC,反应时间为24h,叁丁基鳞固体杀菌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氯球中氯原子、四甲基丙二胺和3-溴丙基-1-叁丁基溴化鳞的摩尔比为1:2.4:2,反应温度110℃,反应溶剂DMAC,反应时间24h。通过对比氯球、10号叁苯基鳞杀菌剂和11号叁丁基鳞杀菌剂的红外光谱图,确定了季铵-季鳞盐基团已经接枝在氯球载体上。采用平皿计数法,研究了2种固体杀菌剂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探讨了药剂投加量、接触时间、pH值及重复使用次数对杀菌效果的影响。杀菌实验结果表明:叁苯基鳞固体杀菌剂在投药量为24g/L,接触时间为45min的试验条件下,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可达到90.45%;叁丁基鳞固体杀菌剂在投药量为20g/L、接触时间为30min实验条件下,杀菌率可达到90.18%。且固体杀菌剂在pH为6-9的范围内均具有稳定的杀菌效果。使用后的杀菌剂用有效氯含量为10%的次氯酸钠浸泡再生2h,再生之后的固体杀生剂的杀菌率略有下降。(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4-05-01)

郭丽萍[2](2010)在《(Salen)MX-季铵(鏻)盐催化CO_2与环氧化合物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地球资源日趋匮乏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将CO2变废为宝是当今世界的焦点之一。利用环氧化合物和CO2反应,生成相应的工业原料聚碳酸酯或环碳酸酯是目前化学固定C02研究领域的热点。在众多催化体系中,(salen)MX催化体系对空气和水稳定,催化剂合成较简单,催化效率较高,因而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是近十年来C02共聚及环加成反应领域最受瞩目的催化体系之一。季铵(鏻)盐等助催化剂的加入,能大幅度提高该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和反应的选择性。虽然经过近十年的研究,该催化体系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其在该领域的应用时间不长,其相关反应机理以及新催化剂的开发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论文以(salen)MX-季铵(鏻)盐催化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合成了几类新型(salen)MX配合物,并考察了其在催化环氧化合物和CO2反应中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单独对助催化剂季铵(鳞)盐在该类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目前salen催化剂的二胺骨架主要集中于环已二胺、苯二胺、乙二胺等邻位二胺,而以非邻二胺型salen金属配合物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的共聚反应鲜有报道。本论文在第二章中以天然赖氨酸为二胺骨架,首次合成了非邻二胺骨架的赖氨酸型salen金属铬配合物(lys-salen)CrCl,并将其应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共聚反应中。实验结果表明,(lys-salen)CrCl结合助催化剂双叁苯基膦氯化铵(PPNC1),能有效催化CO2和环氧环已烷(CHO)的交替活性共聚。与传统的(salen)MX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的优点在于它是由市售的环保的天然赖氨酸为原料合成的,并且,虽然其催化活性并没有比传统(salen)MX有明显提高,但是(lys-salen)CrCl显示了更好的稳定型:共聚反应的选择性和聚合产物的聚碳酸酯链节含量不易受反应环境影响,始终保持在很高的水平。此外,对(lys-salen)CrCl的ESI-MS表征发现,一分子水紧密结合在配合物金属中心上,这为“金属中心上结合的水引起了产物分子量的双峰分布”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在第叁章中,我们将(lys-salen)CrCl-PPNCl用于催化CO2和另一种单体环氧丙烷(PO)的反应,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也能在较低的催化剂浓度下,使CO2和PO进行环合反应生成相应的环碳酸酯。由于催化CO2和PO共聚反应的多为salen金属钴配合物,我们又合成了(lys-salen)CoOAc,并考察了其在催化CO2和PO反应中的效果,结果表明,(lys-salen)CoOAc-PPNCl催化体系中CO2和PO发生的是环合反应。多个研究表明,离子液体支载型化合物在催化领域具有特殊的优越性。如果将季铵(鏻)盐助催化剂直接支载在主催化剂(salen)MX中,这种双功能型催化剂能不能在CO2和环氧化合物的反应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呢?第四章中,我们尝试在salen配体的苯环上进行改造,合成季铵盐支载型salen金属配合物,并最终成功合成了几种咪唑盐支载的salen金属配合物。催化反应结果表明,只有小部分金属配合物能催化PO和CO2的环合反应,大部分配合物没有明显的催化效果。经过对比和分析,我们认为低溶解度和支载链太短可能是催化剂失活的两个重要因素,为以后开展相似的工作提供了参考。催化剂(salen)MX的结构可以多变,而助催化剂季铵(鏻)盐的种类也非常繁多。目前,催化剂的优劣大多数是通过实验操作,根据各体系催化反应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的。然而,这种挑选催化剂的方法会耗费比较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能源。因此,从保护资源的角度看来,如何更简单、更经济地选择催化体系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在第五章中,我们以季铵(鳞)盐和碱金属盐等卤化盐为对象,研究了它们在水辅助催化CO2和PO的反应中,反应活性和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催化剂改变、水量改变还是助溶剂改变时,反应活性的变化趋势和电导率的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这不仅用实验直接证实了在CO2和环氧化合物反应体系中,季铵(鳞)盐等催化剂的活性与其离子的移动能力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在这类反应,甚至于其他由卤化盐催化的反应中,也许可以通过进行简单的电导率测量来初步筛选催化体系。总体来说,本论文主要在环氧化合物化学固定CO2领域,以(salen)MX-季铵(鏻)盐催化体系为研究对象,对(salen)MX的设计与合成和季铵(鏻)盐的催化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为该催化体系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经验。(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04-01)

季铵鏻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地球资源日趋匮乏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将CO2变废为宝是当今世界的焦点之一。利用环氧化合物和CO2反应,生成相应的工业原料聚碳酸酯或环碳酸酯是目前化学固定C02研究领域的热点。在众多催化体系中,(salen)MX催化体系对空气和水稳定,催化剂合成较简单,催化效率较高,因而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是近十年来C02共聚及环加成反应领域最受瞩目的催化体系之一。季铵(鏻)盐等助催化剂的加入,能大幅度提高该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和反应的选择性。虽然经过近十年的研究,该催化体系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其在该领域的应用时间不长,其相关反应机理以及新催化剂的开发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论文以(salen)MX-季铵(鏻)盐催化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合成了几类新型(salen)MX配合物,并考察了其在催化环氧化合物和CO2反应中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单独对助催化剂季铵(鳞)盐在该类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目前salen催化剂的二胺骨架主要集中于环已二胺、苯二胺、乙二胺等邻位二胺,而以非邻二胺型salen金属配合物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的共聚反应鲜有报道。本论文在第二章中以天然赖氨酸为二胺骨架,首次合成了非邻二胺骨架的赖氨酸型salen金属铬配合物(lys-salen)CrCl,并将其应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共聚反应中。实验结果表明,(lys-salen)CrCl结合助催化剂双叁苯基膦氯化铵(PPNC1),能有效催化CO2和环氧环已烷(CHO)的交替活性共聚。与传统的(salen)MX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的优点在于它是由市售的环保的天然赖氨酸为原料合成的,并且,虽然其催化活性并没有比传统(salen)MX有明显提高,但是(lys-salen)CrCl显示了更好的稳定型:共聚反应的选择性和聚合产物的聚碳酸酯链节含量不易受反应环境影响,始终保持在很高的水平。此外,对(lys-salen)CrCl的ESI-MS表征发现,一分子水紧密结合在配合物金属中心上,这为“金属中心上结合的水引起了产物分子量的双峰分布”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在第叁章中,我们将(lys-salen)CrCl-PPNCl用于催化CO2和另一种单体环氧丙烷(PO)的反应,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也能在较低的催化剂浓度下,使CO2和PO进行环合反应生成相应的环碳酸酯。由于催化CO2和PO共聚反应的多为salen金属钴配合物,我们又合成了(lys-salen)CoOAc,并考察了其在催化CO2和PO反应中的效果,结果表明,(lys-salen)CoOAc-PPNCl催化体系中CO2和PO发生的是环合反应。多个研究表明,离子液体支载型化合物在催化领域具有特殊的优越性。如果将季铵(鏻)盐助催化剂直接支载在主催化剂(salen)MX中,这种双功能型催化剂能不能在CO2和环氧化合物的反应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呢?第四章中,我们尝试在salen配体的苯环上进行改造,合成季铵盐支载型salen金属配合物,并最终成功合成了几种咪唑盐支载的salen金属配合物。催化反应结果表明,只有小部分金属配合物能催化PO和CO2的环合反应,大部分配合物没有明显的催化效果。经过对比和分析,我们认为低溶解度和支载链太短可能是催化剂失活的两个重要因素,为以后开展相似的工作提供了参考。催化剂(salen)MX的结构可以多变,而助催化剂季铵(鏻)盐的种类也非常繁多。目前,催化剂的优劣大多数是通过实验操作,根据各体系催化反应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的。然而,这种挑选催化剂的方法会耗费比较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能源。因此,从保护资源的角度看来,如何更简单、更经济地选择催化体系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在第五章中,我们以季铵(鳞)盐和碱金属盐等卤化盐为对象,研究了它们在水辅助催化CO2和PO的反应中,反应活性和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催化剂改变、水量改变还是助溶剂改变时,反应活性的变化趋势和电导率的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这不仅用实验直接证实了在CO2和环氧化合物反应体系中,季铵(鳞)盐等催化剂的活性与其离子的移动能力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在这类反应,甚至于其他由卤化盐催化的反应中,也许可以通过进行简单的电导率测量来初步筛选催化体系。总体来说,本论文主要在环氧化合物化学固定CO2领域,以(salen)MX-季铵(鏻)盐催化体系为研究对象,对(salen)MX的设计与合成和季铵(鏻)盐的催化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为该催化体系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经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季铵鏻盐论文参考文献

[1].魏威.氯球接枝季铵季鏻盐固体杀菌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

[2].郭丽萍.(Salen)MX-季铵(鏻)盐催化CO_2与环氧化合物反应[D].浙江大学.2010

标签:;  ;  ;  ;  

季铵鏻盐论文-魏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