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芹方树田山东省潍坊昌邑奎聚中学261300
摘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我的具体做法是:教师课堂倡导,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课后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展示交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师生共同完善,升华学生的创新能力;师生共同学习,制作教具,激发学生再创新的能力;课外实验的实施,收获创新能力。
关键词:丰富课外生活收获创新能力点燃创新火花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师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肩负的担子很重,孩子们创新能力的强弱,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充足,我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生物实验多,有些生物实验,可让孩子们在家中完成,让他们积极动脑,设计创新实验。我想:课外生活的丰富需要师生共同参与,这些做法既能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
一、教师课堂倡导,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老师要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依据生物学科特点,实验较多,贴近生活,所以,我每接受一批新生,会上一堂“丰富课外生活”的专题讲座,带着部分废物,倡导学生把废弃物应用在生物实验上。然后每上完一个实验,启发孩子们积极思考:在此实验中你还有哪些创新点?能用到哪些废物来代替实验用品?
如在做《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测种子发芽率》和《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等实验,可以利用哪些废弃物替代哪些实验用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设想回答,有的说用大矿泉水瓶可制成广口瓶,把矿泉水瓶底剪下可改作培养皿……对于好的设想要给予表扬。你能在家中完成这些实验吗?看谁做得好,带来我们交流一下。这样能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学生课后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可在家中积极搜集废弃物,观察废弃物在实验中能做成什么,肯动脑筋把自己的创新点动手制作。从设想开始到动手设计、制作、试用,最后定型,都要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到创造性地设计出新教具,师生的能力和思维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中可体验到创造的无穷乐趣。
比如在《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的实验中,把矿泉水瓶改做的漏斗放到铁架台上,它的下面放上改做的烧杯,看上去很美观协调,效果很好。
三、展示交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时让每个同学带来创新作品,每两周的时间,在同学们中展示,相互交流,相互改进,共同分享,共同提高。自制器具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体验、参与探究的过程。课外生活的丰富,使“教”与“学”双边活动能顺利进行,实现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在展示教具的过程中时,同学们都仔细观察,一边欣赏,一边设想怎样改更好,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张明同学带来了《膈肌与呼吸运动模型》的模型:他用一个废弃的小矿泉水瓶把底部剪去,在瓶盖上做了一个小孔,孔上插上一个吸管,吸管下方用透明胶粘上了气球,将气球剪开用透明胶粘在瓶底下方相当于膈肌。设计得不错,在同学们中展示时,有的提出用大矿泉水瓶好,有的说用橡皮泥再封瓶盖效果好……各叙己见,经过改进,同学们有了更好的“产品”。通过交流展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因为这是参与和思考的主动探究的结果。这样展示交流,提升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四、师生共同完善,升华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孩子们的讨论交流下,在老师的指导下,可进一步完善。如:孩子们自制教具上我给贴上标签,标签上贴上名字和制作人,看上去更美观整齐。肺的模型插的气管与瓶盖不严,透气,实验效果不明显,让孩子们动脑思考怎样避免上述现象。有的说用橡皮泥封口效果好,有的说用口香糖把透气的地方堵住,有的说用凡士林封口……效果都不错。学生李玉莹,看到张明同学带来的《膈肌与呼吸运动》的模型有不足之处,一个“肺”不太形象,于是她动手设计了这样的模型:废弃油桶剪去底部代表胸廓,废弃胶皮手套剪成椭圆形代表膈肌,皮管和三通管连在一起代表气管和支气管。她的创新点在于“皮管和三通管连在一起代表气管和支气管”,气球代表肺。同学们个个积极动脑,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创造性地设计出新教具,师生的能力和思维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中可体验到创造的无穷乐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升华。这比简单的验证更能对知识点心领神会,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五、课外实验的实施,收获创新能力
废弃物的再次利用,实现了废物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让孩子们懂得环保需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用废弃物制作的实验教具,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实验器材不足的缺陷;好多同学的创新实验作品被推广并作为教具。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孩子们提高了生物学成绩,设计的创新作品三次在省级创新实验大赛中获奖,又大大提高了生物实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