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椎间盘造影,内窥镜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论文文献综述
席志鹏,李敬池,康然,张仕兵,谢林[1](2019)在《诱发性椎间盘造影联合完全可视经皮内窥镜技术诊治盘源性腰痛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方法并分析诱发性椎间盘造影联合完全可视内窥镜技术诊治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的29例通过诱发性椎间盘造影检查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全部应用完全可视内窥镜技术行髓核摘除、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治疗。术前和术后1 d、3个月、6个月随访时对患者腰痛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1 d、3个月、6个月VAS评分[(1.53±0.43)分,(1.06±0.61)分,(0.71±0.37)分]与术前VAS评分[(6.62±1.01)分]比较,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13,P<0.05);术后1 d、3个月、6个月ODI评分[(14.12±1.43)分,(12.98±2.01)分,(10.33±1.46)分]与术前ODI评分[(51.11±10.15)分]比较,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35,P<0.05);术后6个月时根据改良MacNab评分标准:优22例,良5例,可2例,差0例,术后优良率为93.10%(27/29)。结论诱发性椎间盘造影联合完全可视内窥镜技术诊治盘源性腰痛疗效好、安全性高,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本文来源于《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曹恺祺,赵忠胜,黄艳峰,张朋里,朱绍瑜[2](2019)在《“叁步叁位”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52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步叁位"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连续收治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116例,采用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手法治疗组(n=58)和药物治疗组(n=58)。手法组采用"叁步叁位"手法治疗,药物组予以口服药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椎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及总有效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药物治疗组脱落8例,手法治疗组脱落6例。药物治疗组和手法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5%、86.0%。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手法治疗组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2%、82.0%。结论":叁步叁位"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在改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等方面,优于口服药物治疗。能持续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陈长春,赵晓明,黄立[3](2019)在《脊柱平衡手法配合灵仙通络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脊柱平衡手法配合灵仙通络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LBP)的疗效。方法:选取180例DL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最终治疗组完成86例,对照组完成84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和随访6月的中医证象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和6月随访,两组VAS、ODI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治疗后6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ODI评分、治疗后6月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0%(80/86),对照组84.7%(P <0.05)。结论:脊柱平衡手法配合灵仙通络方能够明显改善DLBP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降低VAS、ODI评分。(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杨超,吕立江,韩笑,陈家正,王玮娃[4](2019)在《吕立江教授运用杠杆整脊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证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吕立江教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临证经验。方法收集吕师对DLBP生物力学及"筋骨理论"的论述,明确杠杆整脊法治疗DLBP的原理,对吕师运用杠杆整脊法治疗DLBP进行分析与归纳。最后举一案例佐证。结果吕师治疗上基于"筋骨理论"与生物力学相结合,恢复腰椎的生理平衡,缓解疼痛,达到治疗目的。结论杠杆整脊法对DLBP临床疗效显着,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有效方法,操作简便,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9期)
朱丽,李杨,王朗,刘川,徐晓雪[5](2019)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指由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如退行性改变、终板损伤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目前对下腰痛的诊断评估仍缺乏有效的方法。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疼痛引起的脑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无创伤性评估疼痛引起的临床表现,为临床干预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就脑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给予综述。(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薛琴[6](2019)在《藤黄健骨片结合塞来昔布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藤黄健骨片结合塞来昔布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骨外科收治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塞来昔布胶囊进行治疗,用量为1粒/次,2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藤黄健骨片进行治疗,用量为3~6片/次,2次/d。两组治疗时长均为两个月,对两组进行Macnab疗效评定、对治疗前后两组JOA评分和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Macnab疗效发现试验组优良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治疗前两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显着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藤黄健骨片结合塞来昔布来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优于单一用药治疗,且疗效显着,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08期)
沙磊磊[7](2019)在《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验证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与McKenzie疗法二者配合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本研究将筛选的6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叁组,分别进行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McKenzie疗法及二者结合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了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疗效评估。结果显示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与Mckenzie联合、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法及Mckenzie疗法叁种方法均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具有良好效果,其中联合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症状,且总有效率高达90%。(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63期)
谢鹏,樊航行[8](2019)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椎间盘源性腰痛行PLIF术患者全身麻醉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发生与椎间盘纤维化撕裂、椎间盘内相关物质刺激等有关,若保守治疗不理想时多选择手术干预~([1])。但多数患者术后疼痛明显,不利于其恢复。为此选择何种方式减轻腰椎手术后疼痛一直为临床研究重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照分析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DLBP患者行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曾祥毅,凌耀权,戴伟莉,刘超群[9](2019)在《McKenzie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评价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全面系统地评价McKenzie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并探讨其临床机理。方法选取5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cKenzie技术治疗, 3次/周,共治疗6周。比较治疗前后的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评分、汉译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CRMDQ)评分、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患者病变椎间盘中心在T2加权成像(T2WI)下的MR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 50例患者的CODI、CRMDQ及SF-MPQ中的疼痛分级指数评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强度(PPI)评分分别为(9.68±5.87)、(2.32±2.02)、(8.23±4.35)、(3.36±1.64)、(1.27±0.59)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6.97±7.57)、(8.31±5.28)、(27.41±6.39)、(7.92±1.17)、(3.24±0.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50例患者病变椎间盘中心在T2WI下的MR值(157.65±23.36)明显高于治疗前的(98.78±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Kenzie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可改善椎间盘的受力情况,改善疼痛所致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0期)
喻昭[10](2019)在《温针灸配合体位调整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给予温针灸配合体位调整法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体位调整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体位调整法治疗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和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结果在疼痛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均得到改善,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在功能障碍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更好(P<0.05)。结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在体位调整法治疗基础上配合温针灸疗法,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1期)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叁步叁位"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连续收治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116例,采用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手法治疗组(n=58)和药物治疗组(n=58)。手法组采用"叁步叁位"手法治疗,药物组予以口服药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椎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及总有效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药物治疗组脱落8例,手法治疗组脱落6例。药物治疗组和手法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5%、86.0%。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手法治疗组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2%、82.0%。结论":叁步叁位"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在改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等方面,优于口服药物治疗。能持续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论文参考文献
[1].席志鹏,李敬池,康然,张仕兵,谢林.诱发性椎间盘造影联合完全可视经皮内窥镜技术诊治盘源性腰痛的价值[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9
[2].曹恺祺,赵忠胜,黄艳峰,张朋里,朱绍瑜.“叁步叁位”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52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9
[3].陈长春,赵晓明,黄立.脊柱平衡手法配合灵仙通络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
[4].杨超,吕立江,韩笑,陈家正,王玮娃.吕立江教授运用杠杆整脊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证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9
[5].朱丽,李杨,王朗,刘川,徐晓雪.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6].薛琴.藤黄健骨片结合塞来昔布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J].海峡药学.2019
[7].沙磊磊.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8].谢鹏,樊航行.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椎间盘源性腰痛行PLIF术患者全身麻醉效果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19
[9].曾祥毅,凌耀权,戴伟莉,刘超群.McKenzie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评价及机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10].喻昭.温针灸配合体位调整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