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腓动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负压封闭引流,足踝部
腓动脉论文文献综述
张猛,贺西京,谢松涛,侯宏义,赵炜[1](2019)在《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VSD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损伤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所收治的86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VSD修复创面,对照组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常规换药修复创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伤口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皮瓣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及踝关节功能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为(8.64±1.36)次,住院时间为(16.45±3.62) d,住院费用为(5429±241)元,对照组换药次数为(12.42±4.25)次,住院时间为(25.31±4.27) d,住院费用为(6 528±227)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有1例发生创面感染,1例皮瓣坏死,感染率为4.7%,对照组8例发生创面感染,5例皮瓣坏死,感染率为30.2%,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为(7.1±2.1) 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4±3.6) d,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2%,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VSD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可以有效控制组织感染,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获得较好的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18期)
蒋略韬,滕晓峰,邓杰林,王海虎,倪进荣[2](2019)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2例,均伴肌腱、骨等重要组织外露。皮瓣切取范围3. 5 cm×4. 5 cm~6. 0 cm×10. 0 cm,血管蒂部长度为2. 5~6. 0 cm,供区采用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方式修复,血管吻合采用端端吻合或者端侧吻合。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一期成活;供区也均顺利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良好。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具有穿支血管解剖走行恒定、血供可靠、厚度适中、外观满意、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丁治红,李有斌,张咸中,曾献波,王德[3](2019)在《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联合跟腱止点重建修复儿童足跟部严重轮辐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跟腱止点重建修复儿童轮辐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9月-2018年2月,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组织缺损并重建跟腱止点9例。供区创口直接缝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后外观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例术后远端皮缘出现瘀紫,经拆线换药后愈合。9例患儿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外形无明显臃肿,踝关节主动跖屈背伸活动正常,行走步态正常。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跟腱止点重建是修复儿童足跟部严重轮辐伤较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实用手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周平,庞飞[4](2019)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48例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指损伤部位、面积、形状,设计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显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穿支皮瓣移植存活率高,患指功能及感觉恢复良好。(本文来源于《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邓长华,孔繁福,伍真,聂萌,祁占军[5](2019)在《改良腓动脉中低位螺旋桨穿支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腓动脉中低位螺旋桨穿支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8例,采用改良腓动脉中低位螺旋桨穿支皮瓣修复,术前便携式多普勒探测穿支并定位,设计改良螺旋桨皮瓣,以腓动脉主干为皮瓣轴线,以穿支为界分为较大的皮瓣头部(大桨)和较小的皮瓣尾部(小桨),将旋转点至创面距离作为大桨长度,皮瓣宽度为大桨长度的1/2~2/3,大桨的长宽比不超过2:3。以大桨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小桨修复大桨创面。术中保留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踝周软组织缺损创面范围为3.0 cm×3.0 cm~10.0 cm×4.5 cm,腓动脉中低位穿支皮瓣面积为5.0 cm×3.0 cm~23.0 cm×5.0 cm。术后观察受区及供区的外形及功能,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18例皮瓣均I期成活,16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7~21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7~11 mm,供、受区外形满意。患者穿鞋及行走不受影响,足外侧感觉及足部回流正常,患足AOFAS评分92~97分,平均94分。结论改良腓动脉中低位螺旋桨穿支皮瓣血供可靠,避免皮瓣远端坏死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供区,是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杨涛,韩兆峰,周明武,李士民,宋健[6](2019)在《腓动脉前、后终末穿支的解剖与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腓动脉前、后终末穿支的解剖与临床应用。方法自3具新鲜尸体腘窝处离断截取双侧小腿标本共6侧,显微解剖暴露腓动脉前、后终末穿支及腓动脉终末支穿支血管,观察并测量各穿支起始处与外踝尖距离及其外径。2016年10月—2018年12月,结合解剖测量结果以及超声造影增强技术(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选择以上述穿支为蒂的外踝区穿支皮瓣修复18例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28~62岁,平均40岁。创面范围4 cm×3 cm~13 cm×10 cm。采用腓动脉前终末穿支皮瓣13例,腓动脉后终末穿支皮瓣5例;皮瓣切取范围5 cm×4 cm~14 cm×10 cm。供区7例直接缝合,11例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腓动脉前终末穿支起始处与外踝尖距离为(5.1±0.5)cm,外径为(1.51±0.05)mm;腓动脉后终末穿支分别为(4.9±0.9)cm、(1.78±0.17)mm,腓动脉终末支穿支分别为(1.7±0.7)cm、(0.58±0.12)mm。临床应用结果显示,术后2例皮瓣边缘发暗,经换药后瘢痕愈合;1例因切口感染再次扩创后愈合;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切口Ⅰ期愈合。3例患者因皮瓣臃肿于术后3个月行整形术。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皮瓣质地、外观良好,感觉部分恢复。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评价,获优9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对腓动脉外踝区穿支血管进一步细化有助于临床理解以及合理选择及应用外踝区穿支皮瓣。(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李智,方鸿,刘珑玲,倪少俊,杨军[7](2019)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以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需要进行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19例,均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治疗,观察记录皮瓣成活情况、足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在19例患者中,18例皮瓣完全存活,1例发生血管危象,经治疗后成功存活;治疗后患者足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皮瓣存活良好,无明显臃肿情况,足部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张微,崔玉莹[8](2019)在《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治疗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和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资料。45例患者术前采用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比术前与术中结果,总结检查技巧。结果每侧小腿平均由腓动脉主穿支4.1支,主要分布于腓骨头至外踝间连线第2~9段,外径(0.81~1.91)mm,平均外径(1.14±0.23)mm;最粗1支外径(1.01~1.90)mm,平均外径(1.44±0.29)mm,其中80.00%分布于第3~5段;主穿支及最大穿支在小腿中1/3的出现几率最多;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确定45条目标穿支,术中确认39条,假阳性3条,假阴性3条,灵敏度92.85%;45块皮瓣均成活,术后均未观察到缺血或淤血。结论依据腓动脉穿支分布规律,设计不同切取节段主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满足除前足外不同平面小腿及踝部创面修复需求。同时了解最大腓动脉穿支情况,可采用游离移植解决,CDFI可满足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前定位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13期)
韩春梅,王光耀,钟振东[9](2019)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外侧缺损创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外侧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16例足跟部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创面面积为6 cm×3 cm~11 cm×8 cm。清创后以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7 cm×4 cm~12 cm×8 cm。采用足部Maryland评分系统评估术后足部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2个月。15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形成水疱,结痂后瘢痕愈合。皮瓣成活良好,弹性佳,色泽自然,外观无明显臃肿。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疼痛和功能障碍。供区外观满意。末次随访采用足部Maryland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8例,良3例,中4例,差1例。临床有效率为15/16。结论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术式简单,创伤小,皮瓣成活率高,质地良好,是修复足跟外侧缺损创面较为理想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宋鹏,段建青,李朋飞,荆凯,李光辉[10](2019)在《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改良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改良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5例足跟部较大范围缺损(8 cm×12 cm~14 cm×20 cm)患者采用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改良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直接旋转改为呈C形盘绕式。观察转移皮瓣成活等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例皮瓣的远端发生宽约1 cm坏死; 1例皮瓣的近端边缘宽约1 cm坏死;其余皮瓣顺利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3例获得随访,时间7~72个月。患者行走无疼痛或仅轻微疼痛。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15~25 mm,深感觉均恢复,皮瓣足底负重区无压疮形成,患者较为满意; Maryland足部评分75~95分,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改良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蒂无肿胀,切取面积大,足跟负重区溃疡发生率低,适用于修复足跟部较大范围皮肤软组织缺损。(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腓动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2例,均伴肌腱、骨等重要组织外露。皮瓣切取范围3. 5 cm×4. 5 cm~6. 0 cm×10. 0 cm,血管蒂部长度为2. 5~6. 0 cm,供区采用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方式修复,血管吻合采用端端吻合或者端侧吻合。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一期成活;供区也均顺利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良好。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具有穿支血管解剖走行恒定、血供可靠、厚度适中、外观满意、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腓动脉论文参考文献
[1].张猛,贺西京,谢松涛,侯宏义,赵炜.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VSD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损伤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9
[2].蒋略韬,滕晓峰,邓杰林,王海虎,倪进荣.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学.2019
[3].丁治红,李有斌,张咸中,曾献波,王德.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联合跟腱止点重建修复儿童足跟部严重轮辐伤[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9
[4].周平,庞飞.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研究[J].健康研究.2019
[5].邓长华,孔繁福,伍真,聂萌,祁占军.改良腓动脉中低位螺旋桨穿支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9
[6].杨涛,韩兆峰,周明武,李士民,宋健.腓动脉前、后终末穿支的解剖与临床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9
[7].李智,方鸿,刘珑玲,倪少俊,杨军.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9
[8].张微,崔玉莹.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J].医学信息.2019
[9].韩春梅,王光耀,钟振东.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外侧缺损创面[J].临床骨科杂志.2019
[10].宋鹏,段建青,李朋飞,荆凯,李光辉.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改良型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J].临床骨科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