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周期放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斯尺度空间,FFT频域阈值法,局部放电,周期窄带干扰
周期放电论文文献综述
周泽民,彭彦军,周雄,董海亮,黄勇强[1](2019)在《高斯尺度空间周期窄带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滤波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去除局部放电检测信号中的周期窄带干扰,本文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频域阈值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即在高斯尺度空间上的FFT周期窄带滤波方法。先对放电信号的频谱进行高斯尺度空间平滑滤波,经过多次投影找到频谱上周期窄带干扰和局放信号所在的局部最大值,再通过峭度提取出周期窄带干扰的中心频率并滤除,最后通过IFFT重构出放电信号。然后对各种噪声强度下的局部放电信号进行评估,仿真和实测信号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噪声水平下,该方法均能在抑制周期窄带干扰的同时保留局部放电信号特征。(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9期)
李卓凡[2](2019)在《脉冲滑动放电周期特性及等离子体阻抗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具有大量的高能电子和活性自由基,有很好的化学选择性和化学活性,在工业和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能够在大气压下产生周期性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的有效手段,滑动放电以其结构简单紧凑,活性粒子浓度高等优点受到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与传统的交直流电源驱动的滑动放电相比,窄脉冲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功率密度和约化电场,产生具有更高效反应速率的活性粒子,因此窄脉冲电源激励的滑动放电在能源转化及航空航天点火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气流量和脉冲重复频率等因素影响,滑动放电的弧发展过程呈现出较不稳定的变化,因此本文从电特性和光学特性对滑动放电周期特性和等离子体阻抗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捷径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滑动放电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当电路中电源施加电压一定时,回路的电流特性受到回路中阻抗值的影响。本文在改变气流量和脉冲重复频率下,研究了微秒脉冲滑动放电的等离子体阻抗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脉冲重复频率的增大,单位弧长的滑动弧等离子体阻抗逐渐增大;随着气流量增大,单位弧长的等离子体阻抗呈现逐渐增大规律,但受到气流流场的不稳定性影响,在气流量为14L/min时,等离子体阻抗出现较大的跌落。同时借助于等离子体阻抗值,通过简单计算可知,随着脉冲重复频率增大,滑动弧等离子体的平均电子密度逐渐减小,其数量级约为10~(13)cm~(-3)。捷径事件是滑动放电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实验中发现当脉冲重复频率大于等于1500Hz时,放电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捷径事件。本文通过改变脉冲重复频率,研究了捷径事件与滑动弧等离子体阻抗及单位弧长上的放电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单位弧长上的放电功率小于某一值时,电源提供的功率难以满足弧通道所需的功率,导致捷径事件发生;捷径事件前后,等离子体阻抗都会出现较大变化。改变气流量和脉冲重复频率,滑动放电的滑动周期出现较大的波动。本文通过放电图像对滑动放电周期特性进行分析。随着气流量的增大,气流流场逐渐由层流向湍流过渡,滑动的上升速度逐渐增大。在层流状态下,滑动呈现周期规律;在层流向湍流的过渡状态下,滑动放电由周期性变化过渡到非周期变化。而增大脉冲重复频率,记忆效应增强,能够抑制气流对滑动放电周期性的影响,增大滑动最大上升高度。(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卓凡,章程,张帅,高远,陈根永[3](2019)在《大气压下微秒脉冲滑动弧放电周期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动弧放电可以在大气压下产生周期性的非平衡低温等离子体,然而脉冲条件下滑动弧的周期性受放电参数和气流的影响。文中采用了微秒脉冲电源激励刀形电极产生滑动弧放电,通过改变气流的流速和电源的脉冲重复频率,对脉冲滑动弧的周期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速增大,滑动弧的平均速度逐渐增大,当流速<4m/s时,气流处于层流状态,滑动弧呈现周期性规律,滑动弧的最大高度随着流速增大而增大;当流速>4 m/s时,气流处于层流向湍流过渡的状态,滑动弧放电由周期性变化过渡到非周期变化,滑动弧的最大高度也随之降低;在流速为5.0 m/s时,增大脉冲重复频率,滑动周期逐渐由非周期放电向周期性放电转变,滑动弧的最大高度也随之增大。因此,稳定的气流场及较高的脉冲重复频率有利于滑动弧的周期性发展。(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鹏飞[4](2018)在《基于电弧放电效应的特殊结构长周期光纤光栅及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光栅是一种光纤无源器件,广泛应用于光学均衡、滤波、传感等领域。电弧放电法是一种经济、简便的长周期光纤光栅制作方式,在用于不同类型的光纤、不同折射率调制要求时,使用的电流参数各不相同,但电弧放电对光纤折射率、残余应力的影响并没有系统定量的研究,此外,电弧放电法制作的长周期光纤光栅折射率调制较低,形成的器件往往尺寸偏大,影响实际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建立了基于叁维相位显微技术的光纤残余应力和折射率的检测理论和实验方法,通过此技术,对电弧放电过程对光纤折射率、残余应力的影响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不同种光纤熔接成栅的特殊结构长周期光纤光栅理论,在此基础上制作了第一根样品并对其特性进行了检测。本论文的主要内容:1.基于叁维定量相位显微技术,对光纤横截面和纵向的残余应力、折射率分布随放电电流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系统定量的结果,发现了纵向残余应力的高斯函数分布以及其饱和效应;该研究成果对未来制作高性能的长周期光纤光栅以及优化基于电弧放电法的长周期光纤光栅制作技术具有指导意义;2.提出了利用弱电弧放电来制作长周期光纤光栅的理论,提出一种对弱电弧制作的长周期光纤光栅残余应力的调制进行模拟的方法。并利用模式耦合理论,对此长周期光纤光栅的透射谱进行了模拟;3.提出不同种光纤熔接成栅的新型长周期光纤光栅理论。该新型光栅通过将不同类型的两种光纤以一定次序熔接而成从而获得折射率的周期性调制。利用此理论,通过使用标准单模光纤和色散补偿光纤熔接成栅,制作了不同种光纤长周期光纤光栅样品,对并其耦合特性进行了检测;4.利用不同种光纤长周期光纤光栅制作温度和应力传感器并对此其的温度和应力传感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了其灵敏度。该研究成果对未来制作高性能低成本结构紧凑的新型长周期光纤光栅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1)
孔朝红,王群[5](2017)在《颞叶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睡眠周期痫样放电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颞叶癫痫患者不同睡眠周期中癫痫样放电(IID)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颞叶癫痫患者共21人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就诊的体检患者42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睡眠周期中癫痫样放电(IID)的分布特点。结果实验组中IID的次数在NREMⅠ-Ⅱ期比NREMⅢ-Ⅳ、REM期和清醒期明显增多,IID的分布范围在NREM期比REM期和清醒期明显增大并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本文来源于《第七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7-10-27)
范鹏程[6](2017)在《基于电弧放电法制作微纳及扭转光纤长周期光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长周期光栅作为一种常见基于光纤光学模式耦合的光纤传感和通信器件,广泛应用于光纤带阻滤波器、增益均衡器、光分插复用器、光开光、光纤模式转换和色散补偿器等光纤通信领域中。对于传感而言,光纤长周期光栅的谐振峰和幅值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在温度,应变,扭转,折射率,非线性测量,生物与化学传感,多参数测量等光纤传感领域中也是被受关注。另一方面,随着光纤器件的发展,如何开发新型光纤器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微纳光纤长周期光栅与扭转长周期光栅作为两种新型的光纤器件,结合了长周期光栅与各自的特点,在实现光纤器件的集成化、结构的微型化、功能的多样化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推动了光纤技术的发展。本论文结合了光纤长周期光栅的制作与发展趋势,主要针对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微纳与扭转长周期光栅,提出了采用电弧放电制作光栅的方法,并研究其光谱与传感特性。不仅在制作工艺上实现自动化、灵活、造价低廉,重复性好、而且形成的光栅光谱特性和传感特性优良,为新型光纤器件的微加工工艺和放电加工工艺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想和方法,可以说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内容:(1)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光纤长周期的耦合模理论,再者从理论上分析了微纳光纤长周期高折射率传感和低温度灵敏度特性,经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得到很好的吻合,还进一步理论探讨了提高折射灵敏度的方法。(2)提出采用电弧放电的微加工方法制备了一种微纳光纤长周期光栅,该部分工作主要包括:(1)区别于以往采用CO_2和飞秒激光器刻写的微纳光纤长周期光栅结构,实现了只有光纤基模与对称模式LP02(HE12)模式的耦合,在实验中,只需要11周期就能制作出高达30 dB的谐振峰和光谱小于1.0 dB的传输损耗的微纳光纤长周期,光谱性能良好。采用新方法制作的微纳光纤长周期光栅,优势在于高的重复性,稳定性,灵活性和较低的生产成本。(2)实现了微纳光纤长周期光栅的高阶衍射,采用了光栅周期为400μm~1000μm的大周期,克服了由于激光光斑或电弧的作用区域尺寸而可以使用的最小周期所引起的周期限制。(3)通过实验发现,采用电弧放电的微纳光纤长周期光栅,同时具有较高的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RI)灵敏度和较低的温度系数,便于实现新型生化折射率传感器的制作。(3)基于电弧放电法制备了低损耗、高重复性、程序化的扭转全固带隙光纤。克服了搭建复杂的精确的光学平台和光学系统对准问题,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我们解释了其光栅形成原理,其谐振效应主要来自于纤芯带隙导光模式和包层模式之间的耦合,并测试了扭转、拉力、折射率、温度等传感特性。进一步,也基于电弧放电法制备了扭转单模光纤的长周期光栅及其级联长周期光栅器件;此外,我们将扭转效应与紫外刻写技术相结合,制作了取样光纤光栅,该方法具有刻写效率高和易于制作等优点。这些结构在光纤传感,光纤通信,光纤激光器和可调光纤滤波器,光学轨道角动量,等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7-06-30)
丁学利,李玉叶[7](2016)在《具有时滞的抑制性自突触诱发的神经放电的加周期分岔》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放电节律在神经系统功能实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自突触(起始和结束于同一细胞的突触)的神经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本文研究了单神经元模型在抑制性自突触作用下的放电节律.结果发现,随着时滞和/或耦合强度的增加,可以诱发Rulkov神经元模型放电节律的加周期分岔.随着放电节律的周期数的增加,平均放电频率增大,当时滞和/或耦合强度大于某一阈值时,频率大于没有自突触时的放电频率.用快慢变量分离方法可以获得没有自突触的神经放电节律的分岔结构,可用于认识外界负向脉冲诱发的新节律.这些新的节律模式与加周期分岔中的节律模式一致.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抑制性自突触可以诱发典型的非线性现象——加周期分岔,还给出了抑制性自突触可以提高放电频率的新现象,与以前的自突触压制放电的观点不同,进一步丰富了对抑制性自突触诱发的非线性现象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21期)
程建慧,谢勇[8](2016)在《周期簇放电神经元相位响应曲线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期簇放电的相位响应曲线(Phase Response Curves/PRCs)是指簇放电神经元在受到外部扰动时,下一个簇到达时刻与原始簇的相差。目前计算PRCs的算法主要是直接算法和求解伴随方程两种办法。本文选取直接算法,采用有一定持续时间和幅值的扰动,求解了分岔类型为saddle/Homoclinic的Hindmarsh-Rose模型以及相同分岔类型的修正MorrisLecar模型,通过计算发现,簇放电神经元的PRCs比峰放电神经元的PRCs更为复杂,不同于峰放电PRCs的较强相敏感性位置与尖峰时刻的位置不对应的行为,簇放电PRCs的较强相敏感性位置与其尖峰时刻一一对应,HR模型和修正后的ML模型的PRCs均表现为叁个部分,静息部分(从分岔点到固定点和固定点到鞍点两个部分)和活动状态(簇放电的尖峰部分)。在活动状态中,HR和修正的ML模型的PRCs在后两个尖峰时刻处表现出幅值和符号的反转。通过快慢子系统的分析,可知这一现象是由于临近同宿分岔点。最后,HR模型和修正后的ML模型的PRCs表现为同样的性质,可表明具有同样分岔类型,相同变量个数,不一样的模型具有相同类似的相响应。(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05-06)
尹礼松[9](2014)在《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与睡眠周期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和探讨癫痫患者发作期间癫痫样放电与睡眠周期的相关性,探寻癫痫发作与睡眠节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月就诊的癫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始前针对儿童进行不同程度禁睡,避免服用诱导发作药物,已经服用抗癫痫药物患儿不停药。应用9200K视频脑电图仪进行清醒期、睡眠期发作的视频脑电图监测,神经内科医生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表现情况,对脑电图监测结果进行同步监测和记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0例癫痫患者共记录到癫痫发作次数458次,其中全身性发作38例,部分性发作42例;其中于清醒期发作的患者27例,占患者总数的33.75%,仅发生于睡眠期的患者33例,占患者总数的41.25%,清醒期和睡眠期均有发作的20例,占患者总数的25.0%。记录到的458次发作中有344次发作在清醒期,占75.11%;114次发作于睡眠期,占24.89%,其中非快速动眼睡眠期I期42次,Ⅱ期55次,Ⅲ~IV期14次,快速眼动睡眠期3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局灶性癫痫中,额叶癫痫高发于睡眠期,占总数的45.71%(112/245),其次为中央沟良性26.94%(66/245)和颞叶25.31%(62/245),其他类型较少,只占2.04%(5/245)。结论癫痫患者癫痫发作期癫痫样放电在非快速动眼睡眠期易于发生,部分局灶性癫痫的发作也在此期间较多。(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17期)
李晓杰,马士莲[10](2014)在《1000kV串联补偿装置旁路时放电电流周期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 000 kV串联补偿装置是世界上首次将串联补偿应用于特高压系统的装置,串联补偿装置主要有提高送电能力、改善电力系统稳定性、降低电力系统损耗、改善线路电压分布的作用。分析1 000 kV串联补偿装置旁路时放电电流周期的理论值和实际值,将有利于对1 000 kV串联补偿装置旁路时实际放电峰值电流的计算和研究。(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期刊2014年03期)
周期放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具有大量的高能电子和活性自由基,有很好的化学选择性和化学活性,在工业和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能够在大气压下产生周期性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的有效手段,滑动放电以其结构简单紧凑,活性粒子浓度高等优点受到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与传统的交直流电源驱动的滑动放电相比,窄脉冲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功率密度和约化电场,产生具有更高效反应速率的活性粒子,因此窄脉冲电源激励的滑动放电在能源转化及航空航天点火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气流量和脉冲重复频率等因素影响,滑动放电的弧发展过程呈现出较不稳定的变化,因此本文从电特性和光学特性对滑动放电周期特性和等离子体阻抗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捷径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滑动放电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当电路中电源施加电压一定时,回路的电流特性受到回路中阻抗值的影响。本文在改变气流量和脉冲重复频率下,研究了微秒脉冲滑动放电的等离子体阻抗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脉冲重复频率的增大,单位弧长的滑动弧等离子体阻抗逐渐增大;随着气流量增大,单位弧长的等离子体阻抗呈现逐渐增大规律,但受到气流流场的不稳定性影响,在气流量为14L/min时,等离子体阻抗出现较大的跌落。同时借助于等离子体阻抗值,通过简单计算可知,随着脉冲重复频率增大,滑动弧等离子体的平均电子密度逐渐减小,其数量级约为10~(13)cm~(-3)。捷径事件是滑动放电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实验中发现当脉冲重复频率大于等于1500Hz时,放电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捷径事件。本文通过改变脉冲重复频率,研究了捷径事件与滑动弧等离子体阻抗及单位弧长上的放电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单位弧长上的放电功率小于某一值时,电源提供的功率难以满足弧通道所需的功率,导致捷径事件发生;捷径事件前后,等离子体阻抗都会出现较大变化。改变气流量和脉冲重复频率,滑动放电的滑动周期出现较大的波动。本文通过放电图像对滑动放电周期特性进行分析。随着气流量的增大,气流流场逐渐由层流向湍流过渡,滑动的上升速度逐渐增大。在层流状态下,滑动呈现周期规律;在层流向湍流的过渡状态下,滑动放电由周期性变化过渡到非周期变化。而增大脉冲重复频率,记忆效应增强,能够抑制气流对滑动放电周期性的影响,增大滑动最大上升高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周期放电论文参考文献
[1].周泽民,彭彦军,周雄,董海亮,黄勇强.高斯尺度空间周期窄带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滤波方法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
[2].李卓凡.脉冲滑动放电周期特性及等离子体阻抗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9
[3].李卓凡,章程,张帅,高远,陈根永.大气压下微秒脉冲滑动弧放电周期特性的实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9
[4].王鹏飞.基于电弧放电效应的特殊结构长周期光纤光栅及其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5].孔朝红,王群.颞叶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睡眠周期痫样放电的特点[C].第七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2017
[6].范鹏程.基于电弧放电法制作微纳及扭转光纤长周期光栅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7
[7].丁学利,李玉叶.具有时滞的抑制性自突触诱发的神经放电的加周期分岔[J].物理学报.2016
[8].程建慧,谢勇.周期簇放电神经元相位响应曲线的计算[C].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9].尹礼松.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与睡眠周期的相关性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4
[10].李晓杰,马士莲.1000kV串联补偿装置旁路时放电电流周期的分析[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