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路梆子论文-齐丽花

东路梆子论文-齐丽花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路梆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路梆子,惠民县,传统剧目,惠民地区

东路梆子论文文献综述

齐丽花[1](2018)在《黄河叁角洲东路梆子的传承发展与价值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路梆子原名"章丘梆子",由于在演唱时经常发出"讴"音,因此又叫"山东讴""东路讴"或"山东吼"。东路梆子发展历史悠久、流行区域广泛,是黄河叁角洲地区较为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受社会环境与时代文艺政策的影响,东路梆子几经起落,先后经历了起源、兴盛、衰落、复兴、停滞、重生、断层、抢救等发展阶段。本文一方面以时间为线索,大致梳理黄河叁角洲东路梆子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立足"非遗"语境及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背景,探讨东路梆子的传承价值,以期推动黄河叁角洲东路梆子乃至其(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陈敏[2](2018)在《惠民县东路梆子剧团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惠民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秦代设县,宋代筑城,历为郡、州、府制所,素有"京畿锁钥""燕京门户"之誉。深厚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惠民县丰富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有东路梆子、西笛梆子,以胡集书会为代表的评书、曲艺艺术,还有长盛不衰的京剧、吕剧等剧种。作为独具惠民地域特色的地方戏曲艺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路梆子艺术陷入低谷,东路梆子剧团发展遇到了挫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对惠民县东路梆子剧团现状进行了调查(本文来源于《人文天下》期刊2018年07期)

苏锐[3](2017)在《东路梆子“新生”记》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29日,一场东路梆子汇报演出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举行。菅会英没想到,自己年过七旬还能登上舞台,为省市专家和戏迷表演东路梆子,并获得满堂喝彩。作为曾在鲁西、鲁北区域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地方剧种,这场汇报演出也预示着东路梆子开始摆脱低迷,走上科学化、体系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7-07-05)

张永华,胡亮[4](2017)在《论民间戏曲的保护与传承——以惠民县东路梆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戏曲深刻反映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印记着他们的喜怒哀乐,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精确映照着真实的"乡土中国"。作为百姓的艺术创造,民间戏曲保持着百姓质朴、乐观、真实的特点。惠民县地处山东省北部,素有"燕齐门户"之誉,自明代至近现代,一直为移民之地,大量的外来者带来的各地文化,成就了惠民地区丰富的民间戏曲艺术种类和特色。惠民县东路梆子戏又被称为"梆子腔""章丘梆子""山东吼",是以惠民地区为中心,辐射(本文来源于《人文天下》期刊2017年07期)

韩晓雪[5](2012)在《论黄河叁角洲东路梆子的音乐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辉煌灿烂的中国戏曲艺术,集中华文化之精华,堪称中国艺术的瑰宝。地处南北交通枢纽的山东,一直是经济和文化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戏曲艺术的繁荣之地。中国的317个剧种(《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山东就有30几个,其戏曲声腔类型有梆子腔系统、弦索腔系统、肘鼓子腔系统、“歌舞——戏曲”系统和“说唱——戏曲”系统等。其中梆子腔剧种有山东梆子、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枣梆、靠山梆子、大平调等。山东黄河叁角洲地区的戏曲剧种也有数十个,其中东路梆子是该地区特有的梆子腔剧种。在清前中期由山陕梆子流传到该地区,并吸收当地的民歌、曲艺等民间音乐艺术形式,结合当地的方言而形成。由于此梆子腔在章丘最为流行,遂起名为章丘梆子,后为与河北梆子区分故又名为“东路梆子”。当时的东路梆子与京剧、河北梆子、吕剧、五音戏等剧种组合成“叁合班”或“五六合班”1同台演出,并从中吸取营养,汲取精华,丰富和发展了东路梆子的唱腔。同时也影响着山东地区其他的戏曲剧种。本文主要运用了音乐史学、音乐传播学、民族音乐学及音乐分析学的方法对东路梆子的渊源发展、音乐特点等方面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五部分:一、论题的由来及其研究意义,包括当前东路梆子的研究现状,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所做的突破。二、笔者运用音乐史学和音乐传播学的方法对东路梆子的渊源和发展脉络方面做了分析。叁、音乐本体方面,笔者运用音乐分析学的方法对东路梆子的板式、声腔、结构体制、演唱方法、乐队等方面作了补充和突破。其中板式方面主要对其称谓、分类和同名异板、同板异名的问题做了分析。声腔方面,对东路梆子的整体声腔旋律特点、声腔中梆子腔的特点、其他曲牌声腔的特点及声腔与唱词关系方面做了研究。结构体制方面,对东路梆子的整体性结构体制和唱段式结构体制(唱词格式特点、起腔落板、伴奏过门)两个层面加以探讨。演唱方面,对东路梆子的发声特色和润腔(字正的润腔和腔圆的润腔)特色做了重点研究。四、在论证其音乐本体的同时,对它与当地传统音乐(民歌、歌舞、说唱、其他剧种音乐、宗教音乐)互相渗透的关系作了初步的研究。五、结论,对东路梆子的渊源、音乐特色等方面作了简要的总结。(本文来源于《山东艺术学院》期刊2012-06-12)

刘恒波,张卫国,李峰[6](2011)在《东路梆子:民间小戏期待“薪火相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山东省高青县黑里寨镇大伊家村,流传着一种稀有的地方剧种——东路梆子。该剧种在当地已经流传了100多年,曾一度兴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和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东路梆子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近日,笔者来到大伊家村,对贺衍泰、贺衍堂等几位东路(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1-07-21)

王少兰[7](2009)在《“东路梆子”在民间》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晴空万里的早晨,我和几位文友到沾化县冯家镇参加采风活动。我们观看了付家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路梆子"的演出,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来源于《前进论坛》期刊2009年11期)

崔琴[8](2008)在《山东东路梆子艺术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戏曲是一个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形态,而山东素来是戏曲大省,存在着许多有地方特色的古老剧种。东路梆子是明末清初经山陕艺人跟随商船来山东谋生而传入此地的,是流行于山东的梆子腔系的古老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叁百余年的历史。在它的发展流传中不仅保留了梆子腔这一基本声腔,而且与早已在本地流行的以曲牌体为主的其它各种曲调相结合,经过艺人们的加工结合,并受当地方言与民间歌曲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唱腔艺术。本文除序言和结语外从四个章节对东路梆子的产生渊源、历史发展、唱腔艺术、伴奏、剧目、表演及其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第一章介绍东路梆子的产生与发展。本章通过对诸多可考证的文献资料的梳理,来论述该剧种的历史渊源以及发展过程中几个重要的阶段。第二章东路梆子的唱腔艺术特点。本章通过对大量的唱腔谱例的分析,系统地总结了东路梆子的唱腔艺术特点。第叁章东路梆子的伴奏、剧目及表演特点。本章系统地阐述了对东路梆子唱腔起辅助作用的文武场器乐伴奏曲牌,同时描述了题材丰富多样的剧目及其角色行当的表演特点,从不同角度把握东路梆子的整体艺术特点。第四章东路梆子的现状及其传承。本章在笔者进行大量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等地方文化局有关人士提供的文献资料,通过描述和分析东路梆子的传承和发展现状,从中得出与东路梆子发展有关的经验教训,试图为其将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愿为处于失传现状的家乡戏近一份绵薄之力。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本篇论文。(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8-04-01)

青年河[9](2007)在《东路梆子:起起落落的民间之花》一文中研究指出顺黄河漂来的梆子戏   黄河腾跃,育我文明。就是在这条古老的母亲河里,常年往返着一队队的商船。环渤海这一广大区域里的大戏“东路梆子”就是由这条古老而不息的母亲河里顺流而下的商船带来的。   时间回溯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山西省同州梆子的流(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07-01-25)

东路梆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惠民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秦代设县,宋代筑城,历为郡、州、府制所,素有"京畿锁钥""燕京门户"之誉。深厚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惠民县丰富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有东路梆子、西笛梆子,以胡集书会为代表的评书、曲艺艺术,还有长盛不衰的京剧、吕剧等剧种。作为独具惠民地域特色的地方戏曲艺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路梆子艺术陷入低谷,东路梆子剧团发展遇到了挫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对惠民县东路梆子剧团现状进行了调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路梆子论文参考文献

[1].齐丽花.黄河叁角洲东路梆子的传承发展与价值探究[J].戏曲研究.2018

[2].陈敏.惠民县东路梆子剧团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人文天下.2018

[3].苏锐.东路梆子“新生”记[N].中国文化报.2017

[4].张永华,胡亮.论民间戏曲的保护与传承——以惠民县东路梆子为例[J].人文天下.2017

[5].韩晓雪.论黄河叁角洲东路梆子的音乐特色[D].山东艺术学院.2012

[6].刘恒波,张卫国,李峰.东路梆子:民间小戏期待“薪火相传”[N].农民日报.2011

[7].王少兰.“东路梆子”在民间[J].前进论坛.2009

[8].崔琴.山东东路梆子艺术特点研究[D].河南大学.2008

[9].青年河.东路梆子:起起落落的民间之花[N].中国文化报.2007

标签:;  ;  ;  ;  

东路梆子论文-齐丽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