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背影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二九一农场中学教师杨柳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二九一中学中学教师于通玲

课标要求及分析: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现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理解、分析;学习水平是理解水平;学习内容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前提条件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现能力、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体味、推敲;学习水平为经历、独立操作、领悟水平;学习内容是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体现能力、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体验,学习水平是经历水平,学习内容是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前提条件是能说出自己的。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现能力、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品味,学习水平是领悟水平,学习内容是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体现能力与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欣赏、体验;学习水平是经历、反应水平;学习内容是文学作品。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体现“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领悟;学习水平是领悟水平;学习内容是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体现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获得;学习水平是理解;学习内容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材分析:

《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是在学习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上感情真挚,蕴含作者真实的生活经历。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学中,通过画面导入---美读赏析---圈点旁批---拓展延伸四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在其中深刻体会那种浓浓父子间的深情。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将进一步积累赏析人物形象和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为后几篇写人文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初二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技能,能够自己扫除字词的障碍,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大意,所以本课可以让学生学会抓住最为动情的瞬间,好好体会亲情。

劣势:当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宠爱,身上难免有骄气,不把父母放在眼里,厌烦父母的唠叨,甚至还对父母发脾气,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日常的生活中并不关注一些爱的细节,所以本文学习中学生的感悟深度不够。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标要求“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材分析中指出: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品味朴实而动情的语言,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2、课标要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但从学情分析中可看出“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在福中不知福”,对于日常生活细节中渗透出来的爱,常常熟视无睹。因此,抓住散文的线索,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对于爱的思索,是很有必要的”。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联系生活,学生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深情,感受生活中的“爱”。

学习目标:

1、通过熟读课文,学生品味朴实而动情的语言,从语言中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2、通过学习使用旁批的方法,学生学会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体会父爱的深沉。

3、通过播放音乐、回忆生活中感动细节等形式,学生感悟身边的“爱”。

教学流程:

活动一、画面导入,引入新课。(预设时间5分钟)

1、欣赏一幅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艺术理想和进程的油画作品《父亲》(屏显)。

2、这幅画的面部特写极具震撼力,同学们从画面中读出一位什么样的父亲?(板书课题)

3、再来欣赏一幅用文字勾勒出的父亲的特写镜头——背影,看看能从中读出什么。

【点评:用美术作品导入,由形象的画面到生动的文字,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而且二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处,为“背影”定格,为永恒经典埋下伏笔。】

活动二、美读赏析,聚焦“背影”。(预设时间15分钟)

1、文题为“背影”,那么文中几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你认为最感人的是哪一次背影?

3、文中描写普普通通的“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感人?描写“背影”时主要刻画了哪些细节?(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现在,再读这幅文字描绘的画面,你又读出了哪些刚才你没读出的东西?(学生朗读,再次体会第二次背影。)

【点评:初读课文,能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基本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明白全文的中心,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再强调第二次背影,突出重点,聚焦背影,体会父爱的深沉,也为后面的品味语言和体会情感做好铺垫。】

活动三、圈点旁批,体会情感。(预设时间15分钟)

1、什么是旁批法呢?(多媒体展示:赏析式旁批示例、感悟式旁批示例、拓展式旁批示例。)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几次写作者流泪,选择你感受深刻的一次做个旁批,可以使用一种旁批的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糅合在一起进行旁批。(生默读,进行旁批,师巡回指导。)

3、你在阅读时还在哪些令你感动的地方做了旁批?让我们来分享你的体会。

(指导学生分组采用旁批的形式,品味语言,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旁批、再进行合作交流、研讨、完善等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

4、如此深沉的情感,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使用大量的修辞,那么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品味到情感的?

【点评:这是教学重点,亦是难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旁批的读书方法,在旁批过程中,重点抓住四次流泪,品味文本的语言特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学生既能领悟文本的思想内容,又能学习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活动四、迁移延伸,布置作业。(预设时间5分钟)

1、播放黄磊的《背影》,聆听中回忆生活中那些令人感动的细节:母亲掠起我们遮住眼睛的刘海,翻好我们的衣领,递上一杯牛奶;没有汽车的父亲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在校门口的守候,接过你沉甸甸的书包……只要你善于观察,拥有感动,就会写出美文。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回顾一下,父亲或者母亲还有哪些令你怦然心动的细节,请你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把这个细节描述出来。

2、作业:给父母的一封信。以书信的形式把今天课上的感悟写下来交给父母。

【点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做一次练笔,突出自然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整合起来,重点体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课程特点。】

总体点评:

《背影》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教师能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紧扣教学重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定位为:朗读感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诵读理解,训练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品读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素养;赏读寻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手法,学会多角度审美。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教学设计有以下几面的突破。

1、选取了准确的教学切入点。由文章中对父亲背影的第二处描写介入教学,然后关联起其他三处,紧紧扣住了教材的核心。此后,由此展开的对父亲情感的体会和对父亲形象的把握,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

2、教学设计的结构简洁、清晰,整体感强。设计的核心构架由新课导入、聚焦四处背影描写和旁批训练三部分构成,三部分之间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其中,借助旁批引导学生重点赏析“我”四次流泪描写的设计,与此前师生重点关注并研读四处背影描写的做法相得益彰。第二次旁批训练设计可谓用心良苦,既起到了勾连“父子”的作用,又达到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意的目的。

3、以指导写批注的教学方式结构教学有创意而且有效。这种教学策略既符合文本特点又能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适时恰当的学法指导和点拨亦很到位,让学生收获颇多。教师提供的旁批范例简单明了,示范性、指导性强。具体训练时,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和自由度。这虽然增加了教学的不确定性和难度,可是这种生成性的教学设计必然会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学生无限的创造力。扎实的旁批训练与开放的教学方式的结合,一定会让这节散文赏析课变得坚实厚重又不失灵动。

4、导入方式的设计机智、巧妙,这种导入方式既有激趣功用,又能达到引导提示效果。由经典美术作品到经典文学作品,由画中的父亲到文字中的父亲,由欣赏油画到欣赏语言,由“具象”到“抽象”,这种过渡方式很自然,很精巧,而且意味深远。

标签:;  ;  ;  

背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