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发展,大都市区,次级核心城镇,生活空间质量
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论文文献综述
程丽辉[1](2018)在《基于“社会发展”理念下大都市区次级核心城镇生活空间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社会发展"评价城市生活质量的理念,尝试构建在同一自然和文化单元内,有着相似发展水平和管理体系的次级核心城镇(各县区级)生活空间质量的评价体系,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重新划定了新时期西安大都市区及其次级核心城镇范围,修正原有的"社会发展"指标的"鲍氏九要素",创建融合健康城市、安全城市、智慧城市等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理念下的城市生活空间综合评价体系,从实证主义角度运用数据分析,探讨中国城市群大都市区在阶段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次级核心城镇生活空间质量的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变状况,以期对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王兴中,王立,崔维,赵刚[2](2015)在《公正思潮下社会与空间价值统一的新区域经营理念──基于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目标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从"新社会经济发展思潮"的社会公正角度提出"新区域经营"的理念。该理念的提出依据新人本主义方法论,从社会普适性角度审视国内管理区域"范式"公正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学社会解构公正价值的取向规律并耦合到人文地理学建构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目标提出。首先,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分析中国区域管理通行的"城市经营"实践公正性及其区域发展管理问题,又从学科主流研究的视角综述了区域公正发展的趋势性思潮与原理,及其政府管理耦合区域同步发展的公正经营理念。其次,论述"新区域经营"的运作机理是体现社会公正的社会价值与空间价值在区域空间体系耦合的统一价值性。该统一价值性应是区域或城市公正性发展的结构性推动力,又是指引政府"行政公正"的人本性价值方向。它既能构建市场经济的经济公正性,又能构建体现社会生活的质量公正目标性。其后,提出将社会与空间价值耦合到区域的空间单元体系的理念,即构建没有社会单元"剥夺"与生活场所"剥夺"的区域社会生活质量空间结构体系的理念。它们的机理构建应是新区域经营进一步探讨的命题。(本文来源于《创新》期刊2015年04期)
刘沛[3](2014)在《西安市公共租赁住房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一种保障性住房,而保障性住房除具有满足居住需求的商品属性外,还具有维护社会公平、解决民生问题、保障民权和体现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和谐等社会性职能。由于中国住房商品化和快速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凸显,同时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受户籍制度影响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生活,不能平等地在养老、教育、医疗、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为此,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强调以人为本,发展目标中强调城市生活和谐宜人,因此研究公共租赁住房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主要是以西安市为案例区,在城市社会地理学视角下,以公共租赁住房的空间区位为切入点,研究公共租赁住房社区资源配置,用于反映其居住群体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本文第一章的重点是对国内外公共租赁住房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第二章阐述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第叁章分析西安市公共租赁住房的发展现状,总结出西安市现有公共租赁住房的类型和分布,分析其区位特征包括基本的物质空间特征、居住人群特征和社区资源特征。第四章分析现有公共租赁住房区位与社区资源的耦合关系,现有社区资源的供给与公共租赁住房居民的需求之间的匹配关系等,对公共租赁住房居住用户的城市生活空间特征和日常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概括。第五章根据研究提出政策建议。第六章进行总结和研究展望。通过研究,本文主要有以下结论:(1)西安市公共租赁住房发展总体来讲较好,但是各区县的发展不平衡,发展最好的属于西安市高新区,实现了信息化的全程管理,而其他各区的信息公开程度不够。(2)西安市现有公共租赁住房宏观布局上,公共租赁住房空间选址远离中低收入人群就业密集区,呈现集中化和边缘化特征。从微观区位来讲,远离公共交通,周边服务设施多不完善,其城市社会物质空间中缺乏人文关怀。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多是集中建设,导致低收入群体的空间聚集,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分异显现。(3)社区资源可接近性的优劣与其经济收入水平有正相关的关系,但居民文化素质较高的居住社区比较重视精神文化生活。(4)不同类型的公共租赁住房居住群体的职住空间特征差异明显,园区型的公共租赁住房居民本身工作就在园区内,职住分离不明显。而城市型公共租赁住房的职住空间分异特征明显。西安市公共租赁住房居民的日常行为空间集中在居住区周边,距离逐渐衰减,休闲娱乐行为空间基本符合休闲娱乐行为空间呈距离衰减规律。对此,建议政府部门借力轨道交通的发展,优先安排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强调社会空间公正原则,优化公共租赁住房社区资源配置;转变公共租赁住房建筑设计态度,优选融入“空间公正”理念的设计;鼓励公共租赁住房分散配建,推进不同阶层居民的混合居住;推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运营全程信息化管理,实现公平与效率双赢。(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4-06-30)
刘晓霞[4](2009)在《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的社区资源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生活质量的关注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成为后现代社会的终极目标。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所有处于全球城市等级体系的大城市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经济社会的重构,那些所谓全球城市出现了严重的空间差异。中国城市在全球化和市场化双重作用下呈现出明显的转型特征,城市空间结构进入了剧烈的重构进程:城市空间的差异迅速扩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不断分化。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体现社会公正,是地理学、社会学、城市规划等学科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城市社会地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城市社区是后工业化时代人们的主要社会—生活空间,其社区资源配置是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空间质量的标志。城市社区资源的配置受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以及人们生活场所结构的制约,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角度研究社区资源的配置,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空间公正及和谐社区建设理念。论文首先对城市社会-生活空间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通过揭示全球城市空间发展的特征与规律,比较研究了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结构的特殊性和演化特征。并提出社会-生活空间的公正性必须通过社区资源的公正配置来实现,社区资源的公正配置体现在居民对社区资源的可接近性上。其次,对国内外城市社区资源配置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在人本主义空间理念、“第叁条道路”思潮下的社会公正理念、以及和谐社会理念等叁大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的社区资源配置理念。该理念认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城市空间问题的研究核心是在探讨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准确地理解、判识生活空间的质量与类型,通过规划制定出以提高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为最终目的的社会—生活空间治理对策。社区资源可接近性与社区生活空间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城市社区或邻里区的生活空间质量,就要从提高社区资源的可接近性入手。第叁,论文对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下的社区资源配置原则及流程进行分析阐述,构建了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的社区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式。最后,论文以西安典型城市社区为例,对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的城市社区资源配置规划进行了实践论证,提出了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下的西安城市社区资源配置规划及其保障体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30)
王立,王兴中,曾献君,谢利娟[5](2009)在《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理念下的城中村发展演进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理论体系为依据,从居民生活空间行为角度阐述了城中村发展演进的机制。指出:1.城中村的本质问题是城市社会空间问题;2.城中村的居住流动性与居住空间结构模式对城市低收入阶层,外来流动人口具有适居性并构成其社会生活空间;3.城中村的发展演进步入了社区发展的轨道,并逐步纳入了城市社区体系与居民日常生活场所体系。(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2009年06期)
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从"新社会经济发展思潮"的社会公正角度提出"新区域经营"的理念。该理念的提出依据新人本主义方法论,从社会普适性角度审视国内管理区域"范式"公正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学社会解构公正价值的取向规律并耦合到人文地理学建构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目标提出。首先,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分析中国区域管理通行的"城市经营"实践公正性及其区域发展管理问题,又从学科主流研究的视角综述了区域公正发展的趋势性思潮与原理,及其政府管理耦合区域同步发展的公正经营理念。其次,论述"新区域经营"的运作机理是体现社会公正的社会价值与空间价值在区域空间体系耦合的统一价值性。该统一价值性应是区域或城市公正性发展的结构性推动力,又是指引政府"行政公正"的人本性价值方向。它既能构建市场经济的经济公正性,又能构建体现社会生活的质量公正目标性。其后,提出将社会与空间价值耦合到区域的空间单元体系的理念,即构建没有社会单元"剥夺"与生活场所"剥夺"的区域社会生活质量空间结构体系的理念。它们的机理构建应是新区域经营进一步探讨的命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论文参考文献
[1].程丽辉.基于“社会发展”理念下大都市区次级核心城镇生活空间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8
[2].王兴中,王立,崔维,赵刚.公正思潮下社会与空间价值统一的新区域经营理念──基于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目标的构建[J].创新.2015
[3].刘沛.西安市公共租赁住房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
[4].刘晓霞.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的社区资源配置研究[D].西北大学.2009
[5].王立,王兴中,曾献君,谢利娟.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理念下的城中村发展演进机制[J].现代城市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