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史论文-杨智璇,班允浩

土地制度史论文-杨智璇,班允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制度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土地制度史,土地制度变革,查田运动,农民运动

土地制度史论文文献综述

杨智璇,班允浩[1](2016)在《弥纶群言难亦成——评《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撰史难,撰经济史尤甚。着史书须求真务实,承秉客观公正,讲求"凭一支笔,持两瓣心,观叁只眼"。然真正能做到"浪卷崖边观沧水",而不事权贵,不畏世舆,据实录史者,可谓寥若晨星。"经济史"绝非自生自演,其本身即是政治史、社会史、农业史、人口史的诸味归一,且"铨叙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故经济史尤难编撰。由此看,正山先生选择编着《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史》其勇意可贾。该书着眼于梳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6年07期)

韩启民,丁琳琳[2](2016)在《求真、求解,助求实、求用——《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史》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前,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中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是热点议题,原因是,这时的史学学术发展处于"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主导地位"这样一个特殊阶段,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待中国古史分期和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与方向。改革开放后,中国要建立市场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学术氛围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看土地制度的视野更加广阔,注重以科学研究关照现实发展。因而,从历史比较、国际比较等视角总结经验,探索土地制度变迁规律和土地制度(本文来源于《财经问题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孙学美[3](2015)在《英国土地制度史研究中的一些争议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制度史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直备受英国史学界的关注。迄今为止,学界对其研究已经有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且出现了一批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也不乏争议之处,如史料的甄别、敞田制的起源,以及敞田制与圈地之间的关系等。(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魏磊[4](2014)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制度史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制度因其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体制和屯垦戍边的使命因而与内地有所不同。检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建设史可见,新疆兵团的土地制度至今仍旧有待实现向现代化的完全转型。文章通过梳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制度变迁史,以期为兵团土地制度的现代转型和土地制度开拓创新提供必要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4年35期)

徐歆毅[5](2014)在《近百年先秦两汉土地制度史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土地制度史研究的史学史意涵土地制度不仅是指人们开发、利用土地而形成的土地规划、疆理、分配、管理的制度体系,还包括人们以土地为中介而结成的各种关系,它包括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和性质、劳动者和土地的结合方式(土地经营方式),以及由此所形成的阶级关系、劳动产品在不同阶级和社会集团间的分配和消费关系等。其中,土地所(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14年06期)

刘法威[6](2011)在《观照现实:“中国土地制度史”教改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土地制度史"课程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了解土地制度历史发展的脉络,从更高层次理解当前的土地制度及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认为学习"中国土地制度史"枯燥无用。要想改变这种认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应精心提炼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和揭示中国土地制度发展历史规律,在历史的观照下增强"中国土地制度史"课程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解剖当前的土地制度和政策。(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教育》期刊2011年02期)

耿元骊[7](2008)在《十年来唐宋土地制度史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制度史研究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点之一。据笔者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关于唐宋(含隋、五代、辽、金、夏)土地制度的研究论文(着作)共有约1200余篇(部)。有近20种研究综述总结了上述成果,对理清学术发展路向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由于体例要求以及客观(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2008年01期)

魏秀春[8](2007)在《对近代初期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新思考——兼评《英国土地制度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沈汉教授的《英国土地制度史》①已出版一年有余。《中国农史》发表了于民先生以《关于英国农业经济历史发展道路的新探讨》为题的评论②。对于这样一部具有学术创新性、不媚俗从众的学术专着,于民先生认为它“在对若干旧说进行修正的同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富于研究(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期刊2007年05期)

于民[9](2006)在《关于英国农业经济历史发展道路的新探讨——读《英国土地制度史》》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农业经济历史发展道路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界热烈讨论的话题,各种观点异彩纷呈,其中不少研究钩深致远,穷态极研,使得学界颇有生气。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学界特别是国内学界的一些学者,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有一种偏重生产力或纯经济的研究倾向,过分强调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性因素对英国农业发展的“核心”作用,很少注意对以土地制度为中心的乡村社会关系的研究。这样(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史》期刊2006年03期)

吴兴南[10](2004)在《中国土地制度史研究的新成果——评《五代十国土地所有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是我国史学界长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到目前为止 ,已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 ,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回顾 2 0世纪关于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研究所走过的学术历程 ,无疑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憾。其中之一 ,就是对五代十国的土地所有制问(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04年02期)

土地制度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前,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中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是热点议题,原因是,这时的史学学术发展处于"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主导地位"这样一个特殊阶段,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待中国古史分期和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与方向。改革开放后,中国要建立市场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学术氛围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看土地制度的视野更加广阔,注重以科学研究关照现实发展。因而,从历史比较、国际比较等视角总结经验,探索土地制度变迁规律和土地制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制度史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智璇,班允浩.弥纶群言难亦成——评《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史》[J].中国图书评论.2016

[2].韩启民,丁琳琳.求真、求解,助求实、求用——《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史》评介[J].财经问题研究.2016

[3].孙学美.英国土地制度史研究中的一些争议性问题[J].黑河学院学报.2015

[4].魏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制度史述评[J].人民论坛.2014

[5].徐歆毅.近百年先秦两汉土地制度史研究述评[J].浙江学刊.2014

[6].刘法威.观照现实:“中国土地制度史”教改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1

[7].耿元骊.十年来唐宋土地制度史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

[8].魏秀春.对近代初期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新思考——兼评《英国土地制度史》[J].世界历史.2007

[9].于民.关于英国农业经济历史发展道路的新探讨——读《英国土地制度史》[J].中国农史.2006

[10].吴兴南.中国土地制度史研究的新成果——评《五代十国土地所有制研究》[J].思想战线.2004

标签:;  ;  ;  ;  

土地制度史论文-杨智璇,班允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