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法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学教育,“卓法计划2.0”,理念层次
中国法学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刘坤轮[1](2019)在《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理念层次——深埋在“卓法计划2.0”中的金丝银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为什么被视为中国法学教育领域的质量革命?对此,学界的解读往往因为集中一两条具体改革措施而陷入偏颇。本文认为,"卓法计划2.0"不仅仅是"卓法计划1.0"的简单加强,更是对于法学教育改革理念的深刻回应,是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一次"质量革命"。贯穿始终者是法学教育理念的具体延伸,本文将这些理念细分为叁个层次,分别为本质理念、指导理念和实操理念。本质理念决定着中国法学教育的根本属性,指导理念决定着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方向,而实操理念则决定了"卓法计划2.0"的具体改革举措。只有当我们清晰认识到这些理念层次之后,未来的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实践才会迈向正规,走向应然道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大学教学》期刊2019年06期)
刘坤轮[2](2019)在《新常态下的中国法学教育:背景与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法学教育处于发展改革的深化阶段,据统计,全国共有629个法学本科专业学科点,法学专业在校生总数达到了30多万人。据媒体报道,我国法律职业岗位每年需求总数大约为2万个,而各类法学毕业生则达到了14万人之多,作为职业性较强的专业教(本文来源于《人民法治》期刊2019年10期)
杨学科[3](2019)在《篱笆、渴望和中国法学教育四十年之“不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法学教育四十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中国法学教育四十年的"篱笆"问题依旧是制约未来法学教育专、精、深发展的根本原因,必须对法律理论与法律实践关系、法学教育规模与质量、法学教育意识形态僵化与异化、法学教育学的羸弱作前提性反思。中国法学教育四十年的渴望集中在探索"什么是好的法学教育""如何办好中国法学教育""中国法学教育如何让人觉得好"这些问题上,为此形成了政府推进型法学教育现代化、理想化特点。因而中国法学教育四十年"独立人格"的生成在于为主流和创特色的原则坚守。(本文来源于《法学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宋旭东[4](2019)在《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二届《法学教育研究》专题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化对中国法学教育培养人才提出了德法兼修和回归本科的新要求,回应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中国法学教育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对此,既要加强法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保障法学本科教学质量,还要将法学教育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结合以引领教学方法的革新,中国的法学教育必将在不断地探索与思考中走向完善。(本文来源于《法学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曹岑[5](2019)在《略论江平法学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法学教育事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法学教育模式的巨大影响长期桎梏着国内法学教育思想、制度、教学等方面的发展。以江平为代表的一批法学教育家,意图与同仁一道,摆脱苏式形态,探寻一条适合中国法学教育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正是江平在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期间,一手将法大建设成为了中国法治理念传播的中心,其对中国法学教育事业的影响可见一斑。(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0期)
肖海军,傅利[6](2019)在《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视域下的中国法学教育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0月正式推行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和社会高度关注、期望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要求我们应把法学教育定位为以国家、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的法律职业教育,从法律知识体系、法律价值伦理、法律思维方法、法律技能训练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回应、满足和适应国家、社会、市场对法学教育的热切期待。(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庾文焰[7](2019)在《中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考试的新型互动关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新办法中设置的主观考查环节对案例分析能力、法律文书起草论证能力、法律思维能力的考察实施,中国的法学教育必然会做出积极的响应。中国的法学教育如何进行改革,如何与法律职业考试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是目前各法学专业所面临并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02期)
冯辉[8](2018)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法学教育:法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完善”高峰论坛会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0月20日,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法学教育:法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完善"高峰论坛。来自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厦门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本文来源于《经贸法律评论》期刊2018年01期)
何勤华[9](2018)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法学教育成长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法学教育经历了1977年的恢复重启、1980~1998年的稳步发展、1999年至今的全面提升叁个发展阶段,取得了重大成就。培养的人才大大增加、促进了我国立法事业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的立法水平、铸造了公民的法律理念和守法习惯等。但40年发展之后,也出现了法科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受教育体制以及评价体系制约等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反思。(本文来源于《法学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李龙,刘青[10](2018)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法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中国法学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值得认真总结与展望。本文的基本思路是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法学教育与改革开放四十年法学教育联系起来研究,将改革开放四十年法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结合起来思考,从中揭示法学教育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般规律,进而把中国的法学教育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中国法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我国法学教育处于发展改革的深化阶段,据统计,全国共有629个法学本科专业学科点,法学专业在校生总数达到了30多万人。据媒体报道,我国法律职业岗位每年需求总数大约为2万个,而各类法学毕业生则达到了14万人之多,作为职业性较强的专业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法学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刘坤轮.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理念层次——深埋在“卓法计划2.0”中的金丝银线[J].中国大学教学.2019
[2].刘坤轮.新常态下的中国法学教育:背景与趋势[J].人民法治.2019
[3].杨学科.篱笆、渴望和中国法学教育四十年之“不惑”[J].法学教育研究.2019
[4].宋旭东.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二届《法学教育研究》专题研讨会综述[J].法学教育研究.2019
[5].曹岑.略论江平法学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法学教育事业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9
[6].肖海军,傅利.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视域下的中国法学教育转型[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庾文焰.中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考试的新型互动关系探究[J].法制博览.2019
[8].冯辉.“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法学教育:法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完善”高峰论坛会议综述[J].经贸法律评论.2018
[9].何勤华.改革开放40年中国法学教育成长的反思[J].法学教育研究.2018
[10].李龙,刘青.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法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