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被动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被动句,俄汉对比,结构特征
汉被动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1](2019)在《俄汉被动结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被动意义的表达,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将研究在俄语和汉语中,被动结构在俄汉结构特征、语用功能等方面的相同和异同之处,掌握俄汉被动句的实质,希望在遇到俄汉被动句互译时有所启发和帮助。(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0期)
付钰[2](2018)在《俄汉被动句的结构特征及语用功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句表示的是语义主体、动作、语义客体叁者之间的关系。在俄语被动句中,动作描写和说明的事物是该动作的语义客体,该客体为句子主语,表示的是动作的承受者,而动作的发出者则是句中的语义主体。因此,被动句是一种动词性述谓特征指向特征所有者的典型的语言单位,以“致使”因素为起始依据,从动作的受事客体出发,实质是强调行为动作导致的结果或状态。被动句始终受到国内外语言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俄语学界对被动句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俄语本身的被动句,另一个就是俄汉被动句的对比。本论文将以对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重点就俄汉语被动句的语法及语义结构、语用功能进行对比研究。论文主体分为叁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语。引言主要介绍俄汉语言对比研究的起源和发展、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我国俄汉被动句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本文研究范围及意义。正文分为叁章:第一章:有关被动句的理论问题。本章主要介绍俄语中“态”范畴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归纳汉语中“被”字的词性归属,并分别对俄汉两种语言的被动句进行明确的界定。第二章:俄汉被动句结构特征的对比。本章分为语法结构特征和语义结构特征两部分。在语法结构特征的对比中,主要对俄汉被动句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手段进行描写,对比分析二者在语法构造上的异同之处;在语义结构特征的对比中,以谓语动词、受事客体和施事主体的语义成素为切入点,分析和对比其中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关系,并指出句子所蕴含的语义色彩的差异。第叁章:俄汉被动句语用功能的对比。本章主要从认知特点和象似性原则方面介绍俄汉语被动句的认知功能,并对其在不同语境、语体、篇章中的语用功能进行划分和对比,同时通过第一手统计数据结果对俄汉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加以论证。结语概括和总结全文,提出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张菁菁[3](2016)在《英汉被动句结构形式及语义功能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之一,被动语句同时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英语和汉语表达被动概念的结构形式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从英汉被动句的结构形式、语义功能两方面入手,分析二者的差异,以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意义范围。了解二者的差异,将有利于我们帮助学生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语言,并尽量克服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6年05期)
孟向阳[4](2015)在《德汉被动语态结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语态是德语和汉语所共有的语言现象。由于德语和汉语分属日耳曼语系和汉藏语系,又源于不同的传统和文化,其被动语态结构具有不同的语法特点。文章对比分析德汉被动语态结构的异同,并通过对德中两国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文化差异的研究,探讨造成这些异同的深层次原因。(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王宇[5](2015)在《英汉被动结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表达方式是英、汉两种语言同时具有的语法结构,是很重要、很常见的语言现象。近年来,随着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语言学家围绕英汉被动语态开展了系统、细致的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尝试从表达形式与句法功能角度入手解读英、汉语被动句式,发现英汉被动用法存在句法结构方面的某些共同点,但同时又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体现出显着的差异。(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5年07期)
郭璐璐[6](2014)在《英汉被动结构语法化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被动结构都是重要的语法研究内容。所以,学者们对它的研究从未间断。前人已经从传统语法,生成语法和认知语法等角度对英汉被动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包括对其定义、分类、生成及原型等的分析或对比研究。但是它们多半是对英汉被动结构在句法层面或语义语用层面上的对比,较少涉及二者语法化的对比。本文是对英汉被动结构语法化过程进行分析和对比的研究,并对二者语法化的认知基础进行解释。本文研究对象是具有标记的被动结构的语法化,所涉及的是英语be被动结构和汉语“被”被动结构。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础,本文首先探讨了英语be型被动结构和汉语“被”型被动结构的语法化过程以及二者语法化的认知基础。讨论结果显示:(1)英语的be型被动结构源于形容词性的完成体结构be+V-en.该结构是表达动作的完成及主语的状态,其表状态的功能与被动态的功能相似。当需要表达被动概念时,人们可以用功能相似的完成态be+V-en来表达,于是be+V-en被赋予了新的功能,语义结构就发生重新分析。如果要表达动作和过程中受事者的全部状态,该结构则需要再次进行重新分析,演变出表动态的动词性被动结构。在这期间,have完成态的出现,承接了be+V-en的完成态功能,使得该结构的被动功能得到加强,逐渐固化为主要表被动的结构。be+V-en结构的一些历时演变,如由静态情状到动态情状的变化,完成态标记ge-前缀的消失、have+been+V-en结构和be+being+V-en结构的出现,可以作为该结构语法化过程的线索。这一过程主要是受到人们在观察事件时视角和焦点转变的促动。(2)汉语“被”型被动结构主要是受到“被”字语义演变的影响。“被”型被动结构是由动宾结构“被(遭受)+V”结构演变而来。由于汉语有选择谓语中心的自由,当“被”后面V被选为谓语中心时,该结构就重新分析为“被(助词)+V”结构。此时的“被”已经虚化为被动标记。当施事者有表达的需要,受到当时处于主导地位可引入施事的“为+N+V”结构影响,“被+V”结构类推出“被+N+V”结构。此时关于“被”的性质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同意王力先生的观点,认为它仍是一个助词,用于标记施事表被动。在“被+V”被动结构出现之后,有一些结构,如“被告”、“被动”等,由于使用频率不断增加,逐渐固化为一个表达特定意义的词。此外,在“被”型被动结构在演变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遭受”义滞留性的影响,主要用于表达不幸的事情;但是后来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表达中性和积极意义的结构开始增加。到现在,该结构已经不再是局限于表达消极意义。汉语“被”型被动结构的语法化同样是受到视角和焦点改变的促动。基于以上讨论,本文尝试找出英汉被动结构语法化过程中的共性和差异。英语be型被动结构和汉语被“被”型被动结构的语法化具有相似的认知基础,即受到人们观察事件的角度和关注点不同的促动。二者语法化的过程同样具有相似的特点和重新分析机制。相对于英语be型被动结构的语法化,汉语除了重新分析机制外,类推机制也更为明显和重要,且汉语被动结构的语义偏好发生改变。此外,二者的语法化路径,程度和形态也存在差别。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二者有不同的主观化程度、频率、语言接触影响、语言自身的特点等。本文的研究可以丰富不同语言中结构语法化的对比研究,且对教师教授英语be型被动结构或汉语“被”型被动结构,学生学习英语be型被动结构或汉语“被”型被动结构及翻译人员从事英汉互译工作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徐亚丽[7](2013)在《论英汉被动结构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经验结构的时间过程常常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参与者。其中主动或被动的表达关系所导致的语态选择问题,是造成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结构呈现出某些共同特点的原因。而英汉两种语言在被动结构上所表现出的差异则跟其被动标记的来源根本相关。(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王蕾[8](2013)在《浅析英汉被动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结构是英汉两种语言都具有的一个语法特征,是两种语言被动意义的主要表达形式。英汉被动结构具备一定的共性,但在两种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从被动结构的表达形式、语义功能、语用功能叁个方面对英汉被动结构的特征作了概述,并且作了一定的分析比较。(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3年08期)
杜金燕[9](2012)在《英汉被动结构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被动结构,但由于这两种语言所属不同语系,因此在结构上差别较大。本文首先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结构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被动句相应的翻译方法,以及在进行英汉被动句翻译时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本文来源于《金田(励志)》期刊2012年10期)
朱晓玲[10](2012)在《英汉被动结构的对比研究——以《呼啸山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展的加快,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英语与汉语之间对比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汉被动语态之间的对比为英汉语之间的对比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该文分别对英语和汉语的结构被动式和意义被动式进行比较,找出其不同特征。被动语态在英汉语中都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对英汉语被动语态的研究促进了我们对中西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的认识和理解。该文以《呼啸山庄》英文本和方平的中译本(受到广大读者极大好评的、忠实于原着的译本)中典型的被动句为例,一一详解,为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甚至是思维方式差异提供理据,以此来促进跨文化交际。(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2年18期)
汉被动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被动句表示的是语义主体、动作、语义客体叁者之间的关系。在俄语被动句中,动作描写和说明的事物是该动作的语义客体,该客体为句子主语,表示的是动作的承受者,而动作的发出者则是句中的语义主体。因此,被动句是一种动词性述谓特征指向特征所有者的典型的语言单位,以“致使”因素为起始依据,从动作的受事客体出发,实质是强调行为动作导致的结果或状态。被动句始终受到国内外语言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俄语学界对被动句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俄语本身的被动句,另一个就是俄汉被动句的对比。本论文将以对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重点就俄汉语被动句的语法及语义结构、语用功能进行对比研究。论文主体分为叁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语。引言主要介绍俄汉语言对比研究的起源和发展、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我国俄汉被动句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本文研究范围及意义。正文分为叁章:第一章:有关被动句的理论问题。本章主要介绍俄语中“态”范畴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归纳汉语中“被”字的词性归属,并分别对俄汉两种语言的被动句进行明确的界定。第二章:俄汉被动句结构特征的对比。本章分为语法结构特征和语义结构特征两部分。在语法结构特征的对比中,主要对俄汉被动句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手段进行描写,对比分析二者在语法构造上的异同之处;在语义结构特征的对比中,以谓语动词、受事客体和施事主体的语义成素为切入点,分析和对比其中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关系,并指出句子所蕴含的语义色彩的差异。第叁章:俄汉被动句语用功能的对比。本章主要从认知特点和象似性原则方面介绍俄汉语被动句的认知功能,并对其在不同语境、语体、篇章中的语用功能进行划分和对比,同时通过第一手统计数据结果对俄汉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加以论证。结语概括和总结全文,提出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被动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王静.俄汉被动结构对比[J].青年文学家.2019
[2].付钰.俄汉被动句的结构特征及语用功能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3].张菁菁.英汉被动句结构形式及语义功能对比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
[4].孟向阳.德汉被动语态结构比较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王宇.英汉被动结构对比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
[6].郭璐璐.英汉被动结构语法化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7].徐亚丽.论英汉被动结构的异同[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
[8].王蕾.浅析英汉被动结构[J].金田.2013
[9].杜金燕.英汉被动结构对比及其翻译方法[J].金田(励志).2012
[10].朱晓玲.英汉被动结构的对比研究——以《呼啸山庄》为例[J].海外英语.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