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学龄前儿童屈光类型与视力发育关系

长宁区学龄前儿童屈光类型与视力发育关系

沈斌1戴寅妍1蔡蔚1朱剑锋2夏庆华1孙晨光1

(1上海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眼牙防科200051;2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200040)

【摘要】目的了解长宁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状况及屈光类型,为视力异常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长宁区18所幼儿园4~6岁儿童1941例进行视力筛查,视力低常儿童由专科医院进行屈光检查。结果视力异常儿童屈光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弱视检出率为2.09%,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占首位。结论应重视对学龄前儿童的眼保健工作,及时矫治屈光异常,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视力异常的发生。

【关键词】视力屈光类型学龄前儿童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060-02

学龄前期是儿童视觉发育与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各种不利因素均可影响视觉发育。为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状况及屈光类型,本文对1941例4~6岁儿童进行了调查,旨在为儿童眼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长宁区18所幼儿园4~6岁儿童1941例,其中,男童1020例(52.55%)、女童921例(47.45%);4岁611例,5岁647例,6岁683例。

1.2方法

1.2.1视力调查由幼儿园卫生保健老师教会儿童准确熟练地辨认“E”视力表,然后社区眼科医生到幼儿园用国际标准视力灯箱进行视力普查,距离5米。通过幼儿园积极动员,给视力低常儿童的家长发放视力检查情况单,由家长陪同儿童到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进行专业的屈光检查。

屈光检查人员均由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专业医师承担,按照眼科常规检查方法,用标准远、近对数视力表对上海市长宁区4—6岁儿童1941例进行远、近视力检查。用裂隙灯和眼底镜进行眼部常规检查。用佳能tx-10仪器检查眼压,用nidek7100型电脑验光仪验光并测角膜曲率,用蔡司iol-master型A超计测眼球长度,对视力低常者还要用快速散瞳剂“托吡卡胺”散瞳验光。

1.2.2视力低常评价标准3-4岁裸眼视力<0.6,5-6岁裸眼视力<0.8。

1.2.3眼屈光评定标准-0.25D~+0.50D为正视眼,>+0.75D为远视眼,≥-0.50D为近视眼,同一眼两条子午线屈光度差值≥0.50D为散光眼,两眼球镜差≥1.50D、柱镜差≥1.00D为屈光参差。

1.2.4弱视诊断标准采用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的标准,将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0.8者定为弱视。

1.3统计方法调查表由专人负责审核后,全部资料输入Excel数据库,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视力异常检出情况本次调查1941例儿童,共3882只眼,经视力检测,视力低常者340例,视力低常眼数337只。屈光异常眼数337只。视力低常在各个年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力低常在各性别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各年龄组低常视力儿童分布

2.2屈光不正常类型分布本文结果显示,屈光不正类型以远视性屈光不正居首位,占屈光不正眼数的219眼(64.99%),远视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其次为近视性屈光不正,占屈光不正眼数的67眼(19.88%)。在远视性屈光不正患儿中,复性远视散光在4-6岁组均占首位,各个年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远视和单纯远视散光各个年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近视性屈光不正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各个年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混合散光各个年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屈光不正类型与弱视的关系低常视力儿童337只眼中,弱视眼数共81只眼,弱视检出率为2.09%(81/3882)。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弱视61只眼,占75.3%。由此可见,远视性屈光不正弱视所占构成比最大,混合散光次之。经检验,x2=24.247,P<0.01,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屈光不正类型与弱视关系

屈光不正类型弱视眼数构成比%

远视6175.3

近视33.7

混合散光1721.0

合计81100

3讨论

3.1屈光不正与年龄的关系儿童的屈光状态是远视—正视—近视的发展过程。学龄前儿童在生理上由于眼球较短,故在屈光度上表现为生理性远视,3-4岁儿童一般约为+2.00~+3.00D,所以裸眼视力0.6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身体的发育,眼轴变长,5-6岁裸眼视力0.8属于正常视力,本研究儿童均来自市区幼儿园,且身体素质较好,未发现影响儿童视力的眼底病及遗传性疾病。

3.2屈光不正类型本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且以复性远视散光为主。4-6岁儿童远视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各个年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于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处理,我们通常是根据屈光程度、年龄、眼位、视力等综合考虑是否配镜。对于中高度远视儿童,在矫正时,在保证最佳的前提下,应适当减少屈光不正度数进行配镜,以有利于儿童生理性屈光不正度数逐年减退;对于仅为轻度远视、视力略低于正常、无斜视的儿童一般不予以处理。

本研究发现,近视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尤其6岁儿童,近视占屈光不正比例25.49%,明显高于国内相关资料[1],可能与学前教育和电脑游戏密切相关,弹钢琴、画画、玩电脑游戏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眼球睫状肌处于长期紧张状态,眼轴变长,眼睛视力由远视变化为正视,最后发展为近视。

3.3屈光不正与弱视本次调查显示,儿童弱视检出率为2.09%,与张桂英[2]报道相近。在各类屈光性弱视中,远视性屈光不正是造成弱视的主要原因。远视性屈光不正会使外界物象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形成清晰的物象,影响儿童视觉发育,是弱视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弱视的治疗年龄越小越好,3~7岁为最佳治疗时期。一旦年龄超过这一时间,治愈率将会下降。对复性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应及时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弱视,保护儿童视力。

目前,我国对学龄前儿童视力问题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规范的视力筛查和系统的屈光检查,许多儿童错过了视觉治疗的最佳期,使视力难以恢复正常。长宁区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名专职的眼科医生,对已入幼儿园儿童每半年进行1次视力筛查,发现视力低常儿童及时转到眼科专科医院诊断,由眼科医生进行矫正和干预,保证儿童得到科学、规范的眼科诊断和治疗,值得在有条件地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丽红.屈光不正儿童眼屈光状态变化规律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5):347.

[2]张桂英.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2):174-175.

标签:;  ;  ;  

长宁区学龄前儿童屈光类型与视力发育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