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个案论文-胡建忠,邱海洪

田野个案论文-胡建忠,邱海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田野个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再生产,民俗体育,多元主体,村落社会

田野个案论文文献综述

胡建忠,邱海洪[1](2019)在《多元主体参与村落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基于湖南汝城香火龙的田野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面对当下如火如荼的民俗体育文化复兴现象,学者将其视为一种文化再生产,对其进行了阐发与论述。尽管研究视角、方法存在差异,但毋庸置疑,这些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铺垫。然而,目前关于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方面的研究,大多采用历时性理路,阐述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现象,缺少共时性思考,对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逻辑,特别是文化持有者村落民众对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能动性分析不够。这些缺憾,无疑提醒我们必须通过进一步的田野调查,深究地方政府、专家学者、乡村精英等各方力量如何介入?各参与主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如何发挥?围绕这些问题,课题组通过长期、深入的田野调查,以文化再生产理论为视角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查询、数据库检索、图书借阅等多种方式对有关本研究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评述和运用。口述历史法:课题组前期多次前往汝城县调研汝城香火龙,对其传承人、组织者、专家、参与民众以及当地县文化部门工作人员,以笔记、录音或摄像的方式,收集、整理研究所需的一手资料。田野调查法:以湖南省汝城县叁个村为汝城香火龙的田野调查点。通过对田野点与香火龙文化相关的自然环境、风土民情、族群构成及相互关系的长期田野参与式考察,形成民族志文本。研究结果:征用传统:地方政府"文化强县"与"政绩诉求"文中讨论的地方政府主要包括汝城县委、县政府和辖属的各职能部门。特别是县文体广电新局下属部门县文化馆,它负责管理全县境内所有民俗文化事务。地方政府在文化强县和政绩追求下,以打造文化品牌和搭建官民互动平台对其进行征用。改造传统:文化学者的"学术普通话"文化学者对汝城香火龙的关注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受当地政府邀请,专程为汝城香火龙的"非遗"申报做指导;受当地政府的委托,为汝城撰写地方志(村志);科研人员根据他们的研究需要对汝城香火龙进行的研究。无论是哪种关注方式,他们大都是通过调研、撰写论文、着作、发表言论将汝城香火龙推上社会的前台,由"不为人知"变为"广而告之"。精制传统:乡村精英的权威展演乡村精英也被称为"头面人物""乡村名流",即村民口中所谓的"能人"。乡村精英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汝城香火龙进行"精制",同时,通过组织、参与香火龙活动展示他们的实力与能力,提高他们在村落社会中的声望。延续传统:村落民众的生活实践村落民众通过汝城香火龙活动中一系列的符号、仪式、禁忌表达个体对神灵、祖先的敬畏与尊崇,并期望在生活中获得"神佑"与"祖荫"。同时,"面子"在村落熟人社会中所具有的工具性、价值性特征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社会基础。研究结论与建议:村落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地方政府通过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和搭建官民互动平台实现对其的"征用",并以此达到文化强县与政绩诉求的双赢;文化学者凭借其学术话语权对其进行"规范"与"建构"。乡村精英通过组织、开展香火龙活动展示出他们在村落社会中所具有的权威;文化持有者村落民众通过参与香火龙活动表达对神佑与祖萌的心理追求,同时也是村落熟人社会中"面子"展演的实践。地方政府、乡村精英、文化学者及村落民众各有其立场与态度,诸如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会产生怎样的指引;文化学者的研究是否只是理想的模型,而没有关注到现实的村落社会;村落民众从"被观看者"到"主动参与者"形象的转变,是否影响当地社会秩序的型塑,进而改变文化生态?这些都是值得更进一步深思和反省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杨文昊[2](2019)在《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赤峰市非遗保护传承的田野调查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存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受冲击甚至消解的现象,对其保护工作的开展及工作方式的创新已迫在眉睫。内蒙古赤峰市历史悠长,文化底蕴丰厚,赤峰先民在这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主要以赤峰市非遗保护传承的田野调查为个案,对赤峰市的非遗保护传承现状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调研,从而有助于保护政策的制定和保护工作的开展。(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吕琳[3](2019)在《“小镇青年”的电影院观影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镇青年”作为文化消费领域的新兴势力,在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票房重要增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国产电影的制作方向和发行策略。深入研究“小镇青年”在电影院观影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对于促进国产电影创作和繁荣国产电影市场票房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只有真正认识“小镇青年”围绕电影院观影的一系列行为,才有可能真正满足“小镇青年”在电影院观影方面的需要,并有效规避由“小镇青年”这一文化消费群体可能给中国电影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的核心任务便是尽可能真实的反映“小镇青年”在影院观影方面的特征。包括他们的影片选择、影院选择、观影消费、观影表现、观影评价以及与这些行为相关的生存背景、心理状态。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力图以人文视角深入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形成当前观影习惯和审美趣味的渊源,并以此为切口归纳“小镇青年”在电影院观影方面所形成的特点。电影院作为连接影片、观众、和市场的重要场所,是进行观影行为研究的重要场所,它既是向观众传达作品信息的重要媒介,又通过与其它影院配套设施的连结形成了一定的符号意义。在四个月的田野调查中,笔者对位于聊城市及下辖县的六个电影院进行了蹲点观察,并通过在电影院发放问卷筛选和朋友介绍两条途径,与超过50名“小镇青年”进行了交流,并对其中12名进行了重点观察和深度访谈。与此同时,笔者在与重点研究对象建立联系的过程中,将观察环境从电影院扩展到了对方的生活和工作中,力图呈现出较为立体的“小镇青年”的影院观影行为以及其可能涉及的心理活动。研究初步发现,聊城地区“小镇青年”在电影院的观影动机上以丰富生活、打发时间和效仿、夸示为主。在观影选择上普遍缺乏特定性,这一点尤其在针对外国电影时更为普遍。在观影过程中,他们经常会有一定饮食消费,对于部分研究对象而言,观影行为总体成为了一连串消费行为的一个环节。在对影片的评价方面,“小镇青年”的表现较为宽容,对于专业影评人的观点需求和吸收均不明显。整体来说,几乎所有受采访者都将去电影院观影视作日常生活的出口之一,并表达了不满足聊城市文化消费选择匮乏的态度。其中不乏有研究对象曾表示,无法忍受小城市贫瘠的文化环境,有试图挣脱“小镇”靠近大城市的打算。(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罗瑛[4](2019)在《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觉表征与认同重塑——以陇川广山村的田野调查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多元文化冲击和影响而渐渐淡薄之时,需要重塑性地传承本民族文化,让其在文化多样性的存续中有效标识和传播自我。云南陇川县广山村的景颇族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重塑,是基于跨境文化、基督教文化、旅游观光文化等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下作出的选择。传统文化的视觉表征化实践,让文化以视觉符号等直观方式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重塑村民的生活世界观念。地方政府提出文化景观塑造方案的动因在于民族文化认同与经济发展,象征生产机制则是文化作为实践工具的方式,这不失为一种可探索民族文化重构与创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民间文化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李强[5](2018)在《从“传移模写到全息摹复”的壁画保护——以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的摹复实践为田野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6月中旬至9月中旬,笔者参加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中国古代壁画摹复系统技法人才培训项目的学习,通过理论讲授与内蒙古林格尔东汉壁画墓的临摹实践,进一步理解了"全息摹复系统"的艺术考古的田野实践工作。全息摹复是对古代壁画非本体保护的一种全新理念与技术手段,不同于传统临摹的"传移模写",将现代"文保"中古代壁画的保护理念与艺术研究的图像学等方法结合,从壁画的壁面结构、历史年代、病害分析、图像解读等多方面分析,由此而形成了综合性摹复方法,将古代壁画做到"全信息"的摹复保护。本文就是以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的摹复实践过程为田野个案,记录并总结了相关的技术还原过程,并初步分析阐述了由此引发的有关艺术考古的思考。(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陈慧慧[6](2018)在《青海湖旅游影响下的环湖地区生计方式变迁与调适——以莫热村为个案的田野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青海省委省政府作出"生态立省"和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重要战略决策,以及其后一系列的推介活动和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连续多年的成功举办,近十年来青海湖已经成为国内外热点旅游目的地。莫热村是距离青海湖核心景区二郎剑景区最近的牧业村,是青海湖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本文主要关注在近十年来青海湖旅游影响下,莫热村生计方式由牧业为主、少量的农业种植业,发展到大量参与旅游业所发生的生计方式的变迁及特征,认为面对生计方式的变迁,藏民族能够充分利用传统游牧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自觉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同时面对旅游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的困境,能够从行动上自觉维护藏族生态伦理观念,保护藏族传统文化。(本文来源于《青藏高原论坛》期刊2018年04期)

王平,张彤坤,闫朝霞[7](2018)在《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与社会合作的融合路径——洛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田野调查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发现并解释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通过社会合作这一路径实现总分馆建设,运用观察法与访谈法收集资料,运用扎根理论进行数据分析,以此厘清洛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与社会合作融合发展的若干要点,提出图书馆管理者驱动的"以资源为核心"的总分馆与社会合作融合路径。(本文来源于《国家图书馆学刊》期刊2018年05期)

包淳,熊帝骅[8](2018)在《西藏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性保护问题探讨——以藏族传统矿植物颜料的田野调查为研究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藏族传统矿植物颜料的生产性保护工作正在西藏地区积极开展,它在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在西藏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中具有普遍性。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以藏族传统矿植物颜料为切入点,探讨西藏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性保护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解决原材料危机、提升工艺品质和产量、找准品牌定位、拓宽营销渠道是解决现有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洋[9](2018)在《孟定傣族“嘎么”的田野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孟定地处南汀河的中下游,位于滇南边陲黄金口岸,是云南与缅甸进行文化沟通和交流的重要窗口。其地形以丘陵和平坝为主,是傣族民众重要的聚居地。孟定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独特的民风民俗使这里的傣族民众在岁月的沉淀中形成了自己多姿多彩的乐舞文化,而在孟定保留和传承的"嘎么",就是傣族民众在生存与生活之需中创造的一朵民族艺术之花,是傣族民众与自然和谐相处心理寄托的外显标识。(本文来源于《民族音乐》期刊2018年04期)

舒全峰[10](2018)在《政治参与与制度合法性:人为什么会变“坏”——来自华中J村的田野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政治学和组织社会学的制度视角,以一个单案例作为分析样本,采取案例过程追踪的方法逐步验证理论和提出新的假设,试图解释为什么集体行动会失败。研究发现,集体行动的失败在于制度重构的过程中忽视了集体行动的基础——公众,公众既缺乏获得影响制度体系的机会,又缺乏影响制度构造的权利,没有了政治参与和影响政策制定的渠道,新制度难以得到公众的认可、信任与接受,造成了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最终导致集体行动的失败。(本文来源于《社会建设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田野个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存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受冲击甚至消解的现象,对其保护工作的开展及工作方式的创新已迫在眉睫。内蒙古赤峰市历史悠长,文化底蕴丰厚,赤峰先民在这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主要以赤峰市非遗保护传承的田野调查为个案,对赤峰市的非遗保护传承现状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调研,从而有助于保护政策的制定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田野个案论文参考文献

[1].胡建忠,邱海洪.多元主体参与村落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基于湖南汝城香火龙的田野个案[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杨文昊.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赤峰市非遗保护传承的田野调查为个案[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

[3].吕琳.“小镇青年”的电影院观影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9

[4].罗瑛.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觉表征与认同重塑——以陇川广山村的田野调查为个案[J].民间文化论坛.2019

[5].李强.从“传移模写到全息摹复”的壁画保护——以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的摹复实践为田野个案[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8

[6].陈慧慧.青海湖旅游影响下的环湖地区生计方式变迁与调适——以莫热村为个案的田野调查[J].青藏高原论坛.2018

[7].王平,张彤坤,闫朝霞.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与社会合作的融合路径——洛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田野调查个案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8

[8].包淳,熊帝骅.西藏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性保护问题探讨——以藏族传统矿植物颜料的田野调查为研究个案[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8

[9].李洋.孟定傣族“嘎么”的田野个案[J].民族音乐.2018

[10].舒全峰.政治参与与制度合法性:人为什么会变“坏”——来自华中J村的田野个案[J].社会建设研究.2018

标签:;  ;  ;  ;  

田野个案论文-胡建忠,邱海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