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陈炉古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陈炉古镇,匣钵,陶器,组合方式
陈炉古镇论文文献综述
吴艺婷[1](2019)在《陈炉古镇景观墙体形式艺术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陈炉古镇是一座以烧陶制瓷为产业的千年古镇,古镇景观墙体均采用当地特有的乡土材料陶器、匣钵和红砖进行装饰,具有独特的乡土地域性。挖掘墙面形式的艺术特征有助于探索建筑当中体现的地域文化和营建智慧。笔者通过现场调研、文献分析发现目前学界对于陈炉景观墙体的深入研究还比较少,因而采用系统归纳的方法总结了景观墙体形式的艺术特征,从乡土材料的性质、尺寸和色彩,景观墙体的图案组合、墙面形式和色彩搭配两个类别分别进行深入探讨,并总结规律。归纳发现,陈炉古镇千年来创造性地建构了多种形式的墙体,实现了本土废料的再利用和生态可持续,为多元化建筑材料的使用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18期)
姚增战[2](2019)在《陈炉古镇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春天,我受朋友之邀到陈炉古镇参观。乘车经过铜川市区后,沿着崎岖不平的乡村公路行驶大约15公里,就抵达了陈炉古镇。进入街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瓷片铺设的街道小路,用陶瓷罐罐砌成的民居围墙,以及有些年份的瓷砖窑洞和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在阳光的照射下,各种(本文来源于《各界导报》期刊2019-06-12)
刘云铎[3](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陈炉古镇复兴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陈炉古镇是当今国内唯一遗存"炉火千年不绝"的耀瓷窑场中心区。对陈炉古镇历史文化价值、"一带一路"及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面临的困境等进行深入分析,围绕复兴重构其极具烧造特色的聚落环境,提出了保护开发振兴陈炉古镇的原则、路径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张晓凡,许海鹰[4](2018)在《陈炉古镇窑洞改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陈炉古镇作为耀州窑制瓷旧址,延续了千年制瓷文化,保留了众多百年制瓷窑洞以及窑洞民居。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窑洞逐渐废弃、破坏,为保护发展陈炉文化,窑洞修复、改造工作势在必行。文章对陈炉古镇现状发展问题进行浅析,结合地域历史文化、陶瓷文化及其民俗,提出对窑洞修缮、改造的对策,推进历史名镇与时俱进。(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8年11期)
齐军营[5](2018)在《在“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下,陈炉古镇的建设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往来与交流,拉近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为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与合作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也为陕西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在"一带一路"战略下,陕西省应该如何有效地做好陈炉古镇建设和发展工作是本文讨论研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8年35期)
梁高雅[6](2018)在《相地合宜,瓷片铺路:陈炉古镇街巷空间营建的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千年的陶瓷产业发展影响下,陈炉古镇的人居环境与陶瓷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蕴含着古镇人居环境营建朴素的审美观与生态观。故文章以陈炉古镇街巷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街巷空间的空间形态、尺度特征、功能特征、营建艺术,总结其地方营建的传统智慧对当代建设的启示,以期能够继往开来,融合创新,对当下旅游业发展时期的古镇建设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8年09期)
齐军营[7](2018)在《“一带一路”茶文化引导下的陈炉古镇建设和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和茶文化理念的全面引导,陈炉古镇这一极具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的传统遗迹,在今天散发出了时代气息。当然,如何对其进行科学开发,本质上看,只有在坚持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树立维护意识,才能真正意义上利用好陈炉古镇资源。本文拟从陈炉古镇建设和发展的具体背景分析入手,结合"一带一路"战略下陈炉古镇发展优势认知,通过分析茶文化理念的价值内涵,从而具体探究"一带一路"茶文化引导下的陈炉古镇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8年10期)
赵英,杨豪中[8](2018)在《陈炉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古镇建筑环境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陈炉古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益关注,人们在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同时忽视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的重要性。通过田野调查、实地考察、史料查阅等方法对古镇的民居、公共建筑、建筑装饰和景观与非物质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调研,论述了物质文化是非物质文化其活态性得以衍生、传承的载体,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是相互依存、互为场景的观点。该文论述表明,对两者关系的正确认知和解读,才是古镇保护和更新建设中得以保护文化传统的前提。(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8年09期)
梁高雅[9](2018)在《关中陈炉古镇人居环境营建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代的进步,城镇的建设开始关注人居环境营建的文化性、生态性与地区性。作为人居型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村镇,是探寻能够彰显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的人居环境营建的一个窗口。本文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陈炉古镇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全面的探讨了其人居环境的营建经验。研究内容分为六个部分,首先探讨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对象认知。其中,第一部分,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实地调研、访谈等途径,对古镇具有地区性艺术价值的人居环境风貌与营建特色形成了初步认知。立足于研究方向,阐释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内涵并提出本文系统观的研究方法。基于此,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概述了陈炉古镇地理区位与历史沿革,得知古镇的特色源于产业。因此,着重分析了古镇的产业发展特点与产业价值以及古镇的保护历程等与古镇人居环境营建相关的背景因素。其次,研究了陈炉古镇人居环境要素与特色空间的营建机制。其中,第叁部分立足系统观的角度,在自然系统中着重分析了陈炉古镇的自然环境与土地利用;在人类系统中着重从人本尺度、人文文化、精神信仰叁个层面探讨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于个体的人的空间感受与心理感受;社会系统中则侧重于分析个体的“人”与“人”之间交往所需的物质空间与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居住系统研究涵盖了陈炉古镇选址、聚落形态、街巷空间、公共空间、传统民居等空间营建特征;支撑体系则从极具地区性的防御体系、交通体系与基础设施层面进行解读。第四部分,基于前文对陈炉古镇人居环境营建的物质空间特征与精神人文特征的研究认知,就陈炉古镇人居环境在生活、生产、生境叁个方面与生态高度契合且独具地区性的典型空间形式与营建手法进行深入分析。即从“居住形式的生与衍——生产空间的配与置——景观环境的塑与造”叁类空间营建探讨了古镇独特人居环境营建的机制。最后,对陈炉古镇人居环境营建中彰显自然性、文化性、生态性的智慧与经验作以总结,并就当下陈炉古镇人居环境营建的特点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设策略。本文力求能够通过陈炉古镇人居环境的研究,梳理其人居环境营建的特色与手法,为当下的古镇建设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宝明[10](2018)在《保护与利用基础上的陈炉古镇景观环境整合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随着全国旅游业以及以旅游为主的特色古镇的快速发展,特色古镇在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如何打造适合现代人休闲度假体验的场所再次成为古镇建设关注的重点,而这其中景观作为特色古镇旅游体验的重要体现,其整合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同类项目景观出现同质化严重、体验感不足、人工痕迹明显、简单粗放等现象,主要原因是缺少前期的整合设计。陈炉古镇作为铜川全域旅游开发的重要项目,应当在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上,对其景区内外现有景观环境进行梳理整合,充分利用乡土的易生、速生植物,在相对短时间、低成本的情况下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满足不同季节游客需要的景观环境。同时通过对其整合策略的研究,对类似项目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陈炉古镇现有景观环境整体特征进行调研梳理,分析现有景观环境的优势及劣势,在古镇整体规划定位的基础上,确定古镇的景观定位,以此提出整合设计的具体构想和思路,并进行概念设计,最后探析保护与利用基础上的古镇景观环境整合设计策略,即从总体定位、指导思想、设计原则、景观总体思路等方面考虑,然后对古镇内地形、道路、建筑及周边环境、节点、植被及小品等进行梳理与整合。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结合现有资源条件提出适合于当地的景观整体定位及规划设计思路。本文的主要结论:第一,古镇的景观环境设计,应立足本土环境,对其现有景观资源进行梳理与整合,在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设计使其焕发价值。第二,景观环境整合设计,要在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下对现有资源进行整体定位、规划以及设计,同时在整合设计时应遵循地域性、环境协调性以及旅游参与性,发掘古镇的特色。(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陈炉古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今年春天,我受朋友之邀到陈炉古镇参观。乘车经过铜川市区后,沿着崎岖不平的乡村公路行驶大约15公里,就抵达了陈炉古镇。进入街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瓷片铺设的街道小路,用陶瓷罐罐砌成的民居围墙,以及有些年份的瓷砖窑洞和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在阳光的照射下,各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陈炉古镇论文参考文献
[1].吴艺婷.陈炉古镇景观墙体形式艺术特征分析[J].城市建筑.2019
[2].姚增战.陈炉古镇的思考[N].各界导报.2019
[3].刘云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陈炉古镇复兴重构[J].山西建筑.2019
[4].张晓凡,许海鹰.陈炉古镇窑洞改造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
[5].齐军营.在“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下,陈炉古镇的建设和发展[J].价值工程.2018
[6].梁高雅.相地合宜,瓷片铺路:陈炉古镇街巷空间营建的当代启示[J].建筑与文化.2018
[7].齐军营.“一带一路”茶文化引导下的陈炉古镇建设和发展战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8
[8].赵英,杨豪中.陈炉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古镇建筑环境的关系[J].华中建筑.2018
[9].梁高雅.关中陈炉古镇人居环境营建经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10].王宝明.保护与利用基础上的陈炉古镇景观环境整合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