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涌泉穴外敷治疗老年咳嗽96例

中药涌泉穴外敷治疗老年咳嗽96例

一、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老年咳嗽96例(论文文献综述)

鞠静[1](2021)在《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取穴用药规律研究与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梳理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发展源流,分析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取穴用药规律,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理论依据。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为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第一部分以计算机检索结合手工检索《中华医典》《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以“眩晕”为主题词展开检索,按照既定检索策略查找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文献,文献时间为先秦两汉时期至1949年9月30日。建立眩晕外治法文献数据库,通过对新中国建国前各个时期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文献进行深入剖析,完善眩晕中医外治法发展源流。(2)第二部分以新中国建国时间为界,建国前文献参照第一部分检索结果,文献时间为先秦两汉时期至1949年9月30日,建国后文献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国立医学图书管生物医学信息数据库(Pubmed)、Cocharane Library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按照既定检索策略及筛选策略,纳入自194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符合要求的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文献。建立眩晕外治法文献数据库、腧穴数据库、外用药物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腧穴、外用药物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3)第三部分以第二部分研究新中国建国后文献为基础,检索中医外治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照既定策略对文献进行筛选与数据提取,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1)《中华医典》《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检索出68487条文献,纳入2214条文献,涉及取穴用药的中医外治方法有针刺、艾灸、刮痧、药枕等25种。(2)新中国建国前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核心腧穴为风池、脑空、头临泣、后顶、解溪、天柱,外用核心药物为醋、川芎、细辛、防风、韭叶、黄连、薄荷、芒硝、麝香等。新中国建国后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核心腧穴为风池、百会、颈夹脊、天柱、大椎、风府、太阳、印堂。外用核心药物为川芎、红花、当归、葛根、天麻、羌活、丹参、威灵仙、乳香、桂枝、透骨草、没药、白芷、菊花、冰片、细辛、赤芍。(3)系统评价研究初步检出文献202篇,最终纳入53篇RCT文献,全部为中文文献。对53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中医外治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改善眩晕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的记载可追溯至先秦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全面发展,宋金元至明清时期中医外治法诊治眩晕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皆趋于成熟,民国至新中国建国前主要以整理文献为主,建国后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得到迅速地应用与发展,并出现了新的治疗手段。(2)治法方面,腧穴外治以针灸为主,取穴方面,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等阳经头项部腧穴与四肢远端腧穴、躯干部腧穴配伍治疗眩晕。中药外治以五官用药、药枕为主,药枕多采用植物的茎、叶、花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药物,熏洗、涂敷、鼻疗药多采用气味俱厚,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的辛温燥烈药物,经眼、口用药多采用甘寒质润生津的药物。(3)中医外治法或外治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在改善眩晕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有显着优势。在安全性方面,中医外治法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在眩晕临床诊治方案中应当推荐中医外治疗法。

李娜,郄春菊,胡小艳,段盈芳,张海漫,赵熙,张永莉[2](2021)在《穴位按摩、中药外敷联合西医治疗肺癌患者睡眠碍障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和分析穴位按摩、中药外敷联合西医治疗改善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根据肺癌患者辨证分型给予穴位按摩和中药外敷等中医护理技术,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阿森斯失眠量表评估和体动记录仪监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睡眠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睡眠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睡眠情况的比较,阿森斯失眠量表评估情况(Z=2.2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动记录仪监测结果:总睡眠时间(t=3.67,P<0.05)、入睡后觉醒时间(t=5.24,P<0.05)、睡眠效率(t=3.44,P<0.05)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睡眠潜伏期(t=1.8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按摩、中药外敷联合西医治疗能有效减少肺癌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

林裕术[3](2020)在《自拟方中药贴敷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拟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与分析中药贴敷疗法配合常规方法(常规方法指如教育患者健康的理念,让糖尿病患者理解控制血糖水平与睡眠质量好坏的意义;自我监测及控制血糖水平;针对患者饮食,给以提供合理科学的计划,嘱托病人不要食用一些提神食物如咖啡、浓茶,戒烟;同时制定适当科学的运动等)来改善睡眠质量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糖尿病失眠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对血糖(Glu)、糖化血清蛋白(Gsp)的影响作用,为中药贴敷防治糖尿病合并失眠提供临床新方法。方法:本研究共收录糖尿病失眠的患者70例,通过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方法改善睡眠治疗,观察组予常规方法基础上联用自拟方“中药贴敷”治疗,连续观察3个疗程(3周);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等相关指标及症状变化情况,最后通过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所收集到数据结果,得出结论。结果:联用中药贴敷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总有效率达91.4%,与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可明显降低PSQI量表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控制血糖和降低糖化血清蛋白水平(P<0.05)。结论:常规方法联用中药贴敷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降低PSQI量表评分,具有改善症状、降低Gsp、控制血糖等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性佳,具有临床开发应用的广阔前景。

倪志钢[4](2020)在《釜底抽薪散贴敷辅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釜底抽薪散贴敷疗法辅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案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病例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治疗,同时给予饮食指导以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治疗的基础上予釜底抽薪散贴敷双侧涌泉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愈显率。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上,分布均匀,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对照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14.875±2.691,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为8.08±2.45。治疗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14.575±3.396,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为6.58±2.34。两组治疗后总积分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治疗组治疗后患儿症状总积分均数为6.58±2.34,对照组治疗后患儿症状总积分均数为8.08±2.45,两者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总体症状的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4.两组愈显率比较,对照组治愈和显效共计22例,占对照组总数的55%;治疗组治疗治愈和显效共计32例,占治疗组总数的80%。对两组愈显率进行卡方检验比较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治愈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在对照组的方案基础上,同时给予釜底抽薪散贴敷涌泉穴治疗可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结论:釜底抽薪散贴敷疗法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良好,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发热、口腔疱疹及咽痛症状。可作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辅助疗法加以推广。

卢若竹[5](2020)在《自拟中药外敷结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癃闭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自拟中药外敷结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哈乐)的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癃闭肾阳虚衰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此证明自拟中药外敷结合西药口服对于治疗癃闭肾阳虚衰证具有切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入住老年病一科疗区的患者中,抽取72例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并将它们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个实验组进行观察和研究。治疗组使用自拟中药外敷方(2次/天)及哈乐(1粒/次,1次/日)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口服哈乐(1粒/次,1次/日),治疗时间为4周。通过记录、比较、分析两组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的前列腺体积的大小,膀胱中的剩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中医症状的积分的改变状况及两组间的差异,同时记录不良反应来综合评价自拟中药外敷结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的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对比两个组的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可知,本次研究患者年龄均集中在75岁左右,治疗组的年龄均值为(74.19±8.14)岁,对照组的年龄均值为(75.20±5.87)岁。1.在治疗前对两组的年龄、前列腺体积(PV)、残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及中医症状积分进行差异比较,经过统计学比较,两组的各项判定指标无差异,说明两组可以进行比较。2.通过治疗后,两组的膀胱中的剩余尿量(RUV)较前有明显改变(P<0.05),进行两组间的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治疗后,两组的前列腺体积(PV)与治疗之前比较无差异(P>0.05),进行两组间的差异比较,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之后的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较治疗之前有降低(P<0.05),进行两组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5.治疗之后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都有所降低(P<0.05),提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且进行两组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针对于临床疗效分析可知,应用中药外敷结合西药口服的治疗组,显效率为8.3%,有效率66.7%。采用单独服用哈乐的对照组,显效率为5.6%,有效率为66.7%。故可以看出两组的有效人数相同,经过秩和检验比较和分析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样没有差异性(P>0.05)。7.针对于中医疗效分析可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组,显效率为44.4%,有效率38.9%。采用单独服用哈乐的对照组,显效率为22.2%,有效率为58.3%。经过秩和比较和分析后,两组的中医疗效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患者I-PSS、QOL和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两组治疗前后的前列腺体积都没有改变。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方面作用相当。而对比对照组,治疗组的中医疗效更好。因此自拟中药外敷结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癃闭肾阳虚衰证有一定的疗效性和安全性。

阮文海(NGUY(?)N V(?)N H(?)I)[6](2019)在《彝医火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文献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通过文献分析研究,系统整理彝医火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文献资料,为彝医火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客观评价彝医火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发挥民族医药在临床中的特色优势,拓展火草灸的临床应用;3.通过本研究的科学思路和方法,拟为回国工作中开展本国传统医药的相关性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文献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和人工检索的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F)、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CBM)、Pubmed等国内外多个大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以及实地查阅多地图书馆中的馆藏文献。以“灸、艾草灸、针灸、火草、火草灸、失眠、不寐、不得眠、不得卧、卧不安、目不瞑、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间减少、精神状态匮乏、睡眠障碍”为检索词。检索时间限制为1978年1月(或建库)至2018年8月。以逻辑关键词构建检索策略,确定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其中录入方法采用双人录入,最后由第三方校正,从而提高录入数据的准确性。2.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盲法的研究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彝医火草灸,对照组采用中医艾草灸。干预时间为每日1次,连续治疗6天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天,随访期为2个月。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时(第4周),随访2个月(第12周)进行评价。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总分减分率及条目分减分差值和床垫式睡眠监测为主要观察指标,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为次要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搜索到265篇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及全文进行文献筛选,共纳入249篇,其中艾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文献239篇,火草灸文献10篇,未查及火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彝医相关书籍21本,其中,四川省图书馆5本,云南省图书馆13本,楚雄彝族自治州图书馆3本。通过对文献的筛选、整理及分析,统计结果如下:1.1彝医火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文献1.1.1病证记载:火草灸文献共计10篇,其中仅作为治疗方式提及的有2篇,记载了具体运用病证或方法的有8篇。1.1.2医技记载:彝族药物书籍均记载了火草的特性和使用。在馆藏文献中,《彝文典籍集成》收录了大量民间彝文古籍孤本、珍本,分多个类目进行归类,包括了医学类,有关彝医的古籍原始资料均来源于此。在医疗技术类的书籍中,均记录了火草灸的技术运用特点,详细记载了其名称、来源、原植物、采集加工、性味归经、功能、传统运用、用法等。1.1.3专病记载:原发性失眠未列专病,但在部分病证中可见不寐的临床表现,《彝族医药》中记载了治疗原发性失眠相关的穴位彝医俄卡、伍义惹福各、举各、涌泉、伍涅兹米觉、依赫子渣克等;1.2艾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文献(1)文献统计:艾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文献共239篇,2010年以后的文献为154篇,占64.4%,其中2016年相关文献最多有41篇;2000~2009年的文献为59篇,占24.7%;2000年以前的文献仅26篇,占10.9%。在239篇纳入文献中,期刊文献209篇,毕业论文14篇,会议论文16篇;其文献类型分布可涉及5个方向,其中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最多共计158篇占61.92%,其次为实验机理研究文献有47篇,占19.67%。(2)辨证分型:通过对纳入文献内容的统计分析,发现文献中说明原发性失眠类型的有111篇,按照中医辨证分型,艾草灸治疗心肾不交(25篇)及心脾两虚(20篇)证型较多;(3)治疗方法:文献中详细记录艾草灸方法的有126篇,治疗方法可以分为单纯针灸疗法、艾草灸结合针刺疗法及其他灸法三大类,针刺结合艾草灸疗法使用最广泛,但是在单纯艾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中,盒灸的选用最为常见。(4)治疗腧穴:对多种方法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发现使用频率居前五的分别是毫针刺加艾草灸、温针灸、盒灸、隔物灸、回旋灸。对文献中穴位频次进行统计,发现使用频次前五的分别是:涌泉(75次)百会(63次)四神聪(46次)肾俞(39次)三阴交(33次)。2.临床研究结果2.1临床有效率:本研究共收集病例116例,剔除病例7例,其中试验组剔除4例,对照组剔除3例,最后完成病例数为109例,试验组54例,对照组55例。治疗前两组基线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 PSQI评分:(1)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在4W和12W的PSQI总分、入睡时间的变化、睡眠时间的长短、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睡眠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两组在4W和12W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PSQI总分、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床垫睡眠监测评分:(1)组内比较:两组在4W时睡眠总时间、REM睡眠潜伏期和REM睡眠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醒觉时间亚项的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两组在4W时醒觉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总时间、REM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SDS及SAS评分:组内比较:两组在4W和12W时S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SDS评分比较时,两组在4W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W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SF-36评分:(1)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SF-36评分在4W、12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两组SF-36评分在4W、12W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文献研究(1)彝医火草灸临床应用范围广泛,虽无治疗失眠的专病记载,但有用于治疗失眠相关症候的文献,故可以用于治疗原发性失眠。(2)彝医火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常用腧穴有彝医俄卡、伍义惹福各、举各、涌泉、伍涅兹米觉、依赫子渣克等。(3)针刺结合艾草灸是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最常用方法,但是在单纯艾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中,盒灸的选用最为常见。(4)中医艾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常用腧穴有涌泉、百会、四神聪、肾俞、三阴交等,虚证是艾草灸主要适用的证型。2.临床研究(1)彝医火草灸和艾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均有效且疗效相当。(2)彝医火草灸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以及醒觉时间方面优于艾草灸疗法。(3)彝医火草灸和艾草灸均可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疗效相当。(4)彝医火草灸和艾草灸均可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的抑郁状态且疗效相近,但对焦虑状态均无明显改善。

高琪[7](2019)在《挑拔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试验研究,观察针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运用挑拔疗法治疗的降压效果及临床证候改善情况;为挑拔疗法更好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为本病的治疗拓展新思路。方法:选择96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挑络组、挑拔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挑络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挑络疗法,挑拔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挑拔疗法。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变化,症状改善,VAS、DHI评分改善;治疗结束后随访,记录血压变化。用spss21.0分析数据,观察治疗前后三组各指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组共有91例完成研究,治疗前三组患者基本情况等均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后挑络组、挑拔组、对照组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6.7%、93.5%、80.0%,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0.3%、70.0%。经秩和检验,三组降压疗效、证候改善疗效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三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下降,挑拔组的收缩压与挑络组、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挑拔组的舒张压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4.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2周、治疗结束后4周三组的收缩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舒张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治疗后三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有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挑拔组与对照组在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口干、失眠积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6.三组的VAS分值、DHI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挑拔组与挑络组、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1.挑拔疗法和挑络疗法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效果,能辅助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挑拔疗法降压安全平稳,对收缩压有远期治疗效果。2.挑拔疗法及挑络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且挑拔疗法改善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口干、失眠症状效果明显。3.挑拔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眩晕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陈少锋[8](2019)在《平衡针结合灸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时效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平衡针结合灸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以及它的远期疗效,以期在临床上能够寻求一种能快速止痛且具有稳定效果的诊疗方法。方法将选自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及住院部明确诊断为KOA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根据其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平衡针结合灸法组)和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针刺平衡针膝痛穴结合艾灸关元穴、涌泉穴治疗,每天针灸1次,7次治疗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毫克/次,1次/d,7次治疗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使用VAS评分、WOMAC各项评分(包括疼痛、僵硬、日常活动度)作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不同时点(治疗前、治疗5min、治疗30min、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及随访时)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估;使用中医证候积分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亏虚证改善情况进行总体疗效评定;并在随访时统计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复发人数,对其复发率进行观察,以评估远期疗效。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组内比较:治疗组内各时点VAS评分及WOMAC各项评分(包括疼痛、僵硬、日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点(治疗5min、30min、1周、2周、4周及3个月后随访时)之间VAS评分及WOMAC各项评分(包括疼痛、僵硬、日常活动度)之间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组内比较:对照组内除治疗5min与治疗前VAS评分及WOMAC各项评分(包括疼痛、僵硬、日常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余各时点VAS评分及WOMAC各项评分(包括疼痛、僵硬、日常活动度)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各时点(治疗5min、30min、1周、2周、4周及3个月后随访时)之间VAS评分及WOMAC各项评分(包括疼痛、僵硬、日常活动度)的相互比较,除了随访同治疗4周之间的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余时点之间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疗效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3.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复发率的比较,治疗组为13.3%,对照组为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平衡针结合灸法和口服塞来昔布胶囊两种疗法均能使肝肾亏虚型KOA患者的疼痛、僵硬和日常活动症状得以改善。(2)平衡针结合灸法治疗肝肾亏虚型KOA的疗效显着优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且疗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3)平衡针结合灸法治疗肝肾亏虚型KOA具有明确的即时止痛效应和良好的远期疗效。

苏文静[9](2019)在《温药熨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采用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通过观察小儿咳嗽病的主、次症状减分率、有效率及临床痊愈时间,评价温药熨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病的优效性,探讨温药熨疗法在小儿咳嗽病治疗方面的优势,为其更好地发挥在小儿咳嗽病防治中的作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符合中医小儿咳嗽病(风寒夹痰证、痰湿蕴肺证)及西医急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患儿12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风寒夹痰证67例、痰湿蕴肺证53例;按照治疗方案完成112例,脱落8例;其中风寒夹痰证,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痰湿蕴肺证,治疗组25例,对照组22例。根据《儿科疾病中医药临床研究技术要点》不同证候分型(风寒夹痰证、痰湿蕴肺证),对照组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组在中药汤剂口服基础上加用温药熨疗法,疗程为7天;观察治疗前后(0天、3天、7天)各组小儿咳嗽病的主、次症状减分率、有效率及临床痊愈时间。结果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后第3天,风寒夹痰证治疗组咳嗽、肺部听诊主症积分减分率,恶风、鼻塞流涕次症积分减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蕴肺证治疗组肺部听诊主症积分减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风寒夹痰证、痰湿蕴肺证治疗组均能有效消除或改善小儿咳嗽病所引起的主、次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第7天,风寒夹痰证、痰湿蕴肺证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照组比较,风寒夹痰证、痰湿蕴肺证治疗组小儿咳嗽病痊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运用温药熨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病能有效改善患儿主、次要症状、体征;2)运用温药熨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病起效快、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3)运用温药熨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小梅,宋艳玲,李卫青,陈文姿,田清艳[10](2013)在《团队干预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团队干预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90例进行团队干预,由肺功能室、中医科病房医生、呼吸科病房医生、呼吸科病房责任护士组成干预团队,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耳穴贴压、外敷涌泉穴、健康教育等团队干预。结果团队干预后,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较干预前显着好转(均P<0.05),其PaO2、PaCO2和SpO2指标得到显着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团队干预,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状态,减缓疾病进展。

二、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老年咳嗽9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老年咳嗽96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取穴用药规律研究与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源流探析
    1.眩晕的病名沿革
    2.眩晕的病因病机沿革
    3.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发展源流
        3.1 针刺
        3.2 灸法
        3.3 放血疗法
        3.4 刮痧疗法
        3.5 烙法
        3.6 经鼻疗法
        3.7 中药熏洗法
        3.8 中药外敷法
        3.9 膏摩疗法
        3.10 点药法
        3.11 药枕疗法
        3.12 涂法
        3.13 含漱法
    4.小结
第二部分 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取穴用药规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新中国建国前文献研究
        1.2 新中国建国后文献研究
    2.结果
        2.1 新中国建国前文献研究结果
        2.2 新中国建国后文献研究结果
    3.讨论
        3.1 新中国建国前文献取穴用药规律
        3.2 新中国建国后文献取穴用药规律
    4.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取穴用药的理论依据
        4.1 经络理论
        4.2 脏腑官窍理论
        4.3 全息理论
        4.4 中药气味归经理论
    5.小结
第三部分 中医外治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5 偏倚风险评估
        1.6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2.3 质量评价
        2.4 疗效评价
        2.5 安全性评价
    3.讨论
        3.1 有效性
        3.2 安全性
        3.3 局限性
        3.4 异质性
        3.5 盲法
        3.6 偏倚
        3.7 声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写
    检索策略
    参考书目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2)穴位按摩、中药外敷联合西医治疗肺癌患者睡眠碍障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和护理方法
        1.2.2 实验组治疗和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阿森斯失眠量表
        1.3.2 体动记录仪监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阿森斯失眠量表评估结果比较
    2.2 两组体动记录仪监测睡眠参数的比较(表4)
3 讨 论
    3.1 肺癌患者睡眠障碍状况
    3.2 穴位按摩和贴敷对肺癌患者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
    3.3 中医护理技术改善肺癌患者睡眠障碍的机制与优势

(3)自拟方中药贴敷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国内外现状研究
    1.2 西医对糖尿病相关睡眠障碍的认识
    1.3 中医对糖尿病失眠的认识
    1.4 治疗
        1.4.1 西药治疗
        1.4.2 中药治疗
        1.4.3 运动疗法
        1.4.4 足浴按摩疗法
        1.4.5 针刺疗法
        1.4.6 耳穴压豆疗法
        1.4.7 心理疗法
        1.4.8 贴敷疗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方案
        2.1.1 研究方法
        2.1.2 技术路线
        2.1.3 研究对象
        2.1.4 样本量的估算
        2.1.5 干预措施
        2.1.6 研究步骤
        2.1.7 结局评价指标
        2.1.8 安全性指标评价
        2.1.9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2.2 治疗前基线分析
        2.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既往史的比较
        2.2.2 两组患者治疗前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比较
        2.2.3 两组治疗前PSQI量表评分的比较
    2.3 结果分析
        2.3.1 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2.3.2 两组治疗1 周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清蛋白比较
        2.3.3 两组治疗2 周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糖化血清蛋白比较
        2.3.4 两组治疗3 周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糖化血清蛋白比较
        2.3.5 两组治疗后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清蛋白效果比较
        2.3.6 两组第 1 周和第 2 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糖化血清蛋白比较
        2.3.7 两组第 2 周和第 3 周治疗后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比较
        2.3.8 两组治疗1 周后与治疗前PSQI量表积分的比较
        2.3.9 两组治疗2 周后与治疗前PSQI量表积分的比较
        2.3.10 两组治疗3 周后与治疗前PSQI量表积分的比较
        2.3.11 两组治疗后降低PSQI量表积分程度的比较
        2.3.12 两组治疗 1 周后与治疗 2 周后PSQI量表积分的比较
        2.3.13 两组治疗 2 周后与治疗 3 周后PSQI量表积分的比较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临床结果
    3.2 结论
    3.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釜底抽薪散贴敷辅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1.6 样本量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对照组和治疗组
        2.3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2.4 数据分析统计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总症状积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2.4 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比较
讨论
    1. 中医对小儿疮疹性咽峡炎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概况
    2. 西医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治疗概况
    3. 釜底抽薪散
        3.1 方药组成
        3.2 取穴依据
    4. 临床疗效分析
        4.1 基本资料分析
        4.2 总体疗效分析
        4.3 两组治疗前后总症状积分比较
        4.4 两组治疗后主证、次证积分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对疱疹性咽峡炎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5)自拟中药外敷结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癃闭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古代医家对癃闭的认识
    2 近现代医家对癃闭的认识
    3 现代治疗研究进展
    4 问题与展望
临床研究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彝医火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文献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彝医火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文献研究
    1 文献研究概述
        1.1 彝族文化及彝医药
        1.1.1 彝族文化
        1.1.2 彝医药
        1.1.2.1 彝族医药史
        1.1.2.2 彝医药基础理论
        1.1.2.3 彝族医药的临床应用
        1.2 中医文化及中医药
        1.2.1 中医文化
        1.2.2 中医艾草灸
        1.2.2.1 艾草灸的作用机制
        1.2.2.2 艾草灸的临床应用
    2.彝医火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文献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检索来源
        2.1.2 检索策略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数据规范化及数据库的建立
        2.2 研究结果
        2.2.1 文献检索结果及基本情况
        2.2.2 文献年代分布特点
        2.2.3 文献来源特点
        2.2.4 火草灸文献研究结果
        2.2.4.1 数据库文献
        2.2.4.2 馆藏文献
        2.2.5 灸法治疗原发性失眠文献研究结果
        2.2.5.1 文献时间分布特点
        2.2.5.2 文献类型分布特点
        2.2.5.3 腧穴频次统计
        2.2.5.4 艾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类型的统计
        2.2.5.5 艾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方法统计
    3.结论
    4.讨论
        4.1 火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文献分析
        4.2 艾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文献分析
        4.3 文献研究对临床研究的启示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1.7 中止试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样本含量计算
        2.2 随机方法
        2.3 盲法设计
        2.3.1 设盲方法
        2.3.2 揭盲方法
        2.4 干预措施
        2.4.1 试验组(彝医火草灸组)
        2.4.2 对照组(中医艾草灸组)
        2.4.3 操作步骤
        2.4.4 意外情况处理
        2.4.5 疗程及观察周期
        2.5 观察指标
        2.5.1 一般性指标
        2.5.2 疗效性指标
        2.5.3 临床疗效评价
        2.5.3.1 主要疗效评价指标
        2.5.3.2 次要疗效指标
        2.5.3.3 评价时点
        2.5.4 安全性评价
        2.5.5 依从性评价
        2.5.6 受试者权益保护
        2.5.7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6 伦理学原则
        2.6.1 伦理审查
        2.6.2 受益与风险
        2.7 统计分析
        2.8 技术路线图
    3.研究结果
        3.1 病例收集及完成情况
        3.2 基线分析结果
        3.2.1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比较
        3.2.2 两组治疗前各量表评分比较
        3.3 疗效结果评价
        3.3.1 主要指标(临床疗效评价)
        3.3.2 次要指标
        3.3.2.1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节点PSQI量表评分比较
        3.3.2.2 两组治疗前后床垫式睡眠监测评分比较
        3.3.2.3 两组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
        3.3.2.4 两组SF-36 评分比较
        3.4 依从性评价
        3.5 安全性评价
        3.6 相关性分析
    4.小结
    5.讨论
        5.1 对原发性失眠症的认识
        5.1.1 中医对原发性失眠症的认识
        5.1.1.1 病名晰源
        5.1.1.2 病因病机
        5.1.1.3 治疗概要
        5.1.2 彝医对原发性失眠的认识
        5.1.3 西医对原发性失眠症的认识
        5.1.3.1 中枢神经机制
        5.1.3.2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
        5.1.3.3 褪黑素及其受体作用紊乱
        5.1.3.4 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
        5.1.3.5 脑结构和功能异常
        5.2 艾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理论依据
        5.3 对火草灸的认识
        5.4 本研究临床方案设计依据
        5.4.1 对照组设置依据
        5.4.2 选穴依据
        5.4.3 观察指标选择依据
        5.4.3.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
        5.4.3.2 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睡眠监测
        5.4.3.3 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
        5.4.3.4 生命质量测量表SF-36
    6.研究结果讨论
        6.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分析
        6.2 两组疗效结果比较分析
        6.2.1 对PSQI总分及六项睡眠因子的影响
        6.2.2 对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影响
        6.2.3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7.研究创新点
    8.不足与展望
结论
    1.文献研究结果表明
    2.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综述
    灸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简述彝医与原发性失眠
        参考文献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件3:研究照片

(7)挑拔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试验病例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样本含量估算
        2.2 随机分组
        2.3 随机方案隐藏
    3.治疗方案
        3.1 一般治疗
        3.2 分组治疗
        3.3 临床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定标准
        3.5 依从性评价
        3.6 安全性评价
        3.7 统计方法
        3.8 质量控制和保证
    4.临床资料分析
        4.1 研究完成情况
        4.2 基本情况
        4.3 实验室检查
        4.4 生活习惯
        4.5 高血压等级、病程、家族史及合并其他疾病情况
        4.6 血压情况
        4.7 中医证候
        4.8 眩晕自评分、头晕障碍量表自评分
    5.研究结果
        5.1 降压总疗效比较
        5.2 干预后三组血压比较
        5.3 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
        5.4 干预后三组中医证候比较
        5.5 干预后三组VAS评分比较
        5.6 干预后三组DHI评分比较
        5.7 依从性分析
        5.8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研究现状分析
        1.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认识
        1.3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现状
    2.选穴分析
    3.治法选择分析
        3.1 挑络疗法
        3.2 放血联合拔罐疗法
    4.结果讨论
        4.1 降压效果分析
        4.2 证候改善效果分析
        4.3 VAS、DHI评分效果分析
        4.4 总结
    5.机理浅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8)平衡针结合灸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时效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治疗方法的认识
    2 西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1 概况
        2.2 西医对KOA的流行病学研究
        2.3 西医学对KOA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2.4 西医治疗KOA方法的研究概况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3 放射学X线分级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终止实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2.4 安全性观测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详见表 1
        3.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WOMAC各项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5 两组患者随访时膝关节疼痛复发率比较
        3.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论依据
        1.1 选用平衡针“膝痛穴”的依据
        1.2 选用灸法及选穴的依据
        1.3 平衡针结合灸法的优势
    2 结果分析
        2.1 治疗前后两组观察指标的组内比较结果分析
        2.2 治疗前后两组观察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分析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分析
        2.4 两组患者随访时的结果分析
    3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和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温药熨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对小儿咳嗽病的认识
        1.1 小儿呼吸系统生理解剖及免疫特点
        1.2 小儿咳嗽病的病因
        1.3 小儿咳嗽病的发病机制
        1.4 治疗方法
    2 中医对小儿咳嗽病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小儿咳嗽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中医药对小儿咳嗽病的治疗
        2.3 温药熨疗法在小儿咳嗽病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临床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指标
        2.4 安全性指标
        2.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及基线资料
        3.2 基线资料比较
        3.3 症候总积分减分率比较
        3.4 主症积分减分率比较
        3.5 次症积分减分率比较
        3.6 临床疗效及痊愈时间比较
    4 讨论
        4.1 温药熨疗法治疗小儿咳嗽病的理论依据
        4.2 温药熨疗法治疗小儿咳嗽病的优势
        4.3 研究结果的分析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团队干预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1.1 建立团队及明确成员分工
        1.2.1.2 具体实施方法
        1.2.2 评价方法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团队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变化比较
    2.2 团队干预前后患者动脉血气及血氧饱和度比较
3 讨论

四、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老年咳嗽9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外治法治疗眩晕取穴用药规律研究与系统评价[D]. 鞠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穴位按摩、中药外敷联合西医治疗肺癌患者睡眠碍障疗效观察[J]. 李娜,郄春菊,胡小艳,段盈芳,张海漫,赵熙,张永莉. 四川中医, 2021(05)
  • [3]自拟方中药贴敷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观察[D]. 林裕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釜底抽薪散贴敷辅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研究[D]. 倪志钢.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自拟中药外敷结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癃闭的临床观察[D]. 卢若竹.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彝医火草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文献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 阮文海(NGUY(?)N V(?)N H(?)I).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8)
  • [7]挑拔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D]. 高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8]平衡针结合灸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时效性的临床研究[D]. 陈少锋.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温药熨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 苏文静.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团队干预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预后的影响[J]. 杨小梅,宋艳玲,李卫青,陈文姿,田清艳. 护理学杂志, 2013(11)

标签:;  ;  ;  ;  

中药涌泉穴外敷治疗老年咳嗽9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