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聚乙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型利钠肽,基因治疗,血管再狭窄
多聚乙酰论文文献综述
肖乐,龚昆梅,刘为军,王昆华,欧阳一鸣[1](2011)在《多聚乙酰亚胺介导CNP基因对兔髂动脉球囊成形术后内膜增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局部转染C型利钠肽基因(CNP)对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CNP在防治球囊成形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多聚乙酰亚胺-pcDNA3.1/hCNP包被球囊转染髂动脉,分别用RT-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pcDNA3.1/hCNP在动脉壁中的表达,弹力纤维染色法检测球囊成形术后内膜增生等指标.结果 pcDNA3.1/hCNP在兔髂动脉中能高效表达,转染组血管内膜增生程度明显降低.结论 CNP基因转染能明显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在血管再狭窄防治中可能具有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梁毅[2](2009)在《冈村凹顶藻中的倍半萜和C_(15)~-多聚乙酰类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凹顶藻属(Laurencia)海藻在分类学上属于红藻门(Rhodophyta)、红藻纲(Rhodophyceae)、仙菜目(Ceramiales)、松节藻科(Rhodomelaceae),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的低潮线附近及深海部分,约135种,中国有20种以上。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倍半萜、二萜、叁萜/聚醚和C15-多聚乙酰等,冈村凹顶藻中,倍半萜和C15-多聚乙酰最为常见,且以卤代着称。本文对凹顶藻卤代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最近10年来从凹顶藻中分离到的倍半萜、C15-多聚乙酰类成分及其合成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采自山东和广东的两种冈村凹顶藻(Laurencia okamurai Yamad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生长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同种凹顶藻化学成分有很大差异。干燥并粉碎的冈村凹顶藻(L. okamurai)分别进行有机溶剂提取,粗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单体化合物,利用超导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上述采自不同地点的冈村凹顶藻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共计30个,包括新化合物8个,依次是laurenokamurenes A-E (LA1-LA5),laurenokamurin (LA6),laurenokaldehyde (LA7)和isochlorolaurenol (LB1),新天然产物1个(LA12)和已知化合物21个。其中,采自山东的冈村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类型相对复杂多样,从中分离到的化合物包括bisabolane型倍半萜4个,chamigrane型倍半萜5个,laurane型倍半萜6个,C15-多聚乙酰类化合物5个,其他类型化合物1个(见第III页);从采自广东的冈村凹顶藻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主要为7个laurane型倍半萜和2个其他类型的化合物(见第IV页)。对分离鉴定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所有的测试样品都不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09-04-25)
江贤章,黄建忠[3](2007)在《DHA生物合成的新途径:多聚乙酰合成酶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DHA(Docosahex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简称)具有抗心血管疾病、抗血脂、降血压、预防各种癌症等重要生理功能。传统的观点认为,DHA是在线粒体或内质网上通过一系列的碳链脱饱和与延长反应生物合成的。但是,近年来,在海洋细菌Shewanella、Mortella marina、Photobacterium profundum中相继发现类似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sis,FAS)的多聚乙酰合成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本文通过构建cDNA文库,研究了Schizochytrium sp.FJU-512 DHA(本文来源于《第六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0-21)
江贤章,施巧琴,吴松刚,黄建忠[4](2006)在《HA生物合成的新途径:多聚乙酰合成酶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DHA(Docosahex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简称)具有抗心血管疾病、抗血脂、降血压、预防各种癌症等重要生理功能。传统的观点认为,DHA是在线粒体或内质网上通过一系列的碳链脱饱和与延长反应生物合成的。但是,近年来,在海洋细菌Shewanella、Mortella marina、Photobacterium profundum中相继发现类似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sis, FAS)的多聚乙酰合成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本文通过构建cDNA文库,研究了 Schizochytrium sp.FJU-512 DHA生物合成的PKS途径,为转基因技术生产DHA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10-01)
杜迎翔,陈建民,郑朝华[5](2004)在《多聚乙酰神经氨糖酸毛细管电泳拆分新药马来酸氨氯地平对映体及手性分离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将多聚乙酰神经氨糖酸用作分离双氢毗啶类药物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建立新药马来酸氨氯地平对映体的拆分方法。方法 考察了手性选择剂浓度、运行缓冲液pH值、毛细管温度、工作电压和多糖分子量等因素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 马来酸氨氯地平两对映体得到了完全分离,分离度为2.20,并研究了多聚乙酰神经氨糖酸对马来酸氨氯地平的手性识别机理。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可用于该新药对映体的分离分析。(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04年09期)
怡悦[6](2002)在《大黄中多聚乙酰合成酶的克隆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黄中含有大量的茋衍生物和蒽醌类,因而推测其除含有与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的查耳酮合成酶(CHS)外,还含有茋合成酶、蒽醌合成酶及多聚乙酰合成酶等。因此对这些酶基因进行克隆,并进行了功能分析。(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期刊2002年06期)
方金瑞[7](1996)在《产生红霉素的多聚乙酰合成酶的立体特异酰基转移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上重要的抗生素——红霉素A,是由一个单位的丙酰辅酶A和六个单位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衍生的,它们依序拼入一个增长着的多聚乙酰链,在所有的多聚乙酰复合体里,链扩展循环之间链增长的立体化学是不相同的,而且其分子基础还不得知.了解这种不寻常的立体化学的分歧,将有助于设计杂合多聚乙酰类抗生素.(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期刊1996年02期)
David,H.Sherman,余柏松[8](1991)在《榴菌素产生菌紫红链霉菌Tü22的多聚乙酰合成酶基因簇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聚乙酰(polyketide)类组成了一大系列由细菌(主要是放线菌)、真菌和植物产生的各种结构的复杂次级代谢物,其中大部分已证明是人用和兽用药品,在畜牧业则作为治疗用抗生素,化疗药物和生长刺激剂,还有一些较为重要的是真菌黄曲霉毒素,植物色素或香味物质。多聚乙酰的生物合成似乎类似于长链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这种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是由以下反应重复循环进行的,即丙二酰基辅酶 A 衍生的二碳单位(乙酸残基),经缩(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期刊1991年01期)
多聚乙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凹顶藻属(Laurencia)海藻在分类学上属于红藻门(Rhodophyta)、红藻纲(Rhodophyceae)、仙菜目(Ceramiales)、松节藻科(Rhodomelaceae),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的低潮线附近及深海部分,约135种,中国有20种以上。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倍半萜、二萜、叁萜/聚醚和C15-多聚乙酰等,冈村凹顶藻中,倍半萜和C15-多聚乙酰最为常见,且以卤代着称。本文对凹顶藻卤代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最近10年来从凹顶藻中分离到的倍半萜、C15-多聚乙酰类成分及其合成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采自山东和广东的两种冈村凹顶藻(Laurencia okamurai Yamad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生长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同种凹顶藻化学成分有很大差异。干燥并粉碎的冈村凹顶藻(L. okamurai)分别进行有机溶剂提取,粗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单体化合物,利用超导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上述采自不同地点的冈村凹顶藻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共计30个,包括新化合物8个,依次是laurenokamurenes A-E (LA1-LA5),laurenokamurin (LA6),laurenokaldehyde (LA7)和isochlorolaurenol (LB1),新天然产物1个(LA12)和已知化合物21个。其中,采自山东的冈村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类型相对复杂多样,从中分离到的化合物包括bisabolane型倍半萜4个,chamigrane型倍半萜5个,laurane型倍半萜6个,C15-多聚乙酰类化合物5个,其他类型化合物1个(见第III页);从采自广东的冈村凹顶藻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主要为7个laurane型倍半萜和2个其他类型的化合物(见第IV页)。对分离鉴定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所有的测试样品都不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聚乙酰论文参考文献
[1].肖乐,龚昆梅,刘为军,王昆华,欧阳一鸣.多聚乙酰亚胺介导CNP基因对兔髂动脉球囊成形术后内膜增生的影响[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
[2].梁毅.冈村凹顶藻中的倍半萜和C_(15)~-多聚乙酰类成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
[3].江贤章,黄建忠.DHA生物合成的新途径:多聚乙酰合成酶途径[C].第六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7
[4].江贤章,施巧琴,吴松刚,黄建忠.HA生物合成的新途径:多聚乙酰合成酶途径[C].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6
[5].杜迎翔,陈建民,郑朝华.多聚乙酰神经氨糖酸毛细管电泳拆分新药马来酸氨氯地平对映体及手性分离机制[J].药学学报.2004
[6].怡悦.大黄中多聚乙酰合成酶的克隆与功能分析[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2
[7].方金瑞.产生红霉素的多聚乙酰合成酶的立体特异酰基转移作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6
[8].David,H.Sherman,余柏松.榴菌素产生菌紫红链霉菌Tü22的多聚乙酰合成酶基因簇的结构和功能[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