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钢
〔摘要〕习题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高效的习题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习题课教学
习题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高效的习题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通过在习题课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取得好的效果,积累了一些做法。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1夯实基础,培养习惯
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节习题课前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从五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另外,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最后,要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2编选初中物理练习题的原则
2.1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是指编选练习题中的条件、数据是否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如不注意这方面问题,使物理练习题本身就存在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这不仅不能起到物理练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学生对物理内容理解上的混乱,给教与学带来不应有的困难,因此在编写练习题时一定要注意科学性。
2.2目的性原则:通过学生练习将要使学生巩固哪些物理概念、掌握哪些物理规律、训练哪些方面的能力、预期达到怎样的效果等问题都要心中有数。
2.3拓展性原则。拓展性原则就是指一道练习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塑造。这种塑造可以是解题方法上的一题多解,也可以是题目本身的一题多变。精心编选这样的练习题,可达到以一当十,精讲精练的目的,从而使师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2.4结合中考考点、热点问题的原则。考点、热点问题是考察学生是否拓展视野和关注社会的意识能力。
3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策略
3.1教师出示的题目,应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灵活性。即能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考点,能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导的作用,还应便于从情境、设问、立意等方面作多种变化,从不同角度使学生对知识与方法有更深的理解。题目若能用实验做出来或与实际联系得比较密切,则尽可能安排实验演示或实际动手操作,以增强直观程度。在出示题目之后,教师要沉得住气,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审题思考,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3.2分次达标,不一步到位。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物理学习也不例外。初二(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对新开设的课程充满着好奇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并将这一兴趣保持下去,使之成为继续学习的动力,是教师关注的首要问题。如果学生在初学物理的一两次考试中连连失利———低分,无疑是给学生当头一棒,会无情地将兴趣赶走。教师安抚学生时,口里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心里却明白“失败更是失败之母”。考试过低有多种原因:在学校方面,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班容量过大教师辅导不全面、不及时等;在学生自身方面,或学习方法不当,或能力不及(笔者认为,一次考试中倘若不及格人数太多比如有半数以上就不能责怪学生了);命题方面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因为命题者应根据前两方面的情况确定试题的难易程度。解决考分过低的根本方法,除了上述“把握难度”之外,还必须根据各年级的学生对象,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分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忌一步到位。
3.3把题目进行延伸,追求多解多变,来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以利于学生提炼解题技巧,并连锁设问,把思维引向深入。当然,在解题思路上,无论是顺推还是逆推,它们的每一步推导都不外乎根据物理公式或者物理量的约束条件。对初中学生来说,逆推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应该在习题教学中给予强化。尤其是学生初次上逆推法例题课时,必须将逆推过程的思路用板书清晰、形象地表示出来。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适当地使用一些“非常规题”去培养学生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像有多余已知条件的题型;有多个答案的题型;答案是不确定模糊解的题型;松弛约束可以求出许多物理量的题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的题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根据平时生活积累进行估算的题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型;跨学科结合型题目等。
3.4内容科学,不模棱两可。新课标指出:“物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命题应该注意向联系实际的方向引导。要避免死记教科书中的条文,避免在概念的严密性上做文章”,“这样一方面避免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心理负担。”这里,不要求在概念的严密性上纠缠,不是说教师可__以设置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恰恰相反,教师在命题时,要做到用词准确、言简意赅,以便学生能迅速审明题意。在联系实际内容的命题中,还要做到不出知识性的错误,以免考题无答案或按命题“旨意”得出错误的结果而贻害无穷。
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名县大名镇南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