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精神生态论文-周田溆

媒介精神生态论文-周田溆

导读:本文包含了媒介精神生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建国初期,媒介生态,知识精英,话语方式

媒介精神生态论文文献综述

周田溆[1](2016)在《建国初期媒介生态与知识分子精神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开始的这一段历史,是面对满目苍夷的旧中国重整旗鼓大胆探路的历史,是新政权的掌舵者凝聚民心重塑信仰的历史,在政权转换的关键时期,对旧中国媒介生态的重塑和报业舆论的管理成为共产党文化事业的重心。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掌握话语权的知识精英与新政权的关系日益敏感,如履薄冰,在这样一个百废俱兴的大时代,媒介生态怎样构建,知识分子如何自处,他们能否看清历史走向,又如何通过媒介发声,便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1949年——1967年间的"大鸣大放"、"反右"、大跃进、"文革"初期等重要政治事件与文化政策的梳理,以及对解放区知识分子所办《人民日报》、《文艺报》与旧中国报人所办《大公报》、《文汇报》四份有影响力的报纸在新中国的生存状况的概述,探析1949年——1967年的媒介生态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分子话语方式的转变,概括出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话语方式所呈现的几个特点,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集体主义的表达、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以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叁位建国后积极从事报业活动、政治背景与价值选择各不相同的知识分子——左翼文人丁玲、解放区报人邓拓、旧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储安平的媒介实践活动进行梳理,以局部观整体,探讨建国初期知识精英所面临的身份困惑,以及他们差异性的精神形态构建,并将其分为始终忠于革命、忠于领袖的虔诚型知识分子,在匆忙追赶新政权脚步的同时急于否定自己的苦闷型知识分子,与或固执己见直言不讳、或专心治学不问政事的抗争型知识分子叁类加以详细论述。(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6-06-01)

曾莹[2](2008)在《新媒介的运用与新世代的精神生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介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媒介情境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其中成长的一代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新兴的网络媒体逐步成为当代主流媒体之一,伴随着网络媒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也逐渐迈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本文以媒介分析学派的理论观点为基础,从媒介技术如何影响社会行为的角度,试图探寻新生媒介与新生世代之间的互动关系,新媒介是如何影响了新世代的精神层面,而新世代的反馈又是如何促进新媒介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8-04-14)

媒介精神生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媒介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媒介情境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其中成长的一代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新兴的网络媒体逐步成为当代主流媒体之一,伴随着网络媒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也逐渐迈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本文以媒介分析学派的理论观点为基础,从媒介技术如何影响社会行为的角度,试图探寻新生媒介与新生世代之间的互动关系,新媒介是如何影响了新世代的精神层面,而新世代的反馈又是如何促进新媒介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媒介精神生态论文参考文献

[1].周田溆.建国初期媒介生态与知识分子精神形态研究[D].山西大学.2016

[2].曾莹.新媒介的运用与新世代的精神生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媒介精神生态论文-周田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