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荧光分子论文-吴义鹏,王泽坤,王辉,张丹维,赵新

有机荧光分子论文-吴义鹏,王泽坤,王辉,张丹维,赵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荧光分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分子有机框架,荧光传感,苦味酸,葫芦[8]脲

有机荧光分子论文文献综述

吴义鹏,王泽坤,王辉,张丹维,赵新[1](2019)在《一个强荧光叁维超分子有机框架的构建及其对苦味酸的选择性传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四苯基甲烷外侧通过C=C双键引入四个N-甲基-4-苯基吡啶盐片段,合成了一个新的全共轭单体T-1.其在水中与2equiv.的葫芦脲[8]结合,形成了新的高强荧光的超分子有机框架SOF-r-SPP.动态光散射实验表明,在T-1浓度为1.0和0.031 mmol/L时, SOF-r-SPP的流体力学直径分别为68和41 nm.粉末X-射线衍射实验揭示, SOF-r-SPP形成孔径为2.3nm的叁维金刚石型周期性结构.硝基苯衍生物能有效淬灭SOF-r-SPP的荧光.在17个研究的硝基苯类分子中,苦味酸的淬灭效率最高. SOF-r-SPP作为荧光传感器,对苦味酸的检测极限可以达到0.024?mol/L.(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杨[2](2019)在《基于噻吩的新型有机小分子荧光传感材料设计、合成及传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有毒离子产生的各种问题给环境和生命体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常见的离子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离子选择电极、生物化学检测,但是它们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成本高、操作流程繁琐、仪器较大且耗时长、不利于现场实时监测。荧光分析法因为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体积小且实时性响应的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农业、轻工业以及环境保护等生产生活领域。本论文的工作就是设计合成了几种基于噻吩的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并对其性质和传感性能进行了研究。其表现出来的优良性质有:快速实时响应、高的选择性、高的灵敏度、高的稳定性、强的抗干扰性能、宽的pH响应范围、并成功的应用在各种环境水样和食品样品中检测离子,更重要的是设计的荧光探针也成功应用在细胞中检测离子,这显示出了荧光探针在医学的潜在应用价值。1、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噻吩类荧光探针TS,TS能迅速的检测出水溶液中的铝离子(Al~(3+))和锌离子(Zn~(2+)),分别呈现出强烈的蓝色和绿色荧光,使荧光强度分别增强40倍和5倍。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探针有高的选择性,强的抗干扰能力,宽的pH响应范围:(Al~(3+):4.0~12.0,Zn~(2+):4.0~11.0),高灵敏度(检测限分别为Al~(3+):3.7 nM,Zn~(2+):30 nM),高的稳定性(绑定常数分别为Al~(3+):1.16×10~4 M~(-2),Zn~(2+):2.08×10~4 M~(-2))。同时我们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研究了TS的传感机制,结果表明TS-Al~(3+)和TS-Zn~(2+)的化学结合计量比都是1:1。最后我们做了探针在各种不同环境水溶液中检测离子的实验,证实了TS可以用于实际水样和食品样品中检测铝离子(Al~(3+))和锌离子(Zn~(2+))。更重要的是我们成功的实现了探针TS在细胞中检测离子。2、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噻吩类金属离子探针TSA,TSA能迅速的检测出水溶液中的铝离子(Al~(3+))和铜离子(Cu~(2+))。在检测铝离子(Al~(3+))时,在365 nm荧光灯下显示强烈的蓝色荧光,使荧光强度增强300多倍。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探针具有高的选择性,强的抗干扰能力,宽的pH响应范围(3.0~11.0),高的灵敏度(检测限:8.36 nM),高的稳定性(绑定常数:1.2×10~4 M~(-2))。在检测铜离子(Cu~(2+))时,显示出肉眼可见的变色:由无色变为黄色。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探针具有高的选择性,强的抗干扰能力,宽的pH响应范围(6~10),高的灵敏度(检测限:4.87nM),高的稳定性(绑定常数:9.8×10~3 M~(-2))。同时我们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研究了TSA的传感机制,结果表明TSA-Al~(3+)和TSA-Cu~(2+)的化学计量比都是1:1.最后我们做了探针在各种不同环境水溶液中检测离子的实验,证明了TSA可以用于实际水样和实际水样和食品样品中检测铝离子(Al~(3+))和铜离子(Cu~(2+)),另外我们还成功的做了TSA在细胞中检测铝离子(Al~(3+))的实验。3、设计合成了几种新型噻吩类金属离子探针TSB、TSC和TSD,其中TSB为荧光法检测Al~(3+),紫外比色法检测Cu~(2+),TSC为荧光检测法检测Al~(3+),TSD为紫外比色法检测Cu~(2+)。均表现出优良的性质:高的选择性,强的抗干扰能力,宽的pH响应范围等。(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2)

吕陶玉赜,朱康宁,刘斌[3](2019)在《用于人血清白蛋白检测的有机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血清白蛋白作为血浆中最丰富的一种蛋白质,在生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维持血液渗透压、运载小分子配体等.白蛋白在生物样本中的含量能够反映出样本的健康状况,因此标定白蛋白含量在临床疾病诊断中有着很大的用途.随着荧光探针技术的发展,近几年特异性检测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探针涌现而出.总结了近年来出现的有机荧光分子探针,根据探针的结构、作用机理、光谱特征、检测极限以及探针与白蛋白的结合位点等进行了简要的分类,并由此分析了针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探针的发展趋势与前景.(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林鸿,吕灵芝,冯云龙[4](2019)在《一个叁羧酸配体构筑的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对小分子溶剂的荧光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羟基-5-(3,5-二甲酸-苯氧基)苯甲酸(H_3L)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与硝酸铽反应得到1个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Tb-MOF):{[TbL(H_2O)]·3H_2O·DMF}n。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Tb-MOF为正交晶系Ibca空间群。2个Tb(Ⅲ)离子通过6个羧基桥联形成双核[Ln_2(COO)_6]次级结构单元,晶体由[Ln_2(COO)_6]次级结构单元相互连接形成具有左手或右手螺旋结构的一维无机链,左手螺旋链与右手螺旋链通过配体L~(3-)相连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有机小分子溶剂交换荧光研究表明,TbMOF在硝基苯溶剂中表现出荧光猝灭现象,Tb-MOF材料对硝基苯等爆炸物具有潜在良好的荧光探测功能。(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徐镜[5](2019)在《半胱氨酸(Cys)和二氧化硫(SO_2)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荧光探针的一种,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因其优秀的选择性,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生物渗透性以及成像的实时性等优点,已经成为检测生物样本中小分子的重要工具。选择已知的或者构建全新的荧光基团,利用已知的或者创新的机制来构建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是目前该方向的主要策略。半胱氨酸(Cysteine,Cys)和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是甲硫氨酸(Methionine,Met)代谢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小分子,且S02是Cys的代谢产物。Cys是人体的条件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也是生物体内多种物质的合成前体,它可以反应机体的氧化损伤程度。Cys的含量异常可能会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水肿、生长迟缓、肝损伤等疾病。S02不但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而且已经被认为是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它能够维持生物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和硫代谢平衡,调节血液中胰岛素水平,进而降低血压。此外,过度摄入SO2也会导致多种疾病,如肺癌、心肌缺血、中风、脑癌等。因此,开发特异性检测Cys和S02的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用于生物体内Cys和S02水平的监测,对于生理功能评估与相关疾病预警大有裨益。基于当前研究热点、文献调研情况、实验室研究基础以及自身兴趣所在,我们构建了两个全新的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QP-1和NJUXJ-1,分别用以检测Cys和S02。QP-1首次使用喹喔啉酮衍生物作为荧光报告基团,其识别机制是Cys与丙烯酸酯特异性的加成环化反应;NJUXJ-1的荧光基团为本实验室研究较为深入的N,N-二甲基喹琳6-胺(N,N-dimethylquinolin-6-amine),其识别机制为SO2与碳碳双键之间特异性的迈克尔加成反应。通过测定QP-1和NJUXJ-1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反应时间、pH稳定性、灵敏性、选择性、干扰性以及荧光量子产率,我们对QP-1和NJUXJ-1进行了全面的体外性能评估。根据体外评估结果,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安全评估并进一步开展了应用评估。QP-1在与Cys反应之后,荧光光谱会发生70nm的红移;有效排除了其他小分子生物硫醇(Hcy,GSH)的干扰,实现了对HeLa细胞中外源和内源Cys的定性检测并被成功运用于大鼠尿液模型;QP-1最大的创新点是其具有全新的荧光母核,这有助于开发具有独特荧光性能的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进一步提高探针的实用性。NJUXJ-1在与S02反应之后,荧光光谱会发生80nm的蓝移,且荧光强度会增强逾60倍;它具有优秀的检测限(13 nM)并且实现了对HeLa细胞中外源S02的定量检测和内源SO2的定性检测;最具吸引力的是NJUXJ-1的快速细胞渗透性(2min),这一特性大大缩短了细胞成像所需要的孵育时间,有效减小了背景干扰,为在细胞内监测SO2水平以及更深层次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的方式。这两种工具的开发为生物体内硫代谢的系统性研究提供了潜在的方法,对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1)

丁倩倩[6](2019)在《挥发性酸和有机胺灵敏响应荧光小分子凝胶体系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分子凝胶是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自组装成的一种软材料,在超分子化学、材料科学、催化、再生医学、药物传递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的潜在应用而被广泛关注。挥发性酸和有机胺是严重的气态污染物,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于挥发性酸和有机胺的检测,通常是采用电化学、气相色谱和各种化学传感器等方法,这些方法通常需要昂贵的设备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得以实施。因此,本文设计合成了几种新型小分子凝胶,为快速、方便、可逆、可视化的检测挥发性酸和有机胺提供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4-二甲氨基肉桂醛衍生物的新型凝胶因子1。凝胶因子1的乙腈溶液对叁氟乙酸(TFA)的检出限为1.03×10~(-8) M,相应的结合常数为6.85×10~(-4) M。含有TFA的化合物1乙腈溶液对叁乙胺(TEA)的检出限为1.27×10~(-8)M,相关结合常数为4.027×10~(-4) M。同时,干凝胶1表现出对挥发酸和有机胺的灵敏响应能力。干凝胶1的荧光可以在7s内被挥发酸猝灭,再响应挥发胺后荧光在15s内恢复。干凝胶对TFA的检测限为3.2 ppb。凝胶因子在溶剂中自主装成凝胶后不但能从凝胶颜色、荧光发射,还能从凝胶状态来快速灵敏的响应挥发性酸和有机胺。本研究为快速、灵敏、可视化地检测挥发性酸和胺提供了一个新的检测途径。(2)设计合成了两种含萘酰亚胺基团的新型凝胶因子(N12和N18)。两种凝胶因子在不同的溶剂中自组装成凝胶,形成不同的结构,并表现出疏水性。凝胶因子在溶液或凝胶状态下会发出蓝光,并对某些有机胺有响应,有机胺可以使凝胶因子的荧光猝灭,凝胶因子N12的乙醇溶液对TEA的检测限为4.63×10~(-4) M,作为对照对Et_2NH的检测限为7.91×10~(-5) M。再加入酸后,凝胶的荧光可以恢复。本研究为有机胺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扩展了超分子自组装材料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3)设计合成了基于喹啉基团的新胶凝因子1。凝胶因子1可以自组装成不同表面润湿性的结构,从超亲水性到超疏水性。化合物1的乙腈溶液和干凝胶对TFA和TEA均具可逆性并伴随其荧光发射变化,凝胶因子1的乙腈溶液对TFA的检测限为5.68×10~(-9) M。本研究为响应挥发性酸和有机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期刊2019-05-01)

公艳[7](2019)在《多功能纳米药物裁体及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环境污染以及饮食不合理等问题引发的疾病逐渐增多,其中,癌症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型纳米材料的引入为抗癌药物的递送以及靶向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与此同时,对于致癌物质的检测也成为了当代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纳米药物载体在癌症诊疗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在细胞成像以及细胞凋亡过程的监测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实验设计的一种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纳米复合探针(CS-AuNPs-DOX)实现了药物的靶向递送及其在肿瘤细胞内的荧光成像。对于抗癌药物的具体递送方式,本文中是通过阿霉素(DOX)与CS-AuNPs纳米颗粒相连接形成二硫键,当纳米复合物进入癌细胞后,癌细胞中的谷胱甘肽(GSH)可以特异性的裂解二硫键从而释放出红色的荧光信号。另外,由于DOX的红色发射光谱与CS-AuNPs的吸收光谱有部分重迭,它们之间会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导致DOX的红色荧光信号猝灭,进而通过视觉荧光信号便可以监测到药物的释放过程。而且,释放的药物(DOX-SH)可以作为癌细胞内的荧光信号指示剂,从而实现药物的刺激响应性治疗。在进行GSH的检测、癌细胞的促凋亡以及活体内抗肿瘤实验的全面研究后,CS-AuNPs-DOX纳米探针显示出了优异的传感性能。该方案为细胞成像以及药物递送提供了优异的生物传感策略,或可为当代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帮助。2.本实验提出了一种基于miRNA引发的光热疗法和化学疗法相结合的多功能纳米复合探针。首先,合成了一种具有光热性质的金纳米棒作为药物递送的载体。然后对金纳米棒的表面进行DNA的修饰以实现抗癌药物DOX的加载。最后,通过引入叶酸实现纳米药物载体对MCF-7细胞的靶向诊疗。当纳米探针进入癌细胞后,miRNA会与双链DNA发生竞争反应,导致药物(DOX)从双链DNA中释放出来,荧光信号得到有效的恢复。该纳米生物传感器不仅能够检测肿瘤细胞内的miRNA,还能够实现对癌细胞的双功能诊疗,并且在细胞成像、治疗以及监测等方面均表现出了潜在的优势,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候选者。3.以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胶束作为探针的疏水腔与分析物通过原位缩合反应产生的绿色发色团作为信号指示剂,开发了一种检测肼的零背景生物传感分析方法。这种超灵敏的检测方案具有相对较低的检测限(LOD=0.42nM)。另外,由于该生物传感器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稳定的生物成像性能和优良的抗干扰能力,因此有望将其应用于环境或生物体内痕量肼的检测与成像。(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0)

赵婷婷[8](2019)在《铜基金属有机凝胶在荧光法检测生物分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凝胶(metal-organic gels,MOGs)是一类新的金属有机杂化材料,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在有机溶剂或水中通过配位键和一系列非共价作用力,例如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偶极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π-π堆积等自组装而成。根据金属中心、配位构型和配体的不同,MOGs展现出不同的性质如特异的光学性质,触变性质、催化性质以及机械性能等。因此,MOGs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软材料,在催化、化学传感、吸附和载药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探究了铜基金属有机凝胶作为荧光各向异性放大器和人工酶在荧光分析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以及葡萄糖和半胱氨酸等生物分子方面的应用。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铜基金属有机凝胶增强荧光各向异性在PSA检测中的应用利用2,6-双(2-苯并咪唑基)吡啶(BBPY)与二水合氯化铜(CuCl_2·2H_2O)制备的铜凝胶(Cu-MOG)具有大的体积和质量,可以作为质量放大器增强荧光各项异性实现对PSA的检测。研究表明,含有苯并咪唑衍生物的Cu-MOG通过静电结合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可以吸附染料标记的PSA适配体(PA),形成的PA/Cu-MOG复合物分子体积和质量增大导致荧光各向异性(FA)值增加。当靶物PSA存在时,PSA与PA特异性结合后从MOGs表面脱离而导致FA值明显降低。据此,我们建立了检测PSA的荧光各向异性分析平台。在最优的条件下,检测PSA的线性范围为0.5-8 ng/mL,其检测限为0.33 ng/mL。我们进一步将此方法用于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加标检测,得到了较好的回收率。(2)铜(Ⅱ)/钴(Ⅱ)双金属有机凝胶作为高效的过氧化物模拟酶检测葡萄糖在室温条件下,以Cu~(2+)、Co~(2+)和2,4,6-叁[(对羧基苯基)氨基]-1,3,5-叁嗪(H_3TATAB)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混合制备了一系列铜(Ⅱ)/钴(Ⅱ)双金属有机凝胶(Cu_x/Co_y-MOG)。Cu_x/Co_y-MOG能催化H_2O_2产生羟基自由基(·OH),生成的·OH将对苯二甲酸(TPA)氧化为具有蓝色荧光的羟基对苯二甲酸(TAOH)。研究表明,Cu_(0.5)/Co_(0.5)-MOG相比于其他Cu_x/Co_y-MOG具有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以及循环伏安测试,我们提出了内氧化还原循环增强酶活性的机理。基于Cu_(0.5)/Co_(0.5)-MOG的高效过氧化氢酶活性,建立了检测葡萄糖的荧光分析方法。其线性范围为0.5μM到120μM,检测限0.33μM。将建立的方法成功地用于血清中葡萄糖的检测并得到较好的结果。(3)高效多酶活性的Cu-MOG衍生材料用于级联反应检测半胱氨酸以Cu~(2+)和H_3TATAB为原料制备铜基金属有机凝胶(Cu-MOG)。基于MOGs的触变性,我们通过微波辅助策略将1D Cu-MOG转换成了具有增强的氧化酶和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的3D铜基金属有机多孔网络(Cu-MOPN)。Cu-MOPN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层次化的多孔结构和固有的传质通道,使其具有高效的模拟酶活性。基于Cu-MOPN良好的半胱氨酸氧化酶和过氧化氢模拟酶活性,通过级联反应构建了选择性检测半胱氨酸的荧光分析平台。在最优的条件下,其线性范围为1μM到50μM,检测限为93 nM。并将该方法用于血清中半胱氨酸的定量分析,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8)

陈逸洋[9](2019)在《3-氨基-2,4-二氰基芴类新型有机荧光分子的合成及光电性质和光催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荧光材料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其价格低廉、无重金属污染、结构易修饰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固体激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智能材料、生物成像、生物化学传感、光催化等各个领域。本论文对有机荧光材料的机理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研究,并合成了一系列2,4-二氰基-3氨基芴类有机荧光材料,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制备、聚集荧光及力致变色材料、有机小分子光催化等领域有突破性进展,主要的内容和结果如下:1)3-氨基-2,4-二氰基芴类有机材料结构与OLED器件效率关系研究合成了一系列3-氨基-2,4-二氰基芴衍生物,包括3-氨基-2,4-二氰基--1-(4-二苯氨基苯基)-9氢-芴(1a)及其分别带有甲基、乙基、正丁基和正庚基侧链的衍生物1b、1c、1d和1e,还有3-氨基-2,4-二氰基-1-(4-咔唑-9-基苯基)-9氢-芴(2a)及其带有甲基和正丁基侧链的衍生物2b和2c,以及3-氨基-2,4-二氰基-1-(4-(10氢-吩恶嗪-10-基)苯基)-9氢-芴(3a)及其带有甲基和正丁基侧链的衍生物3b和3c。对这些分子在溶液下的光谱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最终将这些分子作为荧光材料应用到OLED器件中,分别制备了纯有机小分子薄膜器件和PVK掺杂薄膜器件,对比了具有不同侧链长度的化合物在两种条件下的电致发光效率,最终在PVK掺杂的条件下得到了最高的器件效率,1a的最大EQE达到2.3 14%,3a的最大EQE达到2.099%。2)以吩恶嗪为给体的3-氨基-2,4-二氰基芴衍生物及其前体的聚集荧光及力致变色效应研究对两个具有固体荧光性质的吩恶嗪衍生物:吩恶嗪苯甲醛(3.1)和3-氨基-2,4-二氰基-1-(4-(10氢-吩恶嗪-10-基)苯基)-9氢-芴(3a)进行了深入研究。证实了这两种化合物同时具备聚集诱导荧光发射(AIE)、结晶诱导发射(CIE)及晶型依赖荧光发射(PDE)特性。通过利用不同溶剂蒸发的方法,得到了 3.1的两个单晶和3a的叁个单晶,对单晶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吩恶嗪和苯环之间的二面角直接影响着电子给体和受体的共轭作用,较大的二面角会导致荧光发射的蓝移。同时还发现如果晶体具备较大的晶胞体积和较低的密度,意味着晶体内部较为松散的堆积模式,更容易使晶体在应力下改变形态,从而显示出机械应力荧光变色现象。3)3-氨基-2,4-二氰基-芴类荧光分子在光催化中的应用将此前合成的一系列3-氨基-2,4-二氰基芴类化合物作为有机小分子光催化剂应用到α-氨基酸与芳香腈脱羧偶联反应中,其中3-氨基-2,4-二氰基-1-(4-咔唑-9-基苯基)-9氢-芴(2a)能够实现最佳的催化效果,对羧酸和芳烃均能实现较宽的底物范围,为小分子脱羧偶联反应发展了一种简单、绿色的新型催化剂。(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01)

潘文慧,李文,屈璟涵,叶懿霈,屈军乐[10](2019)在《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显微成像有机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物医学领域,对纳米尺寸级别的微小生物目标进行精确定位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光学显微成像技术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受到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难以分辨尺寸在衍射极限(<200 nm)以下的生物结构,无法直接获取微小生物结构信息,阻碍了生物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随着纳米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出现,新型荧光探针的开发、成像系统与设备的不断发展及成像算法不断完善地深入结合,促进了光学衍射极限以下尺寸微观目标的研究。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SMLM)包括光激活定位成像(PALM)与随机光学重构超分辨成像(STORM),将有机荧光探针与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荧光探针的光物理性质直接决定着超分辨成像结果的好坏。因此,设计不同性能的荧光探针可以实现超精细结构的不同超分辨成像,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着重围绕基于SMLM的原理、有机荧光探针的设计要求、用于SMLM的荧光探针种类及其生物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综述,指出了单分子定位成像上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为对超分辨成像研究感兴趣或初涉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成像理论与探针设计方面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3期)

有机荧光分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有毒离子产生的各种问题给环境和生命体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常见的离子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离子选择电极、生物化学检测,但是它们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成本高、操作流程繁琐、仪器较大且耗时长、不利于现场实时监测。荧光分析法因为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体积小且实时性响应的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农业、轻工业以及环境保护等生产生活领域。本论文的工作就是设计合成了几种基于噻吩的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并对其性质和传感性能进行了研究。其表现出来的优良性质有:快速实时响应、高的选择性、高的灵敏度、高的稳定性、强的抗干扰性能、宽的pH响应范围、并成功的应用在各种环境水样和食品样品中检测离子,更重要的是设计的荧光探针也成功应用在细胞中检测离子,这显示出了荧光探针在医学的潜在应用价值。1、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噻吩类荧光探针TS,TS能迅速的检测出水溶液中的铝离子(Al~(3+))和锌离子(Zn~(2+)),分别呈现出强烈的蓝色和绿色荧光,使荧光强度分别增强40倍和5倍。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探针有高的选择性,强的抗干扰能力,宽的pH响应范围:(Al~(3+):4.0~12.0,Zn~(2+):4.0~11.0),高灵敏度(检测限分别为Al~(3+):3.7 nM,Zn~(2+):30 nM),高的稳定性(绑定常数分别为Al~(3+):1.16×10~4 M~(-2),Zn~(2+):2.08×10~4 M~(-2))。同时我们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研究了TS的传感机制,结果表明TS-Al~(3+)和TS-Zn~(2+)的化学结合计量比都是1:1。最后我们做了探针在各种不同环境水溶液中检测离子的实验,证实了TS可以用于实际水样和食品样品中检测铝离子(Al~(3+))和锌离子(Zn~(2+))。更重要的是我们成功的实现了探针TS在细胞中检测离子。2、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噻吩类金属离子探针TSA,TSA能迅速的检测出水溶液中的铝离子(Al~(3+))和铜离子(Cu~(2+))。在检测铝离子(Al~(3+))时,在365 nm荧光灯下显示强烈的蓝色荧光,使荧光强度增强300多倍。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探针具有高的选择性,强的抗干扰能力,宽的pH响应范围(3.0~11.0),高的灵敏度(检测限:8.36 nM),高的稳定性(绑定常数:1.2×10~4 M~(-2))。在检测铜离子(Cu~(2+))时,显示出肉眼可见的变色:由无色变为黄色。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探针具有高的选择性,强的抗干扰能力,宽的pH响应范围(6~10),高的灵敏度(检测限:4.87nM),高的稳定性(绑定常数:9.8×10~3 M~(-2))。同时我们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研究了TSA的传感机制,结果表明TSA-Al~(3+)和TSA-Cu~(2+)的化学计量比都是1:1.最后我们做了探针在各种不同环境水溶液中检测离子的实验,证明了TSA可以用于实际水样和实际水样和食品样品中检测铝离子(Al~(3+))和铜离子(Cu~(2+)),另外我们还成功的做了TSA在细胞中检测铝离子(Al~(3+))的实验。3、设计合成了几种新型噻吩类金属离子探针TSB、TSC和TSD,其中TSB为荧光法检测Al~(3+),紫外比色法检测Cu~(2+),TSC为荧光检测法检测Al~(3+),TSD为紫外比色法检测Cu~(2+)。均表现出优良的性质:高的选择性,强的抗干扰能力,宽的pH响应范围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荧光分子论文参考文献

[1].吴义鹏,王泽坤,王辉,张丹维,赵新.一个强荧光叁维超分子有机框架的构建及其对苦味酸的选择性传感[J].化学学报.2019

[2].李杨.基于噻吩的新型有机小分子荧光传感材料设计、合成及传感性能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

[3].吕陶玉赜,朱康宁,刘斌.用于人血清白蛋白检测的有机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9

[4].林鸿,吕灵芝,冯云龙.一个叁羧酸配体构筑的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对小分子溶剂的荧光识别[J].无机化学学报.2019

[5].徐镜.半胱氨酸(Cys)和二氧化硫(SO_2)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应用[D].南京大学.2019

[6].丁倩倩.挥发性酸和有机胺灵敏响应荧光小分子凝胶体系的制备[D].信阳师范学院.2019

[7].公艳.多功能纳米药物裁体及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9

[8].赵婷婷.铜基金属有机凝胶在荧光法检测生物分子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9

[9].陈逸洋.3-氨基-2,4-二氰基芴类新型有机荧光分子的合成及光电性质和光催化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9

[10].潘文慧,李文,屈璟涵,叶懿霈,屈军乐.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显微成像有机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19

标签:;  ;  ;  ;  

有机荧光分子论文-吴义鹏,王泽坤,王辉,张丹维,赵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