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手术入路论文-姚广明

垂体腺瘤手术入路论文-姚广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垂体腺瘤手术入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巨大垂体腺瘤,手术方式,复发,全切率

垂体腺瘤手术入路论文文献综述

姚广明[1](2016)在《巨大垂体腺瘤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与综合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全切率和症状缓解率、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复发率与复发时间的不同,为以后临床工作中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的数据资料。通过统计符合入组条件的采用经鼻蝶巨大垂体瘤切除术,开颅手术及二期手术叁种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术后全切率,肿瘤复发率及复发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天数,症状缓解率等。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手术入路的优劣。结果:76例手术中经鼻蝶手术占38.2%,术后死亡1例,开颅手术占26.3%,术后死亡2例,二期手术占35.5%,术后死亡2例。经鼻蝶组手术全切率为(15/29)51.7%,开颅手术组全切率为(11/20)55%,二期手术组全切率为(22/27)81.5%。采用SPSS 20.0处理数据,P=0.047<0.05,叁者存在差异,进一步比较P<0.05,二期手术组优于经鼻蝶组与开颅手术组。随访期内经鼻蝶组复发率为(7/29)24.1%,开颅手术组复发率为(4/20)20%,二期手术组复发率为(4/27)14.8%。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症状缓解率经鼻蝶组为(21/29)65.5%,开颅手术组为(13/20)70%,二期手术组为(22/27)77.8%,由于样本数较少,未进行每种症状统计,存在误差,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经鼻蝶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6.1天,开颅手术组为11.3天,二期手术组为15.1天,经鼻蝶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经鼻碟组明显少于二期手术组及开颅手术组。结论:(1)本组经鼻蝶切除巨大垂体腺瘤全切率及复发率差于二期手术组,肿瘤全切难度大,但术后死亡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创伤较小,住院时间短,症状恢复较满意。(2)开颅手术术中操作空间较大,便于直视下切除肿瘤及止血,全切率略高于经鼻蝶组,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于经鼻蝶组,具备首选开颅手术条件的应选择该术式。(3)二期手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全切率优于经鼻蝶组及开颅组,肿瘤复发率低,具有一定术后死亡风险性,术后并发症增加,症状缓解明显。如肿瘤生长不规则,预期术后肿瘤残余较多,可选择二期手术治疗。(4)术后应根据肿瘤残存情况,辅以规范放射治疗或药物治疗等综合个体化治疗,以期尽可能控制肿瘤的生长,以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刘希光,李爱民,李宁,陈军,施辉[2](2013)在《经颅切除巨大侵袭型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与显微手术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颅切除巨大侵袭型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与显微手术策略。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7例巨大垂体腺瘤临床资料,其中经额下入路4例、经翼点入路和改良翼点入路6例、经前纵裂入路5例、经额下-胼胝体穹隆间联合入路2例、经额下-纵裂-蝶骨平台联合入路3例、经额下-纵裂联合入路5例和额部纵裂-终板2例,术中经鞍区不同解剖腔隙切除肿瘤,注意保护供应垂体炳﹑视神经﹑视交叉和下丘脑的穿支动脉。结果 27例中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8例。视力好转19例,尿崩和电解质紊乱13例,经治疗得到控制;8例下丘脑功能损伤,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例随访6~32个月,复发6例。结论合理的手术入路是巨大垂体腺瘤手术成功的前提,娴熟的显微手术技术可避免术中损伤、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本文来源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张维杰[3](2012)在《经蝶手术入路治疗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生长激素(GH)腺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激素分泌性垂体腺瘤,其病程进展缓慢,但往往可造成多器官功能损害,青春期前表现为巨人症,成年后主要是肢端肥大症状。该病常导致病人出现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并发症。本文通过评价经蝶手术入路治疗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的疗效,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旨在评估手术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从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30例经蝶入路手术治疗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病例,并进行了6-24个月随访。根据肿瘤大小、生长方式、术前生长激素水平、术前是否应用药物治疗等进行分组。根据术后激素水平评价手术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总缓解率53.3%,术前GH≤30ug/L、30-60ug/L、>60ug/L患者术后缓解率分别为83.3%、57%、30%,与GH≤30ug/L组相比,30-60ug/L、>60ug/L组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腺瘤、大腺瘤、巨大腺瘤术后缓解率分别为100%、60%和27.2%,叁者之间内分泌缓解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腺瘤和微腺瘤内分泌缓解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非侵袭性腺瘤、侵袭性腺瘤术后缓解率分别为66.7%、22.2%。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服用药物、未服用药物患者术后缓解率分别为61.5%、47.1%,两者之间无显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数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患者来说,经蝶手术入路仍是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效果与肿瘤大小、术前GH水平、侵袭性等相关。(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2-05-01)

高海晓,田继辉,刘仲涛[4](2011)在《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同期61例采用显微镜下及95例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各疗效指标。结果显微镜组与内镜组的肿瘤全切率分别是83.6%和84.2%(χ2=0.010,P>0.05);平均手术时间分别是(83.6±13.7)min和(113.8±16.3)min(Z=-3.202,P<0.05);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尿崩发生率、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到6个月复查MRI明确肿瘤残留率分别是18.1%和16.8%(χ2=0.037,P>0.05)。结论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效果相同。(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蒋宇钢,向军,张蓓蓓[5](2010)在《浅谈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个体化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垂体腺瘤的治疗中,外科手术治疗是最佳的选择。本文就各种垂体腺瘤显微手术的入路进行探讨,分析了各种入路的适应证和优缺点。笔者认为,为了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副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应当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生长方向,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以及术者的技术和经验,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手术入路,注重实施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期刊2010年03期)

赖贤良,邓志锋,毛国华,祝新根,沈晓黎[6](2009)在《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入路选择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不同显微手术入路的优缺点,以便临床更合理有效地选用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7月经CT、MRI及内分泌检查确诊的124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这124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经颅入路手术切除肿瘤29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肿瘤91例,4例分期采取了上述两种入路手术切除。结果经颅入路手术全切除肿瘤19例,次全切除和大部分切除肿瘤10例;复发6例,死亡1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全切除肿瘤74例,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肿瘤17例;复发2例,无死亡病例。分期手术4例,全切1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可作为各类中小型腺瘤和多数大型腺瘤首选的治疗手段;对于大型垂体腺瘤,肿瘤向鞍上和颈内动脉两侧膨胀生长者采用经颅和/或二期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09年09期)

吴长初,刘亮,曾志成[7](2007)在《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解剖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垂体腺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30具成人尸体头颅,按经蝶入路、经额入路、经翼点入路叁种手术入路方式逐层解剖入路的邻近血管、神经并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颈内动脉内口间距(21.73±3.72)mm、视神经管内口间距(11.77±3.34)mm、海绵窦间距(20.92±4.58)mm、鞍底横径(13.57±4.21)mm、鞍底纵径(13.61±3.18)mm、蝶窦前壁至鼻孔的深度(92.91±17.81)mm、眉弓上缘中点到鞍结节的距离(62.24±14.17)mm、眉上缘中点到同侧视神经管内口距离(53.45±16.91)mm、眉上缘中点到对侧视神经管内口距离(62.24±20.80)mm、眉弓上缘中点到同侧颈内动脉入口的距离(69.81±21.96)mm、眉弓上缘中点到对侧颈内动脉入口的距离(78.40±27.46)mm、眉弓上缘中点到同侧颈内动脉膝部的距离(56.43±15.31)mm、眉弓上缘中点到对侧颈内动脉膝部的距离(64.53±17.01)mm、翼点到垂体柄末端距离(59.24±17.17)mm、翼点到前床突的距离(45.51±10.55)mm、翼点到海绵窦的距离(43.72±9.48)mm。结论应用这些解剖学测量结果可指导与鞍区相关的手术,安全显露鞍区解剖结构,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07年06期)

林震涛,石祥恩,吴斌,何理盛,梅文忠[8](2007)在《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总结各种垂体腺瘤显微手术的入路、方法及手术后的效果,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可采取的预防措施,以便于临床更科学、更合理地选用垂体瘤切除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经CT、MRI及内分泌检查确诊的垂体腺瘤197例;其中经翼点入路切除肿瘤21例;经额入路切除肿瘤9例;经蝶入路(包括单鼻孔入路)切除肿瘤167例。结果经翼点入路全切除肿瘤14例、次全切除肿瘤2例、大部分切除肿瘤5例;经额入路全切除肿瘤6例、大部分切除肿瘤1例、次全切除肿瘤2例。经蝶入路全切除肿瘤148例;次全切除肿瘤14例;部分切除肿瘤5例。复发率:经翼点入路病例中2例复发;经额入路病例中1例复发;经鼻蝶入路病例中6例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各种手术入路适应证的情况下,取各自的优点,目前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具有颅内干扰轻,视神经减压充分,视力改善理想,并发症少,恢复快,不影响外观,术中显露满意,内分泌紊乱纠正较完全等优点,已基本取代其他入路。对于巨大型垂体腺瘤,肿瘤向鞍上和颈内动脉两侧膨胀生长,手术可选二种入路或分二期进行,以期望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杨廷舰,刘伟,张贺,刘冰,王非[9](2007)在《显微外科治疗大及巨大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大及巨大垂体腺瘤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CT或MRI证实的56例大及巨大垂体腺瘤,采用经蝶入路或经颅入路两种手术方法,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经蝶手术18例,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6例,无一例死亡。经颅采用翼点或经额入路显微手术治疗38例,经额手术25例,全切除22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1例,其中1例死亡,原因不明;经翼点13例,全切除10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1例,无一例死亡。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针对肿瘤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是提高垂体腺瘤全切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07期)

零达尚,杜建新[10](2007)在《垂体腺瘤的手术入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Horsley于1889年采用经额入路首次开颅垂体瘤切除术;Cuching1912年确立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切除垂体肿瘤手术以来,人们对垂体瘤手术入路做了不下10种不同的尝试和改进。因肿瘤在鞍区生长的部位、大小、发展方向以及鞍底发育的不同,无论是传统(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06期)

垂体腺瘤手术入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经颅切除巨大侵袭型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与显微手术策略。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7例巨大垂体腺瘤临床资料,其中经额下入路4例、经翼点入路和改良翼点入路6例、经前纵裂入路5例、经额下-胼胝体穹隆间联合入路2例、经额下-纵裂-蝶骨平台联合入路3例、经额下-纵裂联合入路5例和额部纵裂-终板2例,术中经鞍区不同解剖腔隙切除肿瘤,注意保护供应垂体炳﹑视神经﹑视交叉和下丘脑的穿支动脉。结果 27例中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8例。视力好转19例,尿崩和电解质紊乱13例,经治疗得到控制;8例下丘脑功能损伤,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例随访6~32个月,复发6例。结论合理的手术入路是巨大垂体腺瘤手术成功的前提,娴熟的显微手术技术可避免术中损伤、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垂体腺瘤手术入路论文参考文献

[1].姚广明.巨大垂体腺瘤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与综合治疗[D].吉林大学.2016

[2].刘希光,李爱民,李宁,陈军,施辉.经颅切除巨大侵袭型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与显微手术策略[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

[3].张维杰.经蝶手术入路治疗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

[4].高海晓,田继辉,刘仲涛.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效果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

[5].蒋宇钢,向军,张蓓蓓.浅谈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个体化选择[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

[6].赖贤良,邓志锋,毛国华,祝新根,沈晓黎.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入路选择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

[7].吴长初,刘亮,曾志成.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解剖学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

[8].林震涛,石祥恩,吴斌,何理盛,梅文忠.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7

[9].杨廷舰,刘伟,张贺,刘冰,王非.显微外科治疗大及巨大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探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

[10].零达尚,杜建新.垂体腺瘤的手术入路[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

标签:;  ;  ;  ;  

垂体腺瘤手术入路论文-姚广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