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抱怨言语行为论文-尚艳菊

汉语抱怨言语行为论文-尚艳菊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抱怨言语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抱怨言语行为,性格差异,汉语抱怨策略,社会距离

汉语抱怨言语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尚艳菊[1](2017)在《中国大学生在汉语抱怨言语行为使用中的性格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几十年间,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汉语抱怨言语行为做了大量研究。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有许多影响汉语抱怨策略使用的变量,如性别,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以及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或相对权势)。然而,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者关注可能对特定言语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学因素,如性格。本文在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中,首次引入性格变量。研究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26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艾森克人格问卷和汉语抱怨策略调查问卷,对中国高职学生在汉语抱怨言语行为使用中的性格差异进行系统的描述和分析。研究目的是发现不同性格类型在汉语抱怨言语行为使用中的差异,从而为语言的学习,语言的使用及语用策略的习得方面提供帮助和建议。基于上述目的,本文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差异性研究;研究汉语抱怨策略使用中是否存在明显性格差异以及不同性格类型在与社会距离和社会地位相关的抱怨策略上是否存在显着差异性。二、差异的进一步探究—影响;如果在汉语抱怨策略使用中存在明显性格差异,继续研究性格类型是否影响汉语抱怨策略的使用。性格类型包括内向性格、外向性格和中向性格。六种常见汉语抱怨策略选择分别是:"退出"、"低于指责水平"、"暗示"、"表达不满或不赞成"、"建议"和"明确抱怨"。研究方法为实验性研究。研究结果可归纳如下。首先,参与学生多是介于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之间的中向性格。不同性格类型在汉语抱怨策略上有显着差异,并且在叁种性格类型分类中两两之间差异显着,反映抱怨策略严厉程度的均值由高到低排序如下:外向性格>中向性格>内向性格。其次,不同性格类型在与社会距离相关的汉语抱怨策略上有显着差异,且叁个性格类型分组两两之间差异显着,反映抱怨策略严厉程度的均值由高到低排序如下:外向性格>中向性格>内向性格。具体到实际情景中,随着交际双方社会距离的变化,内外向性格的学生对不同抱怨对象(如陌生人、熟人和朋友)所使用的抱怨策略不同。在对陌生人进行抱怨时,内外向性格的学生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但是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整体抱怨强度高于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在对熟人进行抱怨时,内向型学生选择了更为温和、礼貌的策略;在对朋友进行抱怨时,内向型学生选择了更为直接、明显的策略。第叁,不同性格类型在与社会地位相关的汉语抱怨策略上没有显着差异。具体到实际情景中,随着交际双方相对权势的变化,内外向性格的学生对不同抱怨对象(如社会地位低于说话人、社会地位与说话人相等和社会地位高于说话人)所使用的抱怨策略大致相同。向比自身社会地位低的受话人抱怨时,内外向性格的学生均倾向于采用直接、明显的策略;向比自身社会地位高的受话人抱怨时,内外向性格的学生均倾向于采用间接、礼貌的策略。第四,性格类型不影响汉语抱怨策略的使用。本文从心理学层面研究汉语抱怨言语行为,不仅丰富了抱怨言语行为的研究,而且拓宽了性格研究的领域。另外,研究还发现,较之内向型学生,外向性格的学生总体上抱怨频率更高,抱怨严厉程度更强。这一发现将会引起更多教学工作者对不同性格类型学生群体的关注,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以及教育方式的调整。与此同时,该研究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并且通过对特定言语行为的了解与掌握,将有助于促进和谐交际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5-01)

武锐[2](2015)在《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历史背景,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艺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的语言都大不相同,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普通话普遍运用在生活中。有研究表明:阅读技能是语言学习的四大技能之一,也是人类学习重要来源,汉语中的抱怨语言行为虽然跟日常有关,但是更多的还是在阅读中的积累。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大量阅读对语言行为学习的重要性,认为汉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各民族的预科学生在汉语阅读上存在差异,抱怨语言行为也各不相同。本文主要探讨汉语抱怨语言行为的分析,研究语言行为的礼貌原则,采取求证对比分析的方法,积极参与分析汉语中抱怨语言行为活动的积极性,要对各个阶段民族学生汉语抱怨语言行为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运用学法的能力进行探讨,加深学生对语言行为的理解和对行为准则的深层体会,促进人们对汉语语言抱怨行为的理解,从而更有效的进行人际交往。(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5年15期)

顾小丽[3](2011)在《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用学是继语法学、词汇学、文字学等之后才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而言语行为理论则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焦点。将言语行为理论与具体的语言使用情况相结合,借助其他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全方面、多角度地对言语行为进行分析,这已经是目前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之后语用学研究的一个大的趋势。言语行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行为生活的一种基本工具。抱怨言语行为属于言语行为的表达类,同时是表达类中的典型面子威胁行为的小类。汉语抱怨言语行为和其他语言的抱怨言语行为有着共通之处,这是我们可以借助语用学理论知识进行研究的基础;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相比其他抱怨言语行为而言,又具有着汉语本身的独特性,这是我们可以结合汉语的本体研究对抱怨言语行为进行细致分析的条件。国外对抱怨言语行为研究总的说来成果丰硕,其主要的不足就在于多是以英语为主要研究的对象,研究集中在英语和其他语言社团的跨文化对比,这一缺陷也是在语用学发展的大背景下造成的,有其与生俱来的不可抗拒性。本文试图将语用学的知识与语法学、语义学、认知学等的知识对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研究做一次具体而全面的分析,一来可以让我们本族语的人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言语行为的特点;二来也可以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一些抱怨言语行为表达和认知的指导,避免交际中的失误。本文从理论基础开始,分别介绍了言语行为产生的背景、形成、发展,指出了抱怨言语行为的研究成果,分析概括了中外研究成果的不足。同时指出了研究意义、语料来源以及研究方法。在理论基础的支撑下,本文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利进行描述与分析。首先着眼于抱怨的界定以及分类的基础问题,本文从说话者、受话人、直接与间接等叁个方面对汉语抱怨言语做了分类和描述,区别于前人对直接抱怨语和间接抱怨语的分类。其次,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看抱怨言语行为的句式、词语等各方面的表现。句类的选择上抱怨言语行为是比较灵活的,主要集中在疑问句、祈使句、强调句等。词汇选择上,有加强抱怨程度的词语,也有缓解抱怨程度的词语,同时还有语调、重复、语言结构等显着的特征。再次,有了语言本体的表现,语用特点便有了支撑。言语行为的实施条件、实施策略以及结构这叁个方面,是本文的着手点。本文对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发生条件进行了细化的分析,归纳出八个条件细则,在实施策略上,直接抱怨言语行为、间接抱怨言语行为分别分析出五种实施策略。语用结构上,概括出两种情况,单一成分组合和混合成分组合。最后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和语言认知机制等理论,分析了在抱怨言语认知范畴中的各个成员,并做出了等级上的区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人们对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认知反应。(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1-12-01)

潘自意[4](2011)在《中美学生汉语直接抱怨言语行为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抱怨言语行为是一种常见的面子威胁行为,实施得恰当与否将影响到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因此是一种非常值得研究的言语行为。本文在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话语补全任务(DCT)分别调查了66名中国汉语母语使用者以及60名中级汉语水平的美国汉语学习者的汉语直接抱怨言语行为的使用情况,并进行了语料分析和原因探析。概括起来,本文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方面:(1)中国汉语母语使用者和美国汉语学习者通常采用的汉语直接抱怨策略,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2)针对不同的对象,中国汉语母语使用者和美国汉语学习者各自采用的汉语直接抱怨策略,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3)中国汉语母语使用者和美国汉语学习者在实施汉语直接抱怨言语行为时通常采用的修饰语,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4)中国汉语母语使用者和美国汉语学习者在实施汉语直接抱怨言语行为时的句子组成特点,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对于抱怨策略的研究结果为:在7种汉语抱怨策略的使用上,中国被试倾向于使用抱怨强度较低的抱怨策略;而美国被试的抱怨策略平均强度偏高,且因为语言知识的限制有时候不得不采取“回避”策略。随着社会距离的缩小或社会地位的升高,中国被试的抱怨策略平均强度都逐渐增加;而美国被试在对待社会地位与自己相等的熟人时所使用的抱怨策略平均强度最高,其他时候则较低。对于修饰语和句子组成这两个语言形式层面的研究结果如下:大多数中国被试在实施直接抱怨言语行为时都倾向于使用包括礼貌标记语、程度或频度词以及语气助词等在内的修饰语,特别用来缓和语气;而美国被试的修饰语使用数量大大少于中国被试,而且他们所掌握的具体词语种类也远不及中国被试。此外,在中国被试组中,差不多有一半的汉语直接抱怨言语行为都是由句群组成的,除了核心言语行为外,中国被试经常使用的辅助言语行为有伴随式请求、排比类话语、准备话语、缓和话语和解释话语。但对于美国被试来说,除了排比类话语外,他们在其他辅助言语行为的使用方面皆欠缺一定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康林花[5](2010)在《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抱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目前国内对道歉、感谢、恭维、拒绝、批评的研究较多,但对汉语抱怨言语行为进行的本体研究还不足。本文运用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语用策略对汉语抱怨言语行为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叁个方面: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汉语抱怨的定义,揭示了抱怨构成的叁个要素,并根据定义将汉语抱怨言语行为与汉语抱怨语以及其他相关言语行为进行了区分。二、从话语结构、会话进程及应答模式叁个方面对汉语抱怨表达的会话结构进行了描述性分析。首先,从指称、核心言语行为和辅助言语行为叁个层面的语句序列着手,总结出抱怨的五种变体;其次,从话轮构成、会话推进的角度分析了抱怨的会话进程;再次,从直接抱怨、间接抱怨两方面总结了抱怨的应答模式。叁、从抱怨核心行为语的功能句类和抱怨的叁个层面这两个角度进行了策略分析。首先,从汉语抱怨核心行为部分的功能句类入手,发现除祈使句外,陈述句抱怨、疑问句抱怨、感叹句抱怨均有大量使用。然后,从汉语抱怨的指称、核心言语行为和辅助言语行为叁个层面入手分析,揭示了汉语抱怨语句中的微观策略。(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0-05-01)

张荆欣[6](2008)在《汉语抱怨言语行为语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语用学核心理论之一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将言语行为理论与具体语言材料相结合进行分析成为目前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热点。自Austin和Searle先后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以来,语言学家对各种具体言语行为中的请求、道歉、称赞、拒绝等作过较为详尽的研究。随着言语行为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也对抱怨言语行为做过一些调查研究。Elite Olshtain与Liora Weinbach(1987)曾就希伯来语的抱怨言语行为做过一些调查研究;Beth Murphy与Joyce Neu(1995)对比了英语本族人与学英语的韩国人在实施抱怨言语行为上的差异。与国外相比,针对母语为汉语这一群体的抱怨言语行为研究相对较少,其中赵英玲(2003)论证了英汉直接抱怨语的实施条件、模式与语用策略,而针对抱怨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应答模式及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本研究以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原则为基础,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所收集语料的定性分析,归纳出汉语抱怨言语行为实施的表现形式、语用策略和抱怨言语应答的模式,进而探讨了抱怨言语行为的人际功能。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第二章综述了前人对抱怨言语行为的界定、分类、影响抱怨言语行为的变量及抱怨言语行为实施的策略等。第叁章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即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原则。第四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设计。首先介绍了数据收集方法,然后对数据的收集程序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五章通过对所收集语料的定性分析总结出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实现模式、语用策略及应答方式,同时分析了抱怨言语行为体现的人际功能。最后在第六章总论部分总结了本文主要研究成果,阐述了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并提出了初次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设想。本研究旨在加深人们对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理解,并从中得到启示,从而进行更为有效的交际!(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10-01)

亢澜[7](2008)在《从印象管理角度研究汉语抱怨言语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抱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言语行为。语言学界对抱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抱怨的实施模式和策略,以及诸如性别、社会地位、社会距离和期望值等社会变量对抱怨策略实施的影响;而关于抱怨产生原因的研究主要是在心理学领域进行的。Kowalski(1996)认为人们抱怨并不总是为了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在很多情况下,抱怨是受人们印象管理(或自我表现)动机所调控的,在印象管理动机的驱使下,人们试图给别人留下自己想要的各种印象。而国内对抱怨言语行为的印象管理的研究却很缺乏。因此,本文借鉴Kowalski的这一研究,试图从印象管理的角度研究汉语抱怨言语行为产生的原因。Leary和Kowalski(1990)提出的一个两成分印象管理模式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总的理论框架。但鉴于研究的跨学科特征,本文采用了一个简化的模式,即只研究印象动机和印象建构这两个成分所包含的内容,而舍弃对影响印象管理两成分的各种变量的研究。具体来说,印象动机就是要研究哪些印象动机因素驱使人们产生抱怨;印象建构主要研究人们如何通过抱怨这一言语行为建立并传递给他人各种印象,以及这些印象的主要内容。本文属于基于语料分析的定性研究,语料来源于日常会话和电视剧。研究结果表明,汉语语境下,人们的抱怨言语行为确实受印象管理动机的调控,具体的印象动机包括两方面:(1)获得各种想要的结果并避免不想要的结果的动机,其中一些结果是社交性的,主要涉及人际关系方面,如想要获得别人的赞同、喜欢、团结一致的关系、帮助和资助、同情和安慰、关注和注意、讨论积极事件的出口;或避免不想要的责任、被批评或指责。另外一些结果是物质性的,如得到一个新文具盒、改善住宿条件;或避免被扣发工资等。(2)维护个人自尊和(或)挽救个人面子。在这些印象动机的驱使下,人们通过抱怨言语行为试图传达给观众各种想要的印象。这些印象主要包括传递个人属性的印象,如传达给别人自己有相似性(趋同于他人的观点)、有知识、高人一等的属性。本文的研究为人们展现了抱怨言语行为独特的一面,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汉语语境下抱怨产生的原因。但同时应注意,某些情况下,印象动机也会抑制抱怨的产生,因为抱怨可能给他人留下负面印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抱怨成为人际关系的一种调控器,帮助人们实现各种人际目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8-06-01)

徐志卿[8](2007)在《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有关言语行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许多学者已经对赞扬、道歉、要求等行为作了系统的研究,而有关抱怨这一行为的研究却很少。作为生活中的常用言语行为,抱怨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应当引起我们得重视。本文从礼貌的角度对抱怨这一言语行为进行研究。以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基础,依托电视剧中的抱怨片段为语料,我们发现叁种策略,即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直接策略都被应用于抱怨这一言语行为的实施中。尽管Brown和Levinson认为直接策略是礼貌程度最低的策略,其中也不乏礼貌成分。因此,人们在实施抱怨这一言语行为的时候,还是倾向于运用礼貌的表达。研究表明,在实施抱怨言语行为的时候,最常用的礼貌策略是消极礼貌策略,其次是积极礼貌策略和直接策略;而最常用的语言表达形式依次是:间接表达、非确指、关注听话人和宣称双方共同点。此外,作者还对这些语言表达形式如何实现礼貌并达到抱怨的目的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语言方式的运用,说话人或者将抱怨归因于客观因素,或者强调双方良好的人际关系,既达到了抱怨的目的又照顾到了听话人的面子。本文旨在加深人们对礼貌表达的理解,认识礼貌对于实现抱怨的作用。在抱怨中恰当地使用礼貌,有利于交际的成功。(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汉语抱怨言语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历史背景,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艺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的语言都大不相同,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普通话普遍运用在生活中。有研究表明:阅读技能是语言学习的四大技能之一,也是人类学习重要来源,汉语中的抱怨语言行为虽然跟日常有关,但是更多的还是在阅读中的积累。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大量阅读对语言行为学习的重要性,认为汉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各民族的预科学生在汉语阅读上存在差异,抱怨语言行为也各不相同。本文主要探讨汉语抱怨语言行为的分析,研究语言行为的礼貌原则,采取求证对比分析的方法,积极参与分析汉语中抱怨语言行为活动的积极性,要对各个阶段民族学生汉语抱怨语言行为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运用学法的能力进行探讨,加深学生对语言行为的理解和对行为准则的深层体会,促进人们对汉语语言抱怨行为的理解,从而更有效的进行人际交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抱怨言语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尚艳菊.中国大学生在汉语抱怨言语行为使用中的性格差异[D].安徽大学.2017

[2].武锐.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策略分析[J].语文建设.2015

[3].顾小丽.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4].潘自意.中美学生汉语直接抱怨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康林花.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10

[6].张荆欣.汉语抱怨言语行为语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7].亢澜.从印象管理角度研究汉语抱怨言语行为[D].山西大学.2008

[8].徐志卿.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  

汉语抱怨言语行为论文-尚艳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