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响应体系论文-丁泽洋

光响应体系论文-丁泽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响应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响应,氰基苯乙烯,超分子组装,聚集诱导发光增强

光响应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丁泽洋[1](2019)在《氰基苯乙烯光响应超分子组装体系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光响应超分子组装材料在光控运动机器、逻辑门电路、信息记录和存储、多光子器件、光致开关等领域中表现出显着的应用前景,从而吸引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大多数超分子组装体对光的响应方式却过于简单,在多功能材料愈发重要的今天,单一的结构或者性质的改变显然不能满足多样化性能调节的需求。氰基苯乙烯作为一类典型的光响应基团,则可以很好地应对上述需求。氰基苯乙烯聚集态结构对外部环境敏感且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增强(AIEE)的性质,赋予了氰基苯乙烯超分子组装体特殊的堆积形貌和荧光性质。因此,在氰基苯乙烯发生光致异构化反应时,新生成的产物拥有不一样的结构,组装体的堆积行为也会改变。相应地,组装体的荧光性质受到光致异构化程度、组装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进而产生多样化的变化。综上,构筑以氰基苯乙烯为核心的超分子组装体系,探究其光响应行为对超分子组装体组装结构、荧光以及其他性能的影响,这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还具有现实应用前景。首先,我们在氰基苯乙烯结构基础上引入酰胺键,改变氰基基团的位置,设计并合成了α-PBA、β-PBA、α-BTTPA和β-BTTPA四种化合物。借助于多重的酰胺键提供的强氢键组装驱动力,我们研究了分子结构和光致顺反异构对组装体形貌以及荧光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氰基位置的不同却影响了顺式异构体在单分子态荧光发射的性质,即在光照条件下,α-PBA和α-BTTPA的荧光下降,而β-PBA和β-BTTPA的荧光却增强。同时,氰基位置的不同也影响了α-BTTPA和β-BTTPA的组装性质,前者形成了具有纯蓝光发射的微米级条带状结构,而后者却形成了蓝绿光发射的纳米级纤维状结构。二者又都在光致异构反应的驱动下形成了相似尺寸的球状组装体,荧光也发生了淬灭效应。而且光照后的球状组装体还具备更强的疏水性质。该工作为多功能材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我们研究了α-BTTPA的成胶能力和凝胶状态下的荧光性质以及光响应行为。研究发现α-BTTPA可以在二甲基亚砜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形成具有不同堆积方式的两种凝胶,通过控制水的含量,一种凝胶发射出绿色的荧光(G-凝胶),而另一种凝胶却发射出蓝色的荧光(B-凝胶)。此外,在光照条件下,由于顺反异构化反应的发生,G-凝胶发生灵敏的凝胶-溶胶状态的改变,同时还伴随着荧光的淬灭。而B-凝胶却由于较紧密的堆积结构而展现出杰出的光稳定性。该性质被进一步应用至光密保荧光图案方面。该工作充分解释了分子堆积与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并为智能响应超分子材料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吴彭[2](2018)在《光响应含铂纳米体系用于肿瘤治疗与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聚合物胶束作为一种高效的药物递送系统受到高度重视,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聚合物胶束也被投入到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其作为载体,具有许多优点,如改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药物的生物分布,通过渗透性和保留(EPR)效应提高药物对肿瘤靶向和在肿瘤部位的蓄积等。顺铂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抗癌药物之一,具有较高的抗肿瘤能力,但其强烈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同样成为临床应用难题。因此将高分子聚合物与铂类药物结合,用于癌症治疗吸引了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研究兴趣。四价光敏铂药作为顺铂前药,经过光照刺激后可以被还原为活性的二价铂药,有效的规避了上述顺铂产生的一些问题,并且其对不同波长的光响应性可以通过调整配体得以实现。在载体的设计上,光刺激响应的嵌段共聚物载体在药物可控释放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研究的这些光响应聚合物的激发波长基本上是固定的,且键合的光敏单体仅仅具有单纯的光响应性,缺乏额外的功能性,同时光刺激后释放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此前组内基于“主链含铂光刺激响应高分子”的概念,对四价光敏铂作为光刺激响应单元参与构建的光敏性主链嵌段共聚物已经有了许多探索,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功能性单一,响应波长基本处于紫外区域等。在满足抗肿瘤效果的前提下,我们希望能够以四价光敏铂前药为出发点,通过引入其他功能分子,设计不同的载体结构,来赋予主体材料更多的功能,同时将引入的分子相互之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各自的功能,以实现一个材料多种用途的目的。因此在设计上,我们首先将目光放到了目前广泛关注的聚集诱导发光材料(AIE),将四价光敏铂前药和AIE分子同时作为疏水单元进行共聚然后用亲水性的PEG对其封端,构建生物相容性高的多嵌端共聚物。分子内的四价光敏铂在黑暗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束缚在胶束中的AIE分子的内部旋转震动受阻,在合适的激发波长照射下会发强烈的荧光。因此制备的载体聚合物(CTPED)不仅拥有抗癌活性,还具备荧光成像的功能,可以用于追踪药物在细胞内的位置。为了加强材料的功能性,我们进一步的将阿霉素(DOX)担载入聚合物CTPED中,担载后的纳米材料(CTPED@DOX)仍然为胶束结构,但是,在黑暗条件下,AIE分子的能量经过激发后不再产生荧光而是转移到DOX上,导致荧光呈关闭状态。有趣的是,如果将材料置于光照条件下,聚合物主链上的光敏四价铂会迅速转化为活性二价铂,导致胶束崩解将包裹在其中的DOX释放出来,AIE的荧光会因此得以恢复。DOX担载入CTPED起到一个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其可以与胶束中的两种小分子分别有机的相互结合起来,在荧光成像上不单单是可以定位药物在细胞中的位置,还可以对其释放行为进行追踪,同时在抗肿瘤方面,DOX与铂药结合能够发挥协同促进的作用,提高了药物的抗肿瘤能力,降低了材料对系统的毒性。另外,我们希望能更加充分的利用四价光敏铂作为响应性抗癌药物的潜力,基于此,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介孔二氧化硅(MSN)的光刺激双药响应纳米体系(MSN-Pt-PEG@Cur)。通过照射,纳米粒子中的姜黄素(Cur)和光敏铂Pt(py)可以同时被光活化,达到铂(IV)前药在细胞内的高效药物释放同时产生ROS,发挥双重肿瘤细胞杀伤模式。与单独的抗癌药物和单一的光化疗效果相比,MSN-Pt-PEG@Cur表现出增加的光致细胞毒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贾鑫[3](2018)在《基于DNA功能化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体系用于NIR光响应的肿瘤协同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材料的迅速发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式。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以功能化纳米材料作为载体包载化疗药物,可以极大地增加药物的有效浓度、降低毒副作用并且能避免药物的提前释放。此外,功能化纳米材料还能实现多种肿瘤治疗方式的同步整合,从而有效地解决单一治疗模式所面临的不足。作为纳米药物载体主要成员之一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由于具有孔径可调、易修饰、生物相容性好、比表面积大、毒性低等优势,在肿瘤治疗研究中引起广泛关注。但是,传统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也存在载药量低的不足之处。相比于传统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来说,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具有超大的空腔,为肿瘤药物载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论文通过将功能化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与肿瘤热疗、化疗以及基因治疗相结合,发展了基于DNA功能化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体系并应用于近红外光(NIR)响应的肿瘤协同治疗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基于DNA功能化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体系包裹DOX和ICG用于NIR光响应的肿瘤化热协同治疗以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HMSNs)为载体,通过在其表面修饰能结合阿霉素(DOX)的DNA以及装载具有光热效应的吲哚菁绿(ICG),发展了一种NIR光响应的肿瘤化热协同治疗纳米体系(DOX@DNA-ICG@HMSNs)。在该纳米体系中,HMSNs通过采用类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8)模板法以及溶胶-凝胶法制备获得。在NIR光的刺激下,DOX@DNA-ICG@HMSNs体系中装载的ICG不仅能有效吸收近红外光并转化成热用于肿瘤的热疗,还可通过温度上升使得修饰在HMSNs表面的双链DNA解链,释放结合的DOX,从而实现NIR光响应的肿瘤化热协同治疗。研究结果表明,由于HMSNs的超大空腔效应,该纳米体系对ICG的装载量是普通MCM-41型的30倍,具有良好的NIR光响应控制释放行为。在此基础上,选择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考察DOX@DNA-ICG@HMSNs在细胞内的缓释情况以及细胞杀伤效果,细胞成像结果表明这一纳米体系能进入细胞并在细胞内依然呈现了 NIR光响应释放行为,MTT数据显示该纳米治疗体系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化热协同杀伤效果。二、基于反义核苷酸POY2T功能化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体系用于NIR光响应的肿瘤光热-基因协同治疗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肿瘤基因治疗已逐渐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在探索高效的肿瘤基因治疗研究中,既要关注目标基因有效地导入受体细胞,同时也要有效同步整合其他治疗方式。本章在上一个工作的基础上,选择可以与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过表达的c-myc的P2启动因子结合从而抑制c-myc基因表达的反义核苷酸POY2T修饰在装载了 ICG的HMSNs表面,发展了一种NIR光响应的肿瘤光热-基因纳米体系(POY2T-ICG@HMSNs)。在NIR光照射下,POY2T-ICG@HMSNs能够吸收近红外光并将其转化为热。光致升温一方面可以直接通过升高肿瘤细胞内的局部温度达到光热治疗的目的,另一方面温度上升使得修饰在HMSNs表面的双链DNA解链,从而释放结合的POY2T链,进行基因治疗。MTT实验表明,该纳米治疗体系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光热-基因协同治疗。(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4-25)

张一弛[4](2018)在《钽基光响应载体负载钴光热费托合成催化体系的研究及反应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反应是在催化条件下通过合成气(CO/H_2)制备长链碳氢化合物的过程。费托合成反应产物通常遵循ASF分布,这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其发展。本文在费托合成的热反应条件上增加光照条件,使用光和热协同催化费托合成反应,探讨反应机理,为打破ASF分布限制探寻新途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探索两种光响应载体TaON和Ta_3N_5的制备条件,确定了高效、大量、简便制备这两种高纯度化合物的实验条件。通过XRD、XPS、SEM等相关表征确定了两种化合物均为纯相,并对其稳定性、光响应性能及相关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确定其可以作为光热费托合成光敏感载体使用。(2)对活性组分的负载方法进行了探索,通过液相还原浸渍法制备催化剂,获得了超小粒径、高度分散的光热费托合成催化剂,与传统的浸渍焙烧法相比催化剂反应活性获得大幅度提升。(3)使用新浸渍方法制备的15%Co-TaON-H催化剂在紫外光热催化条件下性能优异,与传统的浸渍焙烧法相比在保持C_(5+)选择性不变的情况下转化率提高了2倍。对于Ta_3N_5基催化剂,结合其转化率高但选择性稍差的特点,初步探索使用分子筛调控产物的选择性,发现在光热费托反应体系中引入分子筛对产物分布确实具有调控作用,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4)对于光热费托合成反应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反应机理做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完整的光生电子及空穴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机理。为未来设计新的光热费托合成催化体系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4-07)

刘清斌[5](2018)在《光敏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光响应流变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两种Gemini表面活性剂丙撑基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C18-3-C18)和乙撑基双(十八酰胺丙基二甲基氯化铵)(G18(CONHC1)2)分别与反式邻甲氧基肉桂酸(trans-OMCA)和反式偶氮苯-4-苯甲酸(trans-ACA)复配,成功构筑了两种新型光敏表面活性剂体系。探究了 365nm紫外光(UV)与460nm可见光(Vis)对光敏体系流变性质的影响;研究了 UV照射下体系流变性质动态变化的过程;考察了 UV照射前后C18-3-C18/trans-OMCA体系的微流变学性质,并对其进行了微观结构表征。研究获得主要结论如下:1)获得了 一种新型不可逆光增稠体系C18-3-C18/trans-OMCA,初始状态下14mM/14mM C18-3-C18/tras-OMCA体系表现为黏度接近水的牛顿流体,无黏弹性和触变性。20mL体系经UV照射1h后,转变为类似凝胶的黏弹性流体,200s-1下稳态剪切黏度增大20.7倍,弹性模量增加超过2个数量级,剪切变稀特性和滞后环出现。并且体系经紫外光照后,宏观黏度因子和弹性因子明显增加,流动因子和固液平衡值明显减小,再次表明光照后溶液的黏弹性明显增强,流动性明显减弱。3)获得了不同浓度C18-3-C18/trans-OMCA光增稠体系,UV光照过程中流变学性质动态变化的规律。紫外灯开启后,体系的弹性模量、黏性模量和复合黏度均快速增加,光照结束时,12mM/12mMC18-3-C18/trans-OMCA体系的弹性模量增加超过60倍,建立的流变动力学模型能很好描述实验数据。UV照射后体系中囊泡转变为蠕虫状胶束,导致了上述流变性变化,临界堆积参数理论能很好地解释体系中聚集体结构的转变过程。3)获得了新型可逆光变稀胶束体系G18(CONHCl)2/trans-ACA经UV/Vis照射前后的流变学性质,以及UV照射过程流变性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光照前20mL的8mM/12mM G18(CONHCl)2/trans-ACA溶液中可形成蠕虫胶束,具有较高的黏弹性,表现出明显的剪切变稀特性,形成含应力过冲的触变环。经UV照射1h后,200s-1下稳态剪切黏度下降83.8%,弹性模量和触变环明显减小,再经Vis照射3h后体系的黏弹性又能基本恢复。所建立的流变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描述胶束体系弹性模量和复合黏度随UV照射的变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3-28)

周梦雪,王淼,卢会茹,陈俊,胡毅[6](2017)在《基于光响应降解型β-聚氨酯的纳米药物递送体系的构建及其抗肿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药物输送体系具备保护所荷载的药物分子不被降解以及增强抗肿瘤药物在系统给药时的生物利用度而受到广泛关注。近红外(NIR)光响应纳米材料利用非侵入性模式,以及能在在特定时间和位置精确控制刺激的优势,在开发癌症治疗和诊断的新策略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策略,设计了一种多重刺激响应性、逐级暴露的共负载阿霉素(DOX)和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光可裂解、iRGD肿瘤靶向的混合胶束(PIM)来改进靶向药物递送和智能成像,制造近红外光响应多功能纳米载体。构建NIR光引发破坏纳米载体并触发释放其有效载荷的模型,其中NIR光由UCNP上变换为UV-vis光以快速降解PIM。研究了体外NIR光触发药物释放特征,肿瘤靶向药物聚集纳米载体。该复合纳米材料可以结合光敏聚合物和上转换纳米材料的优点,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G:药物控释载体高分子》期刊2017-10-10)

涂燕,陈麒舟,尚亚卓,刘洪来[7](2017)在《Gemini表面活性剂与肉桂酸衍生物二元体系的光响应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刺激响应智能材料的研究是材料科学中最具有吸引力的课题之一。诸如pH,温度,光,氧化还原,磁性刺激的两亲物自组装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由于光是清洁和非侵入性的能源,方便获得且易于在精确的空间位置进行控制,已经成为构建智能材料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具有丰富的聚集行为,因此向两亲性分子中引入光响应基团或直接添加光响应物质可以实现对其自组装行为的调控~([3])。我们系统地研究了所合成的Gemini表面活性剂12-2-12与有机小分子反式2-甲氧基肉桂酸(trans-OMCA)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研究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表面活性剂与小分子的比例对体系内聚集体微观结构有明显的作用,随着体系中有机小分子trans-OMCA含量的增加,聚集体由球形胶束转变为蠕虫状胶束,继续提高有机小分子含量,体系中出现囊泡结构,当有机小分子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体系出现宏观分相现象。UV光的照射可有效改变体系中聚集体的微观结构,可使囊泡结构转变为蠕虫状胶束。可见,通过添加光响应小分子可实现对Gemini表面活性剂体系聚集体微观结构的调控。该研究为低聚表面活性剂在药物传输、生物化学和油田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一分会: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期刊2017-07-24)

员乐,张晶,彭梦科,张峰,陈亚芍[8](2017)在《基于偶氮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A_(ZO)NC_8/β-CD光响应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范德华力、亲疏水、静电及π-π堆积等相互作用下可以形成胶束、囊泡、溶致性液晶等不同结构的有序聚集体~([1]),通过改变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可以使表面活性剂有序聚集体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被广泛研究。在众多环境刺激条件中,如:光、pH值、温度、离子强度、电场、磁场、溶剂等,由于光(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具有简单易得、携带操作方便等优点而倍受研究者的关注。在本研究中,以对氨基甲苯、1,2-二溴乙烷、N,N-二甲基烷基胺等为原料,通过还原反应、Williamson成醚反应、季铵化反应,得到一种含有偶氮苯基团的光响应型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A_(ZO)NC_8(见Fig.1),在此基础上,A_(ZO)NC_8与β-CD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形成A_(ZO)NC_8/β-CD包结物,研究紫外光照对A_(ZO)NC_8/β-CD在水中聚集行为的影响。采用表面张力仪、激光粒度仪、核磁共振谱等表征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前,反式A_(ZO)NC_8和β-CD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偶氮苯基团进入β-环糊精的内腔,紫外光照后,A_(ZO)NC_8由反式结构变为顺式,从主体分子β-环糊精内腔解离,所形成的聚集体粒径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一分会: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期刊2017-07-24)

涂燕,陈麒舟,尚亚卓,刘洪来[9](2017)在《Gemini表面活性剂与肉桂酸衍生物二元体系的光响应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刺激响应智能材料的研究是材料科学中最具有吸引力的课题之一。诸如p H,温度,光,氧化还原,磁性刺激的两亲物自组装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由于光是清洁和非侵入性的能源,方便获得且易于在精确的空间位置进行控制,已经成为构建智能材料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具有丰富的聚集行为,因此向两亲性分子中引入光响应基团或直接添加光响应物质可以实现对其自组装行为的调控[3]。我们系统地研究了所合成的Gemini表面活性剂12-2-12与有机小分子反式2-甲氧基肉桂酸(trans-OMCA)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研究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表面活性剂与小分子的比例对体系内聚集体微观结构有明显的作用,随着体系中有机小分子trans-OMCA含量的增加,聚集体由球形胶束转变为蠕虫状胶束,继续提高有机小分子含量,体系中出现囊泡结构,当有机小分子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体系出现宏观分相现象。UV光的照射可有效改变体系中聚集体的微观结构,可使囊泡结构转变为蠕虫状胶束。可见,通过添加光响应小分子可实现对Gemini表面活性剂体系聚集体微观结构的调控。该研究为低聚表面活性剂在药物传输、生物化学和油田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叁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自组装》期刊2017-07-24)

王莹[10](2017)在《温度,阴离子和光响应性体系的构筑》一文中研究指出刺激响应性分子可以对外界的刺激因素(温度,离子,光等)做出相应的响应,因此它们有着良好的性能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备受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这类分子已成功地被应用于离子识别,光电功能材料,环境监测等领域。目前基于有机小分子的阴离子探针的研究工作相对于阳离子来说发展的较为缓慢,并且存在着一些如选择性不好,效率不高,检测时间长和很少可以在纯水相中工作等问题。选择合适的识别位点和作用机理,或是结合聚合物的优秀特性设计并制备出性能优异的阴离子探针显得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另外,传统的温度计无法被运用于微型或恶劣环境中,而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分子水平的温度计通常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有机小分子的AIE性质制备这种分子水平的温度计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光响应性分子在吸取光能后可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的变化。其中光致异构是人们研究最广泛的一种光化学反应。本论文以阴离子,温度和光为响应对象,构筑相关的响应体系,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合成了两种水杨醛西佛碱类衍生物分子1和分子2。它们的分子结构基本相似,唯一不同之处在于1分子具有酚羟基,而探针分子2是将探针分子1中此基团用甲氧基所取代。分子1可以在紫外和荧光双通道对氟离子和氰离子进行有区分性的特异性识别。在紫外通道,氟离子的加入可使得分子1的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而氰离子的加入会使溶液变为红色。在荧光方面,氟离子和氰离子的加入,都会使分子1的溶液实现从无光到有光的转变。分子1对于氟离子和氰离子在紫外和荧光双通道上的响应性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分子与这两种离子的作用机理不同造成的。氟离子与分子1首先是形成氢键,随后发生了去质子过程。而氰离子与分子1先形成了氢键,随后又发生了亲核加成反应。相对比而言分子2只能在紫外方面对氟离子进行高选择性识别,溶液的颜色从无色变为黄色。以上结果说明对于分子1而言酚羟基对于氟离子和氰离子的特异性的可区分性的识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工作为“一对多”型的阴离子探针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其次,在含有水40%的DMSO溶液中分子1可以即时性对氰离子进行荧光“turnon”型的特异性识别,而分子2却完全丧失了阴离子识别的能力。通过往分子1溶液中加naoh做对比实验,再结合分子2和分子4的结果,我们认为分子1与氰离子之间发生的是去质子化过程。分子1结构中的羟基和酰胺基团分别在荧光和紫外通道对于分子1的氰离子识别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ph值和溶剂中水的含量对于氰离子的识别效果都有影响。其中,当ph=5,水含量为40%时效果最佳。接下来我们将分子1与nipam进行自由基共聚,得到聚合物p1。p1在室温下纯水中对于氰离子同样可以即时性且高选择性地识别氰离子。这一检测过程可以通过加入铜离子实现可逆性。再次,我们制备了一种含有硝基的氰基苯乙烯衍生物a2,该分子可以快速地通过裸眼特异性识别氰离子(1分钟以内),并且不受其它阴离子的干扰。其检测限大概为1ppb。利用hnmr,ir,ms等测试方法对其识别机理进行研究,发现首先氰离子进攻a2分子的c=c双键,得到了一个新的化合物,紧接着该化合物被氧化,得到了氧化产物。最后我们将此化合物制成可识别氰离子的试纸。另外,该分子还有着较好的光致异构性质,紫外光的照射可以引起该化合物的紫外最大吸收峰发生蓝移,并且其峰值减小。通过核磁测试发现当达到光稳态时,大约有56.52%的z构型发生转化成为了e构型。总之,这一工作为氰基苯乙烯衍生物的应用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氰离子探针的设计思路开辟了新的方向。然后,我们合成了两种氰基苯乙烯衍生物a1和m5,并对它们的光致异构现象,自组装行为和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溶解态时,光照对于它们所引起的变化几近相同,在荧光方面都体现出“off-on”的变化。但在处于聚集态时,a1和m5通过各自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分别形成了树突和纤维状的聚集体。经过光照之后,这些形貌全部消失,都变成了纳米小球。从荧光方面,a1出现了“off-on”的变化。而m5由于在光照前先出现了aie现象,所以表现出“on-off-on”的现象。然后我们将m5与nipam进行聚合得到一种新型双亲性聚合物p5,其p5对温度和光都具有着良好的响应性。p5在较宽的范围(15℃到70℃)内对温度有着很好的响应性。当温度在15℃到35℃区间内,其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超过35℃升至70℃的过程,其荧光又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另外,在室温下,由于较弱的聚集导致其在425nm呈现非常微弱的荧光。但当其受到紫外光的照射后,荧光峰强度会发生明显的增强,且峰位蓝移至382 nm。总之,以上工作为氰基苯乙烯衍生物的AIE性质与光致异构行为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并且为此类化合物在高分子智能响应型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光响应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些年来,聚合物胶束作为一种高效的药物递送系统受到高度重视,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聚合物胶束也被投入到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其作为载体,具有许多优点,如改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药物的生物分布,通过渗透性和保留(EPR)效应提高药物对肿瘤靶向和在肿瘤部位的蓄积等。顺铂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抗癌药物之一,具有较高的抗肿瘤能力,但其强烈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同样成为临床应用难题。因此将高分子聚合物与铂类药物结合,用于癌症治疗吸引了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研究兴趣。四价光敏铂药作为顺铂前药,经过光照刺激后可以被还原为活性的二价铂药,有效的规避了上述顺铂产生的一些问题,并且其对不同波长的光响应性可以通过调整配体得以实现。在载体的设计上,光刺激响应的嵌段共聚物载体在药物可控释放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研究的这些光响应聚合物的激发波长基本上是固定的,且键合的光敏单体仅仅具有单纯的光响应性,缺乏额外的功能性,同时光刺激后释放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此前组内基于“主链含铂光刺激响应高分子”的概念,对四价光敏铂作为光刺激响应单元参与构建的光敏性主链嵌段共聚物已经有了许多探索,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功能性单一,响应波长基本处于紫外区域等。在满足抗肿瘤效果的前提下,我们希望能够以四价光敏铂前药为出发点,通过引入其他功能分子,设计不同的载体结构,来赋予主体材料更多的功能,同时将引入的分子相互之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各自的功能,以实现一个材料多种用途的目的。因此在设计上,我们首先将目光放到了目前广泛关注的聚集诱导发光材料(AIE),将四价光敏铂前药和AIE分子同时作为疏水单元进行共聚然后用亲水性的PEG对其封端,构建生物相容性高的多嵌端共聚物。分子内的四价光敏铂在黑暗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束缚在胶束中的AIE分子的内部旋转震动受阻,在合适的激发波长照射下会发强烈的荧光。因此制备的载体聚合物(CTPED)不仅拥有抗癌活性,还具备荧光成像的功能,可以用于追踪药物在细胞内的位置。为了加强材料的功能性,我们进一步的将阿霉素(DOX)担载入聚合物CTPED中,担载后的纳米材料(CTPED@DOX)仍然为胶束结构,但是,在黑暗条件下,AIE分子的能量经过激发后不再产生荧光而是转移到DOX上,导致荧光呈关闭状态。有趣的是,如果将材料置于光照条件下,聚合物主链上的光敏四价铂会迅速转化为活性二价铂,导致胶束崩解将包裹在其中的DOX释放出来,AIE的荧光会因此得以恢复。DOX担载入CTPED起到一个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其可以与胶束中的两种小分子分别有机的相互结合起来,在荧光成像上不单单是可以定位药物在细胞中的位置,还可以对其释放行为进行追踪,同时在抗肿瘤方面,DOX与铂药结合能够发挥协同促进的作用,提高了药物的抗肿瘤能力,降低了材料对系统的毒性。另外,我们希望能更加充分的利用四价光敏铂作为响应性抗癌药物的潜力,基于此,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介孔二氧化硅(MSN)的光刺激双药响应纳米体系(MSN-Pt-PEG@Cur)。通过照射,纳米粒子中的姜黄素(Cur)和光敏铂Pt(py)可以同时被光活化,达到铂(IV)前药在细胞内的高效药物释放同时产生ROS,发挥双重肿瘤细胞杀伤模式。与单独的抗癌药物和单一的光化疗效果相比,MSN-Pt-PEG@Cur表现出增加的光致细胞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响应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丁泽洋.氰基苯乙烯光响应超分子组装体系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吴彭.光响应含铂纳米体系用于肿瘤治疗与诊断[D].吉林大学.2018

[3].贾鑫.基于DNA功能化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体系用于NIR光响应的肿瘤协同治疗[D].湖南大学.2018

[4].张一弛.钽基光响应载体负载钴光热费托合成催化体系的研究及反应机理探讨[D].内蒙古大学.2018

[5].刘清斌.光敏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光响应流变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6].周梦雪,王淼,卢会茹,陈俊,胡毅.基于光响应降解型β-聚氨酯的纳米药物递送体系的构建及其抗肿瘤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G:药物控释载体高分子.2017

[7].涂燕,陈麒舟,尚亚卓,刘洪来.Gemini表面活性剂与肉桂酸衍生物二元体系的光响应自组装[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一分会: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2017

[8].员乐,张晶,彭梦科,张峰,陈亚芍.基于偶氮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A_(ZO)NC_8/β-CD光响应体系的构建[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一分会: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2017

[9].涂燕,陈麒舟,尚亚卓,刘洪来.Gemini表面活性剂与肉桂酸衍生物二元体系的光响应自组装[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叁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自组装.2017

[10].王莹.温度,阴离子和光响应性体系的构筑[D].吉林大学.2017

标签:;  ;  ;  ;  

光响应体系论文-丁泽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