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乞大谚解论文-张洪健

老乞大谚解论文-张洪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老乞大谚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元明汉语,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代词

老乞大谚解论文文献综述

张洪健[1](2019)在《元明汉语常用代词变迁研究——以《古本老乞大》《老乞大谚解》和《训世评话》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明时期是汉语词汇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考察了几组代词在《古本老乞大》《老乞大谚解》和《训世评话》中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元明常用代词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变化:元代常用人称代词"俺""咱""我们""恁"在明代分别被新的常用代词"我""咱们""你"所取代;元代常用指示代词"这""那"在明代完全取代了"阿的""兀的""兀那",继续成为明代常用指示代词。(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汪维辉[2](2018)在《近代官话词汇系统的形成——以《训世评话》与《老乞大》《朴通事》的比较为出发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系统的基础部分,是南系官话和北系官话的融合,这种南北融合早在明代就开始了,有的甚至可以上推到元代。文章分析了"物事/东西,立、立地(的)/站,入/进,走/跑,饥/饿,(天)明/(天)亮,便/就"7组常用词在1483年及之前的南北分布特点:斜线之前的大体上是《老乞大》《朴通事》的用词,代表北系官话;斜线之后的则是《训世评话》的用词,代表南系官话。后来的官话采用的都是南系官话词。也有一批南系官话词未能战胜北系官话,最终北系官话词进入了通语,比如(北-南):"脸-面,肚-肚皮,媳妇-娘子,伞-伞子,自己-自家"。来自南北两系官话的词汇共同构成了近代官话的词汇系统。研究表明,《训世评话》的确具有南系官话背景,《正统临戎录》也是如此,而整体属于北系官话的《朴通事谚解》中可能还存在少量南系官话的成分。域外资料在官话史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南开语言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李紫嫣,王娇娇[3](2016)在《《老乞大谚解》与《朴通事谚解》中词缀用法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老乞大》《朴通事》大约流传于元代末年,是两部被高丽、朝鲜人用来学习当时汉语的会话书。通过对谚解版本《老乞大》和《朴通事》中"子""头""家""儿""生"五个词缀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总结,了解词缀在元末明初时期北方口语的使用情况,以及这些词缀从近代汉语时期到现代汉语时期的演变。这对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乃至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高育花[4](2014)在《《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中的疑问代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中的疑问代词为研究对象,在详尽统计与描写两书疑问代词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二者在疑问代词使用上的异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两书在疑问代词的使用上没有明显的差异,疑问代词的使用都比较丰富,各类疑问代词语义明确,可用于不同句式;高频疑问代词基本一致,但使用频率有所不同;相同语义,两书所用的疑问代词也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人文丛刊》期刊2014年00期)

翟航航[5](2015)在《《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话题选择与编写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归纳分类《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213篇课文中的话题为相同话题和不同话题,对比二书话题的具体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我们发现二书课文在数量、连贯性、篇幅、形式和难易程度方面各有特点,这主要是由教材使用对象和等级的差异造成的。同时二书课文编写时所体现的较强的话题连贯性和中立的话题选择态度,对于当下汉语教材话题的选择和编写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期刊2015-06-30)

高育花[6](2013)在《《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中的人称代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中的人称代词为研究对象,详尽地统计、描写了两书人称代词使用情况,发现:两书人称代词的使用比较丰富,《老乞大谚解》中共有17个,《朴通事谚解》中共有16个,其中"我、我们、咱、咱们、你、他、自、自己、各自、大家、各、别人、别的、旁人"等14个人称代词为两书所共有,但使用频率上有所不同;另外,相同的语义,两书所用的人称代词也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人文丛刊》期刊2013年00期)

姚骏[7](2014)在《《老乞大谚解》元音音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利用《老乞大》叁个谚解本之间的差异,对16—18世纪朝鲜语中的两个重要元音变化"·"[?]的消失分化以及后元音的音变进行了考察。研究指出,"·"[?]的消失和后元音的变化都与音节结构的限制有关。一般来说是第二音节发生变化的居多,第一个音节基本不变,受到辅音和收音的影响会出现例外。16—18世纪朝鲜语的元音变化符合阿尔泰语系"首音节元音稳定"这一特点。通过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朝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本文来源于《东北亚外语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易舜[8](2014)在《《原本老乞大》所见元代高丽商人使用纸币的情况——兼论解读《老乞大谚解》的一种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原本老乞大》所见,元代高丽商人前来汉地经商所获利润丰厚,在使用纸币时,高丽商人无法辨别纸币真伪,对纸币品质要求严格。为维护自身利益,高丽商人愿意接受品质优良的料钞与上等择钞,拒绝接受烂钞与昏钞。择钞的收受与否是当时市场交易双方谈判的重点之一。解读《老乞大谚解》,或可从元至明初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变迁的角度入手。(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王天佑,钟洁[9](2013)在《《朴通事谚解》《老乞大谚解》话语标记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朴通事》《老乞大》是李朝时期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科书。两书写成于元朝末年即高丽王朝时期,使用于高丽王朝后期和整个李朝时期。《朴通事谚解》《老乞大谚解》是朝鲜谚文的翻译本,由明代朝鲜着名汉学家崔世珍翻译。《朴通事谚解》《老乞大谚解》(下文称《朴谚》《老谚》)中的汉文部分基本上反映了元末明初北方官话的面貌。本文拟对《朴谚》《老谚》中"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目的在于揭示元明时期北方官话话语标记的大致(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3年06期)

蒲钰萍[10](2013)在《《老乞大谚解》“的”字用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取数据统计的方法从语法角度对《老乞大谚解》一书中"的"字的用法进行归纳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与现代汉语大致一样,"的"有两种主要用法:助词、语气词。在《老乞大谚解》中,"的"除了这两种用法外,还有第叁种特殊用法:补足音节。本文对这叁种用法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3年08期)

老乞大谚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系统的基础部分,是南系官话和北系官话的融合,这种南北融合早在明代就开始了,有的甚至可以上推到元代。文章分析了"物事/东西,立、立地(的)/站,入/进,走/跑,饥/饿,(天)明/(天)亮,便/就"7组常用词在1483年及之前的南北分布特点:斜线之前的大体上是《老乞大》《朴通事》的用词,代表北系官话;斜线之后的则是《训世评话》的用词,代表南系官话。后来的官话采用的都是南系官话词。也有一批南系官话词未能战胜北系官话,最终北系官话词进入了通语,比如(北-南):"脸-面,肚-肚皮,媳妇-娘子,伞-伞子,自己-自家"。来自南北两系官话的词汇共同构成了近代官话的词汇系统。研究表明,《训世评话》的确具有南系官话背景,《正统临戎录》也是如此,而整体属于北系官话的《朴通事谚解》中可能还存在少量南系官话的成分。域外资料在官话史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老乞大谚解论文参考文献

[1].张洪健.元明汉语常用代词变迁研究——以《古本老乞大》《老乞大谚解》和《训世评话》为中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2].汪维辉.近代官话词汇系统的形成——以《训世评话》与《老乞大》《朴通事》的比较为出发点[J].南开语言学刊.2018

[3].李紫嫣,王娇娇.《老乞大谚解》与《朴通事谚解》中词缀用法浅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

[4].高育花.《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中的疑问代词[J].人文丛刊.2014

[5].翟航航.《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话题选择与编写对比分析[D].中山大学.2015

[6].高育花.《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中的人称代词[J].人文丛刊.2013

[7].姚骏.《老乞大谚解》元音音变研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4

[8].易舜.《原本老乞大》所见元代高丽商人使用纸币的情况——兼论解读《老乞大谚解》的一种方式[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

[9].王天佑,钟洁.《朴通事谚解》《老乞大谚解》话语标记考[J].汉字文化.2013

[10].蒲钰萍.《老乞大谚解》“的”字用法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

标签:;  ;  ;  ;  

老乞大谚解论文-张洪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