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课程论文-王爱芳,刘元林,于克强,宋胜伟

教学设计课程论文-王爱芳,刘元林,于克强,宋胜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学设计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械设计,实践,专业认证,OBE

教学设计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王爱芳,刘元林,于克强,宋胜伟[1](2019)在《《机械设计实践》课程OBE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照成果导向教育OBE教学理念,分析了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实践》课程的差距与不足,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叁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改进的考核机制有利于今后教学的持续改进,为当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机械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51期)

朱莉娜,祁致雨[2](2019)在《“艺工结合、创新致用”:服装设计系列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现在的服装市场专业人士不仅需要掌握全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要有真正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的思维,因此,基于"艺工结合、创新致用"的服装设计系列课程体系,将成果导向教育与服装设计教学紧密结合,改变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模式,积极倡导"知识+能力""理论+实践""工程+艺术""专业+市场""校内+校外"五部分相结合人才培养特色。(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5期)

苏雅[3](2019)在《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叁维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造型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形态感知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美术学院及各个专业艺术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并未考虑工科类学生的特点,沿用其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目前教学,因而找出适合工科培养模式的道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及实操水平,为日后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5期)

鲁志伟[4](2019)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也越来越严格。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安排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一批应用型和研究性人才,主要偏重于实践,而现在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普遍都会有基础不扎实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习进度。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产生了矛盾,基础课程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怎么突出,二者课程之间怎么设置等问题亟待解决。面对种种问题,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需要进行改革,不管是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需要做出改变。为了使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有更加长远的发展,本文将从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必要性与课程的改革发展两方面入手,探究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5期)

陈成芹,张微,武红娟,王睿[5](2019)在《基于建材专业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多,既有材料性能,又有各种构件的承载能力计算,经验公式长、修订系数多,主要是由于该门课程的设计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改善总结出来的,答案的不确定性直接对学生的惯性思维答案惟一相悖.总结六年来授课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建材专业学生的特点,从培养方案、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入手,提出改善措施,进一步引导学生,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教学效果,从而真正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原理与设计方法,为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斯颖,卢元[6](2019)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软装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校企合作、项目引领、多方评价"的室内软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实际项目分析了此种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以期为室内软装设计课程提供一些参考,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五年制高职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5期)

史敬灼[7](2019)在《“电力电子技术”项目研究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水平为目的,改革"电子电力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模式。选择智能小车作为课程设计的对象,从设计小车驱动板的电路原理图开始,一步步完成电路板绘制、手焊与调试,并通过单片机编程进行功能验证与扩展。实践表明,这项改革措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水平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电气电子教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倪筱菊[8](2019)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ZPD理论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机遇。笔者结合我校实际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将"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教学模式(Blending Learning)运用于我校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实践。本文基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te Development,简称ZPD),以《大学英语听说3》课程的第二单元"Emo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为例,将网络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探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适合我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12期)

朱蓝辉,具东梅[9](2019)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混合式教学设计理念和现状,设计了大学英语课程听说模块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探索其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大学英语听说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学生学习体验好。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是实施混合式学习的基本保障;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根本原则;交流互动是实施混合式学习的关键环节;形成性评价是实施混合式学习的根本保证。(本文来源于《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谢颖,董艳雪,王开祥[10](2019)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分析学生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时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和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分别从教学进程、教学模式、学习评价重构等环节提出新的改革方式,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以及程序设计能力。(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9年12期)

教学设计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现在的服装市场专业人士不仅需要掌握全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要有真正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的思维,因此,基于"艺工结合、创新致用"的服装设计系列课程体系,将成果导向教育与服装设计教学紧密结合,改变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模式,积极倡导"知识+能力""理论+实践""工程+艺术""专业+市场""校内+校外"五部分相结合人才培养特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学设计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王爱芳,刘元林,于克强,宋胜伟.《机械设计实践》课程OBE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朱莉娜,祁致雨.“艺工结合、创新致用”:服装设计系列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研究[J].艺术品鉴.2019

[3].苏雅.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叁维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艺术品鉴.2019

[4].鲁志伟.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研究[J].艺术品鉴.2019

[5].陈成芹,张微,武红娟,王睿.基于建材专业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刘斯颖,卢元.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软装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9

[7].史敬灼.“电力电子技术”项目研究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9

[8].倪筱菊.“互联网+”背景下基于ZPD理论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设计与研究[J].英语广场.2019

[9].朱蓝辉,具东梅.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10].谢颖,董艳雪,王开祥.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法[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

标签:;  ;  ;  ;  

教学设计课程论文-王爱芳,刘元林,于克强,宋胜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