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引系统论文-孙亚力

弹引系统论文-孙亚力

导读:本文包含了弹引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反导系统,洲际弹道导弹,拦截弹,打单,弹道最高点,最大射程,导弹防御,美军,地下井发射,导弹突防

弹引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孙亚力[1](2019)在《美反导系统“双弹打单弹”引关注》一文中研究指出3月26日,美国在最近一次试验中,地基中段反导系统先后发射2枚反导拦截弹,成功击毁1枚模拟洲际弹道导弹的靶弹。美国国内舆论称,这是战略反导系统首次进行“齐射”拦截试验,可谓“意义重大”。地基中段反导系统是美军现役固定地下井发射的战略反导武器,主(本文来源于《中国国防报》期刊2019-04-09)

卢明洋,李豪杰,李长生,杨文忠[2](2016)在《基于DSC的火箭弹引信检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控制火箭弹引信产品质量并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了基于数字信号控制器(DSC)的检测系统。检测系统主要由电源、信号调理电路、涡轮电机模拟电路和测速信号发生电路等模块组成,重点对涡轮电机模拟电路和信号调理电路进行介绍,并设计了A/D采样、接口通信和逻辑控制等软件。系统与示波器同时对引信进行检测实验,对比了结果,并分析了系统误差的来源。实验结果表明,检测系统能有效获得解保发火信号的幅度与时间值,在引信批量生产中可显着减少检测时间。(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11期)

彭志凌,赵河明,吕海峰[3](2016)在《随机起爆子母弹引信数据无线装定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随机起爆子母弹引信超近距一点对多点的数据装定,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建立了子-母通信模型,设计了母弹发射单元、子弹引信接收与控制单元;通过对无线数据装定系统仿真和无线感应供电与无线数据传输过程实验,表明利用电磁感应设计的随机起爆子母弹引信数据装定系统能够完成预定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刘宗宝[4](2016)在《基于弹引系统动态特性的侵彻起爆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战争防御工事的发展,一些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军事目标(指挥中心、武器库等)已从地上转入地下,防御结构越来越复杂坚固,隐蔽性越来越强。智能化引信大大增强了钻地弹对地下复杂目标的打击能力,使钻地弹不仅能对付地下井、坑道等结构简单的目标,而且还能对地下多层建筑和深埋指挥所等结构复杂的目标实施有效打击。硬目标侵彻引信己经从单一固定延时引信发展到多目标多作用方式智能引信,因此研究侵彻引信的智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侵彻过载信号的成分,提出了3种软件滤波方法,分析了多层侵彻过载信号粘连的成因,并设计了起爆控制系统和半实物仿真系统。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简述如下:(1)指出侵彻过载信号分析是单通道盲源分离问题,提出了单通道盲源分离的Wavelet-PCA-ICA方法。侵彻过载信号一般由单个传感器获得,并且侵彻过载信号的峭度值远大于零,是典型的超高斯信号。对信号进行了基于高阶统计量的分解-单通道盲源分离,提出了单通道盲源分离的Wavelet-PCA-ICA方法,得到了分离后的各独立成分与弹引系统各子结构的振动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地,由独立成分的形式研究了各子结构之间在相互作用下的振动。(2)提出了一种侵彻过载信号的自适应滤波方法。侵彻过载信号是一种典型的非平稳信号,信号的统计量随时间变化,维纳滤波或卡尔曼滤波等难以实现最优滤波,而自适应滤波能得到较好的滤波效果。自适应滤波不需要或很少关于输入信号的先验知识,计算量小,特别适用于侵彻过程对实时处理的要求。提出的非线性自适应算法基于最小二乘多项式,将窗口内的数据分为相邻段和重合区域,重合区域采用叁阶非线性权重,滤波后侵彻过载曲线没有间断点,这对于识别目标材料变化时刻和目标材料辨识具有重要意义。非线性自适应算法可以有效的滤除信号中的高频成分、保留低频成分,滤波效果优于其它算法。(3)分析了多层侵彻过载信号粘连的成因。当侵彻阻力的频率与弹引系统的固有频率接近时,传感器的加速度响应出现时、频域信号粘连,滤波也难以得到侵彻穿层特征。弹引系统参数有激励信号脉冲宽度、脉冲间隔、刚度和阻尼,脉冲宽度决定激励力频率,脉冲间隔和阻尼分别决定过渡阶段剩余振动的衰减时间和衰减速度,刚度决定弹引系统固有频率,对于实际侵彻这些参数分别对应初速度、硬目标厚度、硬目标间距、弹引系统连接刚度和阻尼。对于粘连信号的处理,可以将过载信号分为不粘连、时域粘连和时频域粘连叁种情况:时域粘连信号滤波后可以分辨穿层特征;时、频域粘连时信号滤波方法无法得到穿层特征,需要借助辅助手段识别层数。(4)设计了基于DSP和基于MCU的低功耗起爆控制系统。基于对起爆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分析及状态设计理论,完成了基于DSP的起爆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采样频率250KHz,16位,叁个采样通道,存储容量为512K×16bit,传感器采用PCB350C02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能承受50,000g的过载。测试结果表明功耗问题是影响此系统的最大问题,因此又分析了系统级功耗产生原因以及降低系统功耗的方法,设计了基于MCU的低功耗起爆控制系统。(5)设计了用于侵彻引信性能评估的半实物仿真系统。硬目标侵彻引信半实物仿真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仿真设备、参试部件、各种接口设备、试验控制台和支持服务系统。所设计的半实物仿真系统精度高,误差在5%以内,可以部分地替代费用高、难以进行的试验,同时避免了数学仿真中一些部件难以准确建立数学模型的困难,以及实弹打靶测试引信性能的难度和危险性。(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1-01)

王晖[5](2014)在《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火箭子母弹母弹引信安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是一个全新的武器系统,它被用于定点防护重要防护工程口部。它可以分层拦截对来袭的精确制导武器,弥补现有武器装备在超近程、超低空拦截高速飞行目标能力上的不足。第一层多联装火箭子母弹系统是一种低成本的火力系统,其核心技术是最佳空间撒布控制技术,它与第二层的更低防卫区域火力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续防卫区域,以填补超近程防空区域无防护措施的空白。面对发展新型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了降低未来型号研制的风险,缩短研制周期,节约研制经费,在开展系统型号之前,必须预先研究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火箭子母弹引信关键技术,重点解决其安全系统的核心问题,以确保将来系统研制的顺利进行。为此,本论文根据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的军事需求,以多联装火箭子母弹引信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母弹引信安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对提高防护工程等重要军事目标的抗精确制导武器打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意义。首先,针对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火箭子母弹母弹引信安全系统存在冗余解除保险可利用环境少和开舱作用时间难以控制的关键问题,系统分析了母弹引信安全系统的时序、结构特点,得出了母弹引信安全系统解除保险安全距离、母弹开舱点、延期解除保险距离的极限指标。然后,基于子弹群中心命中目标,进行了固定发射机和改变发射时机的母弹最佳射角、方向角下的最佳开舱作用时间的优化计算,得出了最佳射击条件下的开舱时间,为延期解除保险时间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火箭母弹引信的安全系统新方案,以及复合式惯性制动后坐保险、燃气动力延期解除保险两个冗余解除保险技术。从考虑勤务处理安全性、发射时作用可靠性和对解除保险环境信息感知灵敏度方面,分析了制动后坐保险机构摩擦系数的影响。采用二维数值计算方法预测了复合式惯性制动后坐保险动力学特性,基于叁维实体模型的仿真验证了其平时安全性和发射时解除保险作用可靠性。仿真和射击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后坐保险机构相比,复合式碰撞制动后坐保险机构的稳定性、安全性更好,且工艺易保证。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气压力快速骤升、稳定持续和骤降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应用于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火箭子母弹母弹引信安全系统的另一个解除保险技术,即燃气动力延期解除保险技术,解决了发动机喷口燃气推力大、启动时冲击大情况下活塞运动不稳定、开关动作易抖动的关键问题。利用电子延时器的设计柔性、普适性等优点,结合燃气动力活塞式解保开关能准确捕捉内弹道起点的特点,按节流孔减压、调节原理,设计了一种控制电子延期保险电路、电源、电火工品的多功能燃气动力控制开关。其创新之处,在于依靠一个刚性活塞零件的运动,实现了电路保险与解除保险、电源接电的“常开”作用;电路或电火工品短路的“常闭”作用。由缓冲盂结构的两个串联压力调节腔感知高压燃气,腔气体压力作适当节流降压、调节后使得启动开关的冲量稳定,保证了开关的动作可靠;采用切断销实现平时保险,受预先设计的燃气压力阈值控制。在火箭发动机压力的快速上升段启动所有开关,保证了勤务处理和非正常发射时安全性,也确保了在出炮口前给炮口感应装定电路、引信电路供电等。该装置无预压弹簧元件,结构简单且易于长期储存。采用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将喷口作为计算边界,根据某型火箭发动机压力测试曲线,数值计算燃气射流作用下,缓冲盂压力调节结构气室流场,观察其输出压力稳定性,预测了保险开关的燃气压力调节特性。通过气室流动的数值计算、静动态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燃气动力活塞式解除保险开关在燃气压力变化的情况下,启动快,具有压力调节鲁棒性,活塞运动稳定,保证了开关接通、断开不抖动,延期保险电路的电学性能好。采用高精度可编程电子计时和炮口感应装定开舱作用时间技术,严格控制计时起点,以减小内弹道弹丸运动不稳定带来的时间误差,保证了在超近程作战情况下,母弹引信开舱点精度。设计了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火箭子母弹引信的炮口感应装定装置,与高精度数字式电子定时器和燃气动力活塞式解除保险开关形成母弹引信的可编程电子计时系统,可以实时控制电源接电、延期解除保险和定时开舱的各个作用节点。提出了分布式引信电路抗干扰设计原则,采用单点串并联混合接地措施,提高了感应电路、延时电路、起爆电路的抗干扰性和作用可靠性。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母弹引信原型样机,进行了炮口感应装定、解除保险的联动射击试验。结果表明,母弹引信感应装定开舱作用时间正确,引信可靠解除保险,燃气动力活塞式解除保险开关密闭性良好,剪断销剪断可靠,接电开关和短路开关动作正确、接触稳定可靠。通过回收试验验证了母弹引信实现精确开舱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4-10-01)

徐浩,芮筱亭,王国平,杨富锋,韩学平[6](2013)在《弹引系统膛内纵向过载测试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弹丸膛内纵向过载直接测试系统,加工特制弹丸及假引信体,保证其质量、外形、长度与原弹丸及相应的引信体保持一致,保证其与原弹丸及相应引信膛内运动过程相同。采用弹载存储测试技术,将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弹丸内部,然后采用软回收技术回收弹体,取出弹载测试存储模块,将弹载测试存储模块通讯串口与微机串口相连,并将弹载存储器存储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并分析处理,获取弹丸膛内纵向过载动态分布规律。并数值仿真了引信膛内纵向过载,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引信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也说明了理论仿真的正确性和试验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3年04期)

齐献山[7](2012)在《水下火箭弹引信系统关键技术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下火箭弹是一种应用于小型水下航行器等的新型水中弹药。具有可近距离作战,杀伤威力大的特点。该火箭弹及其引信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水下“蛙人”的作战能力的加强和小型高毁伤水下武器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针对水下火箭弹引信设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以下工作:引信保险机构方案和发火控制系统方案选择,用于引信解除保险的涡轮测速机构和水压测速机构的理论分析和设计,引信发火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与优化。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了验证,并对所设计的引信结构的相关性能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完成了信号放大、传输和处理部分的电路硬件设计与制作和控制软件编写。通过试验对所设计机构工作性能及电路可靠性进行了验证。通过数值分析和实验验证可知:涡轮机构的起动速度较低,对弹道影响很小基本可以忽略,涡轮转速和弹丸速度之间线性度良好,水深、攻角对涡轮转速影响较小。水压测试方案工作稳定性良好。根据碰撞加速度和弹道加速度的信号特点,提出了一种惯性和瞬发联合作用的发火控制方案。分析表明该方案可以实现水下火箭弹碰撞信号和弹道信号的分辨,且较单一控制方法可区别范围更宽,对于水下火箭弹低速大着角碰撞发火控制的可靠性与抗干扰性有重要意义。信号测试及处理电路工作稳定,可以正常完成既定的设计目的。数值计算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接近。设计的保险机构和发火控制系统方案可以满足水下火箭弹工作要求。(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2-12-01)

于晓卓[8](2011)在《榴弹引信室钻孔质量分析与钻孔机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我军装备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军品生产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势必影响到军品的质量。军工产品的质量优劣,是关系到战争胜负和国家、民族安危的大问题。榴弹引信室钻孔机是由以前的手动刮制的机床改进工艺后研制使用的,是生产线中的关键设备,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中的最后一个工艺过程。可以说它的正常生产对整个压药生产起着关键性作用,改造这个设备可以提高整体的产品合格率,避免重新生产的浪费起着重要的意义。对产品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并初步找到主要质量问题所在后,可按人、机、料、法、环、测等6大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在帕累托原理的基础上建立排列图与直方图。在质量改进的项目中应用这一原理,意味着少的数项目往往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区分最重要和其他次要的项目,就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改进。加工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有:引信室与弹丸同轴度差;引信室的深度不合格;引信室壁的平滑度不够;引信室药壁残缺;引信室直径偏大或偏小。针对上面的缺陷原因,提出主要解决问题的方向是:重新设计加工定位系统,改善同轴度差的缺陷;改变夹紧系统保证更换工装后能够很快适应生产,提高设备的可调性;重新设计程序,减少误操作的可能性,适应改变设备后的工艺要求。改进后对设备进行精度检测和可靠性的检测,都能达标。对其加工产品的质量进行跟踪取样,产品的合格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1-12-01)

何君道[9](2011)在《某中口径舰炮穿甲爆破弹引信系统分析、设计及相关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配装于穿甲爆破弹的穿甲爆破弹引信能够使弹丸在穿透目标后在目标内部发生爆炸,利用弹丸爆炸的爆轰波和弹丸破片,或由其引燃、引爆产生的二次效应,杀伤和爆破目标内的有生力量和各种设备。为了设计出满足要求的穿甲爆破弹引信,通过对引信的输入分析与总体方案分析,提出了整体设计方案。分析表明:该引信不仅满足穿甲爆破弹引信的性能要求,而且具有现代引信所要求的自毁和绝火性能。为了研究弹底引信底部零件的强度问题,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弹底引信底部零件及其5种改进方案的有限元模型,对引信底部零件发射过程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靶场射击试验回收到得样品的变形情况,验证仿真结果是可行且有效的,同时得到了不同底部厚度、形状及材料对弹底引信底部零件温度分布、变形及应力的影响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与结构分析相比,热结构耦合分析时弹底引信底部零件的变形和所受应力均有较大增加,说明温度对弹底引信底部零件的结构和强度影响很大;热-结构耦合分析表明,将材料由铝合金更换为钢材和增加底部厚度均可改善弹底引信底部零件强度和刚度,减小变形,在重量允许的情况下,更换材料比增加底部厚度效果更明显;在增加相同厚度时,全面增加底部厚度比局部增加底部厚度能更好地改善零件底部变形,改善零件底部变形时应优先考虑零件底部中心加凸台或增加零件底部厚度。为了研究引信随弹丸跌落冲击响应特性,应用ANSYS/LS-DYNA软件从弹丸跌落不同目标和弹底引信与弹丸不同装配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弹丸(含引信)跌到钢板、混凝土和砂土的跌落冲击过载峰值分别约为12000 g、6000 g和650 g,作用时间分别约为50μs、150μs和1000μs;引信凹入弹体时的冲击过载峰值比引信凸出弹体时高;凹入弹体深度为0.05 mm、0.10 mm、0.15 mm和0.20mm时,引信跌落冲击响应特性几乎完全相同;而凸出弹体高度为0.05 mm、0.10mm和0.15mm时,引信跌落冲击过载随凸出量增加逐渐减小;超过0.15 mm时,凸出量增加但跌落冲击过载不变;引信相对于弹体凹入或凸出0.2 mm时,引信体材料换为45钢和H62则跌落冲击过载峰值相应有所增加。(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1-12-01)

王宏波,庄志洪,李运生,巩立先[10](2011)在《末敏弹引信与战斗部系统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信与战斗部系统仿真是末敏弹系统总体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建立了弹目遭遇过程中的弹目运动、子弹摆动和延时估计模型,根据上述模型及弹目叁维实体模型,实现了末敏弹波束扫描、目标捕获、起爆延时计算及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起爆和命中目标过程的可视化仿真,通过仿真对子弹摆动、风等因素对探测器扫描轨迹、捕获概率及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对目标毁伤概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不同交会条件下的引信与战斗部配合可视化仿真结果。(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弹引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控制火箭弹引信产品质量并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了基于数字信号控制器(DSC)的检测系统。检测系统主要由电源、信号调理电路、涡轮电机模拟电路和测速信号发生电路等模块组成,重点对涡轮电机模拟电路和信号调理电路进行介绍,并设计了A/D采样、接口通信和逻辑控制等软件。系统与示波器同时对引信进行检测实验,对比了结果,并分析了系统误差的来源。实验结果表明,检测系统能有效获得解保发火信号的幅度与时间值,在引信批量生产中可显着减少检测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引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孙亚力.美反导系统“双弹打单弹”引关注[N].中国国防报.2019

[2].卢明洋,李豪杰,李长生,杨文忠.基于DSC的火箭弹引信检测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6

[3].彭志凌,赵河明,吕海峰.随机起爆子母弹引信数据无线装定系统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6

[4].刘宗宝.基于弹引系统动态特性的侵彻起爆控制技术[D].北京理工大学.2016

[5].王晖.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火箭子母弹母弹引信安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

[6].徐浩,芮筱亭,王国平,杨富锋,韩学平.弹引系统膛内纵向过载测试与仿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3

[7].齐献山.水下火箭弹引信系统关键技术分析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2

[8].于晓卓.榴弹引信室钻孔质量分析与钻孔机控制系统设计[D].东北大学.2011

[9].何君道.某中口径舰炮穿甲爆破弹引信系统分析、设计及相关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

[10].王宏波,庄志洪,李运生,巩立先.末敏弹引信与战斗部系统的仿真研究[J].兵工学报.2011

标签:;  ;  ;  ;  ;  ;  ;  ;  ;  ;  

弹引系统论文-孙亚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