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气膜论文-魏浩东,敖宏瑞,姜洪源

挤压气膜论文-魏浩东,敖宏瑞,姜洪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挤压气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头,盘界面,超薄气体润滑,空气轴承,挤压效应

挤压气膜论文文献综述

魏浩东,敖宏瑞,姜洪源[1](2010)在《磁头/盘界面超薄气膜挤压效应和动压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求解磁头/磁盘界面动态气膜力时出现的不易收敛和编程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PDE工具求解气体润滑的瞬态和稳态雷诺方程的方法,计算了具有不同最小气膜厚度的Tri-pad正压型和Tri-pad负压型浮动块空气轴承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的瞬态和稳态气膜压力分布,求解了作用面上的轴承力,并将2种状态下超薄气膜挤压效应和动压效应对轴承力的影响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足够的求解精度,且收敛速度快,为研究具有复杂磁头形貌特征的超薄气体润滑的动态特性提供了方便、准确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孙权[2](2010)在《挤压气膜变摩擦装置研制及触觉再现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通道、多媒体、智能化是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利用人的多种感觉通道和动作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以并行和非精确方式与计算机系统进行交互,极大地提高了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高效性。触觉作为人类认识和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信息通道,被广泛应用于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中。针对虚拟现实以及遥操作系统,触觉的模拟与再现是增强系统真实感,营造沉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一个能够准确、实时地再现触觉特性的人机接口装置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挤压气膜效应,本文设计并开发一种具有实时性、快速性的触觉再现人机接口装置。首先,通过对触觉产生机理及挤压气膜效应进行分析,确定了基于挤压气膜效应的触觉再现方式。根据挤压气膜产生机理及压电学相关理论选择可产生弯曲振动的双晶片作为振动主体。并设计了压电陶瓷支架、振动装置壳体等相关机械结构及手指位置检测系统等相关电路。其次,对触觉再现的核心部分压电振子的结构根据承载力、共振频率、振动的理论振幅、压电陶瓷安全工作功率等约束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能满足触觉再现的最优化结构。再次,为了获得压电振子驱动信号与摩擦系数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摩擦力标定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15种质感触觉和4种纹理触觉的控制信号。并开发了便于操作者使用的人机交互界面。最后,根据上述设计做出样机,进行实验分析,通过对20名受试者进行调查,证实了本装置的有效性。并设计复杂质感触觉再现和纹理再现实验,验证变摩擦触觉再现装置对复杂质感触觉和纹理触觉的再现能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冯声源[3](2009)在《考虑热效应的弹性梁/挤压气膜系统动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梁谐振器是微机械行业的重要组成部件,微电子封装后微梁与基体之间存在着一层气体薄膜。由于气体薄膜的尺度小且不能自由膨胀和压缩,它将随着微梁振动,并产生对微梁的附加质量和附加阻尼效应,从而影响结构的动力特征。当微梁高频振动时,气体内部的摩擦会引起系统的温度升高,这不仅加剧了气膜对微梁动力特征的影响,而且还可能引起封装的可靠性问题。因此,开展考虑热效应的弹性梁/挤压气膜系统的动力特征分析,实现对这类气固耦合系统的参数辨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绩:1.从Navier-Stokes方程和能量方程出发,建立了考虑热耗散效应的刚性梁/挤压气膜系统的一维气固耦合动力学方程,摄动求解了气膜内的温度增量场、压力增量场和速度增量场等的分布规律。2.建立了考虑气膜热效应的弹性梁/挤压气膜系统的二维气固耦合动力学方程,并摄动求解了气膜内的温度增量场、压力增量场、速度增量场等。3.建立了同时考虑气膜和梁的热效应的弹性梁/挤压气膜系统的二维气固耦合动力学方程。详细研究了气膜对微梁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实现了对气固耦合系统的参数辨识。本文突破恒温假设,创新性建立了考虑热效应的弹性梁/挤压气膜系统的气固耦合动力学方程,求解了薄膜内的温升分布场,实现了对气膜等效质量和等效阻尼等的参数辨识,揭示了挤压气膜对微梁谐振器动力特征的影响规律,对微机械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6-01)

冯声源[4](2009)在《考虑热效应的弹性梁/挤压气膜系统动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梁谐振器是微机械行业的重要组成部件,微电子封装后微梁与基体之间存在着一层气体薄膜。由于气体薄膜的尺度小且不能自由膨胀和压缩,它将随着微梁振动,并产生对微梁的附加质量和附加阻尼效应,从而影响结构的动力特征。当微梁高频振动时,气体内部的摩擦会引起系统的温度升高,这不仅加剧了气膜对微梁动力特征的影响,而且还可能引起封装的可靠性问题。因此,开展考虑热效应的弹性梁/挤压气膜系统的动力特征分析,实现对这类气固耦合系统的参数辨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绩:1.从Navier-Stokes方程和能量方程出发,建立了考虑热耗散效应的刚性梁/挤压气膜系统的一维气固耦合动力学方程,摄动求解了气膜内的温度增量场、压力增量场和速度增量场等的分布规律。2.建立了考虑气膜热效应的弹性梁/挤压气膜系统的二维气固耦合动力学方程,并摄动求解了气膜内的温度增量场、压力增量场、速度增量场等。3.建立了同时考虑气膜和梁的热效应的弹性梁/挤压气膜系统的二维气固耦合动力学方程。详细研究了气膜对微梁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实现了对气固耦合系统的参数辨识。本文突破恒温假设,创新性建立了考虑热效应的弹性梁/挤压气膜系统的气固耦合动力学方程,求解了薄膜内的温升分布场,实现了对气膜等效质量和等效阻尼等的参数辨识,揭示了挤压气膜对微梁谐振器动力特征的影响规律,对微机械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6-01)

莫纪华[5](1991)在《挤压气膜阻尼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薄板弯曲驻波模型,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对空气挤压膜的阻尼作用作了理论分析,导出了包括五种参量(气膜厚度、振动频率、板的结构量、气体的粘滞性和气压)的损失因数的新公式。这些公式较全面地反映了气膜阻尼的特性。以其计算两种结构的损失因数的预测值和参考文献所报道的实测值相当接近。(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1991年02期)

挤压气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通道、多媒体、智能化是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利用人的多种感觉通道和动作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以并行和非精确方式与计算机系统进行交互,极大地提高了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高效性。触觉作为人类认识和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信息通道,被广泛应用于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中。针对虚拟现实以及遥操作系统,触觉的模拟与再现是增强系统真实感,营造沉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一个能够准确、实时地再现触觉特性的人机接口装置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挤压气膜效应,本文设计并开发一种具有实时性、快速性的触觉再现人机接口装置。首先,通过对触觉产生机理及挤压气膜效应进行分析,确定了基于挤压气膜效应的触觉再现方式。根据挤压气膜产生机理及压电学相关理论选择可产生弯曲振动的双晶片作为振动主体。并设计了压电陶瓷支架、振动装置壳体等相关机械结构及手指位置检测系统等相关电路。其次,对触觉再现的核心部分压电振子的结构根据承载力、共振频率、振动的理论振幅、压电陶瓷安全工作功率等约束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能满足触觉再现的最优化结构。再次,为了获得压电振子驱动信号与摩擦系数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摩擦力标定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15种质感触觉和4种纹理触觉的控制信号。并开发了便于操作者使用的人机交互界面。最后,根据上述设计做出样机,进行实验分析,通过对20名受试者进行调查,证实了本装置的有效性。并设计复杂质感触觉再现和纹理再现实验,验证变摩擦触觉再现装置对复杂质感触觉和纹理触觉的再现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挤压气膜论文参考文献

[1].魏浩东,敖宏瑞,姜洪源.磁头/盘界面超薄气膜挤压效应和动压效应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0

[2].孙权.挤压气膜变摩擦装置研制及触觉再现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3].冯声源.考虑热效应的弹性梁/挤压气膜系统动力特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

[4].冯声源.考虑热效应的弹性梁/挤压气膜系统动力特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

[5].莫纪华.挤压气膜阻尼作用研究[J].声学学报.1991

标签:;  ;  ;  ;  ;  

挤压气膜论文-魏浩东,敖宏瑞,姜洪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