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羟胺论文-李亚南,常佩,陈涛,胡建建,王彬

取代羟胺论文-李亚南,常佩,陈涛,胡建建,王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取代羟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含能材料,O-取代苯磺酰羟胺,合成,反应机理

取代羟胺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南,常佩,陈涛,胡建建,王彬[1](2018)在《新型O-取代苯磺酰羟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热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O-取代苯磺酰氯和乙酰羟肟酸乙酯为原料,经消除、水解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O-取代苯磺酰羟胺化合物:O-2-硝基苯磺酰羟胺、O-3-硝基苯磺酰羟胺、O-2,4-二硝基苯磺酰羟胺、O-2,4-二甲基苯磺酰羟胺、O-2,4,6-叁甲基苯磺酰羟胺和O-2,4,6-叁异丙基苯磺酰羟胺,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初步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化合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苯环上取代基供电子能力越强,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越好。(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8年08期)

刘少华,唐蜜,石会,王金金,郭亚运[2](2015)在《取代硝基苯还原制备取代芳基羟胺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取代芳基羟胺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重要有机中间体,本文对以取代硝基苯化合物为原料制备取代芳基羟胺的不同还原合成方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5年18期)

陆丹丹[3](2013)在《O-取代烷基羟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O-取代烷基羟胺用途广泛且价格昂贵,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作烷氧胺基化试剂。在医药和农药领域都有着很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在一些肟醚类化合物,如除草剂、杀菌剂等的合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在分析比较现有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了一条合适的路线,以盐酸羟胺和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过乙酰胺化、O-烷基化、水解反应制备0-取代烷基羟胺。选取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烷基化试剂,即1,3-二氯丙烯、溴代正丁烷、溴甲基环已烷、氯化苄,合成了相应的O-取代烷基羟胺,即O-3-氯-2-丙烯基羟胺、O-正丁基羟胺、O-甲基环已基羟胺和O-苄基羟胺。产物的结构均经1H-NMR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一系列平行实验,对每步反应进行了考察,对影响其合成收率的反应物投料摩尔比、碱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实验因素进行了考察和探讨,对合成工艺进行了参数优化,得到了较优的反应条件。另外,通过探索证实肟法不适用于合成O-苯基羟胺。同时,以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苯硼酸为原料,经芳基化、水解反应合成了O-苯基羟胺,并对影响其合成收率的反应物投料摩尔比、反应溶剂、碱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等实验因素进行了考察和探讨,对合成工艺进行了参数优化,得到了较优的反应条件。(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3-01-01)

石国升,丁益宏[4](2009)在《双取代铵氧化物(R_2HNO)与双取代羟胺(R_2NOH)的相互转换机制的理论研究——取代基的电负性和立体效应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B3LYP/6-311++G(d,p)水平下,对一系列双取代铵氧化物(R2HNO)与双取代羟胺(R2NOH){R=NH2,N(CH3)2,N(CH2CH3)2,N[C(CH3)3]2,OH,OCH3,OCH2CH3,OC(CH3)3}的相互转换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双取代铵氧化物R2HNO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受电负性和立体效应的综合控制.其中胺基系列热力学稳定性以空间位阻的影响为主,而烷氧基系列热力学稳定性以电负性的影响为主.而两者的动力学稳定性均以电负性影响为主.(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石国升,丁益宏[5](2008)在《双取代铵氧化物(R_2HNO)与双取代羟胺(R_2NOH)的相互转换机制的量子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B3LYP/6-311++G(d,p)水平下,首次对一系列双取代铵氧化物(R2HNO)与双取代羟胺(R2NOH)[R=CH3,NH2,OH,F,CH2CH3,CH(CH3)2,C(CH3)3]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换机制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并与已知的H3NO和H2NOH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双取代羟胺(R2NOH),按照H<CH3<NH2<OH<F的顺序,增加取代基R的电负性有助于提高双取代铵氧化物(R2HNO)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此外,对烷基取代基R[R=CH3,CH2CH3,CH(CH3)2,C(CH3)3],其空间位阻越大越能增加双取代铵氧化物(R2HNO)的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也有相应增加,但不显着.对所研究的7种取代基[R=CH3,NH2,OH,F,CH2CH3,CH(CH3)2,C(CH3)3],R2HNO向R2NOH转换的能垒介于27.0~56.3 kcal/mol之间,表明在气相条件下极有可能观测到双取代铵氧化物(R2HNO).(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22期)

邵娟,容如滨,喻宗沅[6](2006)在《氧取代羟胺盐的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氧取代羟胺盐的几种合成方法,并对其前景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06年11期)

路娟[7](2006)在《一系列O-取代烷基羟胺化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0-取代烷基羟胺是一类用途广泛且价格昂贵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该类化合物可用作烷氧胺基化试剂,可作为环己烯酮类除草剂、新医药及新农药创制领域的基础原料。 本文在参照了多篇文献的基础上,优化了0-取代烷基羟胺的合成工艺。选择盐酸羟胺和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过乙酰胺化、醚化、水解叁步反应合成了0-乙基羟胺,0-烯丙基羟胺,0-苄基羟胺以及0-(3-氯-2-丙烯基)羟胺。 对文献中该类化合物合成路线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步中盐酸羟胺来代替硫酸羟胺,使后处理过程比较简便,并且通过一系列平行实验确定出乙酸乙酯、氢氧化钠和盐酸羟胺的最佳摩尔配比。 (2)第二步中选用合适的萃取剂实现了对产物和副产物的有效分离,其中0-烯丙基羟胺和0-(3-氯-2-丙烯基)羟胺在该步的收率均达到90%以上。 (3)第叁步选用合适的后处理方法,得到纯度和收率均较高的目标化合物,其中0-(3-氯-2-丙烯基)羟胺的纯度在99%以上。 综上所述,该路线与文献中方法相比有了较大改进,所需原料便宜易得,各步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收率较高。主要中间产物以及目标产品均经气相-质谱谱图确认。(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05-01)

李峰[8](2006)在《酶催化制备芳香羟胺及手性取代芴醇》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羟胺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是合成许多精细化学品、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中间体,某些芳香羟胺本身也具有很高的药理及生理活性。芳香羟胺的化学制备方法主要是催化转移加氢或金属还原相应的硝基化合物。但是这些制备方法对羟胺的选择性比较差,在这些硝基还原条件下,生成的羟胺能被迅速地再被还原为胺,并且容易生成偶氮、氢化偶氮和氧化偶氮等副产物。而且,这些制备反应条件也比较苛刻,需要使用危险的高压装置、易燃的氢气、有毒的重金属或有害的化学试剂等。 首次探索了使用酶催化方法制备芳香羟胺。使用面包酵母作为生物催化剂选择性还原带有吸电子基团的硝基化合物到相应的羟胺,反应显示出高的选择性(羟胺/胺=70/30~>98/2)。这个反应除了生成相应的羟胺和胺以外,只检测到有非常少的副产物(<2%)。 植物细胞作为很有前景的生物催化剂已经用于多种有机反应,例如羟基化、糖基化、水解、氧化醇、还原酮和烯烃等。然而尽管硝基还原是最为经典之一的有机反应,在有机合成上还没有使用植物细胞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的报道。 在有机合成上首次实现了使用植物细胞作为硝基还原剂。发现多种植物细胞能还原4-硝基-1,8-萘酐,进而发现葡萄细胞催化还原带有吸电子基团的多环共轭芳香硝基化合物反应显示了非常高的反应选择性(羟胺/胺=96/4~100/0)。并且葡萄催化反应不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的用量,显示出反应条件非常易控制的独特优势。 虽然立体选择性还原潜手性酮是制备手性醇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但是使用化学方法还原取代芴酮制备手性芴醇还是一个挑战。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1)取代芴酮的刚性结构产生高的空间位阻,阻止了手性催化剂的接近;2)潜手性中心旁的两个芳香环不仅立体构型非常相似,而且高度的电子相似,很难被手性配体识别。 首次实现了高立体选择性还原取代芴酮制备相应的芴醇。在强烈的搅拌、并使用DMSO作为底物助溶剂的反应条件下,面包酵母对取代芴酮显示出较高得还原活性,得到立体选择性很高的相应的芴醇(52%~100%ee)。这个研究结果也表明,在克服底物在反应体系中的传质限制下,面包酵母有能力还原带有高度空间位阻的酮。(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6-04-01)

李兆陇,张自义,贾志胜,张雅文[9](1997)在《乙烯系单体自由基聚合的阻聚效应(XX)取代哌啶羟胺及其稳定自由基对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羟胺(TMHPHA)和2,2,6,6-四甲基-羟基哌啶-1-氧自由基(TMHPO)对偶氮二异丁腈(AIBN)60℃引发的苯乙烯(M1)-甲基丙烯酸甲酯(M2)共聚合的行为.结果表明,两种阻聚剂对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合均呈现良好的阻聚效应,其中TMHPHA略优于TMHPO;同时观察到St-MMA共聚表观活化能和竞聚率表现出的差异.当阻聚剂为200μg时,共聚物组成发生改变,它们的恒比共聚点由对照实验的0.529分别变化为0.543(TMHPHA)和0.567(TMHPO).(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李兆陇,张自义,刘贤斌[10](1994)在《乙烯系单体自由基聚合的阻聚效应──XIX.取代哌啶羟胺和二叔丁基羟胺及其稳定自由基对苯乙烯-丙烯腈共聚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二叔丁基羟胺(DTBHA),二叔丁基氮氧自由基(DTBNO·),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羟胺(TMHPHA)和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1-氧自由基(TMHPO·)对过氧化苯甲酰(BPO)60℃引发的苯乙烯(M1)-丙烯腈(M2)共聚合的阻聚行为.结果表明,这些阻聚剂对St-AN共聚均表现良好的阻聚行为,其中氮氧自由基优于相应羟胺.同时观察到St—AN竞聚率的改变,羟胺使r1有所降低,r2略有增大.但相应的氮氧自由基是相反结果.阻聚剂为200ppm时,共聚物中的恒比共聚点由对照实验的0.619变化为0.533,0.645,0.589和0.698相对于DTBHA,DTBNO·,TMHPHA和TMHPO·.(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1994年02期)

取代羟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取代芳基羟胺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重要有机中间体,本文对以取代硝基苯化合物为原料制备取代芳基羟胺的不同还原合成方法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取代羟胺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亚南,常佩,陈涛,胡建建,王彬.新型O-取代苯磺酰羟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热性能[J].合成化学.2018

[2].刘少华,唐蜜,石会,王金金,郭亚运.取代硝基苯还原制备取代芳基羟胺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5

[3].陆丹丹.O-取代烷基羟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4].石国升,丁益宏.双取代铵氧化物(R_2HNO)与双取代羟胺(R_2NOH)的相互转换机制的理论研究——取代基的电负性和立体效应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

[5].石国升,丁益宏.双取代铵氧化物(R_2HNO)与双取代羟胺(R_2NOH)的相互转换机制的量子化学研究[J].化学学报.2008

[6].邵娟,容如滨,喻宗沅.氧取代羟胺盐的合成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

[7].路娟.一系列O-取代烷基羟胺化合物的合成[D].浙江大学.2006

[8].李峰.酶催化制备芳香羟胺及手性取代芴醇[D].大连理工大学.2006

[9].李兆陇,张自义,贾志胜,张雅文.乙烯系单体自由基聚合的阻聚效应(XX)取代哌啶羟胺及其稳定自由基对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1997

[10].李兆陇,张自义,刘贤斌.乙烯系单体自由基聚合的阻聚效应──XIX.取代哌啶羟胺和二叔丁基羟胺及其稳定自由基对苯乙烯-丙烯腈共聚合的影响[J].高分子学报.1994

标签:;  ;  ;  ;  

取代羟胺论文-李亚南,常佩,陈涛,胡建建,王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