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晶闸管可控串联补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控串补,可控串联补偿,智能电网,晶闸管阀
晶闸管可控串联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王瑛华,张逸飞,刘津[1](2010)在《自主创新助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初夏的齐齐哈尔,东北电网500千伏冯屯变电站周围一片碧绿,9米高的巨大串补平台格外显眼。很少有人知道,这套可控串补装置创造了4个世界第一:可控串补度最高、可控容量最大、额定提升系数最大、阀额定电压最高。它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可控串补技术后来居上,达到世界(本文来源于《国家电网报》期刊2010-05-11)
王小立[2](2007)在《可控串联补偿晶闸管失控引起的振荡现象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分析了TCSC的稳态特性,提出了TCSC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晶闸管失控现象,进而导致其发生振荡的观点;根据电容电压波形的差异,将TCSC在感性区中的波形分为两种情况:正常感性调节模式和深度感性调节模式;推导了TCSC晶闸管在两种模式下发生失控的临界条件。提出了一套TCSC物理模型的设计方案,实现了底层的触发角控制,利用该物理模型验证了本文结论。通过数字仿真和物理模型验证了TCSC的晶闸管失控情况;针对不同的目标,提出了几种TCSC电抗值选择的依据,该依据对TCSC的规划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07-02-01)
马洪涛,邹振宇,程时杰,江全元[3](2003)在《晶闸管同步移相触发的可控串联补偿实验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叙述了利用 TCA785同步移相触发器 ,设计和研制了可控串联补偿 ( TCSC)装置动模试验样机 ,其触发器与基于电容电压同步的触发方式 ,实现了反向并联晶闸管的准确触发。介绍了 TCA785移相触发器的主要特点以及相关外围系统的构成 ,对样机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装置主要的技术指标 ,指出了 TCSC装置的可靠工作区域(本文来源于《华东电力》期刊2003年05期)
晶闸管可控串联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详细分析了TCSC的稳态特性,提出了TCSC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晶闸管失控现象,进而导致其发生振荡的观点;根据电容电压波形的差异,将TCSC在感性区中的波形分为两种情况:正常感性调节模式和深度感性调节模式;推导了TCSC晶闸管在两种模式下发生失控的临界条件。提出了一套TCSC物理模型的设计方案,实现了底层的触发角控制,利用该物理模型验证了本文结论。通过数字仿真和物理模型验证了TCSC的晶闸管失控情况;针对不同的目标,提出了几种TCSC电抗值选择的依据,该依据对TCSC的规划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晶闸管可控串联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1].王瑛华,张逸飞,刘津.自主创新助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N].国家电网报.2010
[2].王小立.可控串联补偿晶闸管失控引起的振荡现象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
[3].马洪涛,邹振宇,程时杰,江全元.晶闸管同步移相触发的可控串联补偿实验装置[J].华东电力.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