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误差分解与溯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加工误差溯源,经验模态分解方法,Hilbert谱,误差模型
误差分解与溯源论文文献综述
焦寿峰[1](2013)在《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的加工误差溯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是“质量的世纪”,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深化,质量越来越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工精度是机械类产品质量的基石。被加工工件在多种多样的误差源综合影响下,难免会出现加工误差,当加工过程出现异常时,只有很少一部分时间用于进行异常的处理,80%以上的时间都被用来判断异常的来源。传统的以统计方法为基础的加工误差溯源方法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很难适用于目前主流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为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的加工误差溯源方法,对加工过程中的误差源进行追溯,以提出合理、准确的调整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叁方面:(1)对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加工误差信号处理当中。分析了端点效应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用极值点对称延拓法和灰色误差分离方法联合抑制端点效应的方法。用MATLAB对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和其端点效应抑制方法进行了编程实现,并对模拟信号进行分解,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端点效应抑制方法的有效性。(2)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工件加工误差进行分解,得到其形状误差曲线,并根据形状误差曲线特征进行误差溯源。提出用工件表面Hilbert谱进行加工误差诊断的方法。通过对机床主轴、导轨和传动链在加工过程中误差的频率特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当出现主轴不平衡和不对中等故障、导轨不平衡故障、传动链内部零件故障和切削力故障时Hilbert谱的频谱特征,进而进行加工误差的诊断,并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工件表面加工误差进行了溯源。(3)在轴承、主轴刚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主轴系统力变形的优化计算方法,建立了主轴的力变形误差模型。通过对导轨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切削力和导轨五项几何误差的关系,从而建立了机床导轨力变形误差模型。当工件表面Hilbert谱高频部分出现高能量集中时,说明切削力为主要误差源,提出了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和机床误差模型对切削力产生的工件表面实际加工误差进行溯源的方法,并用模拟信号对切削力加工误差溯源的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对信号进行相关性分析,证明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和机床误差模型进行加工误差溯源的有效性。最后,对机床主轴的力变形误差模型进行了修正,使其能准确计算切削力静态部分引起的主轴误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5-26)
黄小明[2](2009)在《基于误差分解与溯源的动态精度实验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动态测量在测试技术领域已占主导地位,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动态测量精度理论的研究跟静态精度理论相比,由于起步较晚,难度较大,复杂程度更高,因此其理论体系尚不完善,许多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科学的动态测试精度理论不仅能够客观真实地描述动态测试系统的精度变化特性,还可以对动态测试结果给出可靠的评定,并进一步提高动态测试系统的精度。由于动态测量技术在现代测量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对动态测量精度理论的研究一直以来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根据动态精度实验系统的功能要求,本文设计了一套以角位移传递为基础的动态测量实验系统。系统以伺服电机作为整个系统的驱动装置,以电机内置17位高分辨率编码器信号作为测量基准信号,实时测量电机在不同转速下编码器的输出信号,并与同步采集的圆光栅输出信号进行比较,两者差值的变化反映系统精度的变化情况。根据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寻找精度变化的规律,为误差分解与溯源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介绍了伺服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运行调试过程,分析影响系统的各种干扰源,在设定惯量比和机械刚性的前提下,对系统进行增益调整,包括自动和手动调整,实现系统的优化设置。此外,根据所设计的实验系统,利用全系统精度理论建模的方法,建立了系统误差白化模型。使用小波分析及傅里叶频谱分析等一些数学方法,实现了系统误差的溯源。(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9-03-01)
李晓惠[3](2006)在《动态测量误差分解及溯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误差分解和溯源就是将动态系统最后输出的总误差分解为各单项误差成分,并进一步追溯到动态系统内部产生该项误差的母体组成单元或组成件,并进一步分析其误差特性。这是误差理论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动态测量误差信号是包含多分量的非平稳信号,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它的分析和处理需要结合多种信号处理方法。本文分析了各种信号处理方法的原理及其在非平稳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动态测量综合误差分解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说明了此方法的实用性。将此方法应用于叁坐标测量机的误差分解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设计了一套光栅测长仪动态误差分离的实验系统,以现有的光栅测长仪为研究对象,高精度双频激光干涉仪作为校准系统。利用A-quad-B脉冲信号触发激光干涉仪进行同步动态数据采集,由激光干涉仪软件(根据IS0230-2标准)来获取和显示位置误差数据,并同步绘出非常真实详细的动态误差图。最后将实验所得的动态误差进行分解和溯源,基本掌握了光栅测长仪动态测量误差的组成和特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6-04-01)
蒋敏兰,费业泰[4](2005)在《动态误差分解与溯源理论与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全系统动态精度理论及其建模方法,建立实际测量系统的“白化”或“准白化”模型,以及输出总误差的“白化”模型,利用混合谱分析的方法对动态测试系统进行误差分解与溯源。动态误差分解与溯源是误差理论及精度理论的逆向问题,在动态测量及动态测试系统的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5年S1期)
蒋敏兰,费业泰[5](2005)在《动态误差分解与溯源理论与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全系统动态精度理论及其建模方法,建立实际测量系统的“白化”或“准白化”模型,以及输出总误差的“白化”模型,利用混合谱分析的方法对动态测试系统进行误差分解与溯源。动态误差分解与溯源是误差理论及精度理论的逆向问题,在动态测量及动态测试系统的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08-01)
刘春山,陈晓怀,程真英[6](2004)在《基于现代信号分析方法的动态测量误差分解与溯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讨论信号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尝试着将现代信号分析方法运用于一种新的理论——动态测量误差溯源理论,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动态测试仿真系统,分别用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方法对系统输出的总误差进行分解与溯源,并对两种方法的处理结果作了比较,指出了小波分析方法在动态误差分解与溯源中的实用性和优越性,同时也验证了动态测试误差溯源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10期)
误差分解与溯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动态测量在测试技术领域已占主导地位,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动态测量精度理论的研究跟静态精度理论相比,由于起步较晚,难度较大,复杂程度更高,因此其理论体系尚不完善,许多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科学的动态测试精度理论不仅能够客观真实地描述动态测试系统的精度变化特性,还可以对动态测试结果给出可靠的评定,并进一步提高动态测试系统的精度。由于动态测量技术在现代测量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对动态测量精度理论的研究一直以来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根据动态精度实验系统的功能要求,本文设计了一套以角位移传递为基础的动态测量实验系统。系统以伺服电机作为整个系统的驱动装置,以电机内置17位高分辨率编码器信号作为测量基准信号,实时测量电机在不同转速下编码器的输出信号,并与同步采集的圆光栅输出信号进行比较,两者差值的变化反映系统精度的变化情况。根据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寻找精度变化的规律,为误差分解与溯源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介绍了伺服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运行调试过程,分析影响系统的各种干扰源,在设定惯量比和机械刚性的前提下,对系统进行增益调整,包括自动和手动调整,实现系统的优化设置。此外,根据所设计的实验系统,利用全系统精度理论建模的方法,建立了系统误差白化模型。使用小波分析及傅里叶频谱分析等一些数学方法,实现了系统误差的溯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误差分解与溯源论文参考文献
[1].焦寿峰.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的加工误差溯源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黄小明.基于误差分解与溯源的动态精度实验系统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9
[3].李晓惠.动态测量误差分解及溯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
[4].蒋敏兰,费业泰.动态误差分解与溯源理论与方法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5
[5].蒋敏兰,费业泰.动态误差分解与溯源理论与方法研究[C].第叁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6].刘春山,陈晓怀,程真英.基于现代信号分析方法的动态测量误差分解与溯源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