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体属性论文-陈振艳

语体属性论文-陈振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体属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语体属性,形成机制

语体属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振艳[1](2017)在《网络流行语的语体属性及形成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语言的语体属性是学界悬而未决的问题。文章从语体语法角度,从外部语体环境、内部构成、交际因素、时空度四个方面,对网络流行语的语体特征进行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地考察,判断其语体属性,并从来源、认知、使用者心理等方面研究其语体形成机制。(本文来源于《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王永娜,冯胜利[2](2015)在《论“当”“在”的语体差异——兼谈具时空、泛时空与超时空的语体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时空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当"与"在"的语体差异,指出:"在"为具时空,"当现实"为泛时空,"当虚构"为超时空;"当/在"二者"时空度"的差异源自它们时空性质的不同,"在"表达的是绝对时空,"当"是引入非在场时空的另一时空;"在"和"当"时空特征的不同导致了其语体属类的不同:"在"属于口语非正式体,"当现实"属于书面正式体,"当虚构"则倾向于文艺体;最后,无论是时空度还是语体功能均基于特定的句法位置之上。(本文来源于《世界汉语教学》期刊2015年03期)

丁金国[3](2014)在《语体的属性及其运行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人们对语体学的关注度大为提高,出现了多学科的共攻局面,对原理论体系中的诸多理论原则、研究方法提出了质疑。实际上,语体学在发展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回答,即使是已回答的问题,也需要重新审视,尤其是对学科本体具有决定意义问题。如语体的定义、属性、功能、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等,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了学科的发展水平。(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曹文静[4](2013)在《事件性比喻的结构模式及语体属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事件性比喻的结构模式,从深层和表层两个层面对事件性比喻进行描写分析,并且从语形、语义和语用叁个方面对是艺术语体和广播电视语体中的事件性比喻进行语体分化的研究。目前,对事件性比喻的研究甚少,而专门针对事件性比喻的结构和语体分化的研究更是一项空白,文章通过对所收集语料的定量分析,对事件性比喻展开讨论。全文具体框架如下:第一章指出研究的意义、目的,对比喻和语体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大致的梳理,并说明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标准及研究语料的来源。第二章探讨事件性比喻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基于对语料的分析,描写事件性比喻叁大类型的深层逻辑结构,并关注比喻从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化,讨论事件性比喻表层结构的多样性。第叁章研究分别从语形、语义和语用叁个方面对艺术语体和广播电视语体中的事件性比喻进行考察。主要考察事件性比喻在两大语体及其下位语体中的分布密度差异、叁大类型的事件性比喻在语体中的分布情况、事件性比喻句长差异、事件性比喻本喻体位置差异、事件性比喻和事物性比喻在两大语体中的使用情况,探讨出现语体分化的原因以及事件性比喻在两大语体中的修辞功能。最后提出,事件性比喻在语形、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差异是在语体表达意图和交际功能的影响下形成的。(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3-05-01)

代丽平[5](2012)在《论春晚小品语体修辞的属性定位及其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央视春晚从1983年到现在刚好走过了叁十个年头,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叁个阶段,作为春晚重头戏的小品也在这叁十年的不断发展中日臻成熟,伴随而来的是对于春晚小品的研究也在日益增多。本文试图从语体修辞学这一新兴学科的角度出发,对春晚小品进行属性定位,并分析其独有的语体修辞特点。(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经典教苑)》期刊2012年04期)

张莹[6](2009)在《从叁部听力教材看对外汉语语体听力教学——《汉语听力教程(高级)》等的语体属性考察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体听辨训练是培养中高阶段留学生得体交际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语体属性分析发现,《汉语听力教程(高级)》等叁部听力教材语料的语体风格比较模糊,语体特征的注解说明和语体听辨技能的系统训练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加强中高阶段的语体能力训练是对外汉语教学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09年21期)

张莹[7](2008)在《从一部听力大纲看对外汉语语体听力教学——《听力口语课程词汇/语法大纲》语体属性考察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体听辨训练是培养中高阶段留学生得体交际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语体属性分析发现,《听力口语课程词汇/语法大纲》中的中性词汇占绝对多数,口语体与中性体语法项目的数量基本持平,书面语体语法项目很少。语体分化模糊和书面语体听力教学薄弱是中高阶段语体听力教学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期刊2008年03期)

唐瑜[8](2008)在《试论新闻语体的叙事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的生命在于准确、及时,而要迅速客观地反映正在发生的事实,就必须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符号向公众传播。其中,在新闻报道中使用最多的还是由文字组成的叙事性报道,叙事是人类进行交流最基本的一种言语互换,并且叙事者自觉或不自觉的遵循着一定的规则对某种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讲述。本文试图以叙事学为视角,论述新闻语言进行传播时叙事的一些性质、特征,以及叙事学在新闻学中的地位、价值,并以现实新闻报道为题材进行分析和论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商界(下半月)》期刊2008年03期)

张礼[9](2007)在《文艺语体词的审美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文艺语体词,是指那些运用于文学作品,在其他语体中很少或几乎不出现的词。它们之所以能成为文艺语体的专用词或常用词,与语词自身所具有的典雅性、形象性、情感体验性、音乐性等审美特性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其中的情感体验性又有优美、壮美、凄美之分。(本文来源于《修辞学习》期刊2007年01期)

金乃志[10](1994)在《教学语言的语体属性和分层次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教学语言的语体属性的几种观点作了比较分析,确定“口头形式的文学语言”为教学语言的语体属性。因此,在把握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和优化教学语言方面,都必须从两者融化汇流上下功夫。同时,从教学实践出发,又以便于教师操作应用为基点,对教学语言提出了分层次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4年03期)

语体属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时空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当"与"在"的语体差异,指出:"在"为具时空,"当现实"为泛时空,"当虚构"为超时空;"当/在"二者"时空度"的差异源自它们时空性质的不同,"在"表达的是绝对时空,"当"是引入非在场时空的另一时空;"在"和"当"时空特征的不同导致了其语体属类的不同:"在"属于口语非正式体,"当现实"属于书面正式体,"当虚构"则倾向于文艺体;最后,无论是时空度还是语体功能均基于特定的句法位置之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体属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振艳.网络流行语的语体属性及形成机制分析[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2].王永娜,冯胜利.论“当”“在”的语体差异——兼谈具时空、泛时空与超时空的语体属性[J].世界汉语教学.2015

[3].丁金国.语体的属性及其运行机制[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4].曹文静.事件性比喻的结构模式及语体属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5].代丽平.论春晚小品语体修辞的属性定位及其特点[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

[6].张莹.从叁部听力教材看对外汉语语体听力教学——《汉语听力教程(高级)》等的语体属性考察报告[J].语文学刊.2009

[7].张莹.从一部听力大纲看对外汉语语体听力教学——《听力口语课程词汇/语法大纲》语体属性考察报告[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

[8].唐瑜.试论新闻语体的叙事属性[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

[9].张礼.文艺语体词的审美属性[J].修辞学习.2007

[10].金乃志.教学语言的语体属性和分层次要求[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

标签:;  ;  ;  

语体属性论文-陈振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