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胃癌腹膜种植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动物模型,细胞系
胃癌腹膜种植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汤加宁,程向东,徐志远[1](2014)在《胃癌腹膜种植转移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腹膜转移是胃癌进展过程中以及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常见现象,严重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建立一个成熟、稳定、可靠、价廉的胃癌腹膜种植转移动物模型,将有助于研究胃癌腹膜转移的分子机制、病理机制以及抗癌药物的作用,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效应等。研究者曾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动物,化学致癌物质诱导动物,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转基因动物等方式建立胃癌模型。这些方法具有造模时间长、腹膜种植转移率低、潜在生物威胁、价格昂贵的缺陷。这些年来,国内外主要采用细胞系建立胃癌腹膜种植转移动物模型,具有成瘤周期短、成瘤率高、可以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建立针对性模型等特点,极大推动了胃癌腹膜转移的研究。本文主要对当前采用细胞系建立胃癌腹膜种植转移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4年12期)
张林根,董江楠,李靖[2](2014)在《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对可能影响胃癌患者腹膜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胃癌患者中无转移112例,有转移48例。Logsitic回归分析中显示,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为影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为影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王华毅,谢先木,付德琴,王虹[3](2013)在《腹腔冲洗液L3-PP和整合素α5β1检测对胃癌腹膜种植转移预测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检测腹腔冲洗液中L3-PP和整合素α5β1对于预测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意义。方法:收集96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用RT-PCR方法测定冲洗液中游离细胞L3-PP、整合素α5β1及CEA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作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LC)。结果:腹腔冲洗液中的L3-PP、α5β1和CEA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74.0%(71/96)、65.6%(63/96)和62.5%(60/96),均高于腹腔冲洗液细胞学21.9%(2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174、37.333和32.480,P值均<0.01。L3-PP、α5β1及CEA mRNA的阳性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χ2=7.898,P=0.046;χ2=10.692,P=0.014;χ2=7.897,P=0.048)、TNM分期(χ2=21.960,P<0.01;χ2=29.266,P<0.01;χ2=22.291,P<0.01)、腹膜转移(χ2=13.919,P<0.01;χ2=16.627,P<0.01;χ2=9.089,P<0.01)等密切相关。对CEA-组和CEA+组的生存分析发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8.349,P=0.039;Log-rank test=10.864,P=0.012)。结论:用RT-PCR联合检测腹腔冲洗液中L3-PP和整合素α5β1mRNA可作为预测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方法,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罗登,黄华,路明亮,郑梦瑶,常江[4](2012)在《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癌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结果:全组腹膜转移的发生率为15.1%(53/352)。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腹膜转移与性别、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手术方式及局部复发等有关(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胃癌腹膜转移独立危险因素是胃壁浸润深度(P=0.016,95%CI=0.570~0.945),TNM分期(P<0.001,95%CI=2.414~4.027),淋巴结转移(P=0.027,95%CI=1.041~1.964),手术方式(P<0.001,95%CI=1.203~1.870),局部复发(P<0.001,95%CI=1.376~2.871);腹膜转移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4%和10%,而无转移患者分别为97.0%和74.0%,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411,P<0.001)。结论:胃癌伴腹膜转移预示肿瘤的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而胃壁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及局部复发等因素是影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12年10期)
朱萌[5](2010)在《大网膜乳斑及巨噬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与胃癌腹膜种植性转移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大网膜乳斑与胃癌腹膜种植性转移的关系,及大网膜乳斑数量和巨噬细胞在胃癌细胞种植后所发生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大网膜乳斑对胃癌细胞种植转移所发挥的作用和作用的机制;对比研究大网膜乳斑和巨噬细胞在有无外界作用后的形态和数量的差异。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将人胃低分化腺癌BGC-823细胞株传代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计数板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个/ml,收集细胞备用。选用裸鼠构建胃癌动物模型,裸鼠共8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56只)和对照组(24只),实验组裸鼠均在同一时间点按0.2ml/只、腹部小切口注射的方式注入胃癌细胞悬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即注射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取材,实验组每次14只,对照组每次6只,一半腹腔注射墨汁0.5ml2h后取大网膜铺片计数大网膜乳斑数量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乳斑巨噬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另一半直接取大网膜制成石蜡标本,HE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网膜巨噬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结果1.种植后第1天大网膜乳斑数量、巨噬细胞表达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第1天大网膜乳斑数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天大网膜巨噬细胞表达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种植后第3天大网膜乳斑数量、巨噬细胞表达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第3天大网膜乳斑数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3天大网膜巨噬细胞表达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种植后第7天大网膜乳斑数量、巨噬细胞表达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第7天大网膜乳斑数量实验组与对照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第7天大网膜巨噬细胞表达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种植后第14天大网膜乳斑数量、巨噬细胞表达率实验组与对照的比较:第14天大网膜乳斑数量实验组与对照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第14天大网膜巨噬细胞表达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5.大网膜乳斑数量、巨噬细胞表达率随种植时间的延长数量增加、功能改变:实验组大网膜乳斑数量第1天、第3天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天与第7天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第1天与第14天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第3天与第7天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第3天与第14天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第7天与第14天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组乳斑数量与种植时间有相关关系,且为正相关关系(r=0.900,P<0.001);对照组大网膜乳斑量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乳斑数量与种植时间无相关关系(r=0.165,P>0.05)。实验组巨噬细胞表达率第1天、第3天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天与第7天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第1天与第14天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第3天与第7天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第3天与第14天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第7天与第14天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组大网膜巨噬细胞表达率与种植时间有相关关系,且为正相关关系(r=0.620,P<0.001);对照组巨噬细胞表达率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大网膜巨噬细胞表达率与种植时间无相关关系(r=0.200,P>0.05)。6.乳斑巨噬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出实验组胃癌细胞种植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乳斑上均有大量的巨噬细胞,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乳斑巨噬细胞数量增多,巨噬细胞呈肾形、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体积较大,胞浆内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丰富,胞浆内吞噬有墨汁颗粒,胞核浓密,染色质聚集,胞膜表面有许多突起,突起很长很密,相邻细胞间的突起紧密相连,与癌细胞毗邻,细胞间缝隙紧密。对照组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乳斑巨噬细胞体积较实验组小,胞浆成分不丰富,胞膜表面突起少且小,细胞总体上呈静止态。7.不同时间点癌细胞种植的情况:种植后第1天肉眼观察腹腔内未见癌结节,HE染色大网膜上有个别癌细胞,周围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第3天肉眼观察大网膜有癌结节形成,HE染色大网膜癌细胞成团分布,周围巨噬细胞浸润明显;第7天肉眼观察腹腔内满布癌结节,大网膜癌结节融合成团成块,灰白色、质韧、切面漩涡状,肠系膜癌结节散在分布,肝、脾、肠系膜、隔膜、前腹壁、切口处均见癌结节,HE染色镜下清晰可见大网膜癌细胞团,巨噬细胞存在于癌细胞之间,癌细胞间血管丰富,部分坏死;第14天肉眼观察腹腔内满布癌结节,胃肠粘连,大网膜已被癌结节占据,癌结节灰白色、质硬、切面漩涡状,肠系膜癌结节密布或融合成团,肝、脾、肠系膜、隔膜、壁腹膜均见癌结节,切口处癌结节已凸出于皮肤表面。结论1.胃癌细胞在腹腔内的种植是有选择性的,其中大网膜是胃癌细胞最易种植和最适宜生长的部位;2.胃癌细胞随种植时间的延长发生了全腹腔的种植;3.大网膜乳斑随种植时间延长数量增多更大限度地承接癌细胞数量的激增;4.乳斑巨噬细胞随种植时间延长数量增多促进了癌细胞的生长;5.癌细胞种植后乳斑巨噬细胞发生了一定的形态学改变。(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0-06-30)
朱萌,徐远义[6](2010)在《大网膜乳斑与胃癌腹膜种植性转移的关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腹膜种植性转移是其重要的转移途径。研究发现,乳斑在胃癌腹膜种植性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乳斑是由巨噬细胞聚集为主伴随少量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围绕着血管构成的外观呈乳白色的斑块。一方面,乳斑因绝大部分由巨噬细胞构成,故而发挥着杀伤胃癌细胞的正向调控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另一方面,在胃癌细胞的诱导下,乳斑以其丰富的细胞成分和血供支持着胃癌转移灶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在认识乳斑和胃癌细胞相互关系的分子机制基础上,采取措施增强乳斑的正向调控作用和(或)阻抑负向调控作用可以为胃癌腹膜转移开辟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0年01期)
刘宏斌,赵宏伟,韩晓鹏,朱万坤,苏琳[7](2009)在《腹腔冲洗液检测CEA预测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检测胃癌腹膜转移诊断的方法。方法收集5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及1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腹腔冲洗液,并以胃癌原发灶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标本中肿瘤标志物CEA,采用HE染色进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PLC)检查,同时分析上述资料的临床意义。结果胃癌组腹腔冲洗液中CEA阳性表达率为54.0%(27例),明显高于PLC所检测的24.0%(12例)的阳性率(P<0.05)。阳性检出率随着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胃壁受侵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胃癌组原发灶中CEA的阳性表达率为86.0%(43例),对照组腹腔冲洗液中CEA无阳性表达。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腹腔冲洗液中CEA可作为预测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09年10期)
赵宏伟[8](2009)在《流式细胞术检测CK19和CEA预测胃癌腹膜种植转移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检测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和癌胚抗原(CEA),以期发现一种敏感的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法,来预测胃癌腹膜微转移或残留灶,并分析他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腹膜转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胃癌病人及10例良性病变病人病灶周围的腹腔冲洗液或腹水,另外取胃癌原发灶组织标本做阳性对照。胃癌组织用胰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取沉渣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K19、CEA。腹水及腹腔冲洗液离心后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PLC)检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K19、CEA。结果:1.5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K19、CEA、PL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2.0%、54.0%、24.0%,CK19阳性率最高,PLC表达率最低。2.CK19、CE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0%和54.0%)均高于PLC检测(24.0%)(P<0.05)。3.CK19、CEA的阳性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浆膜受侵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病期进展,CK19、CEA的阳性表达率增加。与原发灶大小、分化程度无关。4.FCM检测腹腔冲洗液CK19、CEA在预测腹膜受侵中,其敏感性高于PLC检测(P<0.01)。5.PLC检测阳性者,CK19、CEA均为阳性;6.PLC检测阴性38例中,FCM检测CK19阳性19例、CEA15例为阳性;7.10例胃良性病变中PLC、CK19、CEA均为阴性,50例胃癌原发灶中CK19阳性表达为100%,CEA阳性表达为86.0%。结论:CK19、CEA阳性表达与胃癌原发灶浸润深度、TNM分期及腹膜受累具有明显相关性。流式细胞术可作为预测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手段。其检测CK19、CEA可提高腹腔冲洗液中游离癌细胞的检测灵敏度及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9-04-01)
刘林祥,邓炳幸,卢川,饭沼元,森山纪之[9](2008)在《胃癌腹膜腔种植转移的MSCT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癌腹膜腔种植转移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经手术探查和腹膜腔穿刺证实为腹膜腔转移的胃癌患者的腹部CT图像。分析CT图像上肠壁增厚部位和增强方式,网膜、系膜有无增厚、结节以及增强方式,有无腹水以及分布部位,肾盂输尿管积水以及有肝脾转移等。对接受2次以上CT复查者,观察CT表现的变化。结果:胃癌腹膜腔转移104例,男67例,女37例。73例显示结肠肠壁增厚,其中71例增厚肠壁有强化,31例呈层状强化。42例显示直肠肠壁增厚,其中41例强化,25例显示层状强化。55例发现腹膜腔积液。3例显示网膜或系膜增厚,14例显示网膜或系膜结节影。肾盂输尿管积水27例,胸腔积液6例,腹腔肿块2例。结论:胃癌腹膜腔种植转移的CT表现为大肠壁增厚和肠壁环形强化、腹膜腔积液与肾盂输尿管积水。腹膜增厚、网膜结节和腹腔肿块发生率低。(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期刊2008年06期)
刘伟[10](2007)在《STAT3在胃癌腹膜种植转移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胃癌的转移复发是其发生和演进过程中最危险阶段。随着人们对胃癌转移规律的深入了解,并由此开展胃癌扩大性淋巴结清扫术、联合脏器切除术以来,术后淋巴结转移性复发和局部复发率有了较大程度的降低。但胃癌术后因腹膜遭癌细胞种植而复发的严重性却日渐突出,并成为治疗中最大障碍之一。文献报道在胃癌术后复发的类型中,腹膜种植约占50%,为导致多数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JAK-STAT(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是近来颇受关注的一条信号传导通路。研究发现STAT3的异常活化与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可能通过活化的STAT3信号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该信号传导途径与胃癌的相关性是最近为人们所认识的,但该信号途径是否也影响到胃癌腹膜种植这一关键性病理过程,又是通过何种方式调控哪些下游信号诱导胃癌细胞出现侵袭转移表型,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本课题首先观察胃癌患者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细胞STAT3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手术方式的关系,随后将STAT3诱饵寡核苷酸(decoy oligonucleotide)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胃腺癌细胞株MKN45,特异性抑制胞核内活化的p-STAT3蛋白,观察其阻抑效应;并最终建立胃癌裸鼠腹膜种植模型,观察胃癌细胞腹膜种植能力及腹膜种植转移过程相关调控因子的变化情况,由此力图揭示STAT3信号在胃癌腹膜种植过程的作用方式及机理,为胃癌腹膜种植转移防治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1)收集66例胃癌患者腹水或者腹腔冲洗液及12例胃良性疾病患者的腹腔冲洗液标本,应用腹腔冲洗细胞学检查其中的游离癌细胞,应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腹腔冲洗液中CEA mRNA和STAT3 mRNA表达,系统分析并比较CEA mRNA、STAT3 mRNA表达与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胃癌临床病理分期(TNM)、病理分化类型等病理因素以及采取的手术方式的相关性;(2)将特异性的STAT3 Decoy ODN转染胃腺癌MKN45细胞并予以鉴定,采用凝胶阻滞电泳(EMSA)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转染前后MKN45细胞中STAT3的DNA结合活性和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情况,明确STAT3受抑程度;(3)建立人胃癌细胞裸鼠腹膜移植模型,观察STAT3 Decoy ODN转染对胃癌细胞裸鼠腹膜种植转移能力的影响;同时观察转染后胃癌细胞在生长活力、粘附特性和体侵袭能力方面的改变情况;并应用流式细胞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细胞间E-cadherin、ICAM-1、CD44v6、MMP-2和MMP-9等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1) PLC检测阳性率为31.8 %,巢式RT-PCR检测CEA mRNA和STAT3 mRNA阳性率分别为48.48%和43.94%。CEA mRNA及STAT3 mRNA的阳性检出率与PLC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 = 0.000)。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EA mRNA和STAT3 mRN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 < 0.05)、浸润深度(P < 0.01)、淋巴结转移(P < 0.01)和TNM分期有关(P < 0.05),而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 > 0.01);腹腔冲洗液中胃癌细胞STAT3 mRNA的表达与CEA mRNA表达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0.999,P < 0.001)。比较开腹组与腔镜手术组标本CEA mRNA和STAT3 mRNA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 < 0.05)。(2) STAT3 Decoy ODN转染MKN45细胞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地抑制,抑制作用呈现时间依赖性;转染后细胞周期分布中,G0/G1期比例增高,而S期和G2/M期比例降低,细胞的增殖指数亦明显降低(P < 0.05)。胃癌细胞转染STAT3 Decoy ODN后,胞核内活化形态的p-STAT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 > 0.05)。而STAT3的DNA结合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别。(3)建立各转染组胃癌细胞的裸鼠腹膜转移模型,STAT3 Decoy ODN转染组与对照组裸鼠比较,腹水产生时间、腹水量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的腹膜种植瘤最大直径、最大重量和种植瘤数目相比,亦均有显着性差异(P < 0.05),Decoy ODN转染组肿瘤抑制率为42%;两组裸鼠的荷瘤生存时间、存活率、生命延长率相比有显着差异(P < 0.01或P < 0.05);种植瘤细胞周期分布情况:STAT3 Decoy ODN组与对照组细胞比较,G0/G1期比例增高,而S期和G2/M期比例降低,细胞的增殖指数降低。转染Decoy ODN后的胃癌MKN45细胞体外移行和侵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 < 0.05或P < 0.01)。转染Decoy ODN后的胃癌细胞中E-cadherin表达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细胞中的相应值(P < 0.05),ICAM-1、CD44v6、MMP-2和MMP-9表达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细胞中的相应值(P < 0.05或P < 0.01)。结论:①STAT3与胃癌腹膜种植行为关系密切,其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胃癌侵袭转移、术后复发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式并不促进胃癌发生腹膜种植;②STAT3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强度与其种植转移能力成正相关;③STAT3在细胞内作用受抑可导致胃癌细胞体内、外种植转移能力的降低;④根据本实验结果并参考文献分析,STAT3对胃癌细胞腹膜种植能力的影响主要是源于其诱导E-cadherin-catenin复合体异常表达以及促进ICAM-1、CD44v6、MMP-2和MMP-9蛋白合成等内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07-05-01)
胃癌腹膜种植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对可能影响胃癌患者腹膜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胃癌患者中无转移112例,有转移48例。Logsitic回归分析中显示,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为影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为影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胃癌腹膜种植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汤加宁,程向东,徐志远.胃癌腹膜种植转移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4
[2].张林根,董江楠,李靖.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4
[3].王华毅,谢先木,付德琴,王虹.腹腔冲洗液L3-PP和整合素α5β1检测对胃癌腹膜种植转移预测价值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
[4].罗登,黄华,路明亮,郑梦瑶,常江.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
[5].朱萌.大网膜乳斑及巨噬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与胃癌腹膜种植性转移的关系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0
[6].朱萌,徐远义.大网膜乳斑与胃癌腹膜种植性转移的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0
[7].刘宏斌,赵宏伟,韩晓鹏,朱万坤,苏琳.腹腔冲洗液检测CEA预测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临床意义[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
[8].赵宏伟.流式细胞术检测CK19和CEA预测胃癌腹膜种植转移及其临床意义[D].兰州大学.2009
[9].刘林祥,邓炳幸,卢川,饭沼元,森山纪之.胃癌腹膜腔种植转移的MSCT表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8
[10].刘伟.STAT3在胃癌腹膜种植转移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