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肝癌论文-孙跃军,白洪林,王栋,冉昭,徐李刚

大肝癌论文-孙跃军,白洪林,王栋,冉昭,徐李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肝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肝癌,介入治疗,疗效预测,T2磁共振影像组学

大肝癌论文文献综述

孙跃军,白洪林,王栋,冉昭,徐李刚[1](2019)在《术前T2磁共振影像组学在预测介入治疗大肝癌近期疗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介入术前MR的影像组学对肝癌6个月内介入治疗局部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大肝癌患者,术前1周内行MRI检查,术后1~2个月、半年随访多功能MRI,按照mRECIST标准对介入术后6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进行评估,利用MITK软件在T2图像上进行勾画肿瘤区域,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剔除冗余特征,利用mRMR特征排序方法筛选得到组学标签。采用留一法划分样本,与LASSO分类器共同构建大肝癌介入治疗后6个月进展预测模型。计算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70例患者6个月后随访52例病灶未进展(N-PD),18例进展(PD),两组术前T2-MRI的Wavelet-HHH firstorder Mean等3个的影像组学参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这些差异性影像组学特征所建的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AUC=0.657,ACC=0.714,SEN=0.588,SPE=0.755)。结论基于MRI组学特征能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大肝癌进行近期进展风险预测,可在TACE术前筛选进展危险性高的患者,为其提早采取联合治疗提供个体化建议。(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马铭,谢明瑞[2](2019)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大肝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抽样研究方法,选择肝癌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高强度聚焦超声,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波消融治疗,所有患者都治疗观察3个月,记录治疗疗效与不良反应,随访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8. 9%和49. 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肝区疼痛、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CD3~+ CD4~+ T比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 CD8~+ T比例低于对照组(P <0. 05),且都低于治疗前(P <0. 05)。观察组的总体生存时间与疾病进展时间为(31. 44±4. 29)个月和(26. 29±5. 11)个月,都长于对照组的(25. 63±5. 19)个月和(20. 41±4. 89)个月(P <0. 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喻祖胜,李国伟,袁年勇[3](2019)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直径>5 cm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17)和联合组(n=16)。对照组单纯行TACE治疗,联合组在TACE 2周后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联合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为62.50%,高于对照组47.05%(P<0.05)。两组治疗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IGF-II、IGFBP-2及AF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下降、消化道反应、贫血、转氨酶升高、胸腔积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ACE联合MWA具有比单一TACE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肝胆胰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皇甫娟,李文永,李中星[4](2019)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分别联合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经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分别联合射频消融(RFA)与微波消融(MWA)治疗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60例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TACE+经皮热消融治疗,其中,联合RFA治疗患者32例,联合MWA治疗患者28例。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60例患者治疗完全有效率为93.33%(56/60),TACE+RFA及TACE+MWA治疗患者首次完全有效率、并发症率、局部复发率、无复发生存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RFA/MWA治疗大肝癌疗效显着,对无法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大肝癌患者建议采取该方案治疗。(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徐伟,王霞,武子英,孙继泽[5](2019)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性大肝癌患者的效果及对细胞免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性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不可切除性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患者在TACE上联合冷冻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 5%,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4.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患者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 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的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TACE联合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性大肝癌疗效显着,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期刊2019年09期)

林新居[6](2019)在《大肝癌切除术中断面碘125粒子植入的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大肝癌肉眼根治切除术中断面碘125粒子植入的安全性。方法随机将医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5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仅行大肝癌肉眼根治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断面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后,2组白细胞计数(WBC)、谷氨酰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数值较手术前降低,白蛋白(ALB)数值较手术前升高(P均<0. 05);但手术后2组WBC、ALT、ALB、TBIL、BUN、Cr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其余出血、胆漏、感染、局部疼痛、胸腔积液、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大肝癌肉眼根治切除术中,行肝断面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但对器官功能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26期)

陈鑫培,苏松,周鹏程,罗德,刘向东[7](2019)在《肝切除术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孤立性大肝癌效果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肝切除术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孤立性大肝癌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谷歌学术、万方、中国知网、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系统及维普等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研究生论文和会议报告,收集对比肝切除术与TACE治疗孤立性大肝癌效果的研究。筛选文献后进行分析以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篇文献共1 315例患者,其中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匹配的文献3篇,共4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切除术组术后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均高于TACE组(均P<0.05);经过PSM匹配后,肝切除术组术后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仍然高于TACE组(均P<0.05);肝切除术组与TAC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TACE,肝切除术治疗孤立性大肝癌更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17期)

周海浪[8](2019)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涟水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100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 :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效果较为理想。(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7期)

杨嘉文[9](2019)在《TACE分别联合微波消融、~(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及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大肝癌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分别联合微波消融、~(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及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大肝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30例给予TACE治疗,联合治疗1组30例给予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联合治疗2组30例给予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联合治疗3组30例给予TACE联合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对比4组患者临床疗效、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生存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各联合治疗组疾病控制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各联合治疗组AFP减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6个月、1年后联合治疗2组、联合治疗3组与对照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联合治疗1组生存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 4组治疗后VEGF、MMP-9因子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 <0. 05),且各联合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联合治疗1组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蛋白尿、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联合治疗2组血压升高、联合治疗3组皮肤瘙痒事件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TACE分别联合微波消融、~(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及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大肝癌的治疗效果显着高于单一TACE治疗,其中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马洋洋,陈志贤,陈梓晴,陈继冰,牛立志[10](2019)在《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膈顶部大肝癌长期随访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性肝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发展迅速,肝恶性肿瘤死亡率占疾病总死亡率的1/2~([1])。大肝癌是指单个直径>5cm呈膨胀性生长、有包膜或假包膜形成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虽然手术是原发性肝癌治疗的金标准,然而只有不到于20%的病人适合手术切除。无法切除肿瘤的患者常采用化疗进行治疗,但由于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近些年来,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等微创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肝癌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大肝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大肝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抽样研究方法,选择肝癌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高强度聚焦超声,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波消融治疗,所有患者都治疗观察3个月,记录治疗疗效与不良反应,随访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8. 9%和49. 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肝区疼痛、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CD3~+ CD4~+ T比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 CD8~+ T比例低于对照组(P <0. 05),且都低于治疗前(P <0. 05)。观察组的总体生存时间与疾病进展时间为(31. 44±4. 29)个月和(26. 29±5. 11)个月,都长于对照组的(25. 63±5. 19)个月和(20. 41±4. 89)个月(P <0. 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肝癌论文参考文献

[1].孙跃军,白洪林,王栋,冉昭,徐李刚.术前T2磁共振影像组学在预测介入治疗大肝癌近期疗效的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

[2].马铭,谢明瑞.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J].实用癌症杂志.2019

[3].喻祖胜,李国伟,袁年勇.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9

[4].皇甫娟,李文永,李中星.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分别联合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19

[5].徐伟,王霞,武子英,孙继泽.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性大肝癌患者的效果及对细胞免疫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

[6].林新居.大肝癌切除术中断面碘125粒子植入的安全性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7].陈鑫培,苏松,周鹏程,罗德,刘向东.肝切除术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孤立性大肝癌效果的Meta分析[J].广西医学.2019

[8].周海浪.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

[9].杨嘉文.TACE分别联合微波消融、~(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及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大肝癌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师杂志.2019

[10].马洋洋,陈志贤,陈梓晴,陈继冰,牛立志.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膈顶部大肝癌长期随访1例[J].肝癌电子杂志.2019

标签:;  ;  ;  ;  

大肝癌论文-孙跃军,白洪林,王栋,冉昭,徐李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