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前驱体制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磷化镍,纳米颗粒,析氢反应
前驱体制备论文文献综述
徐丹,朱良奎,周丹,付煜荣,符小文[1](2019)在《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前驱体制备纳米磷化镍催化剂(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镍基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Ni-MOF)为前驱体,通过低温碳化获得Ni@C,并通过磷化成功地制备了不同结构的磷化镍纳米颗粒。将所得材料应用于析氢反应(HER)催化剂,在Ni@C与红磷质量比为1∶1及热解温度为500℃时获得的Ni1P1-500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在酸性介质中,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过电位为178 mV,并展现了良好的循环性能。较小的Tafel斜率(62 mV·dec-1)揭示了析氢反应的机理为Desorption-Heyrovsky机制。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可归因于磷化镍催化剂表面存在的质子受体(P位点)和氢化物受体(Ni位点)活性中心。(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因,郭健健,王杰,李海涛,赵永祥[2](2019)在《以NiAl-NO_3-LDH为前驱体制备Ni-Al_2O_3催化剂及其催化乙酰丙酸加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O_3~-插层类水滑石(Ni Al-NO3-LDH)为前驱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i/Al摩尔比的Ni-Al_2O_3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乙酰丙酸液相加氢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随着Ni/Al摩尔比的增加,类水滑石层板结构中存在的游离态γ-AlOOH物种逐步演变为游离的Ni(OH)2物种,制备的催化剂中金属-载体相互作用逐渐减弱,Ni物种分散度逐渐降低,表面酸性中心数量先增多后减少;当Ni/Al摩尔比为3时,所制备的催化剂表面具有最丰富的酸性中心和加氢中心.在酸性中心和加氢中心的协同作用下,该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乙酰丙酸加氢合成γ-戊内酯性能及良好的使用稳定性.在160℃,4 MPa氢气条件下反应5 h时,γ-戊内酯的收率最高可达92. 7%.(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徐匡亮,严朝雄,晋梅,徐志花[3](2019)在《不同前驱体制备的Pt/CuO室温催化氧化甲醛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纳米CuO负载贵金属Pt复合催化剂(Pt/CuO),并探讨了其在室温催化氧化甲醛方面的应用。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TG)等手段对所制备的Pt/CuO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表明前驱体对Pt/CuO催化剂室温去除甲醛性能影响很大,其中以CuCl_2·2H_2O和聚乙二醇20000为前驱体制备的Pt/CuO具有最好的室温去除甲醛活性,这可能与其纳米片结构和丰富的表面羟基等有关。原位红外结果表明甲酸盐和DOM是Pt/CuO催化剂催化分解甲醛的主要产物。(本文来源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茅茜茜,徐勇刚,毛小建,张海龙,李军[4](2019)在《碳热还原氮化法结合泡沫前驱体制备超细氮化铝粉体(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使用改良的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超细氮化铝粉体。以γ氧化铝和蔗糖作为铝源和碳源,先预处理制备成多孔泡沫,再通过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氮化铝粉体。反应过程和产物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SEM和TEM确定。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整个反应过程不存在氧化铝的相转变。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γ-Al2O3颗粒被无定型碳包裹,从而抑制了γ-Al2O3到α-Al2O3的相转变。泡沫的多孔结构促进了氮气的扩散和反应副产物的释放,使得最低反应温度降低至1450℃。SEM结果表明得到的氮化铝颗粒粒径大约为50nm。本研究合成的氮化铝粉体可用于制备高热导氮化铝陶瓷。(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吴双[5](2019)在《LiFePO_4前驱体制备与LiFePO_4的高温合成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铁作为制备磷酸铁锂重要的前驱体,其微观结构对制备性能优异的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铁源与磷源对制备出的磷酸铁形貌有影响,其次制备方法不同也会影响制备出的磷酸铁形貌和结构。此外,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对磷酸铁进行形貌改性。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如下:首先,选用Fe(NO_3)_3·9H_2O、NH_4H_2PO_4为铁源和磷源,水热合成磷酸铁,比较了120℃下不同反应时间合成的磷酸铁。利用XRD、SEM、TG-DTA、TG-DSC、FTIR等对制备的磷酸铁进行了晶体结构、形貌等探究。实验结果表明,120℃下水热法反应6 h制备出的磷酸铁的形貌较好。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分别将FeSO_4·7H_2O、H_3PO_4、H_2O_2和FeCl_3、H_3PO_4作为原料,结果表明将Fe(NO_3)_3·9H_2O、NH_4H_2PO_4作为原料制备出的磷酸铁形貌更佳。采用的共沉淀法进行磷酸铁的制备,将Fe(NO_3)_3·9H_2O、NH_4H_2PO_4作为原料进行制备,并与水热法制备出的磷酸铁进行形貌结构等比较。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磷酸铁颗粒形貌更为规整,粒径较小,但容易不均一,分散性不好。水热法制备的磷酸铁为FePO_4·2H_2O,共沉淀法制备的磷酸铁不含结晶水,两种方法制备出的磷酸铁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水热法制得的磷酸铁则属于Monoclini晶系,P2_1/n(14)空间群,而采用共沉淀法制得的磷酸铁属于Hexagonal晶系,P321(150)空间群。第4章重点探究的是表面活性剂对磷酸铁新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叁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助于促进生成球形磷酸铁,但在分散颗粒以及抑制团聚的方面作用不明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生成球形形貌磷酸铁,少量的添加还能分散颗粒、抑制团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减小颗粒粒径以及改善形貌,但颗粒之间的团聚却愈发严重;高聚物表面活性剂少量的添加有助于球形颗粒的生成,过多的添加量会抑制球形颗粒的形成,并且加剧颗粒之间的团聚现象。最后,将制备出的磷酸铁作为原料,探究了磷酸铁锂高温合成理论。通过TG-DSC对反应过程进行模拟,升温范围相同,改变升温速率。采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线性拟合后根据线性方程求出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并通过模式函数法、Coats-redfern公式与Kissinger法和Ozawa法所求得的动力学参数比较,确定合适的最概然机理函数,于是可以确定非等温动力学方程。结果为:反应模型符合Avrami-Erofeev(n=2/3)模型,即可得:(?)(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6)
张龙帅[6](2019)在《基于超分子前驱体制备g-C_3N_4基光催化剂及产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一种有机聚合物半导体,只含C、N元素,带隙为2.7 e V,具有可见光活性(λ<460 nm),另外,其丰富的前驱体来源以及简单的制备方法加上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含N前驱体直接热聚合获得的块体g-C3N4因其比表面积小、光生载流子复合严重,可见光响应范围小等问题导致其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如何提高g-C3N4的光催化活性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通过调控g-C3N4的形貌提高样品比表面积、元素掺杂拓展光响应范围和载流子迁移、利用异质结促进光生载流子分离抑制复合、引入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拓展光吸收范围等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g-C3N4的光催化活性。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新的前驱体也是提高g-C3N4的光催化活性的重要方法。由叁聚氰胺和叁聚氰酸通过氢键自组装所形成的超分子由于氢键的存在使其在高温下能够保持一定的形貌,并且氨基、羧基与其他分子、离子等之间的的化学作用以及配位作用等使超分子前驱体在g-C3N4的形貌工程和元素掺杂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应用空间。本论文通过叁聚氰胺和叁聚氰酸形成的超分子前驱体对g-C3N4进行了形貌调控、元素掺杂、等离子光催化剂以及C桥电荷传输通道的设计与制备,实现了g-C3N4光催化剂的高效催化产氢,完成了如下的工作:1、为了解决二维多孔氮化碳纳米片(2DPCN)制备流程复杂等问题,发展了一种基于超分子前驱体一步煅烧法用于制备2DPCN。所获得的2DPCN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好的结晶性、更宽的可见光吸收范围、合适的能级结构以及更快的电荷传输能力。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催化产氢速率达到220μmol h-1(50 mg催化剂)。同时,在490 nm光照下表观量子产率(AQY)达到1.3%,表明2DPCN在绿光范围依然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这种基于超分子前驱体的一步煅烧法为二维多孔g-C3N4材料形貌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2、采用绿色简单的水热-煅烧两步法制备了Na掺杂氮化碳纳米管(Nax-CNNT),并将其用于光催化产氢研究。元素分布图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了Na的成功掺杂,并且Nax-CNNT也保持了g-C3N4的本征结构。介孔及纳米管状结构使得样品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光催化产氢结果表明:Na掺杂和更大的比表面积对光催化产氢具有协同增强的效果。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光催化产氢速率达到143μmol·h-1(20 mg催化剂)。另外,我们成功制备了Li和K掺杂的CNNTs,并且对光催化活性表现出增强效果,这也表明了该方法对于制备碱金属掺杂的CNNTs具有普适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NaxCNNTs光催化增强的机理。3、利用浸渍-退火法制备了金纳米棒(Au NRs)修饰的CNNTs(Au NR/CNNTs)等离子光催化剂。Au NRs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吸收峰的位置可以通过调控纳米棒的长径比实现,因此,Au NRs/CNNTs的光吸收范围可以拓展到更长波长的可见光甚至是近红外光。通过调控Au NRs的长径比和Pt沉积方式,获得了最优化Pt@Au NR769/CNNT650,其可见光(λ>420 nm)催化产氢活性达到207.0μmol h-1(20 mg催化剂)。基于实验表征和测试提出了LSPR增强光催化活性的机理:一方面,Au NRs的LSPR有利于可见光的利用;另一方面,Pt和Au NRs对于CNNTs光催化产氢具有协同增强的效果,即局域增强电磁场(LEMF)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迁移,而直接电子注入(DET)有利于提高导带电子的浓度,同时,Au NRs还能够作为电荷传输通道抑制载流子复合,最后,Pt作为助催化剂快速消耗电子还原H+产生氢气。该工作为发展同时拓展光吸收范围、促进载流子生成与转移以及减少复合的高效分解水光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4、设计了一种新型的C桥连接的草怕津基melon(CCHM)光催化剂。通过煅烧由叁聚氰胺、叁聚氰酸和草酸通过氢键形成的新型超分子前驱体得到CCHM光催化剂。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光催化产氢速率达到106μmol h-1,同时,在420 nm光照下,CCHM的AQY达到13.1%。理论计算和实验表征表明C桥能够在melon链之间形成电荷通道,这有利于促进电荷的迁移,抑制载流子复合,促进体相电荷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样品的光催化活性。该工作对于改善草怕津基melon链之间的电荷传输能力,提高光催化活性及发展新型高性能光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庞圣洁[7](2019)在《以{PW_(12)O_(40)}@MOFs为前驱体制备钨基材料及电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简称POMs)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磁性、力学等性能。近年来,用载体负载POMs纳米颗粒或与POMs形成复合材料,以充分发挥两种材料性能的研究,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在催化、能量转换和存储,传感器和其它材料科学领域应用广泛,逐渐成为POMs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是具有高度有序孔道的类分子筛材料,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组装而成,是一类理想的POMs担载剂。将POMs与MOFs结合成POMOFs结构材料,可以克服各自组分缺点,实现功能加合。近几年,国内外对于这种复合材料作为能量存储装置中电极材料的研究备受关注。本论文以{PW_(12)O_(40)}为前驱体,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两例POMOFs化合物,并煅烧制备碳基氧化钨和碳基氮化钨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煅烧前后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吸附和电容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溶液法,以叁聚氰胺(Melamine)、H_3PW_(12)O_(40)、Cu(CH_3COO)_2·H_2O等为原料,首次合成了基于Keggin型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PW_(12)O_(40)}@Cu-Melamine,并将该化合物在800℃煅烧得到含氮化合物,将前驱体与煅烧后样品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4.3A g~(-1)电流密度下,两者比电容分别是982.6和1032.7 F g~(-1)。在22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2000次,比电容分别保持95%和97%,说明都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为POMOFs及其衍生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将配体叁聚氰胺换成均苯叁甲酸(BTC),其他条件相同,得到第二例化合物{PW_(12)O_(40)}@Cu-BTC,同时将其在700、750、800、850、900℃分别煅烧得到不同组成的化合物,测试了这些化合物对染料(亚甲基蓝、罗丹明B、甲基橙)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800℃得到的化合物Cu-WO_x@C对叁种染料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分别达到97%(45min),97.9%(80min)和96.2%(24min),进一步对样品吸附甲基橙溶液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符合化学吸附和多层吸附。将{PW_(12)O_(40)}@Cu-BTC和Cu-WO_x@C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展示出高比电容,在4.3A g~(-1)电流密度下,{PW_(12)O_(40)}@Cu-BTC比电容达到2361F g~(-1),在22A g~(-1)电流密度下,经过5000次循环后,可以保持初始电容81%,Cu-WO_x@C比电容达到4531 F g~(-1),经过5000次循环,可以保持初始电容93%。并用Cu-WO_x@C作电极材料组装了水系对称超级电容器,在电流密度为4.3A g~(-1)、电压窗口1.8V时,最大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为229Wh kg~(-1)和11.9W kg~(-1),优于其他氧化钨基材料的电容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刘雷强[8](2019)在《前驱体制备方式对浆状乙醇合成Cu/Zn/Al催化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国家对环保日益重视、人民对绿水青山日益渴望的情况下,乙醇作为一种环保无污染且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目前工业乙醇的合成严重依赖于农业以及石油工业,而我国农业虽然相较发达,但人口众多,石油工业则十分依赖于进口,因此以农业与石油工业为基础合成乙醇不符合我国现实国情。众多周知,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若以煤炭为原料,以煤基合成气合成乙醇,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我国的能源优势,还可以减少煤炭粗放利用带来的生态问题。合成气制备乙醇的反应以及伴随的副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浆态床相比于固定床反应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的优点,可以有效避免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烧结失活问题。在前期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针对浆态床反应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完全液相法,以该方法为基础,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u/Zn/Al催化剂在合成气制备乙醇中的性能效果,发现其乙醇选择性较低、稳定性以及重现性均较差,且催化剂前驱体结构十分敏感,微弱的变动因素均会导致较大的性能差异。因此本文从催化剂的前驱体制备方式入手,改变实验室常用的CuZn溶液而代之以CuZn溶胶作为制备催化剂的原料,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调节,以期能够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能进行调变;另外,本文还研究了在制备催化剂的过程中,分步添加AlOOH溶胶对催化剂的影响,并结合XRD、H_2-TPR、NH_3-TPD-MS、N_2-吸脱附测试、FTIR、XPS、TG-DTG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性质与催化性能间的关系。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Al溶胶+CuZn溶胶法制备的催化剂可以提高醇分布中的乙醇占比,当Al溶胶与CuZn溶胶混合温度为90℃时,柠檬酸添加量为0.05 mol时,催化剂的乙醇占总醇比最高;2)Cu/Zn/Al催化剂中难还原Cu物种以及较多的弱酸位可以促进乙醇的生成;3)络合剂的添加可以促进Cu物种的分散,减小烃类的选择性,其中Cat-EG效果最好;4)Cu~0的晶粒尺寸是影响Cu/Zn/Al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因素,过大的Cu~0尺寸会降低催化剂活性,导致较高的烃类选择性,但同时也有利于醇分布中乙醇的增加;5)分步添加Al溶胶的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可以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提高总醇选择性,但不利于催化剂活性以及乙醇占总醇比的增加;6)表征分析发现,随着分步添加Al溶胶的量增加,催化剂中Cu、Al物种的分散程度增加,Cu~0的晶粒度下降,同时增加了催化剂中易还原的Cu物种量,减少了难还原Cu的量。(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小丽[9](2019)在《MOFs为前驱体制备铜铈催化剂及其在CO优先氧化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能够将化学能无污染且有效地转化为电能,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鉴于铜铈氧化物催化剂对CO-PROX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而前驱体的选择对铜铈催化剂的最终活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建立了一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OFs)前驱体制备活性物种高度分散的铜铈催化剂的合成方法。(1)分别采用具有含氮配体的CeMOF-1和同构的CeMOF-2为前驱体,吸附Cu~(2+)离子,经过高温热解使有机配体分解,获得对于CO-PROX具有优异催化性能的CuO/CeO_2催化剂。由于金属离子和氮原子之间存在的配位作用,吸附的金属离子可以通过孔壁上的有序氮原子来稳定。经焙烧后,所得铜铈催化剂对CO-PROX反应的催化性能大大优于浸渍法制备的CuO/CeO_2催化剂以及无氮的同构MOF前驱体。通过FT-IR,UV-vis光谱,PXRD,TEM,H_2-TPR,Raman,XPS等表征,通过选用两种不同特点的MOFs前驱体和选择不同热解温度来获得铜铈催化剂,探究形成的催化剂中铜活性物种的分布、铜铈相互作用、铜铈表面氧空穴以及氧化还原能力的影响,进而在富氢条件下对CO选择性与氧化活性、催化剂寿命及抗水和抗CO_2能力进行了探究,以此对比这系列CuO/CeO_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差异。(2)为提高铜铈催化剂的选择性,以上述CeMOFs催化剂为基础,我们进一步设计了PrCe-MOF为前驱体吸附Cu~(2+)离子获得选择性更好的镨掺杂的铜铈催化剂。这是MOFs前驱体法新的拓展。(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31)
王凤康[10](2019)在《Cu-BTC为前驱体制备催化剂及其对甲苯的催化氧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环境中的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催化燃烧技术是工业中一种常用的高效、环保节能、无二次污染的处理方法。目前研究热点是寻找简单、高效、低价的催化材料。本研究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u-BTC为模板,分别负载不同含量的Co或Mn元素,最后煅烧形成金属氧化物多孔复合催化剂并用于催化氧化甲苯。考察了不同金属元素摩尔比、空速、水汽和反应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合SEM、XRD、BET、XPS、H_2-TPR、O_2-TPD、DRIFTS等表征手段,探究催化剂对甲苯催化降解的动力学和反应机理。总结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催化性能评价发现随着Co/Cu或者Mn/Cu的摩尔比的升高,催化剂的活性也逐渐增强。随着金属元素摩尔比的升高,从SEM图中发现催化剂表面负载的颗粒逐渐增多,mapping中显示Co、Mn元素含量也是逐渐增多。当Co/Cu或者Mn/Cu摩尔比分别为0.5:1时,即催化剂CuCo_(0.5)O_x/C(T_(90)=243℃)和CuMn_(0.5)O_x/C(T_(90)=233℃)的活性最好但是随着摩尔比的进一步提高,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都降低了。(2)空速影响CuCo和CuMn复合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效果,空速越小,催化活性越好,特别是在20000 mL/(g h)空速下催化效果最好。这和甲苯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停留时间有关,低空速下甲苯停留在催化剂表面长,有利于催化反应进行。(3)通过分别考察CuCo_(0.5)O_x/C和CuMn_(0.5)O_x/C的两个周期的再生能力测试、50 h的稳定性测试和10 vol.%和20 vol.%不同水汽参与的耐水性测试发现,两种催化剂对甲苯的转化率受水汽的影响较小,同时使用前后的催化剂经过XRD测试发现晶型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催化剂的稳定性良好。(4)最后运用反应动力学从微观角度分析催化反应的活化能。Mn/Cu的摩尔比的升高,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活化能逐渐减低。CuMn_(0.5)O_x/C的活化能最低75.8 kJ/mol,表明CuMn_(0.5)O_x/C对甲苯的催化降解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29)
前驱体制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NO_3~-插层类水滑石(Ni Al-NO3-LDH)为前驱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i/Al摩尔比的Ni-Al_2O_3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乙酰丙酸液相加氢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随着Ni/Al摩尔比的增加,类水滑石层板结构中存在的游离态γ-AlOOH物种逐步演变为游离的Ni(OH)2物种,制备的催化剂中金属-载体相互作用逐渐减弱,Ni物种分散度逐渐降低,表面酸性中心数量先增多后减少;当Ni/Al摩尔比为3时,所制备的催化剂表面具有最丰富的酸性中心和加氢中心.在酸性中心和加氢中心的协同作用下,该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乙酰丙酸加氢合成γ-戊内酯性能及良好的使用稳定性.在160℃,4 MPa氢气条件下反应5 h时,γ-戊内酯的收率最高可达92. 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驱体制备论文参考文献
[1].徐丹,朱良奎,周丹,付煜荣,符小文.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前驱体制备纳米磷化镍催化剂(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2].张因,郭健健,王杰,李海涛,赵永祥.以NiAl-NO_3-LDH为前驱体制备Ni-Al_2O_3催化剂及其催化乙酰丙酸加氢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3].徐匡亮,严朝雄,晋梅,徐志花.不同前驱体制备的Pt/CuO室温催化氧化甲醛性能的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
[4].茅茜茜,徐勇刚,毛小建,张海龙,李军.碳热还原氮化法结合泡沫前驱体制备超细氮化铝粉体(英文)[J].无机材料学报.2019
[5].吴双.LiFePO_4前驱体制备与LiFePO_4的高温合成动力学[D].江苏科技大学.2019
[6].张龙帅.基于超分子前驱体制备g-C_3N_4基光催化剂及产氢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9
[7].庞圣洁.以{PW_(12)O_(40)}@MOFs为前驱体制备钨基材料及电容性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8].刘雷强.前驱体制备方式对浆状乙醇合成Cu/Zn/Al催化剂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9
[9].刘小丽.MOFs为前驱体制备铜铈催化剂及其在CO优先氧化中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9
[10].王凤康.Cu-BTC为前驱体制备催化剂及其对甲苯的催化氧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