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前后论文-鲁克亮,潘洵

国共合作前后论文-鲁克亮,潘洵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共合作前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面抗战,共产党,国共合作,组织形式

国共合作前后论文文献综述

鲁克亮,潘洵[1](2018)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中共关于国共合作组织形式的诉求渐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抗战救国,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中共真诚地希望加强与国民党的长期密切合作。从1935年8月至1939年初,中共针对国共两党的合作组织形式,依据情势的发展,适时调整其诉求,先后主动提出了"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混合委员会""民族革命联盟""民族统一联盟""国民革命同盟会""两党关系委员会"及跨党合作的意愿。但国民党和蒋介石要中共"归服"或"融化"的苛求,让退守"组织独立性"合作底线的中共无法接受,这迫使中共关于国共合作组织形式的诉求渐次改变,最终维持于多层面有事商讨的国共合作组织形式,这也是战时国共两党合作过程纷争频繁的根源所在。(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毛毛[2](2017)在《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在大革命失败前后有关国共合作及其合作方式的争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对国共关系持不同论调,基本原因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定性,对革命性质和阶级关系的认识,对国民党的定位;根本原因有:斯大林的"叁个阶段论"和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最后提出,对国共合作的认识理应回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对立统一规律、主观能动性规律等作为思想方法上的指导。(本文来源于《普洱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钱之光[3](2015)在《我所了解的八路军南京办事处成立前后国共合作的有关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八路军南京办事处,是抗日战争开始后,我党、我军设在国民党政府所在地的一个公开的办事机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地下斗争,所有机构都处于严格的秘密状态。如果说在国民党统治区建立公开机构,那么还应该从在西安设立"红军联络处"开始。早在1936年春,我党已应张学良将军的要求,派有代表常驻西安,与东北军联络。1937年2月,周恩来、叶剑英在西安与顾祝同谈判,(本文来源于《百年潮》期刊2015年09期)

张玉菡[4](2014)在《对中共叁大前后张国焘国共合作观点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共叁大上,围绕国共合作问题,以张国焘为代表的一方与以马林为代表的一方发生了激烈争论。最后,会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但党内认识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也为此后国共合作过程中的坎坷乃至最后的破裂埋下了伏笔。长期以来,张国焘的观点作为争论的一方,多有争议,笔者对其进行了再探讨。(本文来源于《上海党史与党建》期刊2014年02期)

赫坚[5](2012)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中国共产党认识与实践叁民主义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孙中山创立的叁民主义理论在国民革命时期成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这一时期在对待叁民主义的认识与实践的问题上经历了比较复杂的过程,其特点既包括共产党对叁民主义的认识由排斥到接受再到发展的不断变化,还包括这些认识发展在工农运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等方面。(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2年08期)

刘大禹[6](2012)在《从皖南事变前后看国共合作的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国民党政府对中共采取从"编共"到"容共"再到"限共"的政策转变,两党矛盾逐渐积累。在国外因素的推波助澜之下,蒋介石对形势产生误判,最终发生了烈度很大的皖南事变。因国共合作的抗日基础犹存,在国际抗日局势的影响下,事变暂时平息。由此可以观察国共合作的困境,反思为推进政党合作,寻求共同国家利益、建立长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国际势力介入等化解政党冲突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2年02期)

利丹[7](2012)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中国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及其原因——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中国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对中国抗日局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就中国国民党政策转变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认为中国国民党政策转变是值得肯定的,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本文来源于《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吴敏娜[8](2011)在《中共叁大前后国共合作难题的化解》一文中研究指出1923年中共叁大召开前后,在国共合作的道路上,两党一度产生两不相让的意见分歧,合作事业险遭破产。孙中山平定陈炯明叛变回到广州重建革命政权后,随着广东战局的重大变化,改变了工作部署,把精力主要致力于广东战事,放缓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步伐,引起共产国际和(本文来源于《红广角》期刊2011年01期)

严安全[9](2007)在《国共合作前后孙中山的外交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孙中山是中国近现代伟大民主主义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他一生的外交实践在其整个政治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其外交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从走上民主革命道路之时起就十分重视外交,认为外交是革命党争取革命成功的重要手段。辛亥革命前后,在外交上孙中山推行的是资产阶级理想主义的外交路线。他一直希望得到列强的帮助、支持与同情,但是列强一次又一次粉碎了他的幻想。可以说这一时期孙中山的外交基本上是失败的。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的外交政策有了一些变化。但从基本立场上看,始终没有改变此前的对列强的幻想。经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以及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孙中山的外交思想开始发生转变,使他逐步走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道路。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孙中山的认识产生了飞跃,他的外交思想与实践逐步成熟。到晚年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外交思想,从而实现了孙中山在外交路线上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根本转变。对中国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7-04-01)

唐正芒,唐金培[10](2004)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前后中共党员发展缓慢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内容。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前后 ,中共党员人数增长极其缓慢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党员数量下降的趋势。本文试图从指导思想、改组工作、党群关系、组织入口、组织经费等几个方面对其原因作一个初步的分析和探讨。这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历史真相 ,而且对新时期巩固和扩大党的队伍 ,建设党的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04年11期)

国共合作前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对国共关系持不同论调,基本原因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定性,对革命性质和阶级关系的认识,对国民党的定位;根本原因有:斯大林的"叁个阶段论"和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最后提出,对国共合作的认识理应回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对立统一规律、主观能动性规律等作为思想方法上的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共合作前后论文参考文献

[1].鲁克亮,潘洵.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中共关于国共合作组织形式的诉求渐变[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毛毛.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在大革命失败前后有关国共合作及其合作方式的争论[J].普洱学院学报.2017

[3].钱之光.我所了解的八路军南京办事处成立前后国共合作的有关情况[J].百年潮.2015

[4].张玉菡.对中共叁大前后张国焘国共合作观点的再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

[5].赫坚.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中国共产党认识与实践叁民主义的特点[J].社会科学战线.2012

[6].刘大禹.从皖南事变前后看国共合作的困境[J].中共党史研究.2012

[7].利丹.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中国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及其原因——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之一[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

[8].吴敏娜.中共叁大前后国共合作难题的化解[J].红广角.2011

[9].严安全.国共合作前后孙中山的外交思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10].唐正芒,唐金培.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前后中共党员发展缓慢原因[J].求索.2004

标签:;  ;  ;  ;  

国共合作前后论文-鲁克亮,潘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