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湖蕊贾云(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650021)
【中图分类号】R2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337-02
1女性更年期的概念
更年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绝经是更年期的重要标志,围绝经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由于更年期脑垂体与卵巢间内分泌平衡失调,神经系统出现不稳定现象,使更年期心理也发生一些变化,更年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如失眠、多梦、烘热汗出等及烦躁易怒、情绪不够稳定、易激动、多疑、易怒、易紧张焦虑、注意力不够集中、心理敏感性增强、感觉易敏感、记忆力减弱等。两方面症状的叠加,更易使患者出现失眠等躯体疾患,而躯体疾患又加重心理症状。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岁左右。除生理性绝经之外,还有病理性绝经,可见于卵巢早衰患者,即绝经发生在<40岁。另外,如果双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受放射线毁坏,可导致人工绝经,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更年期综合征。
国内研究报道,更年期妇女抑郁症发生率的增加,不单纯是由雌激素缺乏等生物因素引起的,同时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存在。因为雌激素的缺乏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而抑郁症状的发生并非每个人都出现。古代中医医籍对本病无专篇记载,多散见于“年老血崩”“脏躁”“百合病”等病症中。1964年始以“经断前后诸证”列入中医教材。中医学认为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月经将断而至绝经,生殖能力降低而至消失。这是女性衰老的自然规律,多数妇女可以顺利度过,但部分妇女由于体质、产育、疾病、营养、劳逸、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很好地调节这一生理变化,使得阴阳平衡失调,脏腑气血不相协调,而围绕经断前后出现诸多身心和躯体证候。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营养状态改善,绝经年龄有后延趋势,寿命普遍延长,故围绝经期的保健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2失眠症的概念
失眠,中医学中称为“不寐”“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有睡眠障碍的人往往选择镇静、安眠的精神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或许会加剧失眠的程度,长期服用可能还会产生依赖性等副反应,况且这类药物多是治标不治本。实践证明⋯,中医中药治疗失眠,不论是从调整体质还是从远期疗效上都要优于镇静安神的西药。对于失眠者,多从这几方面考虑:气郁化火,扰动心神;胃气不和。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胆气虚,神摇善惊;淤血停滞。经脉不畅。的确,上述证型在临床占有相当的比例,但笔者亦发现大量失眠是由于阳气不足导致的,尤其在冬季和一些老年人身上更明显。此时,如果辨证准确,果断采取温阳的方剂,方可获良效。
3女性更年期失眠症发作的机理
由于女性更年期脑垂体与卵巢间内分泌平衡失调,神经系统出现不稳定现象,使更年期心理也发生一些变化,如情绪不够稳定、易激动、易怒、易紧张焦虑、注意力不够集中、心理敏感性增强、感觉易敏感、等症状。两方面症状的叠加,更易使患者出现抑郁等心理疾患,而心理疾患又加重失眠多梦,汗出等躯体症状。
女性更年期失眠症患者有其自身特点,即肾虚为本,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日:“女子•••••••七七任脉虚”更年期妇女大多步入七七之期,肾中精气亦由生育的旺盛阶段逐渐向衰退阶段转化,肝肾虚,心气不足是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病机,肝血不足,肾气虚弱,血不养心,心气不足,导致阴阳平衡失调。此期易出现肾虚阴阳失衡之病因病理基础。基于围绝经期,肾气渐衰,天癸将竭,精血亏损,脏腑功能衰退,故该症的病理特点为虚证为多,心、肝、脾受累为主,在脏腑亏虚、气血失和的基础上,加上情志刺激的因素而发病,临床常表现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夹杂的复杂证侯。是情志不舒。
4情志致病的概念
情志病是指在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中,情志因素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疾病,包括精神疾病、心身疾病、心理疾病、神经疾病及一切功能性疾病。
情志,是“七情”与“五志”的合称。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情志反应,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情志活动,不会致病。但当人受到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并超过了人体自身的生理调节范围与耐受能力,造成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理论认为“哀乐失时,殃咎毖至”。说明人体情绪因素与疾病的形成、发展、趋变、转归有着相关联系,而且对人生理、心理之偏倚、衰蜕、变异也有一定影响。中医学认为七情情志活动和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在五行学说中,又将七情归纳为喜、怒、忧、思、恐“五志”(把悲和惊分别隶属于忧和恐),分属于五脏,并指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5女性更年期失眠症的中医药情志干预治疗
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症以肾阴阳虚为本,治疗以补肾养血为主,兼顾疏肝健脾、养心安神。补肾应注重平调肾中阴阳,清热不宜过苦寒,祛寒不宜过于温燥,补精血不可滋腻,更不可妄用克伐,以免犯虚虚之戒。对于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的患者,多以心理疏导治疗为主,结合针灸治疗,饮食调理等可提高疗效。
5.1情志疏导
5.1.1认真倾听
要用同情和理解的态度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特别要理解病人的内心体验、今后打算,还有那些言外之意及难言之隐,给病人提供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
5.1.2劝说开导
患者及患者的亲人、同事、朋友应对患有此类病症的患者多些关注、关怀,以真诚的态度和患者摆事实、讲道理,劝说、疏导其改变不合理的想法及不良情绪,以达治疗之目的。适当地鼓励和保证,诚心诚意地安慰;以平等的态度与病人进行商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向病人解释心身相关的理论,调动病人心理活动的积极因素;适当地进行积极的暗示;总之,应主动接近病人,态度和蔼、亲切、诚恳,得到病人的信任,了解病人的真实思想,针对主要问题开导病人,耐心询问,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支持,进一步进行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要善于谅解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及时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予以开导,让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排除一切对疾病不利的思想因素,保持愉快的情绪,尽快恢复健康。正如《晋书•乐广传》所论述的杯弓蛇影那样,“心病要用心药治”。由此可以说明,情志致病的最佳治疗是精神疏导;消除疑惑、说明事实的真相是治疗的佳途径。
5.1.3移情易性
要改变苦闷心理要做到以下三点:有意识:对日常生活的人和事有足够的反应能力及对吃和睡有正确的积极态度;有反应:即要学会区分消极的想法和积极的想法。每当有了消极的想法时,首先把它记录下来,然后与一种较为客观的看法相比较;有行动:即多做一些令心情舒畅的事。行为疗法包括放松训练及音乐疗法。放松疗法通过言语及视觉想象诱导心理放松;进行头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放松训练,经过长期训练达到全身放松。音乐疗法采用感受性音乐治疗,选择适合的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定时欣赏。
5.1.4情志相胜
如恐惧症患者可以应用“情志制约”法,以“思胜恐”,在交谈中将患者自然地诱导人易引起思虑的往事或有待解决的对其人生有价值的事物情境中去,以消除其对女性更年期的恐惧及疑虑,然后结合“情志自调法”指导患者从思虑中解脱出来。保持情志稳定,而改善和减轻失眠症状。
5.1.5亲情疗法
亲情对于患者是必不可少的,要争取家属的理解、支持、参与,鼓励家属、亲友给患者带来亲情的关怀。提供间接帮助,如向病人家属、单位领导及亲朋好友讲明病人的病情,以取得它们的谅解,支持和帮助。
5.2中医药辩证治疗
中医药对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症的防治,以调理阴阳平衡为治疗原则。应从调整脏腑,尤以调整肾阴阳失调入手,兼顾疏肝、健脾、补精血,以达到充养天癸,调补冲任,畅达气机,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身心和躯体症状,从根本治疗本病的目的。我科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症的有效方:(党参30g、黄芪30g、当归15g、白术15g、炙远志15g、酸枣仁15g、柏子仁15g、麦冬15g、生地15g、杜仲20g、牡蛎20g)
5.2.1心脾两虚:【证候】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心机,神疲,乏力,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以补肾的同时兼以补养心脾。上方加茯神、龙眼肉、木香、大枣、生姜,如不寐较重,加夜交藤、龙骨。
5.2.2阴虚火旺【证见】心烦、失眠、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津少,或有心悸,腰酸,健忘,舌红,脉细数。予以滋阴降火安神,上方加黄连、阿胶、鸡子黄、芍药,若面微红,眩晕、耳鸣可加龟板、磁石。
5.2.3心虚胆怯【证见】心烦不得眠,心悸多梦,易于惊醒,胆怯易恐,遇事善惊,短气乏力,舌质淡,脉弦细。予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上方加茯苓、茯神、石菖蒲。
5.2.4情志扰心【证见】失眠,急躁易怒,甚则彻夜不眠,胸闷胁痛,口渴喜饮,不思饮食,口干口苦,目赤耳鸣,甚或彻夜不眠,头晕目眩,头痛欲裂,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滑数。予以清肝泻火,安神。上方加龙胆草、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
5.2.5痰热扰心【证见】失眠,心烦,痰多胸闷,嗳气吞酸,恶心厌食,口苦,目眩,苔黄腻,脉滑数。予以化痰清热安神。上方加半夏、陈皮、枳实、竹茹、生姜。若心悸惊惕不安,加珍珠母。
5.3女性更年期失眠症的预防
进入更年期前1~2年应开始注意“治未病”,能使女性更年期失眠症减少,要注重患者自身人格素质的培养,正确对待面临的突发事件与不良心理因素,保持豁达、乐观、幽默、洒脱,以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心理健康的基础。从绝经前l~2年开始服用中药,直至平稳度过围绝经期,对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疗效可靠。若同时配合针灸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但中医治疗的
5.4讨论
根据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症的特点,治疗上多以情志干预及中医中药辩证施治为主要方法,除此以外,还应考虑结合针灸、推拿、饮食等疗法协同治疗。另外,进入更年期前1~2年应开始注意“治未病”,更年期时能减少诸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