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侧柏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侧柏炭饮片,薄层鉴别,高效液相法,指纹图谱
侧柏炭论文文献综述
石典花,戴衍朋,宗珊珊,苏本正,张军[1](2019)在《侧柏炭饮片质控标准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侧柏炭TLC鉴别、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提升侧柏炭质控标准。方法:采用二次展开法对侧柏炭中异槲皮苷、槲皮苷、穗花双黄酮、槲皮素和山奈酚进行TLC鉴别;采用HPLC法建立侧柏炭指纹图谱;采用HPLC法同时对侧柏炭中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穗花双黄酮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10批侧柏炭中在与异槲皮苷、槲皮苷、穗花双黄酮、槲皮素和山奈酚相应的位置上均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10批侧柏炭指纹图谱中标识了14个共有峰,并指认2、3、7、8、11号色谱峰分别对应为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和穗花双黄酮。建立的HPLC法可同时对侧柏炭中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穗花双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简便可行。结论:本研究可用于全面提升侧柏炭饮片质量标准,以进一步有效保障其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石典花,宗珊珊,王军,戴衍朋,张军[2](2019)在《基于市售侧柏炭饮片质量问题探讨其“炒炭存性”的质控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市售侧柏炭质量进行考察,探讨侧柏叶"炒炭存性"的控制标准。方法:采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方法对市售侧柏炭饮片的性状、水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槲皮素的薄层色谱法(TLC)鉴别和有效成分槲皮苷、槲皮素的含量测定。结果:12批市售不同产地侧柏炭饮片中有9批炒炭程度较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标准重。建议对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TLC鉴别的展开条件进行修订,以避免展开剂分层;炒炭程度不同对侧柏炭所含槲皮苷和槲皮素含量的影响各异;同时检出槲皮苷和槲皮素可作为侧柏炭质量控制指标之一。结论:市售侧柏炭饮片大多存在炒炭程度过重的质量问题;建立的侧柏叶"炒炭存性"质控标准可用于有效保障侧柏炭饮片的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薛露,刘晨,丁安伟,张丽,陈佩东[3](2016)在《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CMCNa,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阳性组、剔除前组、剔除后组、成分群低剂量组和成分群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的治疗药物,连续给药8 d,于第7天复制出血热复合出血模型,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的量(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的量、全血黏度、环氧合酶2(COX-2)等评价指标为导向,考察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成分群的止血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PTT,TT显着延长(P<0.01,P<0.05),PT显着缩短(P<0.05),FIB的量明显增加(P<0.01);PLT,PDW,MPV显着增加(P<0.01,P<0.05),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着降低(P<0.05),6-keto-PGF1α显著降低(P<0.01),TXB2显着升高(P<0.01);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明显增加(P<0.01),RBC,PLT和HGB明显升高(P<0.01),C0X-2的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黄酮类成分群可明显缩短APTT,TT(P<0.01,P<0.05),明显降低FIB的量(P<0.05);明显降低PDW和PLT(P<0.01,P<0.05),显着提高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5),6-keto-PGF1α显著升高(P<0.01,P<0.05),TXB2显着降低(P<0.01);明显降低模型大鼠RBC、HCT、HGB及全血低切黏度(P<0.01,P<0.05),C0X-2的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改善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剔除后组对模型大鼠各环节的作用较弱。结论: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主要通过改善内源性凝血功能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全血低切黏度等发挥其凉血止血作用,是侧柏炭止血有效部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6年17期)
薛露,单鸣秋,张丽,丁安伟[4](2016)在《侧柏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侧柏叶系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枝梢及叶,经炒炭炮制而成侧柏炭,其寒凉之性趋于平和,更胜于收涩止血,效果明显,被视为中医临床凉血止血之要药。本文通过对侧柏炭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6年05期)
谭晓亮,李瑞海[5](2015)在《HPLC法同时测定侧柏叶、侧柏炭中的7种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侧柏叶、侧柏炭中杨梅苷、槲皮苷、杨梅素、槲皮素、山柰酚、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的含有量。方法侧柏叶、侧柏炭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elch Ultimate LP-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0 nm;体积流量1 m L/min。结果杨梅苷、槲皮苷、杨梅素、槲皮素、山柰酚、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的标准曲线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7.6%~101.1%,RSD<1.14%(n=6)。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侧柏叶、侧柏炭的含有量测定。(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5年12期)
刘晨,柳佳,郑传柱,张丽,丁安伟[6](2014)在《侧柏炭止血作用活性部位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侧柏炭各极性部位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对照组及模型组i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阳性组、侧柏炭石油醚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和水部位组分别ig相应的治疗药物,连续给药7 d,第7天复制血热复合出血模型,以全血及血浆黏度、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的量、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量、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等评价指标为导向,考查侧柏炭各极性部位的止血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下全血及血浆黏度明显增加,RBC,HGB,HCT明显升高,TT,APTT显着延长,PT显着缩短,FIB的量显着增加,PLT,PCT,MPV,PDW明显增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着降低;乙酸乙酯部位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缩短TT,APTT,明显降低FIB的量,明显降低PDW,显着提高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正丁醇部位可明显增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水部位可明显降低血浆黏度,明显缩短TT。但正丁醇和水部位作用程度均不及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对模型大鼠各环节的作用较弱。结论: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主要通过降低血浆和全血低切黏度、改善内源性凝血功能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发挥其止血作用,为侧柏炭止血有效部位。(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4年16期)
周丽娜[7](2014)在《侧柏炭对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细胞代谢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侧柏炭为中药侧柏叶经炒炭炮制而成,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侧柏叶炒成炭后寒凉之性减弱,止血功效增强,临床常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侧柏炭止血效果明显,被视为中医临床凉血止血之要药。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侧柏炭的化学成分、炮制工艺、止血作用上,对侧柏炭凉血止血的效应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尚未进行深入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是细胞和血液物质交换的第一屏障,其功能和结构的异常可使血管壁凝血等功能发生障碍,引起一系列血管相关性疾病。而脂多糖可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使其过度释放一氧化氮等炎性因子,从而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损害血管壁。故本论文采用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为模型,对侧柏炭保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有效方法提取物、有效溶剂提取物、有效洗脱部位、活性成分进行了筛选,并鉴定了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11个化学成分,建立了洗脱部位的谱效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穗花杉双黄酮对LPS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文献研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目前侧柏炭的研究进展、中药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细胞代谢组学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为本论文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及考察指标奠定了基础。(二)侧柏炭不同方法提取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采用LPS诱导制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模型,检测HUVEC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发现100 μg·mL-1的LPS对细胞的损伤程度适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57.84μg·mL-1、28.92μg·mL-1的复合提取物(先醇提后水提,混合两次提取物)组、57.84μg·mL-1的醇提物组及水提物组可显着提高细胞活力(P<0.05),且57.84μg·mL-1的复合提取物组作用趋势更为明显(P<0.01)。复合提取物57.85 μg·mL-1、28.92μg·mL-1剂量组和醇提物57.85 μg·mL-1剂量组均能显着降低NO含量(P<0.01,P<0.05)。57.85 μg·mL-1同剂量下,与醇提物组比较,复合提取物组表现出更强的保护作用(P<0.01)。提示:侧柏炭复合提取物为侧柏炭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最有效方法提取物。(叁)侧柏炭不同溶剂提取物对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在上述实验基础上,以先醇提后水提为提取方式,追踪侧柏炭有效溶剂提取物。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依次萃取侧柏炭复合提取物,得到侧柏炭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采用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以细胞活力、NO、MDA含量、SOD活性为指标,考察侧柏炭各溶剂提取物对HUVECs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乙酸乙酯提取物100μg·mL-1、50 μg·mL-1剂量组和正丁醇提取物100μg·mL-1 剂量组均能显着降低MDA、NO含量,提高SOD活性(P<0.01,P<0.05)。100 μg·mL-1同剂量下,与正丁醇提取物组比较,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在NO、SOD指标上表现出更强的保护作用(P<0.01),提示:侧柏炭乙酸乙酯提取物为侧柏炭抑制LPS诱导的HUVECs损伤的最有效溶剂提取物。(四)侧柏炭有效溶剂提取物化学成分的UPLC/Q-TOF-MS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侧柏炭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共鉴定出11个成分,为侧柏炭有效成分群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五)侧柏炭各洗脱部位对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对侧柏炭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聚酰胺柱层析分离,分别用水、30%乙醇、50%乙醇、75%乙醇、95%乙醇洗脱,得到CB-1、CB-2、CB-3、CB-4、CB-5五个洗脱部位。采用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以细胞活力、NO、MDA含量、SOD活性为指标,考察侧柏炭各洗脱部位对HUVECs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125 μg·mL-1、62.5μg·mL-1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及75%乙醇洗脱部位组均可显着提高细胞活力(P<0.05),降低MDA和NO含量(P<0.05),提高SOD活性(P<0.05),且125μg·mL-1的75%乙醇洗脱部位组与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比较有显着差异。由此,可初步认为侧柏炭75%乙醇洗脱部位为侧柏炭抑制LPS诱导的HUVECs损伤的最有效洗脱部位。其机制可能与减少NO的产生,抑制细胞内脂质过氧化有关。(六)侧柏炭洗脱部位拮抗LPS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谱效关系研究以细胞存活率、NO、SOD、MDA为活性指标,将各洗脱部位的活性信息与其相对应的UPLC指纹图谱化学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推测其活性物质基础。谱效相关性研究发现,75%乙醇洗脱部位中的4~6号、9~12号色谱峰中,5、6、9、10、11、12号色谱峰与MTT呈显着的正相关,5、6、9号色谱峰与NO呈显着的负相关,5、9号色谱峰与MDA呈显着的负相关,4、5、9号色谱峰与SOD呈显着的正相关。由此可得出75%洗脱部位的杨梅素(4号峰)、槲皮素(5号峰)、芹菜素(6号峰)、穗花杉双黄酮(9号峰)、扁柏双黄酮(11号峰)、10号、12号峰(有待进一步确认)可能是拮抗LPS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药效物质。为下一步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七)侧柏炭中化学成分对LPS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筛选采用MTT法评价了侧柏炭中各单体的活性。结果表明,侧柏炭中的七个单体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4个、二萜类化合物3个)均可显着提高细胞活力。(八)穗花杉双黄酮对LPS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采用LPS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模型,以SOD活力、MDA含量、NO含量为指标,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4.647~18.587μg·mL-1的穗花杉双黄酮组均可显着降低MDA和NO含量(P<0.01),提高SOD活性(P<0.01)。由此得出穗花杉双黄酮可有效保护HUVECs,其机制可能与减少NO的产生,抑制细胞内脂质过氧化有关。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LPS损伤空白、模型和给药组细胞提取物进行了正、负离子扫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合的方法对多变量数据进行分析。在细胞中共鉴定出了 10种潜在代谢生物标志物,这些内源性物质在穗花杉双黄酮给药组细胞内的水平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通过独特通路分析(IPA),找到6条细胞损伤代谢通路,分别为鞘脂代谢、甘油脂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和嘌呤代谢,可能与穗花杉双黄酮的保护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4-02)
周丽娜,姚卫峰,柳佳,商晶,单鸣秋[8](2013)在《侧柏炭不同溶剂提取物对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侧柏炭各溶剂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侧柏炭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有效提取物及其可能作用物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采用LPS诱导制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UPLC/Q-TOF-MS法分析侧柏炭各溶剂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正丁醇提取物(100 mg·L-1)及乙酸乙酯提取物(100,50 mg·L-1)可显着提高细胞活力(P<0.05),显着降低MDA,NO含量,提高SOD活性(P<0.05)。4个溶剂提取物中,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黄酮总量含量最高,水提取物中黄酮总量含量最低,正丁醇提取物中的黄酮总量与石油醚提取物相当,只是其所含的槲皮苷、杨梅苷含量仅次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槲皮苷、杨梅苷含量。结论:侧柏炭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显着拮抗LPS对HUVECs的损伤,为侧柏炭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最有效提取物,其所含的槲皮苷、杨梅苷或者多种黄酮类成分可能为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活性物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减少NO的产生,抑制细胞内脂质过氧化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3年22期)
柳佳[9](2013)在《侧柏炭凉血止血作用研究及机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枝梢及叶,具有凉血行气、散瘀止血、祛湿热痹痛等功效。中医临床内服常由于治疗咳嗽、高血压、细菌性痢疾、风湿痹痛及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诸多出血症,外敷还可用于治疗丹毒、痄腮、烫伤、跌打等外伤。侧柏叶炒炭后寒凉之性减弱,而止血功效增强,附方如十灰散(《十药神书》),细粉入药,主治吐血、咯血、呕血、漱血;四季侧柏散(《奇效良方》),细末入药,主治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止血散(《中医治法与方剂》),粉末入药,清热止血,主治消化道出血;神效汤(《经验良方》),水煎服,主治血淋或尿血。然而,侧柏炭虽为中医临床常用止血药,但国内外学者对于其凉血止血功效、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等尚未提出明确结论。本论文主要通过运用两种符合中医临床辨证特点的大鼠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对侧柏炭凉血止血功效进行验证,并对其止血有效部位进行筛选,同时结合运用HPLC对有效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提供依据。该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古籍和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炮制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侧柏叶生品及其炭品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同时总结了前人对血热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为本论文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及考察指标奠定了基础。二、基于中医临床辨证特点建立大鼠血热复合出血模型的研究1.干酵母皮下注射致大鼠急性出血兼发热模型的研究。采用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g·kg-1干酵母混悬液,辅以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监测注射后大鼠12h内肛温,测定血液流变学和内外源性凝血功能指标,组织学检查舌、肺、胃的病理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皮下注射后1~3h大鼠肛温均低于正常组、且先下降后上升,3h后逐渐上升并高于正常组,7~10h体温持续最高,10h后体温有所下降;RBC、HGB、HCT、血浆黏度及全血各切变率下黏度均明显升高(P<0.05,P<0.01);TT、APTT显着延长(P<0.01),PT显着缩短(P<0.01),FIB含量显着增加(p<0.01)。肉眼观察,舌和胃组织无明显变化,肺组织表面散有粉红色出血点;光镜下观察,舌和胃组织局部可见血管扩张充血,肺组织可见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狭窄、间隔充血及间质出血等病理变化(P<0.01)。2.干姜水煎剂灌胃致大鼠血热出血模型的研究。以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采用大鼠灌胃15 g·kg-1干姜水煎剂,连续给药14天,观察大鼠一般体征(体重、饮食量、饮水量、尿量、粪便量、粪便含水量及肛温),测定血液流变学和内外源性凝血功能指标,组织学检查舌、肺、胃的病理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给药7天后,大鼠饮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而尿量明显增加(P<0.05)、粪便量和粪便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P<0.01)。给药14天后,大鼠肛温显着升高(P<0.01),饮食量、饮水量和尿量明显增加(P<0.05,P<0.01),粪便量和粪便含水量显着减少(P<0.01),且尿量增长率比饮水量增长率高;HGB、HCT、血浆黏度及全血各切变率下黏度均明显升高(P<0.05,P<0.01);TT、APTT显着延长(P<0.01),PT显着缩短(P<0.01),FIB含量显着增加(P<0.01);肉眼观察,舌和胃组织无明显变化,肺组织表面散有暗红色出血点;光镜下观察,舌和胃组织局部可见血管扩张充血,肺组织可见间隔充血、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狭窄及间质出血等病理变化(P<0.05,p<0.01)。由此认为,该两种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建立成功。叁、侧柏炭对干姜致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研究及机制初探采用干姜致血热出血大鼠模型,在造模同时给予侧柏炭各受试药物,以一般体征(体重、饮食量、饮水量、尿量、粪便量、粪便含水量及肛温)、血液流变学和内外源性凝血功能相关参数、甲状腺功能参数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为考察指标,比较侧柏炭不同剂量及给药形式对该模型大鼠的凉血止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1)侧柏炭水煎剂低剂量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肛温、饮水量、粪便含水量和体重增长率(p<0.05,P<0.01);明显降低血浆T4、rT3含量,使TSH含量明显升高(p<0.05),但对血液高黏状态、内外源性凝血功能障碍及肺组织出血性病理改变无明显改善作用。(2)低剂量侧柏炭粉末对该模型大鼠的肛温、饮食量、饮水量、尿量、粪便含水量和体重增长率有明显改善(P<0.05,p<0.01);明显降低 WBC、RBC、HGB 及 HCT(P<0.05,P<0.01),显着缩短TT和APTT(P<0.01),明显降低血浆T4、T3含量;光镜下观察可见肺间质出血及炎细胞浸润现象明显减轻(P<0.05,P<0.01)。(3)侧柏炭水煎剂中剂量和高剂量对模型大鼠一般体征的各项指标均匀明显改善(P<0.05,P<0.01),明显降低WBC、RBC、HGB、HCT、血浆黏度及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P<0.05,P<0.01);使TT、APTT明显缩短,PT明显延长,FIB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可不同程度降低模型大鼠血浆中T4、T3和rT3含量,使TSH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且病理学检查显示,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均得以有效改善;且以上各指标效果高剂量均优于中剂量。(4)侧柏炭水煎剂或粉末入药对干姜致血热出血模型大鼠血小板作用较弱。比较侧柏炭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形式对干姜致血热出血模型的治疗效果,低剂量下粉末>水煎剂,水煎剂入药时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并推测其凉血止血作用机制与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内外源性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四、侧柏叶炮制前后对干酵母致血热出血模型大鼠止血作用的研究采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混悬液,并在发热7h时(皮下注射干酵母后发热体温持续最高时间段7~10h),灌胃1mL无水乙醇,复制大鼠发热复合出血模型,以云南白药为阳性参照,对侧柏叶炒炭前后及相同剂量下粉末、水煎剂及复合提取物(先醇提后水提,混合两次提取物)的凉血止血作用进行考察。比较各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TT、APTT、PT、FIB、ADP 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RBC、HGB、HCT、PLT、PCT、MPV、PDW及肺、胃组织病理学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侧柏叶生品和炭品均显示一定的止血作用,但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比较不同提取方式下侧柏炭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作用,结果显示,侧柏炭复合提取物凉血止血整体效果较好,主要表现为:明显降低血热出血模型大鼠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P<0.05,P<0.01);显着缩短TT和APTT(P<0.01),显着降低FIB含量(P<0.01);明显降低大鼠PLT、PCT、MPV及PDW(P<0.05,P<0.01);使肺损伤得到明显修复(p<0.05,p<0.01)。为下一步止血有效部位的筛选实验奠定了基础。五、侧柏炭凉血止血有效部位的筛选根据前一段实验结果,以先醇提后水提为提取方式,对侧柏炭进行化学成分提取,对该侧柏炭提取物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侧柏炭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部位。采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混悬液、并于注射后7h灌胃1mL无水乙醇复制大鼠血热出血模型,以云南白药为阳性参照,以全血黏度、血浆黏度、TT、APTT、PT、FIB、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RBC、HGB、HCT、PLT、PCT、MPV、PDW、TXB2、6-keto-PGF1α及肺、胃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评价指标为导向,考察侧柏炭各极性部位凉血止血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p<0.05);明显缩短TT、APTT(P<0.05),使血浆中FIB含量明显降低(P<0.05);明显降低PDW(P<0.05),明显提高ADP诱导的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使血浆中6-keto-PGF1α含量显著降低(P<0.01),TXB2的含量显着升高(p<0.01);使肺泡壁厚度显着减小(p<0.01),明显抑制肺间质出血及间隔充血(p<0.05),改善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侧柏炭正丁醇部位可明显增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5),使血浆中6-keto-PGF1α含量显著降低(P<0.01)、TXB2含量明显增加(P<0.05);侧柏炭水部位明显降低血浆黏度(P<0.05),使TT明显缩短(P<0.05),且血浆中FIB及6-keto-PGF1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而侧柏炭石油醚部位对模型大鼠凝血系统各环节的作用较弱,且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作用程度均不及乙酸乙酯部位。由此,初步认为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为其凉血止血有效部位。六、侧柏叶炮制前后及侧柏炭不同极性部位黄酮类成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1.以第四章药效实验中所用的大鼠灌胃受试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法考察侧柏叶炒炭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及不同提取方式对主要成分溶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侧柏叶中黄酮类含量丰富,主要包括杨梅苷、芦丁、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芹菜素、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等,故以这8种黄酮类成分含量为参考指标对大鼠灌胃用药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侧柏叶炒炭后杨梅苷、芦丁和槲皮苷含量显着降低,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明显升高,芹菜素含量也有所升高,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含量也相应减少;比较不同提取方式对黄酮类成分的提取率,先醇提后水提对各种成分的提取率均大于水提。2.以第五章药效实验中所用的大鼠灌胃受试药物为研究对象,以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芹菜素、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为参考指标,采用HPLC法考察侧柏炭不同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这6种黄酮类成分主要分布在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次之;水部位可检测出少量槲皮素、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而石油醚部位只能检测到少量穗花杉双黄酮。(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3-04-06)
柳佳,张丽,姚映芷,丁安伟,喻斌[10](2013)在《侧柏炭对血热出血证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侧柏炭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干姜水煎剂15 g·kg-1结合5%乙醇给药15 d建立大鼠血热出血模型,以云南白药为阳性对照药,同时给予侧柏炭水煎剂(5.0,10.0 g·kg-1)进行治疗,考察大鼠一般体征(体重、饮食量、饮水量、二便及肛温)变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及红细胞压积(HCT),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BT),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和血浆黏度,凝血仪测定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与甲状腺功能相关的生化指标叁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反叁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病理学检查肺组织变化。结果:造模后大鼠体重增长率减慢,饮食量、饮水量、尿量及体温明显增加,粪便量及粪便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P<0.01);血浆T4水平升高、T3和rT3浓度明显增加(P<0.05)、TSH浓度下降;WBC,RBC,HGB及HCT明显升高(P<0.05,P<0.01),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显着增加(P<0.01);BT,TT,APTT显着延长(P<0.01),FIB含量显着增加(P<0.01)。灌胃给予云南白药或侧柏炭后,各组大鼠热象体征有明显改善(P<0.05,P<0.01);凝血功能指标(BT,TT,APTT,FIB),甲状腺功能指标(T4,T3,rT3,TSH),WBC,RBC,HGB,HCT,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渐趋于正常(P<0.05,P<0.01),且光镜下观察发现,各给药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有所改善。结论:侧柏炭可通过抑制甲状腺功能、纠正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异常,改善血热出血大鼠的热象体征及病理性出血,发挥凉血止血功效。(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侧柏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市售侧柏炭质量进行考察,探讨侧柏叶"炒炭存性"的控制标准。方法:采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方法对市售侧柏炭饮片的性状、水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槲皮素的薄层色谱法(TLC)鉴别和有效成分槲皮苷、槲皮素的含量测定。结果:12批市售不同产地侧柏炭饮片中有9批炒炭程度较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标准重。建议对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TLC鉴别的展开条件进行修订,以避免展开剂分层;炒炭程度不同对侧柏炭所含槲皮苷和槲皮素含量的影响各异;同时检出槲皮苷和槲皮素可作为侧柏炭质量控制指标之一。结论:市售侧柏炭饮片大多存在炒炭程度过重的质量问题;建立的侧柏叶"炒炭存性"质控标准可用于有效保障侧柏炭饮片的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侧柏炭论文参考文献
[1].石典花,戴衍朋,宗珊珊,苏本正,张军.侧柏炭饮片质控标准提升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2].石典花,宗珊珊,王军,戴衍朋,张军.基于市售侧柏炭饮片质量问题探讨其“炒炭存性”的质控标准[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3].薛露,刘晨,丁安伟,张丽,陈佩东.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
[4].薛露,单鸣秋,张丽,丁安伟.侧柏炭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6
[5].谭晓亮,李瑞海.HPLC法同时测定侧柏叶、侧柏炭中的7种成分[J].中成药.2015
[6].刘晨,柳佳,郑传柱,张丽,丁安伟.侧柏炭止血作用活性部位筛选[J].中国中药杂志.2014
[7].周丽娜.侧柏炭对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细胞代谢组学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8].周丽娜,姚卫峰,柳佳,商晶,单鸣秋.侧柏炭不同溶剂提取物对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3
[9].柳佳.侧柏炭凉血止血作用研究及机制初探[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0].柳佳,张丽,姚映芷,丁安伟,喻斌.侧柏炭对血热出血证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