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转向机构论文-范珍珍

铰接转向机构论文-范珍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铰接转向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铰接车,转向机构,油缸,铰接点

铰接转向机构论文文献综述

范珍珍[1](2016)在《基于油缸铰接点位置铰接车转向机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铰接转向机构是铰接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对整车的动力性、转向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也是整车安全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油缸铰接点位置为变量,建立铰接转向机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分析变量对转向过程系统消耗的平均功率、最大转向角和最大行程差等几项动态性能指标的影响。分析数据表明,铰接点位置对平均功率和最大行程差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以转向过程的最大行程差和平均功率为目标函数,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包括边界条件约束、油缸结构尺寸约束、伸缩比和传力角度约束等,对转向机构进行了优化,优化后改变了油缸铰接点位置,并使最大行程差减少39.55%,消耗的平均功率减少4.99%。(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6年10期)

郝志军[2](2015)在《基于遗传算法的铰接转向机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铰接车辆转向机构易出现的振动和冲击问题,以左右两侧油缸行程差最小和转向泵所需功率最小为适应度函数,在转向力矩、转向角度、油缸行程等作为约束条件下,利用遗传算法对铰接转向机构进行优化设计。经过遗传选择优化后,铰接转向结构比初始设计结构有明显的改进,油缸行程差缩短了61.1%,转向泵所需功率下降11.1%。试验证明,优化后的转向结构明显要优于初始设计结构。(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5年03期)

洪如,王慈[3](2014)在《ZL15装载机铰接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装载机转向性能参数指标,包括力臂差、扭矩差、油缸行程等,利用MATLAB的优化工具箱进行优化,得到综合性能最优的铰接转向机构铰接点位置参数,为装载机铰接转向机构的改进及新产品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郭锐,赵静一[4](2014)在《新型铰接转向机构参数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铰接转向机构,采用特殊的双摇杆转向型式,以采用此转向机构的某重载车辆为研究对象,利用CAE软件ADAMS,建立了机构铰点参数化的虚拟样机,采用Design study方法,得出转向机构参数性能的变化情况以及设计参数的近似敏感度,得到关联度最大铰点。采用OPTDES-SQP优化模型,设置目标函数,建立了以综合转向性能最优为优化目标的优化设计模型。经过优化,转向力臂差变化比率为﹣74.6%,转向角度增加+2.22%,通过实际应用,减小了转向过程转向液压系统的振动和冲击,增加了系统转向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该转向系统的控制与操作提供了必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图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曹宏,宋桂蓉[5](2013)在《煤矿井下铰接式车辆转向机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井下铰接式车辆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提出转向机构力矩和力臂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目标函数对不同参数下转向机构的力学性能进行计算,改变参数,获得最佳的方案,为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3年09期)

汪何根,李万莉[6](2012)在《铰接式装载机双油缸驱动转向机构布置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铰接式装载机双油缸驱动转向机构的布置情形进行了罗列分析,以转向油缸前、后铰点与车架铰接中心的距离及其与车架铰接中心连线的夹角为已知参数,推导了双油缸驱动型铰接转向机构的转向油缸行程、转向力矩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学分析获得最大转向驱动力矩的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机械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杨帆,陈峰,曹桂丰[7](2010)在《煤矿井下多功能车铰接式转向机构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煤矿井下多功能车转向机构的组成及其特点,介绍了铰接式转向机构转向阻力矩、转向时间、方向盘上的操纵力等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对车辆的转向阻力矩、转向油缸及液压转向器等主要参数进行设计计算。(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0年08期)

魏勇刚,申进杰[8](2009)在《煤矿井下铰接式车辆转向机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煤矿井下铰接式车辆铰接转向机构的性能进行了4个方面的分析,得到了转向过程中左右油缸的力臂差和行程差之间互成正比关系的结论。同时建立了以综合转向性能最优为目标的优化设计模型,并对原转向机构、前期改进的转向机构和此次进行优化设计所得的转向机构的性能做了比较分析,确认了此次优化所得的机构为综合性能最优的铰接转向机构,为煤矿井下铰接转向机构的改进及新产品研发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09年03期)

周林松[9](2007)在《装载机铰接转向机构铰点位置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装载机铰接转向机构的性能进行4个方面的性能指标分析,其中包括转向力臂的最大值、转向行程、转向力臂的变化量,以及左右转向液压缸的力臂差和行程差,得到了转向过程中左右液压缸的力臂差和行程差之间的互成正比关系的结论。同时建立以综合转向性能最优为优化目标的优化设计模型,并对原转向机构、前期改进的转向机构和此次进行优化设计所得的转向机构的性能作出比较分析,确认了此次优化所得的机构为综合性能最优的铰接转向机构,为装载机铰接转向机构的改进及新产品研发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期刊2007年07期)

刘刚,黄海东,栗英杰,张子达[10](2006)在《铰接式车辆液压转向机构当量扭转刚度的几何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铰接式车辆液压转向机构当量扭转弹簧刚度随转向机构油缸铰点几何布局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探究如何提高此当量扭转刚度,得到一些结论。(本文来源于《矿山机械》期刊2006年11期)

铰接转向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铰接车辆转向机构易出现的振动和冲击问题,以左右两侧油缸行程差最小和转向泵所需功率最小为适应度函数,在转向力矩、转向角度、油缸行程等作为约束条件下,利用遗传算法对铰接转向机构进行优化设计。经过遗传选择优化后,铰接转向结构比初始设计结构有明显的改进,油缸行程差缩短了61.1%,转向泵所需功率下降11.1%。试验证明,优化后的转向结构明显要优于初始设计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铰接转向机构论文参考文献

[1].范珍珍.基于油缸铰接点位置铰接车转向机构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

[2].郝志军.基于遗传算法的铰接转向机构优化设计[J].煤炭工程.2015

[3].洪如,王慈.ZL15装载机铰接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4

[4].郭锐,赵静一.新型铰接转向机构参数优化设计[J].图学学报.2014

[5].曹宏,宋桂蓉.煤矿井下铰接式车辆转向机构优化设计[J].煤矿机械.2013

[6].汪何根,李万莉.铰接式装载机双油缸驱动转向机构布置设计分析[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2

[7].杨帆,陈峰,曹桂丰.煤矿井下多功能车铰接式转向机构的设计[J].煤矿机械.2010

[8].魏勇刚,申进杰.煤矿井下铰接式车辆转向机构优化设计[J].煤炭工程.2009

[9].周林松.装载机铰接转向机构铰点位置优化设计[J].工程机械.2007

[10].刘刚,黄海东,栗英杰,张子达.铰接式车辆液压转向机构当量扭转刚度的几何性质[J].矿山机械.2006

标签:;  ;  ;  ;  

铰接转向机构论文-范珍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