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生(河北省献县人民医院061000)
【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029-03
【摘要】目的自1895年X线被发现后,医学界便广泛利用它作诊断之用。但X线辐射对人体有伤害,可在遗传上和生理上产生不良影响。患者接受X线照射的剂量越大,受到的伤害就越大。所以,要合理应用X线检查,减少人体伤害。
【关键词】X线辐射合理应用
X线于1895年被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琴仑发现X线,它的波长很短,为肉眼看不见得光线,具有穿透性。医学上可用来检查身体,工业上用于工业产品探伤,安全或交通部门用于检查行李。它可使胶片感光而进行X线照相;它的荧光作用可进行透视。
X线对人体不同组织的穿透力不同,一般分为三部分:骨和钙化的组织,X线最不易穿透(照片上呈高密度,为白影);肌肉、液体、软组织器官次之(呈中等密度,为灰影);空气和脂肪易穿透(呈低密度,为黑影)。相似的组织厚度不同也可造成密度差异,因此密度之间差异大的组织、器官就为X线检查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如胸部检查、骨骼检查有的器官可向腔内注入造影剂进行检查,称为“造影”,如胃肠造影、血管造影。
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是该穿透路径上各种投影相互在一起的影像。因此有以下特点:1、属于重叠性的影像,如胸片中,前、中、后的胸壁和肋骨及肺都重叠投影在图像上。2、密度分辨力较低,对密度相差较小的病变显示不清。3、反应的组织及病变信息不完整,如脊柱、骨关节的X线片只能显示骨,而软骨(如椎间盘、半月板)、韧带、脊髓等则不能显示。虽然如此,由于X线检查经济、简洁、图像清晰和技术、设备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仍是最基本、使用最多的影像检查方法。
X线检查在临床的应用
呼吸系统:出现发热、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肺肿瘤、肺结核、胸腔积液等,需进行X线检查。
运动系统:骨骼外伤、关节脱位、先天畸形、骨髓炎、骨肿瘤等,需进行X线检查。
消化系统:食道、胃、十二指肠的溃疡、肿瘤及大肠的结核、肿瘤需进行X线检查。
泌尿系统:泌尿系结石、肿瘤时,需进行X线检查。
循环系统:心包积液、心脏扩大、先天性心脏病,需进行X线检查。
妇科:测量骨盆形状和大小、检查宫内节育环位置及乳腺肿瘤,需进行X线检查。
CT:是借助计算机技术成像的影像技术,比普通X线检查更精确。它适用范围广,检查肿瘤效果最好。它是任何部位的肿瘤、先天畸形及大部分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最适于CT检查的是脑部疾病,尤其对脑出血、栓塞、肿瘤的检查效果最好;其次是腹部实质脏器的占位病变,如肝、脾、胰、肾、前列腺等部位的肿瘤;再其次是心、肺、胸腔、脊柱、胆囊、子宫等部位的肿块检查。
DSA:主要适用于血管性疾病的检查和介入治疗。是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定性定位最佳的诊断手段。DSA可清晰地显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对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也能清楚地了解,为手术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对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均有较高的诊断、治疗价值。
X线对人体的影响虽然X线是医学上一项重大发现,但它在遗传上或生理上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在遗传方面,它可引致遗传因子突变,因而产生一些遗传缺陷的下一代。而在生理方面,它会令细胞不正常的生长,更有可能引致癌症,不过这些影响是不会遗传给下一代的。
X线检查的危害具体有多大呢?有专家曾经以最需要用X线检查的骨科手术为例,推算了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照射的剂量。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接受X线检查的次数为:诊断时一次(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则要加做一次CT)、手术后检查骨骼复位情况一次(关节复位病人需要在手术中加做一次)、手术后1个月复查一次、术后3个月复查一次。多则6次,少则4次,以后则视骨折患者康复情况不同及照片是否清晰、上下级医院转诊重做等因素而定,一些病人要做10次以上。
以胸部肋骨骨折为例,拍摄一张胸片大约需要0.5秒,因此接受一次胸部X线检查,患者要承受约为0.023毫西弗特的辐射量。按照接受6次X线检查计算,一个肋骨骨折的患者前后总共要承受0.138毫西弗特的辐射剂量。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西弗特。也就是说,身体每接受1西弗特(1西弗特=1000毫西弗特)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而对其他疾病的X线检查来说,一般四肢做一次X线检查要接受的辐射量为0.01毫西弗特,腹部为0.54毫西弗特,骨盆为0.66毫西弗特,腰椎为1.4毫西弗特,上消化道为2.55毫西弗特。以此推算X线医学检查导致健康人群患癌的风险在千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
儿童是辐射损伤的高危人群。患者接受X线照射的剂量越大,受到的伤害也就越大。18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受到的伤害更大。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因头部受伤而做的CT检查,会对其以后的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影响。从放射生物学理论分析,一种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裂活动成正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细胞分裂活跃,较成年人敏感得多,且年龄越小越敏感。如果短时间内接受较多次数的X线照射,危害就会慢慢累积,造成身体细胞不可弥补的损害,将来诱发癌症等病的几率将大大增加。据统计,虽然CT检查只占X线检查的5%,但却占医疗X线检查总辐射量的1/3~2/3。其中诊断性X线检查尤甚,并在不断上升。随着CT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病人受辐射量成倍增加,损害健康、诱发癌症的几率也明显增高。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研究证实,做一次CT全身扫描体检,会使受检者受辐射致癌的危险性增加。受照射越多,患致死性癌症及遗传性疾病的可能性就越大。特别是儿童对X线较成人敏感,更易受害。近年美国学者估计,美国每年为15岁以下儿童进行的60万次腹部和头部扫描中,其中约500名儿童以后将可能因为这次放射检查引发癌症。因此,放射检查首先要重点防护妇女和儿童。
科学利用X线检查放射学检查是一把双刃剑。当今临床放射学能够迅速发展,足以说明其功大于过。我们需要做的是兴其利去其弊,让X线永远是人类健康的朋友。
如何防止不必要的辐射损伤?1、应严格掌握X线、CT检查的适应症。接受辐射剂量的大小取决于放射科医师及现有的X线检查设备,而是否需要接受放射学检查,则完全由临床医生决定。因此,不论医护人员还是患者,都应该学习一点防辐射的知识。2、能用非辐射方法(如超声)的就用非辐射方法,能用拍片解决的就不用CT检查。尤其育龄妇女、孕妇及婴幼儿更要尽量避免CT检查。3、放射科医生对于必须接受X线、CT检查的患者一定要采用低剂量扫描,对照射部位邻近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应当进行屏蔽防护。4、应当事先告知放射学检查对患者的影响。
综上所述,X线检查对人体确有损害,但造成的危害是诸多因素构成的,是否发生病理改变也是因人而异的,否则X线检查不可能经历100多年发展仍然对人类疾病具有不可替代的诊疗作用。X线检查的辐射是否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与承受射线辐射剂量、检查之间的间隔、个人对射线的敏感性、所使用的设备质量、检查的种类不同均有关联,并非X线检查一定造成损害。但关键是要避免滥用X线检查、避免使用不合格或落后的设备检查、检查时要注意射线防护。另外对于医生来讲要帮助病人了解所选择的X线检查到底会对病人的病情有啥作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等,解除病人的顾虑。对于病人来讲要结合医生的介绍分析自己所接受的X线检查的辐射剂量与要解决的疾病孰重孰轻,如果疾病要求必须接受X线检查的辐射才能对现有的疾病有所帮助,当然要先解决现有的疾病,否则为了避免将来才可能发生的疾病,而放弃必需的X线检查,使现有的疾病不能得到及时诊治,甚至因此失去生命,那就得不偿失了。
总之,X线检查有利有弊,合理应用、注重防护,则利大于弊,否则弊大于利。这需要医患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合理应用X线检查,减少人体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