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义论文-李巍

春秋大义论文-李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春秋大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春秋》,黄老思潮,名分,儒学

春秋大义论文文献综述

李巍[1](2019)在《春秋大义与黄老思潮——“《春秋》以道名分”说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天下》讲的"《春秋》以道名分",历来被当成孔子成《春秋》的要旨,只不过是经学传统中的原教旨想象。因为"名分"这个表达及其主要意谓皆与孔门无关,实际出于黄老。《庄子·天下》所谓"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也正是在黄老的意义上言说"名分"。而此概念,不仅代表着黄老对政治秩序的基本理解,更规定了早期中国思想言说秩序问题的基本语境。《庄子·天下》则正基于"以法为分,以名为表"的黄老秩序观来谈论《春秋》。这反映了春秋学从政德学问向政治学问的转化。在一定意义上,公羊学就是这一转化的产物。(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04期)

张甲子[2](2019)在《“春秋大义”的形上过程及其学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将《春秋》之"义"理解为"礼义",试图按照礼的精神,建构起一套足以评价历史人物是非、历史事件正误的学理依据,以之作为新的历史共识。《春秋》叁传充分体认并尊重孔子所立之"义",再进行学说的阐释和学理的建构,从不同维度对《春秋》中所寄托的"义"进行深化和细化。其中,《左传》强化"德义",认为"德"是历史评价的根本,视"义"为道德共识,强调其对于历史评价的普遍意义;《谷梁传》更重视"经义",侧重分析《春秋》笔法及微言所寄托的大义,形成对"义"的逻辑建构;《公羊传》以董仲舒"春秋大义"立意,从价值共识的维度诠释"义"在治道中的存在方式,成为汉代大一统学说的基本学理。这些阐释的合力,使得《春秋》既成为了衡量历史成败得失的史学文本,又成为了关注世道人心的经书着述。(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蒋蓝[3](2019)在《史书的春秋大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陈乃乾(1896—1971)为着名的目录学家、索引学家和版本学家。他勤于访书,研考目录,编纂目录以及索引,并长期教授目录学。他的继承与创新、批判与考证、目录学家编索引、精益求精、锲而不舍和甘为人梯的学术思想,至今具有启迪意义。在《陈乃乾文集》上(本文来源于《长江日报》期刊2019-02-19)

郑晨寅[4](2019)在《“《春秋》大义”:从郑成功到连横》一文中研究指出郑成功生于明清易代之际,遭遇家国之难,他"性喜《春秋》",认同并践行《春秋》"尊王攘夷"与"大一统""大复仇"之思想,其诗文中亦力倡尊攘复仇、移孝为忠。如果说,从关羽、岳飞到郑成功呈现出一种历史"镜像"的话,那么爱国史学家连横则对于郑成功坚持"《春秋》大义"感同身受并给予高度评价。他在着作中重申"《春秋》大义",赞扬郑成功之精忠,屡称"国姓"之名以追思其伟绩。我们应重新发扬《春秋》"大一统"思想、彰扬郑成功驱荷复台之事功,以中华文化作为联结两岸民心的重要纽带,积极谋划两岸统一大业。(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易孟醇[5](2018)在《《诗古微》如此阐释《春秋》大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源《诗古微》称,《春秋》大义存在于十五国风的编次、"叁统"论和"华夷之辨"叁者之中。叁者正是《诗》叁百另五篇的微言。(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朱汉民[6](2018)在《“屈民而伸君”与“屈君而伸天”——董仲舒《春秋》大义的政治智慧》一文中研究指出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是汉代形成的政治化儒学的典型形态。《春秋繁露》通过"以人随君""屈民而伸君"来充分保障帝王的政治权力;同时,又通过"以君随天""屈君而伸天"将儒家思想传统的德治、民本转化为"天"的权威以限制君权。《春秋繁露》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一个思想整体,体现出儒家士大夫与汉代帝王合作的政治智慧。儒家士大夫与帝王之间的政治合作和思想共识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深刻影响了儒家经学形态的思想特点,同时也制导了中国传统政治形态的定型。(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朱厚谕[7](2018)在《春秋笔法笔春秋,大义微言微正义——从“郑伯克段于鄢”看春秋笔法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中的名篇。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这篇文章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其充分表现了春秋笔法中的微言大义,对于我们研究春秋笔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02期)

陆建松[8](2016)在《从春秋大义看君臣关系——杨树达先生《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解》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树达先生《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解》一文萌芽于《春秋大义述》,成文于《积微居小学述林》,该文误解了《春秋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的意思,从而遮蔽了君臣关系的"春秋大义"。这种误解根源于对《春秋公羊传》义例关系的忽视,《公羊传》将《春秋》经中"使"字的用法当作一个凡例来解释,而杨先生却只把它当作一般的字来解释。(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肖峰[9](2016)在《论《春秋大义述》“经世致用”的时代特色和个人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树达着《春秋大义述》目的是激发抗日敌忾,打击汉奸和倭寇,有很强的时代特色。他在着述中述而不作、不事考据,原因在于他的几个恩师在《春秋》义理的阐发上争论不休,这既迥异于历代各家对《春秋》义理的阐发,也迥异于他本人其他着作的撰写风格,个人特色鲜明。综观他的其他着作,他对《春秋》义理的阐发还是述而有作的。(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姜广辉,周家琛[10](2016)在《《春秋》大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为六经之一,解释《春秋》的有《公羊传》《糓梁传》《左氏传》等,各派学者公认《春秋》有"大义"存于其间。笔者汇总前人意见,归纳为四条:一是天下公平原则,主要表现在国家官吏要选用贤能,人们之间要讲究信用,相互和睦;二是以天子为国家统一的象征,诸侯必须尊重天子;叁是诸侯国之间要以仁爱之道相处,反对相互欺诈和侵伐;四是在文化认同上,站在自身所处的华夏文明的立场上,以之为内,以四裔文明为外,先内而后外。(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春秋大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孔子将《春秋》之"义"理解为"礼义",试图按照礼的精神,建构起一套足以评价历史人物是非、历史事件正误的学理依据,以之作为新的历史共识。《春秋》叁传充分体认并尊重孔子所立之"义",再进行学说的阐释和学理的建构,从不同维度对《春秋》中所寄托的"义"进行深化和细化。其中,《左传》强化"德义",认为"德"是历史评价的根本,视"义"为道德共识,强调其对于历史评价的普遍意义;《谷梁传》更重视"经义",侧重分析《春秋》笔法及微言所寄托的大义,形成对"义"的逻辑建构;《公羊传》以董仲舒"春秋大义"立意,从价值共识的维度诠释"义"在治道中的存在方式,成为汉代大一统学说的基本学理。这些阐释的合力,使得《春秋》既成为了衡量历史成败得失的史学文本,又成为了关注世道人心的经书着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春秋大义论文参考文献

[1].李巍.春秋大义与黄老思潮——“《春秋》以道名分”说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9

[2].张甲子.“春秋大义”的形上过程及其学理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蒋蓝.史书的春秋大义[N].长江日报.2019

[4].郑晨寅.“《春秋》大义”:从郑成功到连横[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易孟醇.《诗古微》如此阐释《春秋》大义[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朱汉民.“屈民而伸君”与“屈君而伸天”——董仲舒《春秋》大义的政治智慧[J].天津社会科学.2018

[7].朱厚谕.春秋笔法笔春秋,大义微言微正义——从“郑伯克段于鄢”看春秋笔法及评价[J].北方文学.2018

[8].陆建松.从春秋大义看君臣关系——杨树达先生《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解》质疑[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肖峰.论《春秋大义述》“经世致用”的时代特色和个人特色[J].大理大学学报.2016

[10].姜广辉,周家琛.《春秋》大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标签:;  ;  ;  ;  

春秋大义论文-李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