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史迪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史迪威事件”,史迪威,研究综述
史迪威论文文献综述
陶亭亭[1](2019)在《2000年以来史迪威与“史迪威事件”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以来中西史学界者对"史迪威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史迪威与中国共产党;"史迪威事件"与中美关系等方面。总体上看,对"史迪威事件"的叙述性研究成果较多,考据性研究成果不足。比如对史迪威与蒋介石性格与命运之间关系的探究、支持中国共产党抗日及其与中共关系等方面的探讨相对较少。完善"史迪威事件"各方面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史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32期)
何媛,武子栋,彭丽莉,刘贞,赵月苑[2](2019)在《重庆史迪威旧居建筑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史迪威旧居是重庆抗战时期名人旧居的代表案例。本文基于实地调研、测绘和史料收集,从建筑外部空间、平面、造型、细部设计四个方面,详细剖析史迪威旧居的建筑特征,探索其设计规律,为抗战时期名人旧居保护提供了实证支撑,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建筑学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26期)
张云辉[3](2018)在《档案中的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印公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两国合作修建的、自印度利多至中国昆明的国际军用战略公路。曾命名为"史迪威公路",由印度利多(现译雷多)经缅甸的密支那至中国云南边境畹町的路段,称"利多公路"。中印公路全长1730公里。其中利多至畹町段长770公里。1944年中国军队在滇西和缅北大反攻胜利后修通的自印度东北部雷多终至中国云南昆明的公路,在枪林弹雨中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了5万多吨急需物资,(本文来源于《云南档案》期刊2018年11期)
付辛酉[4](2018)在《第二次史迪威危机与1943年中美军事同盟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史迪威危机既是中美间对反攻缅甸计划存在较大分歧所致,也是蒋介石为推动美援,接受宋子文的建议却介入美国陆军内部人事冲突的结果。蒋介石提出推迟反攻,支持陈纳德的空中攻势计划,此举加深了史迪威的怀疑。史迪威认为蒋介石有以陈取代自己的计划。这一怀疑对蒋史合作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史迪威在华盛顿会议期间公开批评蒋介石,之后阻挠蒋介石任用陈纳德对中国空军进行改革。这些举动促使蒋介石决心在与罗斯福的会谈中提出史迪威问题。同时,由于陈纳德的影响,宋子文在华盛顿游说美国政府调整中国战区指挥体系并召回史迪威。但蒋介石决定再次与史迪威和解,不仅放弃了宋子文的外交成果,还导致蒋宋冲突,并影响了之后一段时期内的中国对美外交。(本文来源于《民国档案》期刊2018年03期)
阿原[5](2018)在《保山 重走史迪威公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史迪威公路是西南抗战公路的代名词,它包括1938年打通的滇缅公路(昆明-芒市-畹町出境)和1945年打通的中印公路(昆明-腾冲-猴桥出境)。滇缅公路已经走过,接下来就是中印公路了,经过一番准备,我们从昆明直扑腾冲。保山在我的印象之中就像一个"人"形字,左怒江、右临沧,上通大理,下接德宏。保山是真正的春城,是云南着名的华侨之乡。抗战期间,保山是中国后方的屏障,滇西保卫战、史迪威公路、高黎贡山、腾冲这些响亮的名字为保山增光添(本文来源于《旅游》期刊2018年08期)
[6](2017)在《蒋介石与史迪威 剑拔弩张的盟友》一文中研究指出1941年,史迪威已经被视为美国陆军最有潜力的军团司令官,美国一战名将沃尔特·K·威尔逊将军在美国陆军47名现役中将内把他排名第一。几十年后,中国军事学者章东磐在采访史迪威的孙子伊斯特布鲁克时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他没有来中国而是到欧洲去作战,或许他应该得到一个五星上将的荣耀。伊斯特布鲁克的(本文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期刊2017年17期)
萨苏[7](2017)在《整个美国陆军没人比他更适合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史迪威》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历翻开1942年的那一天,美国陆军部长马歇尔做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在这之前,罗斯福给了他一道难题——派遣一名合格的高级将领到中国。这对珍珠港事变后的美国来说至关重要。尽管今天的所有事后诸葛亮们众口一词认为日本人偷袭夏威夷属于不作不死,但罗斯福当时却不敢这样想。当时的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基本(本文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期刊2017年17期)
周渝[8](2017)在《蒋介石与史迪威首次交锋 目标缅甸:各自为政的抗日同盟》一文中研究指出珍珠港的硝烟不仅让浩瀚太平洋化作日美两国决胜的修罗场,也将世界大战规模推至顶峰,随着美、英、中、德、意、日等国互相宣战,轴心与同盟从此泾渭分明。此时,在欧洲与纳粹德国鏖战了两年的英国已精疲力竭,独御强敌日本四春秋的中国亦在苦撑待变,太平洋战争使局势出现新转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中国与英国也成了名正言顺的盟邦,而中国最急于与英方达成合作的是缅甸问题,尽管此前数度遭英方拒绝,国民政府依旧在(本文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期刊2017年17期)
王戡[9](2017)在《叁年纠缠 尘埃落定 蒋介石以进为退赶走史迪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盟军中国战区统帅蒋介石来说,1944年9月14日是个亦喜亦悲的日子。喜的是,经过3个月苦战,云南前线第20集团军在这一天击退日军、攻占腾冲,取得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出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悲的是,广西前线原定要坚守3个月的门户重镇全县,因守军第(本文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期刊2017年17期)
罗山[10](2017)在《投奔麦克阿瑟 赶上冲绳战役 史迪威离开中国之后的时光》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1942年7月,也就是史迪威担任盟军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的仅仅3个月后,蒋介石就趁着美国总统特使柯里访华之际要求撤换史迪威。此后,蒋介石孜孜不倦地反复提议,要求美国把史迪威换掉。蒋介石的诚心感动了美国人,罗斯福终于在1944年10月同意了蒋介石的要求。这一时期,史迪威日记(本文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期刊2017年17期)
史迪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重庆史迪威旧居是重庆抗战时期名人旧居的代表案例。本文基于实地调研、测绘和史料收集,从建筑外部空间、平面、造型、细部设计四个方面,详细剖析史迪威旧居的建筑特征,探索其设计规律,为抗战时期名人旧居保护提供了实证支撑,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建筑学研究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史迪威论文参考文献
[1].陶亭亭.2000年以来史迪威与“史迪威事件”研究综述[J].新西部.2019
[2].何媛,武子栋,彭丽莉,刘贞,赵月苑.重庆史迪威旧居建筑特征研究[J].居舍.2019
[3].张云辉.档案中的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J].云南档案.2018
[4].付辛酉.第二次史迪威危机与1943年中美军事同盟关系研究[J].民国档案.2018
[5].阿原.保山重走史迪威公路[J].旅游.2018
[6]..蒋介石与史迪威剑拔弩张的盟友[J].国家人文历史.2017
[7].萨苏.整个美国陆军没人比他更适合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史迪威[J].国家人文历史.2017
[8].周渝.蒋介石与史迪威首次交锋目标缅甸:各自为政的抗日同盟[J].国家人文历史.2017
[9].王戡.叁年纠缠尘埃落定蒋介石以进为退赶走史迪威[J].国家人文历史.2017
[10].罗山.投奔麦克阿瑟赶上冲绳战役史迪威离开中国之后的时光[J].国家人文历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