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

(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兴化225700)

【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经过对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进行治疗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的准备时间、静脉通路的建立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的准备时间、静脉通路的建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减少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的准备时间、静脉通路的建立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颅脑损伤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213-02

颅脑损伤疾病的特点是:病情变化快、患者的伤势严重,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起严重的后果[1]。为了研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我院对2015年6月—2017年6月进行治疗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护理手段,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篇论文对2015年6月—2017年6月进行治疗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研究。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划分为两组各40例。在检查之后,所有的患者都患有不同层次的颅脑损伤病情。在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4例,其年龄范围是20~71岁,平均年龄是(48.6±5.1)岁。在实验组当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5例,其年龄范围是21~72岁,平均年龄是(49.3±4.4)岁。将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内容为:①术前,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确保及时输入药物,准备好常规药物、专用仪器以及消毒用具。②术中,认真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呼吸以及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为:①术前,检查各种药品的准备情况以及相关仪器的性能,确保药品的充足以及仪器性能的完好,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对患者进行疏导,有效地做好术前各项工作的准备。②术中,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做好对患者的麻醉,为患者留置尿管,安置好患者的体位,提供压疮的防护措施,按照医生的喜好及时地传递各种药品和器械,以节约时间促进手术顺利进行。③术后,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消毒处理以及安全检查。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的准备时间、静脉通路的建立时间进行比较。其手术的准备时间、静脉通路的建立时间越短,说明护理效果越好。②对两组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满意度=(比较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其护理满意度越高,说明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来对数据做以比较,运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χ2检验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如果数据差异表示为P<0.05,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的准备时间、静脉通路的建立时间的对比

对两组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的准备时间、静脉通路的建立时间进行比较表明,观察组要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3.讨论

目前,我国的颅脑损伤患者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2]。这种疾病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其致死率比较高[3]。颅脑损伤指头部受到外力伤害,引起脑血管、脑组织、脑膜以及颅骨发生畸形病变。其中,多数患者是由于坠落伤以及车祸伤等造成的。由于这类疾病的患者伤势比较严重,病情变化比较快,所以提高护理水平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疗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明显地减少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的准备时间以及静脉通路的建立时间,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林葆春,张富明,罗玉娟,等.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7):983-984.

[2]谢月鲜.预见性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1):229-230.

[3]邹依然,杨佳.预见性护理联合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6):192-194.

标签:;  ;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