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塔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巴音戈壁凹陷,烃源岩,地化特征,评价
海塔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吕冰洋[1](2018)在《海—塔盆地巴音戈壁凹陷烃源岩地化特征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烃源岩品质对于一个地区资源潜力的估算有着重要意义。巴音戈壁凹陷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大磨拐河组、南屯组和铜钵庙组地层中。通过多种烃源岩地化特征参数对凹陷内烃源岩主要发育层位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展开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大磨拐河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类型偏差,成熟度低,对油气生成的贡献弱;南屯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是3组地层中最好的,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适中,是凹陷内重要的烃源岩;铜钵庙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类型以Ⅱ型为主,且已成熟,是凹陷内又一套重要烃源岩层。通过以上成果并根据凹陷内有机碳和Ro等值线数据综合研究,得出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情况,认为巴音戈壁凹陷烃源灶主要分布在南北2个洼槽内,且铜钵庙组烃源灶发育范围要大于南屯组。(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宋洋[2](2018)在《海塔盆地井壁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井壁失稳问题是钻井施工过程中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会给钻井工程造成巨大的困难,不但延长了钻井周期,同时还会大大提高钻井成本。为了解决井壁失稳问题,为此需要科学钻井,科学的钻井设计要求不但可以确保快速、安全的钻穿目的层,同时又能综合考虑储层保护等各方面的问题。但进行科学的钻井,得首先了解某地区的地质条件情况,并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分析才能得以实现。海塔盆地的地质条件情况非常的复杂,从而导致了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井漏,井塌,井径扩大,钻井速度,井斜,深井钻具失效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一情况,本文对海塔盆地井壁稳定性的情况做出研究,以希望找到解决之法。针对海塔盆地的地质情况,本文主要进行了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测定、ζ电位测定、泥页岩回收率测定、膨胀率实验、滚动回收率实验、页岩活度测定等室内实验,并对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泥页岩稳定性做出研究,对该方法的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做了详细分析,同时进行了实例应用。为了更好的解决海塔盆地井壁失稳问题,本文还对海塔盆地钻井液常规性能、抑制性、保护储层效果进行了室内评价。根据海塔盆地泥页岩裂隙发育特征以及海塔盆地泥页岩坍塌机理,做出了防塌对策与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4-01)
金金花[3](2016)在《断陷盆地扇叁角洲前缘单期扇体精细表征——以海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扇叁角洲前缘单期扇体垂向及平面连通关系的精细表征是复杂断块油藏描述的关键。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指导下的小层细分对比为基础,编制了海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单砂体级沉积微相图。研究表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指导下的单砂体级沉积微相编图有助于从成因上解释砂体垂向及平面演化规律,准确界定单期扇体发育规模,精细刻画单砂体的展布规律,是对断陷盆地扇叁角洲前缘单期扇体精细表征的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6年17期)
黄薇,吴海波,李军辉,刘赫[4](2016)在《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南屯组沉积体系配置及有利相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充分利用岩芯、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4个主力凹陷的南屯组砂体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主要发育扇叁角洲、近岸水下扇、辫状河叁角洲和湖底扇等4种典型类型砂体,并从沉积背景、发育部位、沉积特征、搬运机制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等5个方面,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详细阐述了扇叁角洲、近岸水下扇、辫状河叁角洲和湖底扇的识别标志;其中扇叁角洲主要分布在乌尔逊凹陷和贝尔凹陷的陡坡带,近岸水下扇主要分布在南贝尔凹陷和塔南凹陷的陡坡带,而辫状河叁角洲主要分布乌尔逊凹陷、贝尔凹陷和南贝尔凹陷的缓坡带。从盆地边部向盆地中心方向,沉积相由扇叁角洲、近岸水下扇和辫状河叁角洲沉积逐渐过渡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局部半深湖—深湖相中发育湖底扇沉积体系,整体具有"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的沉积格局。综合研究表明,扇叁角洲前缘、近岸水下扇中扇和辫状河叁角洲前缘砂体是油气富集的有利沉积相带,而洼槽边缘的湖底扇砂体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对象。(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刘冬民[5](2016)在《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构造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R5000解释系统建立海塔盆地地震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完成中部断陷带地震统层,构造特征分析认为,海-塔盆地可以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和叁个构造活动期。两个构造层为铜钵庙、南屯组为第一构造层,表现为前列伸展构造活动;第二构造层为大磨拐河组、伊敏组,主要为张扭构造活动期;晚期伊敏组沉积后沉积的地层构成的构造层不明显,但是却发生了一期压扭构造活动,称之为反转期。对盆地的演化分析表明:塔南凹陷早期强烈伸展明显,形成叁个次凹,首尾相接,呈串联式排列,拉张扭动活动较弱,晚期的挤压扭动微弱。南贝尔由于中部低隆起长期活动,凹陷在伸展期和扭动期构造活动都很强烈,在反转期南贝尔表现非常明显,东部次凹的东部断阶带发育一系列北东走向的逆断层。贝尔凹陷受持续活动苏德尔特凸起的影响,构造活动非常强烈。乌尔逊凹陷与其他叁个凹陷明显不同,断陷期规模较小,主要活动表现在大磨拐河和伊敏期。海-塔盆地是一个多期迭置的复杂断陷盆地,本区常见的断陷样式有单断箕状断陷、双断垒堑式、多米诺复式箕状断陷、转换式复式箕状断陷。在中部断陷带,确定出3个级别14个转换带,这些转换带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次凹、洼槽有利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并控制着洼槽内部及其周边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发育。(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6-02-01)
陈俊华,朱根立[6](2016)在《海塔盆地井壁取芯设计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塔盆地进入开发阶段,但海塔盆地是断块油气藏,油气显示和岩性横向对比性差,同时因大量使用PDC钻头,岩屑特别细小,对油气显示的落实有较大的影响。井壁取芯是验证和补充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地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录井现场含油显示落实的最后一项手段。(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付广,陈建华[7](2015)在《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源-断-势控藏作用综合评价——以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成藏规律,通过油气分布与源-断-势空间匹配关系分析,对研究区南一段断层圈闭的源-断-势控藏作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源-断-势对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断层油气成藏具有3个方面的控制作用:1烃源岩区控制着断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范围;2早期伸展断裂为断层油气聚集提供了遮挡条件;3低势区控制着断层圈闭油气成藏的部位。反向断裂翘倾隆起和洼中隆起是南一段烃源岩生成油气侧向运移的指向区。南一段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所需的源-断-势控藏作用综合评价值应大于或等于2.63,由此预测得到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断层油气成藏的有利区主要分布在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乌东斜坡,贝尔凹陷苏德尔特,南贝尔凹陷东次凹、塔南凹陷中次凹的扇叁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分布区;其次是贝尔凹陷呼和诺仁、塔南凹陷东次凹的扇叁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分布区。(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5年06期)
杜春琬[8](2015)在《海—塔盆地火山碎屑岩测井响应的岩石学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拉尔盆地乌南地区和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地区是本文主要研究区块。是一个具有很高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可以作为大庆油田中长期油气勘探区域的重要接替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海-塔盆地由于火山碎屑岩的存在,测井解释技术在此方面仍有很大困难,主要表现在叁个方面,即:岩性识别难、储层参数求取难、流体性质识别难。这都直接导致了研究区内油水层综合解释与试油产液的符合率低。并针对海-塔盆地流体性质识别难举例,认为可能是其中凝灰质复杂的导电性所导致的。因此对其区域的火山碎屑岩的岩性进行实验分析。故通过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内12口井岩心的岩性进行资料分析、实验室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和X衍射分析等,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对海-塔盆地主要岩性进行特征描述,重点研究凝灰质的类型、含量、成分以及赋存状态。并结合X衍射资料所提供的粘土矿物含量信息。各实验互相补充,互相验证,使本次岩性研究形成遵循科学研究的一个方法和流程。最后,在电子探针下观测凝灰质中的玻屑其含有钾离子,钠离子,具有导电的特性。同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凝灰质本身的后期变化很多,包括粘土矿化、脱玻化和硅化等,也对凝灰质的导电特性有所影响。并定性定量的研究粘土矿物和凝灰质的导电机理,深化对火山碎屑岩岩性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5-05-01)
张祥国[9](2014)在《陆相断陷湖盆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以海—塔盆地塔南凹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多发育呈裙带状分布的近岸水下扇沉积。近岸水下扇多发在湖盆水体较深的部位,通常与深湖相泥岩交叉互层分布,是形成油气藏的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海塔盆地的塔南凹陷南一段沉积时期,东部控凹断层强烈活动,快速下沉,使得湖盆水体快速上升,在其下降盘形成了一系列的呈裙带状分布的近岸水下扇沉积。紧密结合地震资料,利用钻井、测井资料对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并在地震资料上进行了识别。认为近岸水下扇垂向上具有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特征,岩性以分选较差的砂砾岩为主,不论在扇根、扇中还是在扇端,均普遍发育重力流沉积的结构及构造。在地震剖面上由扇根—扇中—扇缘表现为快速减薄的楔状体。南一段沉积时期强烈的构造活动、较陡的坡度、丰富的物源供应是控制近岸水下扇发育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4年12期)
付红军[10](2014)在《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早期和晚期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厘清海塔盆地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通过油藏解剖、油气富集条件空间配置关系和油气形成时期的研究,将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已聚集的油气按成藏形成时期分为早期、晚期2种类型,早期油气主要分布在基岩、铜钵庙组和南一段,晚期油气主要分布在南二段和大磨拐河段。早期油气分布广,明显多于晚期油气。早期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有:1南一段油源区分布控制着早期油气分布范围;2早期伸展断裂控制着早期油气富集的部位;3扇体沉积砂体为早期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储集体。晚期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有:1油源分布区域控制着晚期油气分布范围;2长期发育断裂控制着晚期油气富集的部位;3反转构造上形成的各类圈闭为晚期油气富集提供了有利场所。(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海塔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井壁失稳问题是钻井施工过程中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会给钻井工程造成巨大的困难,不但延长了钻井周期,同时还会大大提高钻井成本。为了解决井壁失稳问题,为此需要科学钻井,科学的钻井设计要求不但可以确保快速、安全的钻穿目的层,同时又能综合考虑储层保护等各方面的问题。但进行科学的钻井,得首先了解某地区的地质条件情况,并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分析才能得以实现。海塔盆地的地质条件情况非常的复杂,从而导致了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井漏,井塌,井径扩大,钻井速度,井斜,深井钻具失效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一情况,本文对海塔盆地井壁稳定性的情况做出研究,以希望找到解决之法。针对海塔盆地的地质情况,本文主要进行了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测定、ζ电位测定、泥页岩回收率测定、膨胀率实验、滚动回收率实验、页岩活度测定等室内实验,并对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泥页岩稳定性做出研究,对该方法的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做了详细分析,同时进行了实例应用。为了更好的解决海塔盆地井壁失稳问题,本文还对海塔盆地钻井液常规性能、抑制性、保护储层效果进行了室内评价。根据海塔盆地泥页岩裂隙发育特征以及海塔盆地泥页岩坍塌机理,做出了防塌对策与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塔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吕冰洋.海—塔盆地巴音戈壁凹陷烃源岩地化特征及评价[J].西部探矿工程.2018
[2].宋洋.海塔盆地井壁稳定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3].金金花.断陷盆地扇叁角洲前缘单期扇体精细表征——以海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
[4].黄薇,吴海波,李军辉,刘赫.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南屯组沉积体系配置及有利相带分析[J].沉积学报.2016
[5].刘冬民.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构造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
[6].陈俊华,朱根立.海塔盆地井壁取芯设计方法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6
[7].付广,陈建华.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源-断-势控藏作用综合评价——以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
[8].杜春琬.海—塔盆地火山碎屑岩测井响应的岩石学机理[D].东北石油大学.2015
[9].张祥国.陆相断陷湖盆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以海—塔盆地塔南凹陷为例[J].西部探矿工程.2014
[10].付红军.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早期和晚期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J].沉积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