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汉对比论文-吴礼权

日汉对比论文-吴礼权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汉对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日语,名词铺排,文本

日汉对比论文文献综述

吴礼权[1](2019)在《日汉对比视角下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名词铺排》一文中研究指出名词铺排是汉语中一种非常奇特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富有意味的修辞现象,早在先秦时代的《诗经》中就已出现,之后,中国历代诗歌以及先后发展出来的赋、词、曲、小说等新文体,都有名词铺排文本的建构。日语虽跟汉语分属不同类型的语言,在语法上存在着迥然的差异,但也有名词铺排现象,而且在自古及今的日本各体文学作品中都有表现,在文本建构的审美情趣上也与汉语相类似。(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魏薇[2](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日汉隐喻运动表达词汇化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空间运动为源域来构建我们对心理状态、五官感知等抽象概念理解的语言现象,被称为"隐喻性运动"。本文将通过语料调查展开研究,探讨日汉隐喻移动表达的词汇化模式、词汇化水平的异同以及两种语言的语言类型。结果发现,同一目标域下,日语的路径动词均较汉语路径动词表达更为丰富,即日语的词汇化水平高于汉语。而方式动词的使用上,日语较汉语更为丰富与汉语较日语更为丰富的情况均存在。在日语表达中,路径动词的使用最多,而汉语表达中,方式动词的使用最多。在语言类型方面,汉语呈现出动词框架型+卫星框架型+均衡框架型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魏薇[3](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日汉隐喻运动表达投射方式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空间运动为源域来构建我们对心理状态、五官感知等抽象概念理解的语言现象,被称为"隐喻性运动"。本文将通过语料调查展开研究,探讨日汉隐喻运动表达的隐喻投射方式的异同。结果表明,日汉隐喻运动表达在相同目标域分类下投射方式呈现出较大的相似性,而另一方面,不同的投射类型在同一目标域分类下的分布情况又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赵祎男[4](2019)在《从句法角度对比分析日汉歧义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句子只能表达一个确定的含义,但是有些句子并非如此,有时会有两种甚至叁种含义,这种句子在日语中叫「両义文」,也就是汉语中的歧义句。歧义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语音歧义、语义歧义、句法歧义、语用歧义等四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句法歧义角度对比分析日汉歧义句,进而加深对语言中歧义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并尝试在日汉互译中消除歧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彤[5](2019)在《基于日汉对比的日本留学生“被”字句习得研究与教学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日本学生在习得“被”字句过程中,表现出了独特性,由于母语的负迁移,会出现不同于别国学生的偏误。本文第一章是对先行研究的梳理。第二章参考前人对日语被动句和可以进入日语被动句的动词的分类,从日语的角度出发对比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找出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应和不对应的部分。第叁章针对每一对比项设计问题,制成问卷,发放给各层级。然后统计各层级各对比项的正确率,研究“被”字句的掌握情况。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得出各层级对谓语动词为作用动词和思考动词的汉语“被”字句掌握得较好,以及谓语动词为授予动词等的汉语“被”字句各层级都掌握得不好。第四章主要是针对存在问题的汉语表达提出教学建议让学生扎实掌握汉语“被”字句。最后第五章本文得出六点面向日本学生进行汉语“被”字句教学时需要强调的重点。(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应学科,王忻[6](2019)在《基于框架语义学日汉同形词对比研究——以日语「控」「控える」和汉语“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词语语义比较时,包括词与词、义项与义项的比较,应该在统一的概念槽下进行。不同义项之间可以出现不同的填充项,也可以出现相同的填充项。不同的语义是由填充项的不同所致。反之,相同的语义也是因填充项相同而致。填充项的部分相同与部分不同会导致语义差异,这些差异的厘清可以预测某些句式的不合法。另外,从文题叁词重合情况来看,「控」与「控える」重合较少,而「控」与"控"的重合较多,这与其为日语中的「汉语」词,受中国古汉语影响有关。同样道理,「和语」词「控える」与"控"重合情况也较少。(本文来源于《日语学习与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张岩红[7](2018)在《从日汉对比的角度谈谈「シテイタ」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奥田靖雄认为,日语最基本的时系统是过去与非过去的对立,体系统是完成与继续的对立,两者是内在时间和外在时间的统一体,「シテイタ」为过去时继续体。本文在前人研究和实际例句的基础上,从日汉对比的角度,在阐明日语单词层面上的「シテイタ」与动词种类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与「シテイタ」相对应的汉语所存在的两个不同层面的体系,即词组层面("……来着""……过")和句子层面("……来着")。这跟时间副词"正在、正、在"和时间名词"每天"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期刊2018年01期)

柴子倩[8](2018)在《日汉惯用语的喻体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惯用语中运用十分广泛,本文将日汉惯用语的喻体选择基本分为四类:身体、动植物、人造物与自然现象,基于以上四种分类将日汉惯用语的喻体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分析归纳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探讨总结中日文化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并学习语言。(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8年27期)

肖蓉[9](2018)在《“上”空间概念的日汉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汉语言包含许多同形词,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讲,可以说各有利弊。基于此,本文将透过空间概念和隐喻拓展等层面,来研究日汉"上"在表示静态关系过程中的对应与非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35期)

章琪[10](2018)在《基于语料库的日汉‘深浅’形容词认知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日汉语料库,对日汉‘深浅’语例进行分类和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对两者的原义和扩张义的扩张方式和语义不对称性进行考察。研究结果显示:1)日语的「深い、浅い」比汉语的"深、浅"多了嗅觉和味觉这两个扩展意义;2)‘深浅’的扩张方式主要有容器、方式等叁种隐喻方式;3)‘深浅’的语义不对称性上,日语主要集中在密度和心理领域,汉语则主要集中在时间、视觉、状态、心理领域。(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23期)

日汉对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空间运动为源域来构建我们对心理状态、五官感知等抽象概念理解的语言现象,被称为"隐喻性运动"。本文将通过语料调查展开研究,探讨日汉隐喻移动表达的词汇化模式、词汇化水平的异同以及两种语言的语言类型。结果发现,同一目标域下,日语的路径动词均较汉语路径动词表达更为丰富,即日语的词汇化水平高于汉语。而方式动词的使用上,日语较汉语更为丰富与汉语较日语更为丰富的情况均存在。在日语表达中,路径动词的使用最多,而汉语表达中,方式动词的使用最多。在语言类型方面,汉语呈现出动词框架型+卫星框架型+均衡框架型的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汉对比论文参考文献

[1].吴礼权.日汉对比视角下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名词铺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魏薇.基于语料库的日汉隐喻运动表达词汇化对比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

[3].魏薇.基于语料库的日汉隐喻运动表达投射方式对比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

[4].赵祎男.从句法角度对比分析日汉歧义句[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

[5].李彤.基于日汉对比的日本留学生“被”字句习得研究与教学建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6].应学科,王忻.基于框架语义学日汉同形词对比研究——以日语「控」「控える」和汉语“控”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9

[7].张岩红.从日汉对比的角度谈谈「シテイタ」的意义[J].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2018

[8].柴子倩.日汉惯用语的喻体对比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9].肖蓉.“上”空间概念的日汉对比分析[J].校园英语.2018

[10].章琪.基于语料库的日汉‘深浅’形容词认知对比研究[J].北方文学.2018

标签:;  ;  ;  ;  

日汉对比论文-吴礼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