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炭疽毒素抑制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炭疽,炭疽毒素,抑制剂,炭疽毒素受体
炭疽毒素抑制剂论文文献综述
孔毅荣[1](2008)在《炭疽毒素抑制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它具有病程发展快,致死率高的特点。在炭疽芽孢感染的早期,没有明显特点的症状,较难作出诊断。一旦症状迅速发展,即使使用抗生素,通常病人也会死亡,这是由于在机体中已经出现了致死剂量的炭疽毒素。抗生素只能杀死菌体,并不能清除毒素。因此,在进行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针对炭疽毒素的抗毒素治疗对于挽救病人生命是非常必要的。炭疽毒素包括两种A-B型毒素,每种都有不同的催化部分——水肿因子(EF,edema factor)和致死因子(LF,lethal factor)。两个催化部分共享一个结合的B部分,保护性抗原(PA,protective antigen),结合后的完整毒素称为水肿毒素(ET,edema toxin)和致死毒素(LT,lethal toxin)。炭疽对机体的伤害主要是由于ET和LT的共同作用。ET和LT进入细胞发挥作用的过程如下所示: 1、PA与其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CMG2或TEM8);2、细胞膜上的furin蛋白酶裂解PA产生PA63;3、PA63单体形成七聚体的前体孔结构;4、LF或EF与七聚体结合;5、内吞作用导致毒素进入细胞;6、毒素在细胞内被释放到细胞质中,产生细胞毒性作用。本研究根据炭疽毒素进入细胞的机理,设计了两种阻止炭疽毒素进入细胞的策略并对其进行了研究。策略一:可溶性受体作为炭疽毒素抑制剂从理论上来说,可溶性受体可与膜受体竞争结合其配基,导致配基与膜受体的结合受到抑制,从而抑制了配基的生理或病理功能。为了探讨炭疽毒素可溶性受体是否能够作为炭疽毒素的抑制剂,进行了以下的工作:一、炭疽毒素可溶性受体的表达纯化获得一定纯度的高活性的可溶性受体是研究的基础。我们使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了叁种不同形式的炭疽毒素可溶性受体。重组蛋白使用Ni柱和Superdex75凝胶过滤柱得到纯化。二、重组可溶性炭疽毒素受体与PA、Ⅳ型胶原结合活性及细胞保护活性的分析ELISA实验表明我们表达的叁种可溶性受体都与PA有较强的结合活性,但与文献报道不同的是:表达的叁种可溶性受体与目前人们推测的CMG2可能的天然配基的胶原Ⅳ没有结合活性。体外细胞保护实验中,它们都可以有效中和炭疽毒素,但中和活性有所差别。此外,意外发现CMG2 VWAC175A能够结合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但血清白蛋白并不干扰CMG2 VWAC175A的细胞保护活性。叁、重组可溶性受体的体内毒素中和活性分析使用F344雄性大鼠为炭疽毒素攻毒模型,评价了重组可溶性受体体内毒素中和活性。结果表明,重组可溶性受体可以在体内有效中和炭疽致死毒素,使动物存活下来。四、重组可溶性炭疽毒素受体的体内稳定性的初步分析使用毒素攻毒的动物模型,我们初步研究了可溶性受体在体内的稳定性,发现其在体内维持中和毒素活性的时间极短,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体内存在大量的受体的天然配基,天然配基与受体的结合会影响进入体内的重组蛋白与PA的结合。结论:尽管可溶性炭疽毒素受体能够在动物体内有效中和炭疽毒素,但过短的中和活性维持期对于将其作为一种炭疽毒素抑制剂的前景不容乐观。策略二:融合蛋白LFn-EFn,潜在的炭疽毒素新型抑制剂理论上可以将PA63七聚体作为炭疽毒素抑制剂作用的靶点,使用竞争性或非竞争性抑制剂封闭PA63七聚体上LF/EF的结合位点,就能阻止LF或者EF进入细胞内,使LF或者EF不能与细胞内的底物接触,从而阻止它们发挥各自的细胞毒性活性。依照这种思路,本研究以LF和EF为基础,探索发展新型的炭疽毒素竞争性抑制剂。主要完成了以下的工作:一、LF突变体(LFM),LFn、EFn及LFn27-263抑制活性研究使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了LFM,LFn、EFn和27LFn(去除了LFn的N端的27位残基),重组蛋白通过Ni柱及Superdex75柱得到了纯化。炭疽毒素攻毒的细胞模型显示它们的毒素抑制活性大小依次为LFM>LFn27>LFn=EFn。Biacore检测发现它们与PA63亲和力的差异造成了抑制活性的差别。二、LE及27LE的抑制活性研究构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2个融合蛋白:LE和27LE。这两个蛋白以完全可溶的形式在大肠杆菌的胞内表达。纯化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毒素攻毒的细胞模型显示它们可以有效抑制炭疽毒素的细胞毒作用。Biacore分析结果表明,与LFn单体相比,LE/27LE融合蛋白与PA63的亲和活性得到大的提高。这意味着LE/27LE与PA63七聚体的的亲和活性也得到增加,从而提高中和毒素的能力。这个结果支持我们的推测:LE/27LE可以同时结合两个PA63七聚体上的结合位点。叁、重组蛋白27LE的体内毒素中和活性分析使用F344雄性大鼠为炭疽毒素攻毒模型,评价了重组蛋白27LE体内毒素中和活性。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可以在体内有效中和炭疽致死毒素,使动物存活下来。从目前的实验结果来看,融合蛋白27LE在体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体内保持足够的浓度来清除炭疽杆菌持续产生的毒素,因此,可以在芽孢攻毒的动物实验中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评价。结论:我们构建的融合蛋白27LE在体内不但具有很好的毒素中和活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体内保持足够的浓度来清除炭疽杆菌持续产生的毒素,因此,可以在芽孢攻毒的动物实验中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08-05-27)
蔡任之[2](2006)在《炭疽毒素显性失活抑制剂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炭疽杆菌的毒力与其多聚γ-D谷氨酸(PGA)荚膜和毒素相关,炭疽杆菌毒素有3种成分构成: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和水肿因子(EF)。现行疫苗是基于PA的疫苗,单纯PA接种不能诱导直接抗炭疽杆菌的免疫应答,且在感染后立即使用可能对机体有害。美国(本文来源于《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陈薇[3](2004)在《重组炭疽毒素的表达和毒素抑制剂的探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炭疽杆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包括细菌荚膜和炭疽毒素,后者包含叁种蛋白质成分: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F)和水肿因子(edema factor,EF)。PA通过与靶细胞结合将LF和EF导入细胞内发挥活性作用。PA与LF结合称为致死毒素(lethal toxin,LT),PA与EF结合称为水肿毒素(edema toxin,ET)。 PA能诱导机体的保护性免疫,是美国FDA批准的炭疽疫苗的主要免疫活性成分;EF具有钙调蛋白依耐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LF具有金属依耐的蛋白酶活性。目前关于炭疽毒素作用的具体途径和分子机理还不清楚。治疗炭疽主要使用抗生素,但必须在感染初期立即使用,而在感染晚期由于患者体内毒素的大量产生,仍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有必要发展针对炭疽毒素的治疗药物。 开展炭疽毒素作用机理研究和毒素抑制剂的筛选,需要获得大量的PA、LF和EF,而直接从炭疽杆菌的培养物中提取不仅产量低而且需要较高的生物安全防护设施,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重组毒素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本研究首先将大肠杆菌外膜蛋白A(Omp A)的信号肽序列融合到PA基因的5’端,构建分泌型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重组PA(rPA)的分泌型表达。重组蛋白位于细菌周质腔,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0%。以离子交换、疏水层析和凝胶过滤为基础,建立了rPA的纯化工艺,每升培养物可获得约15mg rPA,HPLC纯度95%以上,N端15个氨基酸序列与天然PA完全一致。细胞模型试验显示rPA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同样构建分泌型表达质粒,实现了重组LF(rLF)在大肠杆菌周质腔中的分泌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经过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纯化,每升诱导培养物可获得约3mg电泳纯的rLF。蛋白N端测序表明,rLF序列与天然炭疽LF一致。体外细胞模型试验亦显示rLF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 利用pQE30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重组EF(rEF)。经鉴定,rEF以可溶形式表达于细菌胞质中。经过金属螯和、阳离子交换和凝胶层析,每升诱导培养物可获得约5mg重组蛋白。体外细胞试验显示rEF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在两种细胞模型试验中,rEF能和LF共同竞争与PA的结合位点,二者相互抑制。(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04-11-01)
刘,萍,边,强[4](2002)在《炭疽毒素抑制剂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目前对使用炭疽杆菌(一种致炭疽病的细菌,表现为皮肤、肠道和肺感染)作为生物武器的担心增加,美国的研究者开发和试验了一种抑制炭疽(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期刊2002年03期)
炭疽毒素抑制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炭疽杆菌的毒力与其多聚γ-D谷氨酸(PGA)荚膜和毒素相关,炭疽杆菌毒素有3种成分构成: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和水肿因子(EF)。现行疫苗是基于PA的疫苗,单纯PA接种不能诱导直接抗炭疽杆菌的免疫应答,且在感染后立即使用可能对机体有害。美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炭疽毒素抑制剂论文参考文献
[1].孔毅荣.炭疽毒素抑制剂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
[2].蔡任之.炭疽毒素显性失活抑制剂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
[3].陈薇.重组炭疽毒素的表达和毒素抑制剂的探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
[4].刘,萍,边,强.炭疽毒素抑制剂试验[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