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平抗侧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竖向锚定板,抗拔承载力,叁维力学模型,滑移线场
水平抗侧承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张英,胡伟,姜守东[1](2015)在《竖向锚定板水平抗拔承载力叁维力学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竖向锚定板的水平抗拔承载力确定是锚定板档土结构设计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而当前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在总结了当前有关竖向锚定板水平抗拔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竖向锚定板水平受拉时的叁维力学机制,指出了当前理论研究中存在直接套用条形锚定板的平面应变模型用于矩形锚定板的叁维问题、板前滑移线场假定具有主观性、未考虑板土接触面的真正力学特征对系统力学机制的影响这3方面的不足之处,论证了构建叁维力学模型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就该问题叁维力学模型的构建、板土接触面特性的考虑以及浅锚、深锚的统一指明了研究思路,为后续竖向锚定板抗拔承载力的深入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5年02期)
张瑜佩[2](2008)在《建筑模网混凝土墙体水平抗剪承载力与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帝枇(Dipy)建筑模网混凝土技术是一种用于混凝土成型的永久置留性模板技术,在模网内浇筑混凝土后即可形成墙体。当用于外墙时,可在一面整合保温材料,现场浇筑混凝土后便可制成一次现浇成型的集承重和外保温于—体的复合模网混凝土墙体。模网混凝土墙体根据配筋方式的不同,有I型与II型两种。Dipy模网混凝土建筑具有诸多技术优势和显着的经济效益,是一项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能够有效解决墙体改革与建筑节能关系的先进技术。本文在详细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作为研究工具,着重对建筑模网混凝土剪力墙的抗剪承载性能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已有I型建筑模网试验模型,建立了对应的叁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墙体在水平及竖向荷载同时作用时的承载力和延性性能,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证明本文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可靠性。之后,对II型建筑模网墙体进行了分析,与采用相同材料性能和配筋的I型建筑模网墙体进行对比,显示出II型建筑模网墙体在承载力和延性性能方面的优势。鉴于II型模网混凝土剪力墙在承载力和延性等方面的工作性能要优于I型模网混凝土剪力墙,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等级、拼缝筋的直径、连接钢片的数量等因素对II型模网混凝土剪力墙抗剪承载性能的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能够提高建筑模网混凝土剪力墙工作性能的建议和意见。(本文来源于《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期刊2008-12-01)
常鹏,姚谦峰[3](2006)在《密肋复合墙体水平承载力及抗侧刚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密肋复合墙体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的主要受力构件之一,其受力特点与抗震性能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的基础核心.通过对密肋复合墙体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墙体的水平承载能力及侧向变形性能.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密肋复合墙体的水平承载力及顶点侧移进行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5.4%.提出了密肋复合墙体的抗侧刚度退化曲线和骨架曲线模型,并给出统一的表达式,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陈素文,李国强[4](2005)在《用层间抗侧移刚度评价钢框架结构层水平承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钢框架结构,本文研究了层间抗侧移刚度和层水平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经过统计分析,得到了钢框架结构考虑竖向荷载对柱子极限弯矩的影响、P-Δ效应以及钢材屈服强度的影响,利用层间抗侧移刚度估计层水平承载力的统计公式。统计公式的得出为框架结构的实际安全性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的工程方法。(本文来源于《建筑钢结构进展》期刊2005年03期)
水平抗侧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帝枇(Dipy)建筑模网混凝土技术是一种用于混凝土成型的永久置留性模板技术,在模网内浇筑混凝土后即可形成墙体。当用于外墙时,可在一面整合保温材料,现场浇筑混凝土后便可制成一次现浇成型的集承重和外保温于—体的复合模网混凝土墙体。模网混凝土墙体根据配筋方式的不同,有I型与II型两种。Dipy模网混凝土建筑具有诸多技术优势和显着的经济效益,是一项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能够有效解决墙体改革与建筑节能关系的先进技术。本文在详细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作为研究工具,着重对建筑模网混凝土剪力墙的抗剪承载性能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已有I型建筑模网试验模型,建立了对应的叁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墙体在水平及竖向荷载同时作用时的承载力和延性性能,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证明本文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可靠性。之后,对II型建筑模网墙体进行了分析,与采用相同材料性能和配筋的I型建筑模网墙体进行对比,显示出II型建筑模网墙体在承载力和延性性能方面的优势。鉴于II型模网混凝土剪力墙在承载力和延性等方面的工作性能要优于I型模网混凝土剪力墙,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等级、拼缝筋的直径、连接钢片的数量等因素对II型模网混凝土剪力墙抗剪承载性能的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能够提高建筑模网混凝土剪力墙工作性能的建议和意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平抗侧承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张英,胡伟,姜守东.竖向锚定板水平抗拔承载力叁维力学模型分析[J].公路工程.2015
[2].张瑜佩.建筑模网混凝土墙体水平抗剪承载力与延性研究[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8
[3].常鹏,姚谦峰.密肋复合墙体水平承载力及抗侧刚度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
[4].陈素文,李国强.用层间抗侧移刚度评价钢框架结构层水平承载力[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