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达洛维太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达洛维太太》,弗吉尼亚·,伍尔夫,“一战”,女权主义思想
达洛维太太论文文献综述
印晴儿,王芳[1](2019)在《《达洛维太太》的痛失所爱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达洛维太太》中,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的人生经历了"痛失所爱"这一生命节点。个体悲剧的形成与结果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从这一情节入手,伍尔夫描绘了特定时期的伦敦生活图景,表现了她对战争、男权社会的现实批判。(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3期)
杨平平[2](2019)在《“动态对等”视角下的《达洛维太太》译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篇小说《达洛维太太》(Mrs. Dalloway)是英国着名女作家Virginia Woof的经典成名作,该小说也是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最初尝试之一,在题材、风格和写作方法上都有所创新。译者在翻译意识流小说过程中不仅要将原小说的连贯反映在译文中,又要迎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习惯,以寻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本文以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为指导,动态对等理论的重心是关注读者的反应,通过对《达洛维太太》译本分析,探究译文是否契合动态对等理论,从而探讨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意识流作品中,作为译者如何平衡好理论与作品的融合,以更好地传递给目标读者。(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3期)
高奕欢[3](2016)在《从弗洛伊德的创伤研究读《达洛维太太》》一文中研究指出不管是在现代心理学领域还是文学领域,创伤都是一个广受关注的主题。甚至有批评学者德米斯特在她的文章中断言,"现代主义文学即是创伤的文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作品《达洛维太太》中就刻画了这样一个饱受战后创伤折磨的年轻人塞普蒂默斯·沃伦·史密斯。伍尔夫和弗洛伊德几乎可算生活在同一时期,因而当伍尔夫在创作小说时有可能受到弗洛伊德以及其他当时的心理学家的影响。因此,在本文中,作者将会基于弗洛伊德对创伤的研究观点来深入解读塞普蒂默斯这一角色。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将能更好地理解塞普蒂默斯的创伤症状、他的呼求,以及他周围的人无法理解他的原因。虽然未知伍尔夫是否真的参考借鉴了弗洛伊德研究理论,但弗洛伊德的研究确实有助于解释塞普蒂默斯的苍白忧郁和他的幻想。关于塞普蒂默斯这一角色的解读对理解这部有意识流色彩的小说十分重要。(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九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2-14)
朱天龙[4](2016)在《论《达洛维太太》与《辛伯林》之间的互文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互文性是后现代批评的关键术语,它从文际关系的角度审视文学性。从整体上考察,伍尔夫的《达洛维太太》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两方面重复了莎士比亚的《辛伯林》。从细部考察,《达洛维太太》综合运用克诺西斯、异质性对话和戏仿的互文策略与《辛伯林》进行互文交流,建构了女性主体性,解构了英雄范式。(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肖惜,郭晶晶[5](2015)在《心理扫描认知观下的意识流小说的隐性语篇连贯新解——以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连贯是语篇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意识流小说的情节发展不按逻辑顺序,而是随人物的思维不断跳跃,语篇连贯性相对较低。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家Langacker的心理扫描理论来探究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太太》的连贯性。小说中的现实事件属于顺序扫描的各成分,按照时间的先后激活进而有序发展,形成连贯。而意识流中的各种联想,可被看作整体扫描的各个成分,被同时累加性的激活,体现一种整体统一的意义,从而实现意义的隐性连贯。(本文来源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马静[6](2013)在《伍尔夫《达洛维太太》的意识流技巧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对伍尔夫在《达洛维太太》这部作品中使用的间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和多角度叙述方式这四种技巧作一浅析,从而探讨她如何使用意识流技巧来达到她表现生活,塑造人物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17期)
陈琳[7](2013)在《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分析《达洛维太太》译本中的连贯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篇最为核心的特征是语篇的连贯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目标语也应保持连贯。作为英美小说的一种重要流派,意识流小说因其语言富有节奏性、视角频繁转换等特点,使译者在翻译时很难充分顾及到原文风格和目标语读者的需求。本文选取谷启楠、孙梁和苏美翻译的《达洛维太太》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原作中语言的不规则使用、时间和空间随意转换等有悖于一般语篇连贯特征的语言现象较为丰富,值得译者关注。本文采用王东风教授的《连贯与翻译》一书中的分类方法,从文体连贯、语法连贯、语义连贯和语用连贯四个方面去逐一研究小说翻译的连贯性。为了更好地评价小说翻译的连贯性,本文运用周领顺教授提出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对意识流小说连贯翻译过程中的译者角色进行分析评价。“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强调翻译评价应该是描述性的评价,并认为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处在“求真—务实”连续统之中,因此译者行为是个动态的过程。意识流小说的译者既想求原文文本之“真”,即在译文中反映出意识流小说的风格和语言特色,又要务社会需求之“实”,即考虑译语读者的审美期待。本文从连贯翻译角度入手,将“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做为评价工具以分析译者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包括语言层面上的纯翻译角色和其他社会性角色,并探讨这些角色如何在翻译中发挥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译者在翻译意识流小说过程中既要将原小说的连贯反映在译文中,又要迎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习惯,以寻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使译文在读者接受范围内体现出意识流小说的风格。其次,“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克服了规范式的翻译批评模式的弊端,对译者行为评价尤其是意识流小说翻译行为评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3-05-21)
[8](2012)在《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达洛维太太》一文中研究指出追寻自由的极致,只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这是每个女人心中都会梦想的一刻,她们都想成为达洛维太太,成为伍尔芙。女人天生的敏感让她们在某些极致的时刻显得神经兮兮的。但那极致的体验却让她超越自己、达到自己。妮可·基德曼为了在《时时刻刻》中演活伍尔芙,除了潜心学习她的作品、模仿她的笔记、试着用她的方式生活,甚至在做造型时在鼻子上(本文来源于《八小时以外》期刊2012年09期)
章曦[9](2012)在《论《达洛维太太》的人物关系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着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名作《达洛维太太》从问世以来,以其巧妙地结构,独特的意识描写,新颖的时间意识引起了研究学者的关注,并且随着文学评论角度的扩展,视野的增加,这部小说也成为了文学评论界的历久弥新的研究对象。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丰富多彩,意味深远的意识世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断地进入意识世界,随着人物思绪的流动而流动。意识的流动是以小说中的人物为载体,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小说看似凌乱的人物关系中暗藏的线索,发掘小说独特的人物关系构建方式。近年来,处于文学与认知语言学交叉界面的认知诗学,为文学研究的阐释能力注入了新的动力。根据认知诗学视角下心理空间理论,文本的意义建构过程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建立心理空间并进行整合的一系列动态认知过程。本文主要从心理空间网络体系构建的角度,发现人物的意识世界与物理世界的界限,掌握人物意识流动的脉络,挖掘人物深层意识中意象的隐喻含义,以及从空间融合的角度探讨并置的人物关系对主题意义的表达。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导论部分介绍了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以及本论文的意义与主要内容。第一章介绍了意识流小说在认知上的倾向性以及认知诗学视角下的心理空间理论,概念合成理论以及文本世界理论。第二章主要通过分析小说的心理空间网络体系的不同层级内容,探讨人物在时空上的关系。第叁章从人物的回忆空间以及不同人物意识空间里的共有物象这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人物背后隐含的连贯性与整体性。第四章主要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两个并置的主要人物所投射出的合成空间的意义。最后是结语,笔者通过以上分析和讨论认为,《达洛维太太》的人物构建具有创新性和现代性,通过人物关系的构建呈现了小说的主题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外语学院》期刊2012-04-01)
凤群[10](2012)在《《达洛维太太》中人物声音的多重诠释——评析自由间接思想的语言手段“one”》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one"在《达洛维太太》中作为自由间接思想的语言手段以呈现人物声音的功能。"one"模糊指代的特点为作家提供了叙述者声音与人物声音的自由转换手法,使读者从多重角度倾听人物声音:内心独白、内心对白、和意识流,创造出与人物亲近和通感的效果,呈现声音流动性、混杂性、呈现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2年01期)
达洛维太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篇小说《达洛维太太》(Mrs. Dalloway)是英国着名女作家Virginia Woof的经典成名作,该小说也是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最初尝试之一,在题材、风格和写作方法上都有所创新。译者在翻译意识流小说过程中不仅要将原小说的连贯反映在译文中,又要迎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习惯,以寻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本文以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为指导,动态对等理论的重心是关注读者的反应,通过对《达洛维太太》译本分析,探究译文是否契合动态对等理论,从而探讨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意识流作品中,作为译者如何平衡好理论与作品的融合,以更好地传递给目标读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达洛维太太论文参考文献
[1].印晴儿,王芳.《达洛维太太》的痛失所爱主题[J].名作欣赏.2019
[2].杨平平.“动态对等”视角下的《达洛维太太》译本分析[J].明日风尚.2019
[3].高奕欢.从弗洛伊德的创伤研究读《达洛维太太》[C].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九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4].朱天龙.论《达洛维太太》与《辛伯林》之间的互文性[J].韶关学院学报.2016
[5].肖惜,郭晶晶.心理扫描认知观下的意识流小说的隐性语篇连贯新解——以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为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
[6].马静.伍尔夫《达洛维太太》的意识流技巧浅析[J].科技信息.2013
[7].陈琳.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分析《达洛维太太》译本中的连贯翻译[D].扬州大学.2013
[8]..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达洛维太太[J].八小时以外.2012
[9].章曦.论《达洛维太太》的人物关系构造[D].四川外语学院.2012
[10].凤群.《达洛维太太》中人物声音的多重诠释——评析自由间接思想的语言手段“one”[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