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盐胁迫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磷脂酶Dζ1,盐胁迫,磷脂酸,钠离子转运
盐胁迫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吕玮鑫,周一梦,雷宵,洪月云[1](2019)在《水稻磷脂酶Dζ1在盐胁迫反应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生化和分子遗传突变分析发现水稻(Oryza sativa)磷脂酶Dζ1 (PLDζ1)参与盐胁迫反应过程。水稻PLDζ1在分蘖期和开花期的叶片中表达量较高,生化分析表明PLDζ1需要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激活,而在PLDα和PLDδ反应条件下的活性极低。PLDζ1缺失突变导致植株对盐胁迫的敏感性增加,在盐胁迫下pldζ1突变体株高和存活率均显着低于野生型(WT),并且pldζ1突变体植株钠离子(Na~+)含量显着高于WT,其Na~+吸收与转运相关基因HKT1表达量显着高于WT,而Na~+流向液泡相关基因NHX1表达量则显着低于WT。这些结果表明水稻PLDζ1参与钠离子转运过程,从而正向调节植株的耐盐性。(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杨颖丽,吕丽荣,徐玉玲,高晓霞,李琼[2](2019)在《胞间活性氧产生对盐胁迫下两种小麦叶抗氧化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7号(27号)"和"陇春30号(30号)"为研究材料,分析过氧化氢酶(CAT)和二苯基氯化碘盐(DPI)对NaCl胁迫下小麦叶片渗透性调节和抗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诱导两种小麦叶中w(脯氨酸)、ρ(可溶性糖)、w(可溶性蛋白)和c(丙二醛)均增加, CAT的加入减少了盐诱导的27号ρ(可溶性糖)及30号w(脯氨酸)和w(可溶性蛋白)的积累, DPI提高了两种小麦w(脯氨酸)、ρ(可溶性糖)和c(丙二醛),降低了w(可溶性蛋白).盐处理导致小麦27号c(O2·-)、w(H2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降低,使c (·OH)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高;小麦30号c(O2·-)、c (·OH)及APX活性增高, CAT和POD活性减弱.与单独盐处理相比,外源CAT使盐处理下两种小麦w(H2O2)降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27号APX和30号CAT活性增强; NaCl+DPI处理导致两种小麦w(H2O2)及27号APX活性降低,两种小麦c(O2·-)及POD和GR活性均增高, 30号小麦SOD与APX活性变化与27号相反.表明盐胁迫提高了两种小麦叶中渗透性调节物w(脯氨酸)、ρ(可溶性糖)和w(可溶性蛋白),导致不同的抗氧化反应,可能与胞间H2O2及质膜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O2·-的产生有关,因为胞间H2O2的清除和NADPH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改变了盐诱导两种小麦的渗透性调节和抗氧化反应,且二者的效应不同.(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桓君,孟繁星,黎明,王日昕,石戈[3](2019)在《高盐胁迫下大弹涂鱼MHC Iα基因对病毒拟似物poly(I:C)的免疫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一类编码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基因,在所有硬骨鱼的适应性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于MHC基因的研究一直是鱼类分子免疫学和鱼类抗病辅助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首次分析了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MHCIα基因的cDNA序列特征,构建了系统发生树,评估了大弹涂鱼MHC Iα基因mRNA在健康个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了注射病毒拟似物poly(I:C)后MHC Iα基因在机体主要免疫器官肝和脾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弹涂鱼MHC Iα基因具有由1101个碱基组成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366个氨基酸残基,具有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和1个N-糖基化位点。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与大弹涂鱼MHCIα基因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RT-PCR分析显示,MHCIα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肾和脾组织中表达量最高,鳃和肠组织中表达次之。大弹涂鱼在腹腔注射poly(I:C)后,肝和脾组织中mRNA表达量明显上升,在12 h时, MHC Iα基因mRNA表达量在肝和脾中均达到峰值。本研究结果表明, MHC Iα基因参与了大弹涂鱼在高盐胁迫下的免疫应答。(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郭光艳,杨亚玲,曹璐,刘伟,秘彩莉[4](2019)在《小麦RF2类bZIP转录因子TabZIP3参与植物盐胁迫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bZIP类转录因子数目众多,功能多样,但有关RF2类bZIP转录因子的报道并不多见。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中国春叶片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结合RACE(rapid amplication of c DNA end)技术,获得了TabZIP3的cDNA序列。TabZIP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1 020 bp,编码339个氨基酸残基,保守结构域预测TabZIP3编码RF2类bZIP转录因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TabZIP3与水稻中的RF2b亲缘关系最近; GFP-TabZIP3融合蛋白在烟草表皮细胞中定位于细胞膜。RT-PCR分析以及对TabZIP3promoter:Gus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Gus染色结果均表明,TabZIP3受Na Cl和PEG6000处理的诱导表达。为了研究TabZIP3的功能,构建了TabZIP3的过量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拟南芥Col-0。与野生型相比,过量表达TabZIP3的拟南芥株系的子叶在含150 mmol/L NaCl的MS培养基上更绿,且脯氨酸含量显着增加,但丙二醛含量显着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小麦RF2类bZIP转录因子TabZIP3受盐/干旱诱导表达,其过量表达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会敏,王全慧,贺晓丽,赵飞飞,李胜军[5](2018)在《SSH1调控盐胁迫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盐碱化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土地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我国的耕地面积逐年急剧下降,粮食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当植物受到盐胁迫时,细胞失水造成渗透胁迫,使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氧化平衡、离子平衡等代谢途径受到影响,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因此,探究植物耐盐分子机制和培育耐盐植物新品种,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获得了一个盐胁迫超敏感突变体(salt stress hypersensitive 1,ssh1)突变体。我们首先比较了野生型种子和ssh1突变体种子在添加不同浓度NaC1(0、50、100、150 mM)的1/2 MS培养基上的种子萌发率,结果显示在高盐浓度胁迫下,ssh1突变体种子的萌发率明显受到抑制。另外,我们利用不同浓度的NaC1处理拟南芥幼苗,结果显示高浓度的NaC1导致ssh 1突变体表现出根长变短等生长抑制的表型。我们通过RT-PCR检测了NaC1处理后盐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突变体中基因表达水平比野生型明显下调。进一步研究发现,SSH1基因的表达受NaC1诱导。综上所述,这些初步实验结果表明SSH1在种子萌发和萌发后幼苗生长阶段的盐胁迫响应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盐胁迫不仅表现为抑制植株生长,我们拟对盐胁迫下不同株系的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分析,探究SSH1抵抗盐胁迫的功能和机理。另外,通过质谱分析技术,我们已经鉴定了一些候选互作蛋白,将利用BiFC和Co-IP等技术进行实验验证,并与候选基因突变体杂交获得双突变体,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期望深入解析SSH1的生物学功能和遗传调控网络,进一步阐明植物抗盐胁迫反应的分子机理,为提高植物对盐碱的适应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8)
刘莎莎[6](2018)在《旱盐胁迫下大豆的适应性反应及Na~+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是限制植株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的最主要环境胁迫因子,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干旱的现象一般与土壤盐渍化同时出现,对植物产生重要影响。然而,有研究发现,在干旱环境下,一定浓度的土壤盐分对植物生长有正面的增效作用,但相关机制并不明确。本试验以盆栽大豆作为实验材料,设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土壤盐分(NaCl)和干旱组合处理,在处理后对不同处理的大豆的生长状况、光合作用、水分状况、渗透调节以及物质和能量利用等进行测定,分析干旱条件下大豆吸收和积累Na~+等盐离子在应对干旱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单一干旱、单一盐胁迫和旱盐组合处理均导致大豆幼苗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受抑制、生物量积累减少。但旱盐组合处理大豆的株高、生物量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以及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均高于单一干旱处理的,其中,干旱与100、150 mmol·L~-11 NaCl组合处理的上述指标均显着高于单一干旱(p<0.05)。这说明,在干旱环境下土壤中有一定量的NaCl能够有效地减弱干旱对大豆的不利影响和对大豆光合系统的损伤。(2)单一干旱、单一盐胁迫和旱盐组合处理的大豆幼苗的叶片的RWC(相对含水量)、水势和渗透势均低于对照。但与单一干旱相比,旱盐组合处理的大豆叶片的渗透势下降幅度更大,其细胞的膨压和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都高于单一干旱,并且差异显着(P<0.05);而且旱盐组合处理的大豆Na+含量明显高于单一干旱(P<0.05),且大豆的渗透势与Na~+含量之间具有极显着的相关性(p<0.01)。这些结果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土壤中的盐分能促使大豆植株积累更多的Na~+,从而有效降低了组织渗透势、增强了吸水动力,有利于大豆叶片保持一定的细胞膨压和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3)不同盐浓度处理的大豆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甜菜碱含量都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旱盐组合处理组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和甜菜碱含量却低于单一干旱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单一干旱处理大豆叶片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渗透浓度和含量显着高于旱盐组合处理的(P<0.05),无机渗透调节物质的渗透浓度和含量却明显低于旱盐组合处理的(P<0.05)。说明土壤中的盐分使得大豆在遭遇干旱时促使大豆积累更多的无机离子来参与渗透调节,进而降低有机物质的消耗量,进而可能有利于大豆幼苗积累更多生物量。(4)单一干旱、单一盐胁迫和旱盐组合处理的大豆幼苗的热值明显低于对照(NS_0)(P<0.05),说明旱盐使得大豆干物质积累能力下降。但是,在干旱条件下,干旱与50~150 mmol·L~-11 NaCl组合处理的大豆叶片的灰分含量及比叶面积明显高于单一干旱(P<0.05),从而使其单位质量建成成本和单位面积建成成本均明显低于单一干旱处理(P<0.05)。说明,在干旱条件下土壤中加入适量的盐分有利于增加大豆的矿质元素积累,降低其生物体构建的能量消耗,从而有利于其有机物积累和生长。综上所述,在干旱胁迫下土壤中存有一定浓度的NaCl能够促使大豆从外界吸收、积累较多的Na~+等无机离子。一方面,Na~+等无机离子能够通过参与细胞的渗透调节使得组织渗透势下降,增强植株的吸水能力,使植株保持较高的细胞膨压和相对含水量,从而减轻了干旱对光合能力和生长的抑制;另一方面,Na~+等无机离子积累可减少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降低生物体构建的能量消耗,节约了物质和能量的消耗,最终表现为生物量积累的增加。(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8-06-01)
周飒[7](2017)在《组蛋白H2B单泛素化调控拟南芥响应盐胁迫反应中微管骨架解聚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影响。盐胁迫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生物胁迫,是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调控机制来适应环境胁迫。研究表明,组蛋白H2B单泛素化(Histone H2B monoubiquitination,H2Bub 1)参与调控植物体内多个发育过程以及对生物胁迫的应答反应,但目前关于H2Bub1参与植物抗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论文选用拟南芥野生型和H2Bub1功能缺失突变体hub1-4,hub2-2,hub1-4hub2-2,对H2Bub1在拟南芥响应盐胁迫应答反应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盐胁迫下,H2Bub1功能缺失突变体表现出叶片失绿、根生长受到抑制和存活率下降等盐敏感表型;NaCl处理引起野生型中H2Bub1基因HUB1(Histone monoubiuitination 1)和HUB2的转录水平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上调。表明,H2Bub1正调控拟南芥响应盐胁迫的应答反应。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盐胁迫下的微管骨架动态,发现H2Bub1功能缺失使微管解聚速度变慢,微管解聚程度减弱,证明H2Bub1调控盐胁迫反应中微管骨架的解聚过程。对H2Bub1调控盐胁迫反应中微管解聚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Rea1-time PCR的方法定量分析基因表达,发现盐胁迫下H2Bub1的功能缺失抑制了酪氨酸磷酸酶基因PTP1(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DsPTP1(Dual-Specificity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MKP1(MAP Kinase Phosphatase 1),MKP2(MAP Kinase Phosphatase 2),IBR5(Indole-3-Butyric Acid Response 5)和PHS1(Propyzamide Hypersensitive 1)的表达,由此表明,盐胁迫中H2Bub1是酪氨酸磷酸酶基因的正调控因子。利用35S:PTP1/hub1-4和35S:MKP1/hub1-4株系观察到hub1-4突变体的盐敏感表型得到回复,微管动态分析也证明hub1-4突变体的微管解聚回复到与野生型相似。表明,PTP1和MKP1调控拟南芥抗盐胁迫反应中微管的解聚过程。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证明,PTP1,MKP1与MPK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PK6互作,且PTP1,MKP1调控MPK3和MPK6的活性。随后对盐胁迫下野生型和H2Bub1突变体中MPK3和MPK6的基因表达、蛋白水平和激酶活性进行分析,发现H2Bub1影响拟南芥对盐胁迫响应中MPK3和MPK6的活性。利用MPK3和MPK6的持续激活突变体MKK5DD进行盐敏感表型和微管动态分析,发现MKK5DD突变体更抗盐胁迫且微管解聚速度明显快于野生型,表明MPK3和MPK6的激活加快微管的解聚过程,进而影响拟南芥的抗盐胁迫能力。同时,通过药理学方法检测酪氨酸磷酸化对野生型和H2Bub1缺失突变体微管骨架的影响,结果显示,盐胁迫中,附加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N(genistein)可促使微管稳定,植株表现出盐敏感的表型,野生型表现更为明显;附加酪氨酸磷酸抑制剂PAO(phenylarsine oxide)可促使微管解聚,植株表现出更耐盐的表型,H2Bub1缺失突变体表现更为明显。进一步验证了酪氨酸磷酸化参与H2Bub1调控拟南芥盐胁迫应答反应中微管的解聚过程。微管骨架的结构和功能依赖于微管结合蛋白,其中,MAP65-1(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65-1)是研究较为深入的微管结合蛋白。本研究发现M4P65-1影响拟南芥抗盐胁迫反应中微管的解聚,更重要的是,参与调控随后的微管聚合过程。且荧光素酶互补实验发现MPK3,MPK6可能与MAP65-1互作。综上结果,H2Bub1调控拟南芥对盐胁迫的应答反应中微管的解聚。H2Bub1可能通过PTP(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MPK3/6的信号模式调控微管结合蛋白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从而调控微管骨架的解聚,而快速的微管解聚对植物适应盐胁迫至关重要。本研究为阐明植物抗盐胁迫的分子机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也补充了植物中H2Bub1抵抗非生物胁迫作用的研究空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刘晓东,王若仲,焦彬彬,代培红,李月[8](2016)在《拟南芥IAA酰胺合成酶GH3-6负调控干旱和盐胁迫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生长素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几乎参与了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GH3-6具有IAA酰胺合成酶活性,催化氨基酸与IAA形成IAA的氨基轭合物,发挥暂时或永久灭活IAA的作用。该文探讨了GH3-6基因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逆境适应过程中的功能。结果显示GH3-6基因受干旱、ABA和高盐的诱导表达。与野生型相比,GH3-6基因过表达突变体dfl1-D对干旱的抗性明显减弱,叶片失水速率更快。在抗盐方面,dfl1-D也显着弱于野生型。在3种逆境(干旱、ABA和高盐)胁迫下,GH3-6基因的高表达抑制了逆境响应基因RD22、KIN1、RD29A和DREB1A的表达。而且在干旱胁迫下,dfl1-D中ABA的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研究结果证明,高表达GH3-6基因负调控拟南芥对逆境的抗性。(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肖燕[9](2016)在《拟南芥盐胁迫反应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全球环境污染使土壤高盐化越来越严重。土壤高盐碱化是主要限制作物产量的非生物因素。植物遭受高盐胁迫后,植物本身会调整生理与发育状况,尽可能使植物在逆境条件下存活下来并繁衍后代。基因调控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前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植物调控盐诱导基因表达的机理目前仍然不清楚。本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创建了以盐诱导的基因ERF3的启动子驱动LUC报告基因(PERF3-LUC)的转基因材料sy24,将其作为野生型材料,进行EMS诱变,在诱变后代中,筛选报告基因LUC活性增强的突变体,得到了p13h0 和sy33等突变体。本文就这两个突变体在盐胁迫方面的表型及相关基因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以下进展:利用图位克隆技术鉴定了p13h09突变体的突变位点,发生突变的基因在野生型sy24中编码一种功能未知的蛋白P13H09。基因P13H09有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在突变体p13h09中基因P13H09第1个外显子上第263个碱基G突变为A(从起始密码子ATG开始),导致其编码的多肽第88个氨基酸由Gly突变为Asp。将突变体p13h09与其等位基因突变体(T-DNA插入突变体)杂交,F1代也显示与突变体p13h09类似的LUC活性升高的表型,同时将野生型中的P13H09基因转入突变体中,获得纯合转基因互补材料,其LUC活性恢复到野生型的水平,这两个结果均可说明基因P13H09的突变是引起突变体LUC表型的原因。突变体p13h09遭受NaCl,sorbitol,ABA等胁迫时,在种子萌发阶段和根生长阶段表现出不同于野生型的明显表型,如突变体在种子萌发阶发段对NaCl,sorbitol,ABA敏感,说明基因P13H09仰可能参与盐胁迫、渗透胁迫和ABA反应的信号通路。基因P13H09的表达分析显示,该基因呈组成型表达,但不同部位表达有差异,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在叶片中表达量最低。通过农杆菌渗透烟草,利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P13H09-GFP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核,说明P13H09蛋白在细胞核中行使功能。根据以上结果推测,基因P13H09是一种新的基因抑制因子,在调控渗透基因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图位克隆技术进行遗传作图,突变基因精细定位在第5条染色体1.25M-3.1M之间。结合二代测序分析鉴定到突变体sy33的突变位点,发生突变的基因在野生型sy24中编码一种功能未知的蛋白SY33。基因SY33有5个外显子,4个内含子,在突变体sy33中第443个碱基G突变为A(从ATG开始,只算外显子碱基数目),导致其编码的多肽第148个氨基酸由Gly突变为Asp。突变体sy33受到NaCl胁迫,在种子萌发阶段表现出对NaCl耐受。突变体sy33在生长发育方面表现出明显早花的表型。基因SY33的表达分析显示,该基因在花中表达,根据以上结果推测基因SY33在植物逆境反应与开花调控中均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本实验鉴定了两个与盐胁迫相关的突变体p13h09和sy33表型,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的初步研究,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P13H09,SY33这两个未知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刘强,王占武,周晓梅[10](2016)在《盐胁迫下五种非粮能源植物抗氧化防御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种抗盐性不同的非粮能源植物苍耳、曼陀罗、蓖麻、苘麻和野西瓜苗实生苗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盐胁迫下5种植物地上部和根系的干重和鲜重、叶内总叶绿素和膜质过氧化产物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盐胁迫对5种草本非粮能源植物膜脂过氧化作用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了几种植物的生长,表现为地上部和根系的干重和鲜重明显低于对照.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加,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着增加,在几种植物中,苍耳和苘麻MDA含量增加幅度最小.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加,所有植物SOD和GR活性均增加,但苍耳和苘麻增加幅度最大,野西瓜苗增加幅度最小;除野西瓜苗CAT和APX活性表现出下降趋势外,其他植物CAT和APX活性均有所增加.研究表明,苍耳和苘麻由于具有有效的抗氧化防御系统而表现出较强的抗盐性;野西瓜苗由于各抗氧化酶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而表现出较弱的抗盐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盐胁迫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7号(27号)"和"陇春30号(30号)"为研究材料,分析过氧化氢酶(CAT)和二苯基氯化碘盐(DPI)对NaCl胁迫下小麦叶片渗透性调节和抗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诱导两种小麦叶中w(脯氨酸)、ρ(可溶性糖)、w(可溶性蛋白)和c(丙二醛)均增加, CAT的加入减少了盐诱导的27号ρ(可溶性糖)及30号w(脯氨酸)和w(可溶性蛋白)的积累, DPI提高了两种小麦w(脯氨酸)、ρ(可溶性糖)和c(丙二醛),降低了w(可溶性蛋白).盐处理导致小麦27号c(O2·-)、w(H2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降低,使c (·OH)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高;小麦30号c(O2·-)、c (·OH)及APX活性增高, CAT和POD活性减弱.与单独盐处理相比,外源CAT使盐处理下两种小麦w(H2O2)降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27号APX和30号CAT活性增强; NaCl+DPI处理导致两种小麦w(H2O2)及27号APX活性降低,两种小麦c(O2·-)及POD和GR活性均增高, 30号小麦SOD与APX活性变化与27号相反.表明盐胁迫提高了两种小麦叶中渗透性调节物w(脯氨酸)、ρ(可溶性糖)和w(可溶性蛋白),导致不同的抗氧化反应,可能与胞间H2O2及质膜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O2·-的产生有关,因为胞间H2O2的清除和NADPH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改变了盐诱导两种小麦的渗透性调节和抗氧化反应,且二者的效应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盐胁迫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吕玮鑫,周一梦,雷宵,洪月云.水稻磷脂酶Dζ1在盐胁迫反应中的作用[J].植物生理学报.2019
[2].杨颖丽,吕丽荣,徐玉玲,高晓霞,李琼.胞间活性氧产生对盐胁迫下两种小麦叶抗氧化反应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刘桓君,孟繁星,黎明,王日昕,石戈.高盐胁迫下大弹涂鱼MHCIα基因对病毒拟似物poly(I:C)的免疫反应[J].中国水产科学.2019
[4].郭光艳,杨亚玲,曹璐,刘伟,秘彩莉.小麦RF2类bZIP转录因子TabZIP3参与植物盐胁迫反应[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5].张会敏,王全慧,贺晓丽,赵飞飞,李胜军.SSH1调控盐胁迫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C].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2018
[6].刘莎莎.旱盐胁迫下大豆的适应性反应及Na~+的调节作用[D].鲁东大学.2018
[7].周飒.组蛋白H2B单泛素化调控拟南芥响应盐胁迫反应中微管骨架解聚的作用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7
[8].刘晓东,王若仲,焦彬彬,代培红,李月.拟南芥IAA酰胺合成酶GH3-6负调控干旱和盐胁迫的反应[J].植物学报.2016
[9].肖燕.拟南芥盐胁迫反应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10].刘强,王占武,周晓梅.盐胁迫下五种非粮能源植物抗氧化防御反应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