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射频拉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云接入网络,前程容量限制,射频拉远头选择,吞吐量最大化
射频拉远论文文献综述
孙远,李春国,宋康,黄永明,杨绿溪[1](2018)在《云接入网络中基于容量最大化的射频拉远头选择算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于传统的LTE-Advanced网络,云接入网络(C-RAN)通过前程链路将复杂数据处理从射频拉远头(RRH)转移至基带单元池(BBU Pool)。然而,由于C-RAN前程链路容量有限,系统总吞吐量并不一定能显着提升。在本文中,我们通过优化RRHs选择实现吞吐量的最大化。更准确地说,本文在前程容量约束条件下设计了一种选择活动RRHs集的优化算法,以实现系统容量的最大化。此外,本文分别推导了低信噪比(Low SNR)与高信噪比(High SNR)下,选择RRHs数目的渐进最优的闭合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比起其他方案,本文所提出的RRH选择方案能够在有限的前程容量限制与任意给定RRHs数量下,有效实现吞吐量的提升。(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8年09期)
赵鑫,周小林,金晓成,徐兵[2](2018)在《基于射频拉远的宏小区协作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性能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铁高速移动场景下,对基于射频拉远(RRH)的宏小区协作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系统以及基于第叁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协议的4RRH信道模型做了详细描述,并设计了相应的频偏估计算法以及信道估计算法.通过Monte-Carlo仿真实验对该系统做了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克服多普勒效应,准确地恢复信道响应,从而达到较低的误块率(BLER)与较高的吞吐量,实现高速运动场景下的高性能.(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舒梦雅[3](2018)在《5G射频拉远单元的数据链路实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重点在于将多种移动通信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网络。在传统基站模型的基础上,分布式基站经过发展,分离了传统基站,包含了基带处理(BBU)和射频拉远(RRU)两个单元。分离出来的两个单元是通过光纤连接的,具有灵活的组网方式。其中值得一提的是,RRU可以实现共小区设置,对于室内覆盖和道路覆盖上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目标是设计5G射频拉远单元RRU的数据链路,实现基带信号从BBU到RRU再到天线的传输。本文首先研究CPRI协议,从帧结构、物理层、子信道以及启动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 BBU到RRU数据传输的可行性。接着介绍了 RRU数据链路的硬件平台,为之后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后对数据链路中的CPRI接口、JESD204B接口、SPI和Avalon通信、同步与延时校准、射频收发切换等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并划分出功能模块,包括CPRI接口模块、cpri_map模块、控制模块以及JESD204B接口模块;最后构建测试平台,对数据链路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与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数据链路支持BBU与RRU的通信,实现了线速率为9.8304Gbps的CPRI接口,且实现了 BBU与RRU的PP1S同步,上下行链路的射频收发可控切换,实现了数据从BBU到RRU再到天线的高速传输,且性能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3-01)
孙伟,张鑫元,詹学龙,顾小峰[4](2017)在《基站用钢带铠装防鼠射频拉远光缆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环境复杂多变,各类特殊用途的射频拉远光缆相继被开发和应用。本文介绍了一种基站用钢带铠装的防鼠射频拉远光缆,对其结构、工艺难点、性能要求以及应用情况等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来源于《中国通信学会2017年通信线路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9-14)
王玉龙,李树磊[5](2017)在《TD-SCDMA射频拉远技术应用及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TD-SCDMA技术本身特点出发,比较射频拉远、中频拉远、基带光纤拉远叁种拉远技术的优缺点,提出在TD-SCDMA通信系统中引入基带光纤拉远技术进行网络建设,能够较好解决运营商TD-SCDMA通信系统基站站址选择、站址建设和工程施工难等问题。(本文来源于《2017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7-08-01)
陈春海,叶祖铨[6](2015)在《多模射频拉远系统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多模射频拉远系统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然后简单介绍多模射频拉远系统的基本组成,最后以GSM上行、下行传输和WLAN传输为例对多模射频拉远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5年13期)
陈春海,张凯[7](2015)在《射频拉远装置及基站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通信网络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加强对射频拉远装置及基站系统的研究。本文对射频拉远装置及基站系统的研究背景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说明射频拉远装置及基站系统的组成模块及其作用,最后对该系统的应用和信息处理流程做出说明。(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5年13期)
何元波[8](2015)在《射频拉远数字信号处理板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移动通信从2G到3G的演进过程中,部署传统宏基站面临诸多问题。从网络规划方面来说,宏基站需要选择新的站点以及基站设备安装空间,这是比较困难的。从技术上来说传统宏基站中基带到天面的馈线增多,施工布线难度增大,同时馈线上的损耗会造成采用智能天线的TD-SCDMA系统的性能下降。从业务上来说3G的大部分业务为数据业务,而数据业务大部分集中于室内,传统宏基站难以灵活地实现室内热点地区的良好覆盖。从通信技术的演进来说,如今4G已经商用,5G开始研发,通信技术更新换代加快,需要基站能够实现平滑演进,更好的保护运营商投资。为此,分布式基站作为3G的产物应运而生,同时也成为未来基站的主流。分布式基站的中心理念是把传统宏基站中的基带和射频分离,二者通过光纤相连,形成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RU)。RRU主要包括光纤模块、数字中频模块、ADC及DAC模块、射频收发模块。本文主要设计和研究RRU中的数字信号处理板,按照RRU的一般功能和组成结构,根据项目实际需求设计RRU数字信号处理板的整体方案,并最终实现RRU功能。本文的重点内容之一是RRU数字信号处理板中的ADC和DAC子系统。本文设计的ADC和DAC子系统,在和FPGA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新型的JESD204B接口。JESD204B是为了适应ADC、DAC越来越高的采样速率和分辨率对传输带宽的需求而制定的专门用于转换器和逻辑器件之间的接口,未来RRU所使用的ADC、DAC中将会广泛采用。本文详细研究了此接口的协议规范,分析了其关键点,并在设计的RRU数字信号处理板上实现。本文的重点内容之二是RRU数字信号处理板和BBU之间的光纤接口。本设计中RRU数字信号处理板和BBU之间采用Aurora协议进行数据的传输。本文首先分析和研究Aurora协议,然后根据项目需要实现了基于Aurora协议的光纤接口,最后结合ADC、DAC子系统完成了整个RRU数字信号处理板的功能测试。(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4-28)
向坤[9](2014)在《TD-LTE射频拉远系统中时钟同步和峰均比抑制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TD-LTE射频拉远系统中时钟漂移问题和下行链路基带信号峰均功率比过高的问题,研究适用于该系统的时间同步技术和峰均比抑制技术,以提高系统误码性能。通过对时间同步方案进行硬件实现和对峰均比抑制算法进行性能仿真,分别实现了系统高精度和高性能的设计要求。TD-LTE射频拉远系统中,基带控制部分和射频拉远单元之间的时钟漂移问题导致时钟频率稳定度降低,从而影响系统误码性能。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锁相环进行时钟同步的技术。该技术利用锁相环的特点,通过跟踪时钟漂移并对时钟信号进行预补偿来达到抵消时钟漂移的目的。本文首先从锁相环基本原理的研究着手,通过分析传统锁模激光器稳频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利用锁相环芯片的激光稳频方案,保证本地时钟具有较高的频率稳定度。在分析了时钟漂移的产生和影响以及传统时钟同步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锁相环的时钟漂移补偿方案。对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本文设计并制作了集成在一块4层印刷电路板中的时钟同步模块,包括本地激光稳频模块、时钟漂移测量和补偿模块、评估模块以及控制电路模块。对时钟同步模块的测试表明:加入时钟同步模块的时钟信号频率稳定度可达到10m,较之无同步模块,提高了4个数量级;分别对实验室环境下10Km和100Km单程光纤链路的测试表明,该方案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因此,该技术可以在较大的动态范围内补偿时钟漂移,提高时钟信号的频率稳定度,从而提高系统误码性能。本文从OFDM基带信号高峰均功率比的特点出发,研究了下行链路基带信号的高峰均比问题对功率放大器的影响。该问题将导致射频拉远单元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降低,并引起系统误码性能恶化。为了抑制较高的峰均比,减小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对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改进的预留载波法以及该方法和改进的交织分割部分传输序列(IP-PTS)方法的联合算法。改进的预留载波法利用基带信号具有较多空子载波的特点,结合预留载波法无需传递边带信息的优点,将部分空子载波作为预留载波,通过迭加的方式对原始基带信号的高峰值进行抑制。该方法仅需利用少量空子载波即可得到较好的峰均比抑制性能。联合算法对传统IP-PTS进行了改进,在不影响算法性能的基础上降低了运算复杂度,同时结合改进的预留载波法,进一步改善了峰均比抑制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两种算法的有效性。与传统IP-PTS算法相比,改进的预留载波法和联合算法分别实现了1.8dB和2.9dB的性能提升。(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4-11-01)
曹志刚[10](2014)在《无线射频拉远单元(RRU)用光缆的设计及生产制造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无线射频拉远单元(RRU)用光缆的常用结构,描述了拉远光缆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控制,提出了重点控制的参数,可解决松结构光缆高低温下衰减指标不合格现象,文中内容可供参考。(本文来源于《2014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09-15)
射频拉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高铁高速移动场景下,对基于射频拉远(RRH)的宏小区协作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系统以及基于第叁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协议的4RRH信道模型做了详细描述,并设计了相应的频偏估计算法以及信道估计算法.通过Monte-Carlo仿真实验对该系统做了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克服多普勒效应,准确地恢复信道响应,从而达到较低的误块率(BLER)与较高的吞吐量,实现高速运动场景下的高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射频拉远论文参考文献
[1].孙远,李春国,宋康,黄永明,杨绿溪.云接入网络中基于容量最大化的射频拉远头选择算法设计[J].信号处理.2018
[2].赵鑫,周小林,金晓成,徐兵.基于射频拉远的宏小区协作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性能分析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舒梦雅.5G射频拉远单元的数据链路实现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8
[4].孙伟,张鑫元,詹学龙,顾小峰.基站用钢带铠装防鼠射频拉远光缆的研制[C].中国通信学会2017年通信线路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5].王玉龙,李树磊.TD-SCDMA射频拉远技术应用及发展[C].2017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7
[6].陈春海,叶祖铨.多模射频拉远系统的设计研究[J].科技传播.2015
[7].陈春海,张凯.射频拉远装置及基站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研究[J].科技传播.2015
[8].何元波.射频拉远数字信号处理板设计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9].向坤.TD-LTE射频拉远系统中时钟同步和峰均比抑制技术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4
[10].曹志刚.无线射频拉远单元(RRU)用光缆的设计及生产制造工艺[C].2014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