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和他的钢琴作品

舒曼和他的钢琴作品

一、舒曼和他的钢琴作品(论文文献综述)

母丹[1](2021)在《舒曼《g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22》的演奏研究》文中指出舒曼是德国浪漫时期代表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对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舒曼在创作方面继承了贝多芬晚期的古典主义风格,并将浪漫主义风格发挥到极致。对文学的热爱是他在音乐创作上的主要灵感来源,所以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g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是舒曼三首钢琴奏鸣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和研究,对了解舒曼音乐创作和演奏舒曼钢琴音乐作品具有重要的价值。全文主要包括引言、四个章节和结语。第一章主要对舒曼的生平成就及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概述;第二章对这部作品进行曲式结构上的本体分析;第三章选取了四位演奏家的演奏版本,对四个版本的速度和处理风格进行对比和分析;第四章在理论和背景的基础上,对这部作品的演奏技术难点结合谱例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其中包括多声部、节奏、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八度及远距离大跳和踏板的运用;之后又以本人的演奏实践为出发点,总结练习经验与个人演奏心得。此论文通过理论背景与演奏实践相结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部作品、更准确的把握和演奏这部作品的音乐内容。

李昊[2](2021)在《双钢琴改编曲《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Op56》演奏与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双钢琴作为一种重要的钢琴二重奏形式,是在钢琴领域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常见于各类钢琴音乐会与比赛中。从流传至今的管风琴作品,到风格各异的现代钢琴作品,其中还有很多优秀的、流传并没有那么广泛的作品需要去积极的学习与研究,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创作品与改编作品。舒曼和德彪西作为浪漫派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其音乐作品各具创作特色与研究意义,在钢琴教学中,他们的独奏作品被广泛应用,但双钢琴作品使用较少。本文研究曲目《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Op56》,是德彪西改编自舒曼踏板钢琴的一组双钢琴练习曲,由于踏板钢琴的演奏难度较高,在20世纪后就没有流行开来,其音乐作品也少有人关注,德彪西将其改编为双钢琴版本,降低了原作品的演奏难度,增加了其演奏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研究,了解舒曼复调音乐的卡农创作手法,体现其回归古典的倾向,笔者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让更多的钢琴学习者了解此作品,并作为双钢琴学习与教学的备选曲目之一。首先笔者将对双钢琴改编曲形式进行概述,对其性质与类型进行归纳总结,从原作创作与双钢琴版本的改编入手,对其音乐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合实践体会,对作品的演奏要点与教学意义做出论述,全文从作品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在此,笔者将以此研究方向作为论点来建构论文框架,对作品进行探索与研究,以期对未来的钢琴学习与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启示。

王俐苹[3](2021)在《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探析》文中提出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重心是音乐的动机和诗意,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凝聚了诗歌特点的旋律是他作品的有趣亮点。他把浪漫的味道紧密地坐落在古典结构中,并将他田园诗般的音乐概念灌输在创作中,使作品极具舒曼的个人特色。1838年创作的《童年情景》钢琴套曲是舒曼众多的音乐作品中最具有舒曼个人风格的作品之一,创作动机源于其妻子克拉拉,套曲由13个钢琴小品组成。整个套曲塑造出孩童天真烂漫的人物形象,充斥着浪漫主义时期的气息。尽管没有华丽的炫技与强烈的情感对撞,但其短小动听的乐曲也令人沉醉。《童年情景》的情绪难以用语言来表述,每个钢琴小品被标题紧紧相连在一起直抒胸臆,不需要语言就可以使人们心灵相通,勾起人心底最深刻的回忆。《童年情景》作为舒曼标题音乐的代表作之一,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钢琴套曲《童年情景》进行探究,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舒曼的生平及创作;第三部分旨在探讨《童年情景》创作的时代背景、克拉拉对舒曼的影响以及这部作品的社会影响力;第四部分通过对《童年情景》中旋律、节奏、和声、曲式四个方向的探究,探讨具有舒曼个人特点的创作手法,最后一部分通过对触键与音色、速度与力度以及踏板的运用进行研究,给予关于演奏处理的建议以及正确的诠释作品的方法。促使演奏者更加了解舒曼及其音乐表达特点,并扩大对《童年情景》研究的对话空间,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为往后提高钢琴演奏能力打下夯实的基础,有利于深入探析浪漫派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张煜欣[4](2020)在《舒曼《阿贝格变奏曲》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所作《钢琴变奏曲》用来评价浪漫主义时期变奏曲的发展现状——繁盛时期的变奏曲已然快要结束,任何音乐体裁的创作都不像变奏曲方面存在许多庸俗陈腐的内容,曾经一段时期至少还可以听到一些虽简单,却相对完美的变奏作品,而现在听到的全是一些像掺了水的溶液一样稀薄的变奏,甚至还有那些“缪勒”或“梅叶尔”类音乐被运用其中,如此发展趋势使舒曼难以忍受,他不仅用冷言冷语对当时德国变奏曲音乐中狭窄的保守思想和庸俗的美学倾向予以抨击,而且开始尝试创作变奏曲体裁的音乐作品。除舒曼最初的二十三部钢琴音乐中所包含的三部变奏曲体裁作品外,麦克科尔还从舒曼其他创作中整理出另外六部变奏曲,虽然它们或已遗失,或仅有片段留存,但可以得此结论:舒曼对变奏曲这一体裁极为在意,《阿贝格变奏曲》作为他的第一部钢琴变奏体裁作品,定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本论文以《阿贝格变奏曲》为研究内容,将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起源和根据、文献综述及论文背景、目的以及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等相关内容。第二部分则详细阐述作曲家舒曼的生平及创作简介,舒曼的变奏曲介绍及变奏曲的历史发展演变。第三部分研究《阿贝格变奏曲》的音乐文本,并着重阐述作品《阿贝格变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舒曼对变奏手法的继承与发扬。第四部分主要从音乐美学的批评标准和审美价值两个角度描写该变奏曲,以此来揭示此曲的现实价值。

段青青[5](2020)在《克拉拉·舒曼三首歌曲(Op.12)研究 ——从诗歌到音乐创作再到舞台演绎的嬗变》文中认为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1896),19世纪德国着名的钢琴演奏家、作曲家、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创作巨匠罗伯特·舒曼之妻。这位西方音乐史上鲜有的女性作曲家,为德奥艺术歌曲贡献出了许多充满迷人魅力的作品。在声乐创作方面,诗歌选材和创作手法大部分受到其丈夫的影响,作品兼具严谨、诗意和女性作曲家独特的细腻、柔美、精致特点,所创作品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垂爱。2019年作为克拉拉·舒曼诞辰200周年,相比全球各地陆续为这位才华横溢的女性举办各种各样纪念活动的隆重,我国对此重视度并不高,尤其在艺术歌曲研究方面较为滞后。本文研究对象三首歌曲(Op.12)是克拉拉·舒曼婚后于1841年创作。在此之前,克拉拉曾一度怀疑自我并放弃作曲,这部三首一组声乐与钢琴体裁的艺术歌曲,是作为礼物献给丈夫并成功出版的作品,对她本人而言是对其作曲天赋极大的认可,具有重大意义。作品中既有对舒曼艺术风格的延续,同时也展现了受钢琴演奏经历的职业影响。作品中借由她女性作曲家的视角,从而将她细腻的感情变化得以抒发。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且对后人挖掘19世纪女性音乐家的社会生活处境具有重大参考价值。本文通过了解克拉拉·舒曼的诗歌选材背景以及作曲家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结合经典演唱版本研究和笔者自身的学习过程,探索声乐艺术的舞台演绎研究,通过总结思考,最终完成了克拉拉·舒曼的艺术歌曲从诗歌到音乐创作再到舞台演绎的嬗变过程。通过本论文的研究,笔者希冀为实现传播优秀声乐作品、优秀音乐文化奉献一份力量。同时,在为后人研究克拉拉的声乐作品和女性作曲家方面,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研究参考。最终在一定层面上,也达到文学到音乐、理论到实践、历史到现代时空传承的文化价值嬗变。

林城[6](2020)在《舒曼《狂欢节》Op.9的音乐与演奏分析》文中认为罗伯特·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着名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是同时期最具个性的音乐家之一。他创作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几乎涉猎当时所有的音乐形式。但最成功和最具影响力的主要是他的钢琴作品和艺术歌曲。其中钢琴套曲《狂欢节》Op.9是他早期最成功的钢琴作品。全曲共由二十一首标题钢琴小品组成。根据每一首标题的文学含义,可以将它们大致分为:开场、喜剧人物、“大卫同盟盟员”、节日曼舞、恋人、情景描绘、旗开得胜等七个场景。第一章首先介绍了舒曼早年的经历和兴趣爱好,以及他的主要成就;其次论述了其钢琴音乐的主要特点和《狂欢节》Op.9的产生背景。第二章首先分析了《狂欢节》Op.9的音乐主题,A、bE、C、B和bA、C、B两种主题动机在各小品中的分布;其次分析了每一首作品的调性布局和曲式结构。第三章以七个场景为视角,对这二十一首标题钢琴小品的演奏问题进行了逐一论述。

曾婉玲[7](2020)在《舒曼与勃拉姆斯《幻想曲集》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舒曼与勃拉姆斯都是十九世纪德国杰出的音乐家,同处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们所创作的钢琴套曲都是这一时期的瑰宝,是同处这个浪漫主义时期下发展出来特有的产物。在这大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来自同一个国家,受到同样民族文化的影响,对德国民族音乐有着相同的热爱与追求。鉴于两人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创作艺术特征与创作技法上也有诸多的共鸣。然而就他们个人而言,由于出生的家庭背景不同,教育水平不同,情感经历不同等诸多因素,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截然不同的差异。本文选取舒曼《幻想曲集》Op.12与勃拉姆斯《幻想曲集》Op.116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创作技法与演奏技巧分析,研究和总结两部作品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全文一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分为选题依据、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章为舒曼与勃拉姆斯《幻想曲集》创作的艺术特征,主要以“标题性”与“双重性”为切入点,概述两位作曲家创作的艺术特征;第三章为两部《幻想曲集》的创作技法分析,从曲式结构、旋律线条、节奏节拍与和声等创作技法进行细致分析;第四章为两部钢琴小品的演奏分析,主要从触键、节奏、旋律音色处理及踏板的运用等演奏技巧进行分析;第五章为两部钢琴小品的比较研究;结论是对全文分析的比较与总结概括。

孙艺宁[8](2020)在《探析克拉拉·舒曼的钢琴艺术贡献 ——以《三首浪漫曲》Op.11为个案》文中提出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1896)生于莱比锡,是德国着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也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父亲悉心全面的教育下,克拉拉常年处在扎实的音乐教育氛围中,9岁时举办了首场钢琴音乐会。作为一名天才少女,克拉拉被当作第二个莫扎特来培养,收获掌声的同时也饱尝艰辛。1840年克拉拉嫁给罗伯特·舒曼,夫妇共养育了八个孩子,婚后的克拉拉一直徘徊在家庭主妇和钢琴演奏家的身份之间,这也是她艺术生涯的低谷期。1856年舒曼去世后,克拉拉走出悲伤重振旗鼓,艺术生涯达到了巅峰,然而疾病和孩子们的离世慢慢侵蚀着这位伟大女音乐家的内心。浪漫主义时期涌现了大量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例如李斯特、肖邦、勃拉姆斯和舒曼等等,但是我们却极少提起这位贡献颇多的女音乐家。谈到克拉拉,话题都集中在她和罗伯特的生活还有音乐上,更不用说与勃拉姆斯之间的流言蜚语了。笔者作为钢琴演奏与教学专业的学生,音乐学习期间演奏了许多着名作曲家的作品,但他们大多是男性,直到研究生读书期间才去了解克拉拉的音乐。笔者十分困惑为何克拉拉作品的演奏者很少,并想通过对克拉拉坎坷的人生经历和艺术贡献的阐述,提高社会对其作品的演奏和艺术贡献的研究。克拉拉受多重身份和责任的限制,作品数量不多,在她为数不多的音乐中,以《浪漫曲》作为标题占了大量比例。本文共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克拉拉的人生经历进行归纳整理,从多个视角展现她不平凡的一生;第二部分对克拉拉的音乐作品类型和音乐创作进行相关阐述;第三部分着重分析她的音乐贡献,包括教学方法和音乐会影响等等;第四部分主要归纳分析《三首浪漫曲》Op.11的音乐内容和演奏方法;第五部分内容是通过以上四章节的分析,从而对克拉拉有了重新的认识,并大致总结了对克拉拉的分析思考带给我们的启示。本文试图结合阅读书籍、查找文献、演奏实践等研究方法从音乐史学、性别心理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和音乐学等角度尽量全面了解这位浪漫主义女巨人。

齐晓棠[9](2018)在《探析舒曼“双重性格”中的音乐创作 ——以钢琴变奏曲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舒曼,他的音乐创作领域广泛,涉及了艺术歌曲、钢琴独奏曲、协奏曲、幻想曲、声乐套曲、赞美诗及歌剧等。同时舒曼作为一位音乐评论家,他的音乐评论为当时及后人的音乐创作和理论思想提供了资料,升华了思想。舒曼的音乐作品在发掘人物的内心思想,人物性格上各有不同,淋漓尽致地展现舒曼的音乐创作才华。并且舒曼将自己的一部分灵魂附着在他的音乐创作上,使其作品赋有诗意,笼罩在浪漫主义的气息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浪潮中的核心人物”。然而在舒曼的所有创造性和个性中,他的双重性格特征,是他区别于同期浪漫主义音乐家最为明显和最具标志性的特征。本论文以舒曼的双重性格为线索,剖析舒曼钢琴变奏曲《阿贝格变奏曲》(Op.1)、《克拉拉·维克主题即兴曲》(Op.5)、《交响练习曲》(Op.13)、《降E大调主题变奏曲》(遗作)中的双重性格特征。

赵泽萍[10](2017)在《舒曼钢琴套曲《蝴蝶》音乐语言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世纪前后一百多年期间的西方音乐历史被称为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个时期很多作曲家都创作了和钢琴相关的体裁形式,比如钢琴小品、钢琴套曲等。舒曼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不仅开创了钢琴套曲的体裁形式,还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为后来的音乐家起到了带头作用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罗伯特·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音乐家。他创作的音乐拥有很强的浪漫主义时代特色,同时他又把文学和音乐的创作结合在一起,拥有很强的欣赏和研究价值。舒曼短暂的一生中,他的创作算是比较多产的。他通过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创造了多样的音乐体裁形式和多部音乐作品。在他的音乐体裁创作中,表现在钢琴作品创作上的才华尤为突出。在钢琴音乐中,舒曼创作的旋律优美动听、富有韵律,将人物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通过色彩的和声,多变的节奏、调式调性的转换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起伏变化表达的细腻、生动,给听众传达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听觉盛宴。舒曼音乐创作中最有艺术价值的当属钢琴音乐,他不仅继承了老一辈音乐家的创作手法,写了很多钢琴特性小品,而且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乐思将他们联系起来组合成钢琴套曲。《蝴蝶》完成于1831年,是舒曼创作的第一部钢琴套曲。这部钢琴套曲有两个鲜明的特点既文学性和舒曼性格的双重性。本文以舒曼钢琴作品创作的时代、人文背景为切入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个人演奏的基础上,对该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旋律特征、色彩性的和声、节奏、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几个方面来探究舒曼钢琴套曲《蝴蝶》的音乐语言特征以及音乐与文学相融合到一起时在该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独特魅力。全文通过四个部分对舒曼套曲《蝴蝶》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从舒曼的成长道路、双重性格、进步的音乐思想、卓越的音乐才华等方面系统的介绍了舒曼的音乐之路。第二部分介绍《蝴蝶》的创作背景与曲式结构。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旨,这部分从旋律、和声、节奏、调式调性、织体形态五个方面着手分析舒曼钢琴作品《蝴蝶》的音乐语言特征。在此基础上第四部分论述了舒曼音乐中的美学价值和演奏教学价值。

二、舒曼和他的钢琴作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舒曼和他的钢琴作品(论文提纲范文)

(1)舒曼《g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22》的演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一、“音乐诗人”舒曼和他的“第二钢琴奏鸣曲”
    (一)舒曼生平
    (二)舒曼的艺术成就
    (三)《g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二、《g 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音乐本体分析
三、舒曼《g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演奏版本的对比研究
    (一)演奏版本介绍
    (二)演奏风格对比
        1.阿格里奇
        2.阿劳
        3.肯普夫
        4.内田光子
    小结
四、《g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研究
    (一)演奏技术难点
        1.多声部的旋律线条
        2.多变的节奏
        3.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
        4.八度的大量运用及远距离大跳
        5.踏板的使用
        小结
    (二)舒曼《g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实践
        1.个人演奏心得体会
        2.上台前的准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音乐会节目单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习成果
致谢

(2)双钢琴改编曲《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Op56》演奏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论文思路框架
第一章 双钢琴改编曲及《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Op56》概述
    第一节 双钢琴改编曲概述
    第二节 舒曼管风琴原作创作背景
    第三节 德彪西双钢琴版本分析
        一、卡农技法分析
        二、 “舒曼风”节奏分析
        三、和声特点分析
        四、曲式调性分析
第二章 双钢琴改编曲《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Op56》演奏解析
    第一节 演奏技术要点分析
        一、卡农模仿轮奏
        二、踏板的运用
        三、丰富变化的触键方式
        四、乐曲速度的整体把控
    第二节 合作演奏要点分析
        一、演奏风格的融合与统一
        二、气息的统一
        三、各声部的平衡关系
        四、弹奏力度的控制
第三章 双钢琴改编曲《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Op56》教学研究
    第一节 卡农技法的运用与影响
    第二节 双钢琴演奏形式的教学与实践意义
        一、提高演奏技巧与合作意识
        二、培养学生听辨能力与音乐表现力
        三、丰富音乐作品,提高演奏兴趣
补充:《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Op56》同源改编曲与演奏版本介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舒曼的生平及创作
    一、舒曼生涯
        (一)少年时代
        (二)青年时代
        (三)中年时代
    二、音乐创作
        (一)钢琴作品
        (二)其他体裁作品
    三、舒曼音乐作品概述
第三章 《童年情景》的创作及社会影响
    一、时代背景
    二、克拉拉
    三、对后人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 音乐特征分析
    一、旋律
    二、节奏
    三、和声
    四、曲式
        (一)二段体
        (二)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三)三段体
        (四)回旋曲式
第五章 演奏技巧
    一、触键与音色
        (一)缓慢抒情
        (二)强劲有力
        (三)轻巧活泼
    二、速度 、力度
    三、踏板的运用
        (一)以和声变化为依据
        (二)以情绪的变化为依据
        (三)以时代音乐风格为依据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舒曼《阿贝格变奏曲》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选题起源及依据
    文献综述及背景
    研究内容及目的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二、舒曼及其变奏曲
    (一)关于舒曼
        1.舒曼生平简介
        2.舒曼创作简介
    (二)舒曼之变奏曲
        1.变奏曲的衍变
        2.“善变”的舒曼
三、《阿贝格变奏曲》文本分析
    (一)关于《阿贝格变奏曲》
        1.创作背景
        2.变奏的继承与发展
    (二)《阿贝格变奏曲》的音乐文本
        1.“物化”文本
        2.“动态”文本
        3.文本的“存在”意义
四、《阿贝格变奏曲》之“美”
    (一)《阿贝格变奏曲》之批评标准
        1.外在性标准
        2.内在性标准
    (二)《阿贝格变奏曲》之审美价值
        1.审美意识及想象
        2.审美感知及体验
        3.审美评价及感悟
结语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克拉拉·舒曼三首歌曲(Op.12)研究 ——从诗歌到音乐创作再到舞台演绎的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克拉拉·舒曼三首歌曲(Op.12)的诗歌研究
    第一节 作曲家克拉拉·舒曼选词溯源
        一、浪漫主义时代诉求中的艺术歌曲创作热潮
        二、婚后生活受艺术歌曲创作巨匠舒曼的影响
    第二节 诗人吕克特及《爱之春》介绍
        一、吕克特诗歌创作与克拉拉的文学共鸣
        二、《爱之春》的诗集版与曲集版概况
    第三节 三首歌曲(Op.12)创作的“诱因”解读
        一、三首歌曲的词意解读
        二、三首歌曲的诗歌音韵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克拉拉·舒曼三首歌曲(Op.12)的音乐创作研究
    第一节 克拉拉·舒曼的音乐创作概况
    第二节 三首歌曲的音乐创作特点
        一、艺术歌曲的体裁特质
        二、“古典”中追求“浪漫”的曲调
        三、“开门见山”并反复强调的音乐主题
        四、半音化建构为主的旋律声部
        五、多声部且与旋律交织互动的钢琴伴奏
    第三节 三首歌曲的对比与有机联系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克拉拉·舒曼三首歌曲(Op.12)的舞台演绎研究
    第一节 经典演绎版本
        一、女高音饶岚的演唱版本分析
        二、女中音安妮·索菲·冯·奥特的演唱版本分析
    第二节 我的演绎与实践思考
        一、研究过程中的“独立”与“合作”
        二、我对三首歌曲中声乐艺术的探讨
        三、三首歌曲中的重难点细节处理
        四、舞台实践中的“控制”与“创新”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外文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6)舒曼《狂欢节》Op.9的音乐与演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舒曼及其钢琴音乐
    第一节 舒曼的生平及成就
    第二节 舒曼钢琴音乐的特点
    第三节 《狂欢节》Op.9产生的背景
第二章 舒曼《狂欢节》Op.9的音乐分析
    第一节 主题动机
    第二节 调性与调式
    第三节 曲式结构
第三章 舒曼《狂欢节》Op.9的演奏技巧分析
    第一节 开场:前奏曲
    第二节 喜剧人物
        一、皮埃罗
        二、阿尔列金
        三、卖弄风情的女人
        四、潘塔隆和柯隆宝娜
    第三节 “大卫同盟盟员”
        一、约瑟比乌斯
        二、弗洛雷斯坦
        三、肖邦
        四、帕格尼尼
    第四节 节日曼舞
        一、高贵的圆舞曲
        二、蝴蝶
        三、跳舞的字母
        四、德国圆舞曲
    第五节 恋人
        一、基阿林娜
        二、爱斯特列拉
    第六节 情景描绘
        一、表白
        二、互认
        三、倾诉
        四、散步
    第七节 旗开得胜
        一、休止
        二、大卫同盟盟员进攻凡夫俗子的进行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舒曼与勃拉姆斯《幻想曲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舒曼与勃拉姆斯钢琴小品的艺术特点
    一、舒曼钢琴小品的艺术特点
        (一)文学与标题音乐
        (二)舒曼音乐的双重性格
    二、勃拉姆斯钢琴小品的艺术创作特点
        (一)以无标题音乐为主流
        (二)勃拉姆斯音乐的双重性格
第三章 两首钢琴小品创作技法分析
    一、曲式结构
        (一)舒曼《幻想曲曲集》Op.12曲式结构
        (二)勃拉姆斯《幻想曲曲集》Op.116曲式结构
    二、旋律特征
        (一)音阶式的旋律线条
        (二)半音式的旋律线条
        (三)分解和弦式的旋律线条
    三、节奏、节拍
        (一)弱起节奏
        (二)切分节奏
        (三)节拍移位
        (四)复节奏
    四、和声
        (一)重属、副属和弦
        (二)附加音和弦
第四章 两部钢琴小品演奏分析
    一、触键技巧分析
    二、节奏、节拍演奏技巧
    三、旋律音色技巧演奏
    四、踏板运用分析
第五章 两部钢琴小品比较研究之共性与个性
    一、比较研究之共性
    二、比较研究个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探析克拉拉·舒曼的钢琴艺术贡献 ——以《三首浪漫曲》Op.11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克拉拉·舒曼的多重角色分析
    (一) 平凡女性——克拉拉·舒曼
    (二) 音乐家——克拉拉·舒曼
二、克拉拉·舒曼音乐创作的相关阐述
    (一) 克拉拉·舒曼音乐创作与文学的联系
    (二) 克拉拉·舒曼的音乐作品类型
三、克拉拉·舒曼在钢琴教学与演奏领域贡献相关阐述
    (一) 教学与演奏指导方面
    (二) 倾力编注他人的钢琴作品与教材
    (三) 举办个人音乐会方面
四、克拉拉·舒曼《三首浪漫曲》Op.11的个案剖析
    (一) 《三首浪漫曲》的创作背景与风格
    (二) 《三首浪漫曲》的曲式结构与创作手法
    (三) 《三首浪漫曲》的演绎分析
五、对克拉拉·舒曼及其贡献的相关思考与再认识
    (一) 对克拉拉·舒曼的再认识
    (二) 对克拉拉·舒曼及其贡献的相关思考
    (三) 对克拉拉·舒曼及其贡献的研究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探析舒曼“双重性格”中的音乐创作 ——以钢琴变奏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价值及意义
第一章 舒曼“双重性格”的成因
    第一节 舒曼的艺术人生
    第二节 舒曼“双重性格”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三、感情因素影响
        四、社会因素影响
    第三节 舒曼双重性格的特征
    第四节 舒曼双重性格的代表人物
第二章 舒曼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
    第一节 浪漫主义思潮对舒曼钢琴作品的影响
    第二节 藐视庸俗
    第三节 幻想的音乐家
        一、“幻想性”音乐体裁
        二、音乐标题具有文学意义
        三、音乐形象的深入刻画
        四、音乐体裁的文学性
    第四节 音乐是爱情的自传
    第五节 不断创新的音乐体裁
第三章 “双重性格”对舒曼钢琴变奏曲的创作影响及体现
    第一节 变奏曲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舒曼钢琴变奏曲的主题创作特点
        一、变奏曲主题的多样性
        二、新颖的主题结构
    第三节 舒曼钢琴变奏曲中的“双重性格”思维
    第四节 舒曼“双重性格”在钢琴变奏曲中的具体表现
        一、《阿贝格变奏曲》(op.1)
        二、《克拉拉·维克主题即兴曲》(Op.5)
        三、《交响练习曲》(Op.13)
        四、《降E大调主题变奏曲》
第四章 舒曼“双重性格”中钢琴变奏曲的艺术魅力
    第一节 舒曼变奏曲的情感魅力
    第二节 舒曼变奏曲中的对比冲突魅力
    第三节 舒曼变奏曲的幻想性魅力
    第四节 舒曼变奏曲中的文学性魅力
    第五节 舒曼变奏曲的结构魅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致谢

(10)舒曼钢琴套曲《蝴蝶》音乐语言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舒曼的音乐之路
    1.1 舒曼生平
        1.1.1 成长道路
        1.1.2 双重性格
        1.1.3 进步的音乐思想
    1.2 卓越的音乐才华
        1.2.1 创作音乐体裁分类
        1.2.2 标题音乐创作
        1.2.3 声乐创作
        1.2.4 钢琴音乐的创作
第二章 《蝴蝶》的创作背景与曲式结构
    2.1 创作背景
    2.2 曲式结构
第三章 《蝴蝶》的音乐语言特征
    3.1 《蝴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3.1.1 人物之一巴尔特
        3.1.2 人物之二布尔特
        3.1.3 人物之三维娜
    3.2 旋律
        3.2.1 旋律特征
        3.2.2 旋律中音区的对比
    3.3 和声
        3.3.1 色彩性的和声
    3.4 节奏
        3.4.1 圆舞曲节奏
        3.4.2 波罗乃兹节奏
        3.4.3 交叉节奏
    3.5 调式调性
        3.5.1 模进、转调
    3.6 织体形态
        3.6.1 八度与和弦形式
        3.6.2 多层次的复调
第四章 舒曼音乐的美学价值及教学价值
    4.1 舒曼音乐的美学价值
    4.2 舒曼音乐的演奏教学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舒曼和他的钢琴作品(论文参考文献)

  • [1]舒曼《g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22》的演奏研究[D]. 母丹.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双钢琴改编曲《六首卡农风格练习曲Op56》演奏与教学研究[D]. 李昊.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探析[D]. 王俐苹.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4]舒曼《阿贝格变奏曲》探究[D]. 张煜欣. 云南艺术学院, 2020(12)
  • [5]克拉拉·舒曼三首歌曲(Op.12)研究 ——从诗歌到音乐创作再到舞台演绎的嬗变[D]. 段青青. 华侨大学, 2020(01)
  • [6]舒曼《狂欢节》Op.9的音乐与演奏分析[D]. 林城. 西安音乐学院, 2020(08)
  • [7]舒曼与勃拉姆斯《幻想曲集》的比较研究[D]. 曾婉玲.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8]探析克拉拉·舒曼的钢琴艺术贡献 ——以《三首浪漫曲》Op.11为个案[D]. 孙艺宁.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9]探析舒曼“双重性格”中的音乐创作 ——以钢琴变奏曲为例[D]. 齐晓棠.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 [10]舒曼钢琴套曲《蝴蝶》音乐语言特征研究[D]. 赵泽萍. 河南师范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舒曼和他的钢琴作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