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文张亚朋(通讯作者)杨利荣
(山西省潞安集团总医院麻醉科046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静脉全麻用药和患者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40例,ASAI~Ⅱ级,根据术中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输注速率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BIS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维持收缩压90~120mmHg,舒张压60~80mmHg,心率60~80次/分钟;B组维持BIS值40~60。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诱导插管后(T1)、插管至手术开始时(T2)、手术30min时(T3)、手术60min时(T4)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Steward评分达4分时间。结果A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比B组多,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A组停药至拔管的时间和Steward评分达4分时间均较B组长。结论BIS监测对提高麻醉质量、指导麻醉药的合理使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静脉全麻丙泊酚瑞芬太尼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083-02
在临床麻醉中,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是保证病人安全、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前提,因此,围术期麻醉深度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微机的应用和脑电分析技术的发展,脑电技术在临床麻醉学中的应用再度受到关注,衍变出不同的脑电参数,如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index,BIS)等,其能够准确、更及时地反映大脑生理功能的变化,避免出现术中知晓,指导临床用药。BIS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可靠度已经得到临床广泛证实和认可。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方法具有麻醉诱导平稳迅速、麻醉维持过程平稳、苏醒快、麻醉深度易调控等优点[1]。为进一步探讨BIS监测对麻醉药物应用的影响,本研究对BIS监测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静脉全麻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年龄30~50岁,ASAⅠ~Ⅱ级,体重45~75kg,无高血压病、糖尿病,无心肺疾患,无神经精神病史,无服用镇痛、镇静药物,且肝肾功能正常,手术时间在2小时以内。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BIS组(B组),每组各20例。
1.2麻醉诱导
患者术前均禁食8小时。入室后均开放上肢静脉通路,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氏液,监测心电图、有创动脉血压(桡动脉压)、SPO2,B组患者前额用75%酒精脱脂干燥后,粘贴BIS电极,连接Datex-OhmedaS/5TM监测仪BIS模块。麻醉诱导前10分钟给予阿托品0.5mg静滴。诱导用咪达唑仑0.04mg/kg,丙泊酚1.5~2.5mg/kg,芬太尼3~5μg/kg,维库溴铵0.1mg/kg,3分钟后气管插管。
1.3麻醉维持
插管成功后两组均立即静脉泵注丙泊酚4~12mg/(kg?h)和瑞芬太尼0.05~2μg/(kg?h),术中间断给予维库溴胺(为诱导剂量的1/3)维持肌松。
1.4麻醉调节
A组根据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输注速率,维持收缩压90~120mmHg,舒张压60~80mmHg,心率60~80次/分钟;B组根据B1S值变化,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输注速率,维持BIS值在40~60。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维持在13~15mmHg。两组患者均在关闭腹腔时停止麻醉用药,给予100%氧气进行原参数的机械通气,待自主呼吸恢复、患者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观察患者Steward评分大于4分时送回病房。
1.5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麻醉诱导插管后(T1)、插管至手术开始时(T2)、手术30min时(T3)、手术60min时(T4)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以及术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术毕停药至拔管的时间和Steward评分达4分的时间。
2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3结果
3.1两组间患者年龄、ASA和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
表1两组患者年龄和体重(x-±s)
3.2A组丙泊酚的用量在T2时明显比B组少(P<0.01),在T3时明显比B组多(P<0.01),在T4时较B组多(P<0.05);A组瑞芬太尼的用量在T2时比B组少(P<0.05),在T3、T4时比B组多(P<0.05)。
表2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x-±s)
注:与B组相比#P<0.05,##P<0.01
3.3术后A组自主呼吸恢复较B组慢(P<0.05);A组停药至拔管的时间比B组长(P<0.01);A组停药后Steward评分达4分时间比B组长(P<0.01)。
表3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x-±s)
注:与B组相比#P<0.05,##P<0.01
4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各种手术需要全身麻醉下完成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麻醉医生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既要保证患者意识消失、无痛、肌肉松弛,避免伤害和术中知晓等并发症,又能够精确判断和监测麻醉深度,合理调节麻醉药物剂量和控制麻醉深度,维持患者生命机能的稳定,以缩短恢复时间[2]。因而麻醉深度监测便成为临床麻醉医生关注的问题。以往我们判断麻醉深度主要是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体动反应、出汗、流泪、呼吸节律、眼球运动及瞳孔反射等,除了血压和心率可准确测量外,其他大多数体征不易定量,这样就难以满足临床所需的直观、便捷和实时监测等要求,而且腔镜手术中气腹对机体的刺激使术中患者腹内压、应激激素增高,引发内分泌激素、血流动力学等显著变化,使临床体征变得更复杂,从而增加了判断麻醉深度的难度[3]。自BIS麻醉深度监测仪在临床应用以来,我们便能以数字形式直观、动态、充分和准确地判断病人的麻醉深度。
BIS(BispectralIdex)是指测定脑电图线性成分(频率和功率),同时分析成分波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位相和谐波),把能代表不同镇静水平的各种脑电信号挑选出来,进行标准化和数字化处理,最后转化为一种简单的量化指标,是目前以脑电来判断镇静水平和监测麻醉深度的较为准确的一种方法。BIS的数值范围为0~100。病人在清醒状态下为94~99,随着麻醉深度的加深,其数值逐渐降低,80~90为轻度镇静,70~80为中度镇静,60~70为深度镇静,40~60为全麻状态,40以下为深麻醉状态[4]。本研究中B组在术中维持BIS为40~60符合全身麻醉要求,且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
在全身麻醉中监测麻醉深度,可以减少麻醉并发症,节约麻醉药物用量。研究表明[5.6]根据BIS调节静脉和吸入麻醉药的用量,可减少麻醉药用量20%~38%,缩短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有研究显示,BIS值反映皮质脑电活动与稳态下麻醉药量在脑内代谢有关[7];BIS与麻醉时镇静水平和血浆丙泊酚浓度的变化具有良好的相关性[8],丙泊酚的血药浓度与呼吸抑制有良好的相关性[9]。Glass等[10。11]、Bloom等[12]通过实验亦证实BIS是一个非常好的反映镇静作用的指标。本研究中B组根据BIS调节静脉麻醉药的用量,结果显示在手术期间(T3和T4)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均低于A组,证实全身麻醉中使用BIS监测可以节约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麻醉过程中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使用不改变瑞芬太尼的清除率,但有协同作用[4]。本研究中B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均较A组缩短,说明麻醉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对患者麻醉恢复有一定的影响,即相对小剂量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可以缩短患者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
在没有手术刺激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会相对降低,尤其是血容量不足时更显著,但此时麻醉深度并没有明显下降,本研究中B组在手术开始前,虽然没有任何刺激,但BIS值相对麻醉诱导时降低5~10,因此结果显示在T2时A组丙泊酚用量较B组明显减少;但当手术开始时(T3),A组因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血药浓度较低,麻醉深度不足出现血流动力学的大幅度变化,此时便凭经验盲目加大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而B组在BIS监测指导下保持合适的麻醉深度,维持麻醉药物稳定的血药浓度,因此出现在T3时A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较B组明显增加的结果。这也说明了使用BIS指导静脉全麻可使麻醉药使用更加合理,避免了盲目减少或追加麻醉药剂量而导致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过量用药或用药剂量不足。
5结论
在静脉全麻中应用BIS监测技术比单凭经验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更合理有效,既节约了麻醉药物,又能提高麻醉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小波,董蜀华,温小林,等.脑电双频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7):836~837.
[2]崔慧素,丁军,郁洪强.麻醉深度监测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2,35(3):189.
[3]蔡平生,余徽萍,张文新,等.妇科腹腔镜术中CO气腹对患者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2641.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92-1894.
[5]JeanW,DajunS,HannahBL,etal.TitrationofisofluraneusingBISindeximprovesearlyrecoveryofelderlypatientsundergoingorthopedicsurgeries.CanJAnaesth,2002,49:13~18.
[6]LuginbuhlM,WuthrichS,Petersen-FelixS,etal.Differentbenefitofbispectalindex(BIS)indesfluraneandpropofolanesthesia.ActaAnaesthesiolScand,2003,47:165~173.
[7]AlkireMT.QuantitativeEEGcorrelationswithbrainglucosemetabolicrateduringanesthesiainvolunteers.Anesthesiology,1998,89:323~333.
[8]米卫东,刘靖,曹江北,等.脑电双频指数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诱导期麻醉深度的比较.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515~517.
[9]宗明江,赵豫华,周丽萍,等.咪唑安定或丙泊酚伍用芬太尼对镇静深度和呼吸、循环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13~16.
[10]GlassP,GanTJ,SebslPS,etal.Comparisonofthebispectralindex(BIS)andmeasureddrugconcentrationsformonitoringtheeffectsofpropofol,midazolam,alfentanilandisoflurane.Anesthesiology,1995,83:374.
[11]GlassP,BloomM,KearseL,etal.Bisnectralanalysismeasuressedationandmemoryeffectsofpropofol,midazolam,isoflurane,andalfentanilinhealthyvolunteers.Anesthesiology,1997,86:836-847.
[12]BloomM,WhitehurstS,MandelM,etal.BispectralindexasanEEGmeasureofsedationwithmethohexital.Anesthesiology,1996,85:461.